?

艾依河水環境保護體系框架及思考

2015-01-26 17:57王學明馬健全
中國水利 2015年18期
關鍵詞:河道水質污染

王學明,馬健全

(1.寧夏回族自治區艾依河管理局,750001,銀川;2.寧夏回族自治區水利廳,750001,銀川)

一、艾依河概況

艾依河地處寧夏銀川平原中北部青銅峽河西灌區,位于賀蘭山和黃河之間,接引灌區永清溝、第二排水溝、四二干溝、銀新干溝等諸多排洪、排水溝道,貫通七子連湖、閱海、沙湖等湖泊濕地,形成一條人工河道,并在河道中攔河建壩蓄水營造水景觀,實現了防洪、排水、生態、景觀和中低產田改造等多種功能,調峰蓄洪、水資源綜合利用效益顯著,是寧夏水生態文明建設的典范工程,成為銀川市一張靚麗的名片。河道沿線房地產業、商業、旅游業蓬勃發展,形成經濟產業帶。

艾依河南起銀川市永寧縣李俊鎮西邵村,北至石嘴山市惠農區入黃河,總長158.5 km,穿過永寧縣、金鳳區、興慶區、賀蘭縣、平羅縣、惠農區6縣(區),控制農田排水面積189萬畝(1畝=1/15 hm2,下同),形成河道及湖泊濕地面積6.35萬畝,設計水位蓄水量近7 000萬m3。寬闊的景觀河道總長70.5 km,主要分布在銀川市轄區內。銀川市永寧縣李俊鎮西邵村至閱海,長59 km,是最早建成的一段,于2005年4月投入運行,其余99.5 km河道于2008年4月建成投入運行。

艾依河是典型的分段式水庫型寬淺式河道,平均寬80 m,平均水深2 m,河道比降為零。河道年均來水總量5 581萬m3,其中,溝道補水(農業灌溉回歸水)3 851萬m3,占69%,是河道主要水源,由各級排水溝道匯集后補給河湖;黃河生態補水1 284萬m3,占23%,是河道的第二大水源;雨洪水資源化利用446萬m3,占8%,是河道的第三大水源,主要利用賀蘭山東麓部分雨洪水。全年平均河道流量1.77 m3/s,流速1.3 cm/s;豐水期(4—11月)來水量占全年的95%,豐水期平均河道流量2.56 m3/s,流速1.9 cm/s。

艾依河在銀川市塑造了一個別樣的城市水景觀,帶給廣大市民親水、樂水的情懷和獨特的城市感受,市民逐漸適應和習慣了有水的快樂,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由于艾依河本身是攔河建壩蓄水營造的人工水系,非天然河流,存在一些劣勢。一是河道來水量、流量、流速、水深均較??;二是農業灌溉回歸水先天基礎水質不好,其氮磷含量高,河湖水質明顯受其影響;三是水動力條件差,流動性不足,水體交換周期長,上下層水體不易摻流,限制了水體的自凈能力;四是河道沿岸人類活動不斷加劇,市民垂釣撒餌、居民直排污水等,使河道水質受到較大干擾。在全社會節水的大背景下,生態補水也不能大幅度增加,因此如何綜合管理、保護艾依河水環境,遏制水體富營養化,保持水清河凈,是艾依河發展與保護中所面臨的重要任務和使命。

為了維護艾依河健康生命,促進永續利用,爭取做到河湖不萎縮、功能不衰退、污染不超標、生態不惡化,需要積極完善相關法規、制度和標準,支撐河道管理;多措并舉,探索建立艾依河水環境保護框架體系,統籌社會各方力量參與河道的管理與保護;內強素質,鍛煉隊伍,用有效的管理,使艾依河煥發勃勃生機,造福人民。

二、以涉河法規、制度、標準建設為抓手,抓好河道管理頂層設計

1.出臺管理辦法,加強依法管理

2015年對原《寧夏艾依河管理辦法》進行了修訂,擬以自治區政府規章重新頒布,為艾依河規范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了法律依據。該辦法明確了艾依河管理范圍和保護范圍,規定了艾依河流域市、縣(區)人民政府是農業面源污染和各類點源污染治理的責任主體,艾依河道路、綠化由沿線市、縣(區)人民政府負責建設和管理,實行河道水功能區目標管理制度等,增強了有關單位在水環境保護、生態綠化、防洪調度、工程管理等管理職責方面的規范性、強制性和約束性,滿足當前艾依河綜合發展的需要。

