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常態重新解構日本失去的十年

2015-01-29 19:05李良艷
中共伊犁州委黨校學報 2015年4期
關鍵詞:日元日本經濟

李良艷

?

新常態重新解構日本失去的十年

李良艷

(中共中央黨校北京100081)

[內容提要]20世紀90年代,日本開啟了失去十年的序幕。本文從事前導火索-日元升值來分析其原因,日元升值有來自國外施壓和本國自愿成分。在上述分析的基礎上,闡述了日本失去十年的主要原因來自于政府制定內外政策上缺陷以及失誤,最后從鏡子的正反兩面性來闡述所謂日本失去的十年里日本經濟究竟經歷了哪些變化。同時也應該注意到,失去十年并不是日本的獨有現象,在人類的經濟發展史上也是一種非常規可持續性發展的新常態。

[關鍵詞]日本經濟日元升值宏觀調控可持續發展

一、日本失去十年的導火索——日元升值

(一)外部因素的主要來源——美國施壓

20世紀80年代,美國出現了滯漲局面,重挫了美國經濟,石油價格井噴式上漲帶動了生產成本整體上升,美國的國內貿易赤字缺口拉大,1984年對外貿易赤字達到了1600億美元,占美國當年GDP 的3.6%,產生了巨大的貿易逆差。同時美國采納了里根經濟學的主張,政府出現了巨額的財政預算赤字。當時美元匯率相對比較穩定,在對外貿易和財政預算赤字的雙重刺激下,美國采取了提高國內利率的方式吸引國外直接投資,旨在通過投資的刺激來增加國民收入,進而改善美國的貿易逆差。但面臨的現實的情況是,從金融資本項目來看,外來資本大量涌入美國本土,在這樣的趨勢下,美元的需求大于美元的供給,迫使美元不得不趨向于升值,升值的預期在美國的進口市場和出口市場中得到了反應,進出口商品的價格彈性相對比較大,進口數量明顯上升,在美國的出口市場當中,美元的升值使美國出口商品變得相對昂貴,缺少了價格上的競爭力,進一步擴大了經常項目的貿易赤字。美國政府為改善本國的國際收支狀況,根據國際上普遍采用的彈性法,可以通過美元貶值來改善美國進出口的需求價格彈性,在改變對外貿易乘數的配比上增加國民收入,進而降低美國的貿易赤字,而作為美國最重要的貿易伙伴的日本,日元的匯率被嚴重低估,美國貨幣的貶值促使著日元的升值,這為日元的升值提供了重要的外部刺激因素。

正如日本作家瀧田洋一寫到“從日美間日元美元委員會開始,經過廣場協議,再到日美構造協議,那以后,日本貨幣外交就踟躕不前了”。很多人把1985年4個發達國家同日本簽訂的廣場協議逼迫日元升值作為日本失去十年的根源,實際上日元的升值確實為日本失去的十年埋下了禍患,除了廣場協議所導致的日元升值這個直接結果,還包括美國更深層次考慮,80年代里根政府采取了供應學派的政策主張,試圖扭轉國家對經濟的干預,產生的后果是加大了美元作為國際貨幣的壓力,從美國的國家利益來看,為減輕美元作為國際基準貨幣的負擔,針對當時世界上最大債權國日本制定的長期金融和貨幣戰略措施思想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確定東京的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實現東京金融市場自由化。二是讓日本的主權貨幣作為補充來充當國際貨幣的角色。但現實中日本國內資本市場比較封閉,日元的國際化進程比較緩慢,為打破日本相對較封閉的金融市場,以美國為主導的四國通過廣場協議、日美構造協議等一系列措施和機構的設置干預并且促使日本的金融自由化和貨幣國際化的進程。

(二)日本內部因素——自愿成分

日元的大幅度升值,一部分原因是來源于國外的壓力,這也是通常所認為的日元升值的直接原因,但實際上也有一部分自愿的因素存在著,日本采取了類似孫子兵法當中強而示之弱,能而示之不能迷惑了日元上升當中本身自愿因素的存在。因為實際上對于到底日元的升值幅度有多大,并沒有一個嚴格的限制,將近300%的升值幅度也是日本自己提出來的。即使沒有廣場協議,日元最終也還是將會走上升值的這條道路。戰后日本經濟騰飛,由于出口主導的經濟的強勢復蘇,導致了日本巨額的貿易順差,給國際市場造成了巨大的壓力,面對這些壓力,平衡日本的國際貿易,提升日本發達國家的地位,在還沒有簽訂廣場協議之前,日本就開始根據具體的現實情況來確定日本匯率變化,從當時的現實情況看,日本匯率實際上在廣場協議簽訂之前就經歷了幾次大的起伏,并且整體的走勢還是趨向于升值,廣場協議只是在時間維度上提供了一個契機,得以讓日元的升值速度和幅度上加快了腳步。