2.出臺《關于加強艾依河銀川段生態保護的決定》,提高管理效率

銀川市人大常委會于2013年出臺了《關于加強艾依河銀川段生態保護的決定》,明確由銀川市人民政府負責艾依河銀川段的統一規劃和保護,劃定了河道及其兩岸生態景觀區域的保護范圍,作為公共區域由市民共享,加強保護范圍內植被、林木、水環境、野生鳥類、魚類等生態系統和生態多樣性保護,禁止向水域內排放廢水、污水和傾倒垃圾等廢棄物;保護范圍內除按規劃審批的水利、防洪、道路、橋梁、環保、景觀、旅游、運動休閑等設施外,禁建其他項目。該《決定》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有利于提高河道管理效率。

3.出臺《艾依河水質標準》,提供管理技術依據

艾依河是國家級水利風景區,連接眾多湖泊濕地及沙湖、閱海等國家級和自治區級濕地公園,其水質好壞影響較大。2013年出臺的地方技術標準《艾依河水質標準》,利用了艾依河科研成果和歷年水質監測數據結論,建立了河流健康控制指標體系,為水環境質量管理提供了技術依據。

4.建立艾依河水功能區管理制度,實施分類指導

艾依河防洪、排水、生態、景觀四大基本功能,需要滿足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滿足市民日益增長的對城市良性生存環境的需求。依據寧夏水功能區劃,在考慮艾依河的功能水平與城市區域功能和市民的生態消費期望值相契合的基礎上,需要劃定艾依河水功能區,突出主體功能,實現分類指導,建立艾依河水功能區水質目標管理制度。對于建立的水功能區,要明確水功能區的分類、設立和調整方式,不同機構的管理職責和分工,完善管理制度和保障措施,建立水污染防治應急機制,嚴格水功能區管理。

艾依河景觀河湖為廣大市民提供休閑、娛樂、休憩場所,屬于景觀娛樂用水區,水質應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 3838—2002)Ⅳ類標準。局部特殊要求的河段,水質應達到Ⅲ類標準。目前,艾依河景觀河道水質在IV類水左右,水功能區劃定后,除不可免除的農業面源污染以外,以不新增任何污染量為前提,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達到并穩定水功能區水質目標。

5.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創新艾依河管理新模式

水環境保護是一個流域性問題,也是一個社會性問題,屬社會管理范疇,是政府的管理職責。艾依河由自治區有關部門、河道沿線各市縣合力建成,實踐證明,河道的綜合發展、水環境保護還需要大家合力管理。2014年,自治區政府牽頭建立艾依河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態修復聯席會議制度,形成了綜合協調機制,堅持“流域一體化”管理思想,流域管理和行政區域管理相結合,共同應對、解決艾依河開發、利用、保護、發展中出現的重大問題。聯席會議的建立,標志著艾依河實現了由水利一家管理向共同管理,由單純的工程管理向資源管理、社會管理的轉變,有利于各相關職能部門和地方政府職能優勢的聚集和統一發揮,為艾依河今后的發展注入強勁的生命力,效果正在逐步顯現。

6.出臺“艾依河水環境保護規劃”,建立長效機制

艾依河的水系特點決定了出臺“艾依河水環境保護規劃”的緊迫性和重要性。應抓緊編制保護規劃,爭取得到自治區的重視和支持,進一步提升艾依河在自治區的戰略地位,納入寧夏“四大綠色長廊”中的“沿黃城市帶綠色景觀長廊”進行規劃和建設,以帶動水環境保護規劃的有效推進和深入實施,從而建立資金投入、運行管理、生態保護等方面的長效機制,有效保護河道水環境。同時,規劃也是指導河湖管理、依法行政的依據。

三、加大河道流域水污染治理力度

艾依河的污染源除農業面源污染外,部分居民生活污水、養殖場廢污水、生活垃圾等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溝道匯入河道,也是河道水質變差的重要原因。由于農業面源污染的頑固性,需要采取措施逐步推進。

1.農業面源污染治理

①采取措施在艾依河流域逐步實施種植業結構調整,實現農牧部門制訂的爭取“十三五”農業種植污染減排30%的目標。

②利用農田減氮科研項目成果,為農業面源污染控制提供技術支撐。根據寧夏農林科學院等單位承擔的國家“十一五”重大科技專項《寧夏引黃灌區農田減氮控磷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研究成果,探明了作物種植模式與農田水質的關系,摸清了稻田化肥氮的當季作物利用率及去向,解析了稻田退水污染與排鹽特征,提出了農田減氮控磷等10余項關鍵技術。這些科研成果為艾依河流域農業污染控制提供了直接的技術指導。

③大力實施寧夏測土配方、科學施肥技術的推廣。這是精細到田間地頭的管理技術,是動員千家萬戶減氮控磷的有效措施。

④考慮在溝道入河口建設針對農業灌溉回歸水凈化處理工藝的污水處理廠,溝水經處理后再進入河道。

2.養殖業污染治理

①實現農牧部門制訂的“十三五”期間河道流域養殖業污染減排50%的目標。對河道污染較重的水產養殖,主要采取劃定人工養殖區域、規定人工養殖密度和河道放養密度等措施,特別要監督水產養殖廢水、底泥分類分別專門進行處理,嚴禁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溝道,污染河道。

②加大畜禽養殖結構優化力度,提出禁養、限養、適養的區域和種類,對畜禽養殖場的污染物全部采取無害化治理措施,禁止污水排放。

③河道流域推廣建設沼氣發酵工程,畜禽糞便收集處理利用。

3.鄉村生活污水防治措施

結合國家新農村建設工程,繼續實施艾依河流域農村環境整治工程,加大農村生活污水收集處理力度。

①補水溝道沿線居民區生活污水能接入城市污水收集管網的接入城市污水收集管網,不能接入的要協調村委會建立居民點污水處理設施,避免污水直接入溝入河。

②在居民點配套垃圾收集設施和服務,加大監管力度,防止各類垃圾直接入溝入河。

③在主要入河溝口設置自動清污設備,攔截垃圾、水草等大體積漂浮物。

四、構建河湖水域內部良性水生態系統

研究成果顯示,艾依河銀川城市段從七子連湖進水閘至小西湖16 km河道在2007年實際運行狀態下,對總氮的消減能力達到57%,說明在綜合管理條件下,河道對污染的消減能力很強,維持良性水生態系統對改善河道水質很重要。

1.構建良性水生生態系統

逐步構建艾依河良性水生生態系統,使系統中既有一定量的生產者(藻類、高等水生物),又有一定量的消費者(魚類),還有一定量的分解者(微生物)。草魚是草食性魚類,可以吃掉部分水草,鰱魚、鳙魚是濾食性魚類,可以吃掉草魚的糞便和水體中的浮游生物。通過對水體生物種群的適度干預調整,建立起水生植物、魚類、微生物、水環境之間和諧的水生態系統,增強水體的自我修復能力。

2.加強水生動植物管理

根據河湖水生植物現有生物量、種類,制定管理方案,保持水生植物群落結構的穩定與協調。

①水生植物過量生長的湖泊水域,要采用機械和人工收割的手段將水生植物生物量輸出,防止水草落入湖底腐爛,成為新的污染源;對短季生長的水草,如麥黃草在6月份浮在水面一片灰色,宜在其衰落期即行機械清除;對于湖內水草瘋長且人工收割力不能及的水域,適當放養草魚進行控制;水生植物適量生長的水域,維持現有水生植物生物量。冬季,對冰面以上水草全部進行收割處理。

②加強水面保潔。及時清理游人和垂釣者帶來的垃圾,防止垃圾沉入水底成為新的污染源。

③控制水生動物與水生植物的定量比例關系,維持兩者的平衡。

五、改善水體流動性,增強河道自我修復能力

1.尊重自然規律,讓河水流動起來

達到一定流速的水體可以保持良好的水質,“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是自然規律。需進一步加強艾依河引排工程設施建設,提升分段處置、引排河水的能力。疏通口袋型河灣和末梢循環不良的河道,使河水流動起來,增加水體自凈能力。底泥污染較重的閱海至沙湖段河道,要清淤疏浚,解除內源污染,修復生態系統。增加溢流堰底部換水孔(拉沙孔)的開啟頻次,加快河道底部水體的交換。

2.調度溝水、洪水、生態補水,補充河湖濕地

掌握各類水源和河湖水質在時空上的相關關系,水質較好時段盡量接引溝水,同時資源化利用洪水,適時調度引入生態補水,創造水體加速流動條件。水利調度中深入貫徹溝道“高營養物質流”不入河,對河湖中的“高營養物質流”就近排泄,無法排泄的“高營養物質流”進行摻淡,以維持河湖良性水質。