日本自愿升值300%背后動機何在,日本這樣大幅度的升值有對自身長期發展與經濟地位的理性思考。當時日本自身資源匱乏,經濟發展主要依賴于出口,一個國家要實現可持續性發展應從戰略角度來制定一個長期發展規劃,美國要求日元升值則為日本長期發展戰略的實施提供了一種可能,日本希望抓住這個契機。日元大幅度的升值會影響到出口,日本順差敞口變小,同時日本增加國內進口,逆差敞口變大,對日本的國際貿易順差優勢形成沖擊,但不能僅僅看到鏡子的這一面,應看看鏡子的潛藏的另一面。對日本國際貿易沖擊從短期的發展來講,這是無法避免的“暫時性”損失,我國提出的新常態視角,提供了一個新的角度來回顧并且反思日元大幅度升值的長期戰略。在制定一國的發展戰略上,更應該從全局長遠的角度來對經濟發展進行頂層設計,正如兵法所說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日元大幅度升值代表著日元更值錢了,它體現了一種更高的價值,變成一種強力高效貨幣,具備了作為世界儲備貨幣所要求的特征。日本本身資源匱乏,日元升值可以向國內輸入稀缺資源同時進行對外經濟擴張去占有資源,并且為日本提供了能夠“金融立國”國家戰略的可能性,相對于自然資源匱乏,金融的發展對資源的依賴性不強,可以擺脫資源的制約。日本經濟主要是出口依賴,而出口依賴不能成為國家能夠長治久安的良策,一個國家的發展最終還是會回到主要依靠國內經濟發展的軌道上來,升值也是日本對經濟長期發展戰略轉型的調整??v觀人類經濟發展的歷史,無論當時的海上霸主荷蘭還是日不落大英帝國,如果一直強調對外貿易而忽視國內經濟的發展,最終還是會走向衰落。而美國是從依賴對外貿易到依靠國內發展進行國家戰略轉型的一個成功案例。日元升值類似以一種極端的休克療法來對經濟發展進行戰略轉型,為以后日元作為世界三大國際貨幣和東京的世界金融中心地位夯實了基礎。

二、日本失去的十年的主要原因——政府對經濟政策調整的失誤

日元升值后,政府采取了極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并且促使資產泡沫的形成,這是日本失去十年的主要原因。日元升值會造成國內貨幣供給的減少,為防范可能出現的通貨緊縮效應,為消除升值帶來的不利影響,日本政府并沒有對政策進行積極的調整,而是直接增加了貨幣供給。同時,通過降息和貼現率的貨幣政策來釋放產生的升值壓力。貨幣供給和銀行信貸增長率呈現出較大幅度的上升,從85年不到8%一躍到88年初的將近12%。央行的貼現率在廣場協議簽訂后由1986年5%逐步下調到1987年的2.5%,下降幅度接近50%。

資產泡沫的形成和日本當時寬松的誘導經濟政策密不可分。1987年,日本通過出臺《休養地法》和第四次綜合開發計劃,導致民間大量閑置資金投入到房地產行業和并不具有創新性的與房地產相關的傳統行業,引發泡沫經濟的形成。面對房地產和股票等虛擬經濟過熱造成的泡沫化,為防止這種經濟泡沫的破裂,日本政府采取措施實現經濟上的硬著陸,采取的宏觀調控措施包括:從積極的貨幣政策轉變為緊縮的貨幣政策,大幅提升存貸利率,在89年短短的一年時間里,五次提升利率水平,利率和股票價格是一種反比關系,利率的提高導致股票價格的下跌;控制銀行的放貸規模,改變資金的配給比例;嚴格控制房地產貸款的總體規模,抑制土地價格的上漲,房地產資金鏈條的斷裂使房地產的價格出現暴跌,日本開始了失去十年的序幕。在這十年里,影響日本一直深陷的原因包含了慢性危機和急性危機的雙重交叉,多重交疊。金融機構并沒有同步的披露不良貸款的規模以及處置方法,延遲披露和處置不良貸款造成了資金供需方嚴重的信息不對稱,資金并沒有向制造產業傾斜,反而流向不良貸款隱患高的不動產和建筑業等相關產業,引起了資金的錯配。由于創新融資機制并不完善,很多日本的創新企業很難獲得創新所需資金,日本是一個資源相對匱乏的國家,科技一直是日本立國的主要標桿,缺乏科技創新使經濟缺少內生驅動力。

三、評價日本失去的十年——鏡子的兩面

(一)鏡子正面——主要經濟數據帶來的失落

日本失去十年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經濟增長緩慢甚至停滯,經濟增長的突然放緩發生在1992年以后,名義GDP的增長率從1991年的5.3%突然降到1.8%,并且92年后日本的名義GDP的增長率最高也只有2.6%。97年以后,日本經濟出現了負增長,98年的時候經濟增長率為-1.1%,是日本失去十年的新低。內需萎靡不振,二戰后,對外出口的商品是機器設備,主要是精密儀器,這是日本經濟增長的主要發力點,90年代以來,日本的新設備資金投入并沒有明顯增長趨勢,政府支出持續減少,2000年政府支出下降6.1%。居民的消費需求增長緩慢,銀座由喧鬧轉向冷清,從一個側面表現出日本居民消費需求放緩,對社會投資產生抑制。日本曾經是一個出口型國家,自從92年以來出口年平均增長速度只有2.3%,雖然曾有過短暫的上升并沒有改變日本出口持續下滑的趨勢,貿易順差優勢凸顯的不再明顯,日本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經濟不景氣造成的失業率上升,據統計在日本在失去的十年里平均失業率在7%左右。

(二)鏡子反面——被忽略的自我提升與發展

日元升值為日本失去的十年埋下了隱患,在這一點是毋庸置疑。但升值也促使日元成為三大國際貨幣之一,雖然在數量和質量上無法和美國相抗衡,但作為二戰后的戰敗國,能夠在短短的幾十年后在世界貨幣金融體系中能夠取得國際貨幣的基準地位也不失為是一種奇跡。日元升值加速了日本的海外投資與收購,投資數量急劇膨脹難以保證后續的質量,造成不小的經濟損失。但那時的投資的背景和現在有很大的不同,投資門檻、本國保護等限制性顯性和隱形條款還沒有現在這么嚴格,日本的投資收購遍及了世界范圍,遠至南美的糧食種植,近至對從近鄰中國的能源儲備,形成了海外日本的戰略布局。在計算口徑上,國內GDP的增長率并沒有把日本的海外投資囊括在內,單單從增長率來定義日本失去的十年,對真實的日本經濟實力來講存在一定的低估。

另外一點值得深思的是,當評價日本失去十年的標準是什么,更多的還是來自于增長率和失業率等宏觀性的經濟指標,卻忽略了日本人的全面發展?,F在我們國家提出了經濟發展的新常態,可以換一個角度更加深思日本失去十年的真正意義。相對于失去十年的日本,現在新興經濟體一味追求經濟增長,創造了持續膨脹的國內生產總值和令人驚訝的高速增長率,而80、90年代的日本則把經濟發展戰略轉移到可持續與增進國民福利上面,這樣的策略制定在一段時間內會讓經濟增長速度減緩,這和現在中國的實際也是相吻合的。在可持續性發展上面,在面對日元升值出口受阻的壓力下,日本積極進行產業經濟結構的調整和重新布局,加速日本的產業創新,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從升值前的一般出口加工轉向高技術高附加值的產業,所謂的“日式精細化管理”進一步加強、在高科技高附加值產業得到巨大發展的同時,日本進行了高能耗高污染產業的海外轉移,為日本產業的戰略布局建立了初步的雛形。

日本失去十年的原因有政府制定內外政策的失誤,同時也存在經濟發展的一種新常態,這和我們中國的現實也具有一定的參照性。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所謂的日本失去十年的命題,夸大了日本經濟停滯不前,而忽略了日本產業自我提升和結構升級,這也是經濟發展的一種新常態。

[責任編輯:竹效民]

參考文獻:

[1]邊恕:《日本“失去的十年”的經濟績效及宏觀政策分析》,日本研究,2008年第3期

[2]張舒英:《“廣場協議”對日本經濟的影響》,學習時報,2003-11-03

[3]王焱俠:《日本“失去的十年”的經驗教訓及啟示》,日本研究,2010年第1期

[4]石海峰:《日本“失去的十年”與我國當前經濟對比及啟示》,黑龍江金融2009 |

[5]徐朝陽:《泡沫經濟與日本“失去的十年”》,消費導刊,2010-01

[作者簡介]李良艷(1981~),女,河北秦皇島人,中共中央黨校政治經濟學部博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2015-09-25

[中圖分類號]F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6287(2015)04-0046-03

doi:[D OI編碼]10.3969/j.issn.1674-6287.2015.04.13

猜你喜歡
日元日本經濟
“林下經濟”助農增收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尋日本
增加就業, 這些“經濟”要關注
內外部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日元走勢
《黃金時代》日本版
民營經濟大有可為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訴你
日元貶值,日企倒閉猛增
經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