3.維持河湖的自然屬性

艾依河的砌護率小于10%,除為人們提供親水的建筑設施、游樂設施段和河道塌岸滑坡嚴重段落以外,其余河道不砌護、不硬化,保持水土自然循環狀態,保持河道的自然凈化能力。

六、加強科技項目對水環境綜合管理的支撐

科技理論研究是指導實踐的有力武器,應繼續與區內外科研院所合作,在艾依河富營養防治、人工濕地凈化、補水機制及水平衡調控、生態基凈水技術等研究項目的基礎上,今后還要開展以農田退水為處理對象的污染物攔截技術、河道環境流體動力學、河道納污能力等項目研究,以科技理論保障河湖生態長治久安。

1.維持和提升河道凈化能力的研究

雖然河道消減污染物的能力十分顯著,但這種能力在水利調度、補充生態水、截堵污染源、水生動植物、河道自然土體、水體動力等因素所發揮的作用中如何分配并不清楚,所以如何維持和提高河道凈化能力是一項更為必要和復雜的課題,將實現用最優化的水生態結構應對水環境問題。

2.開發基于水環境流體動力的數字化管理軟件綜合平臺

開發以流速、水深、溫度、水質、流量、底泥、水體消減能力等為邊界條件的水環境流體軟件,通過大量數據監測,摸清并模擬河道水流流暢等運行工況,解析河道水體運行的本質,并展露給河道管理者,采取正確的措施治理水環境,從而提升管理水平。同時,核定河道納污能力,確定納污紅線,形成按河道水功能區水質目標進行準確調度和配置各類水資源的能力。

3.利用已取得的科研成果服務河道生態凈化

國家“十一五”重大科技專項《黃河上游灌區農田退水污染控制與濕地生態修復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在寧夏靈武與內蒙古烏梁素海做了大量的濕地生態修復與生態溝渠研究工作,提出了整套修復技術,可在艾依河及農田退水溝生態修復中發揮重要作用。

七、建設完備的水環境監測、監督和執法體系

①加強“信息化”建設。配套自動實時監控,實現河道水環境質量監管的數字化、動態化,監測設施的標準化、規范化,形成完善的水質監測評價技術體系和預警機制。

②推行“精細化”管理。環境監管做到制訂計劃細,檢查準備工作細,現場檢查細,全面摸清艾依河流域污染源類別、污染因子和貢獻量,形成水質數據庫。

③深化“網格化”管理。推行縣(區)、鄉鎮、街道三級網格單元,強化縣(區)及以下各級政府的環境責任。

④建立聯合執法制度。在聯席會議的大框架下,建立聯合執法制度,加強執法隊伍建設,做到有專門的機構、專門的人員、專門的裝備、專門的經費;加大各類污染源查處和媒體曝光力度,做到監管有力、執法堅決、保護到位。

⑤注重“一體化”聯動。在檢查對象上,重點源與一般源結合;在時間安排上,增加夜間檢查和節假日檢查頻次。

八、形成公眾參與機制

①艾依河與公眾息息相關,有必要建立聽證、信息公開、咨詢、信訪與舉報等制度,讓公眾參與、監督艾依河的管理。在艾依河管理辦法、艾依河水環境保護規劃、產業發展規劃等編制階段,應通過媒體向公眾宣傳,征求社會公眾意見,使公眾熟悉立法和規劃意圖,明白給自己帶來的正面或負面影響,以激發公眾建言獻策的積極性,以收集到更多有益的意見和建議。

②要科學依法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引導作用,引導廣大公眾正確、科學對待環境問題,營造“人人關心艾依河,人人保護艾依河”的良好氛圍。

[1]張從林,等.基于生態文明理念的水生態紅線管控制度體系框架研究[J].中國水利,2015(11).

[2]孫繼昌.關注河湖 永續利用[J].中國水利,2007(22).

[3]呂振霖.太湖應急治理的初步實踐與思考[J].中國水利,2007(22).

猜你喜歡
河道水質污染
關于水質監測對環境保護的意義
一月冬棚養蝦常見水質渾濁,要如何解決?這9大原因及處理方法你要知曉
這條魚供不應求!蝦蟹養殖戶、垂釣者的最愛,不用投喂,還能凈化水質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河道里的垃圾
圖像識別在水質檢測中的應用
山溪性河道植物選擇與應用
治理城市黑臭河道的方法
南京市鼓樓區黑臭河道的治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