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犁州直農牧民增收現狀與問題分析

2015-01-29 19:05何瑞霞
中共伊犁州委黨校學報 2015年4期
關鍵詞:伊犁州純收入農牧民

何瑞霞

?

伊犁州直農牧民增收現狀與問題分析

何瑞霞

(中共伊犁州委黨校新疆伊寧835000)

[內容提要]近年來,伊犁州直各級黨委政府始終把“三農”工作作為重中之重,認真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努力克服經濟下行壓力和自然災害的影響,不斷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不斷拓寬增收渠道,農業農村經濟呈現平穩發展態勢。但是,當前農民增收遠不是人們想像的那么普遍、那么穩定,影響農民增收的深層次矛盾還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持續快速增加的內生機制仍沒有形成,基礎很不牢固,存在比較大的脆弱性和波動性。

[關鍵詞]農牧民增收問題

近年來,伊犁州直各縣市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雙增”問題(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尤其是隨著中央、自治區以及自治州各項惠農政策的出臺和貫徹落實,農村基礎設施得到進一步改善,農村經濟得到空前發展,農牧民收入不斷增加,農牧民的生活水平明顯提高。

一、伊犁州直農牧民增收現狀

據統計部門最新統計,2014年末伊犁州直農業人口為178.36萬人,占總人口比重為59.3%。(按戶籍所在地劃分,非農業人口122.55萬人,占總人口比重為40.7%)農業人口比重高于非農業人口,比非農業人口多55.81萬人,比重高18.6個百分點。州直(八縣三市)共有99個鄉鎮、657個村,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50.18億元,比上年增長5.1%。農牧民人均純收入11295元,較上年增長7.8%。州直各縣市(因霍爾果斯市是2014年9月26日掛牌成立的,未做單獨統計)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增幅不大,個別縣市如鞏留縣、昭蘇縣、尼勒克縣、特克斯縣和察布查爾縣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在州直縣市中無論是收入總額還是增幅都排在靠后位置。通過調查走訪我們發現:

1.農牧民收入持續增長。據統計,伊犁州直“十二五”期間,除2014年外,其余年份(2010年至2013年)農牧民增收額均超過1200元,2012年達到1342元,整體高于“十一五”時期的增收額度。增長主要來自家庭經營純收入、政策性收入、工資性收入,已經成為伊犁州直農牧民收入增長的主要動力。

2.家庭經營純收入快速增長。州直家庭經營純收入對全年農牧民增收的貢獻率達35%(全國平均30%)。主要來自種植業、養殖業和林果業等。

3.工資性收入增長明顯加快。伊犁州直各縣市包括鄉鎮近年來不斷加大農牧民轉移就業培訓力度,加快農村勞動力向二產三產轉移,通過動態清零的方式,促使一家一戶至少一人實現異地就業或者就近就地就業,再加上政策性刺激等因素,農民工資性收入增長明顯加快,而且正在成為農民快速大幅增收的主要增長極。

4.農牧民增收愿望強烈。近年來,州直農牧民逐步改變了以往的“安于現狀”、“小富即安”的思想,越來越多的農牧民開始關注并嘗試科學的種養殖方式,提高農產品質量;有的還自主創業、轉移就業,實現了從種地農民到打工農民的身份上的轉變。通過問卷中我們發現,當前伊犁州直農牧民中只有18.6%的農戶對當前的收入增長情況表示滿意,而81.4%的農戶對當前收入增長情況表示不滿意;40.1%的農戶有增收致富的想法,59.9%的農戶滿足于當前現狀無增收致富想法。從年齡結構來看,50周歲以上群眾對當前的生活狀態比較樂觀,50周歲以下的群眾對當前的生活狀態不甚滿意,致富增收的愿望相對比較高。

近年來,伊犁州直各級黨委政府始終把“三農”工作作為重中之重,認真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努力克服經濟下行壓力和自然災害的影響,不斷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不斷拓寬增收渠道,農業農村經濟呈現平穩發展態勢。州直在農牧民增收上的主要做法有:

1.政策扶持。近年來,州直各級政府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自治區和自治州的各項惠農政策,逐步加大了對農民種植、養殖的財政補貼投入,在家庭承包土地的基礎上繼續探索農村土地的使用和管理方式,通過互調、互讓、互補等方式搞活土地流轉,推進大面積土地的再承包,并提供產前信息收集、產中生產指導、產后加工與銷售等配套性服務,培育了一大批種養大戶,同時加快了農村富余勞動力的轉移,降低了農業生產成本,提高了農副產品的附加值,從而實現了通過政策制衡的手段推動農業農民雙贏的目的。

2.企業帶動。近年來,州直各縣市認真落實自治區、自治州黨委關于促進就業工作的安排部署,制定了《關于貫徹落實就業優先戰略促進就業工作的實施意見》,堅持招商引資和促進當地富余勞動力實現就近就地轉移就業“兩手抓、兩不誤”,通過加快推進中小企業產業(創業)園、民生工業基地建設,為中小企業搭建產業平臺,為當地富余勞動力提供就業機會,實現企業和當地農民的雙贏。截止2014年底,州直已有101家自治州級、自治區級、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從業人員達1.1萬余人,實現銷售收入44.6億元,增加值8.37億元,利稅總額3.69億元,勞動者報酬2.85億元,訂單帶動農戶12.2萬戶,戶均增收9000多元。

3.產業帶動。(1)種植業。自2010年以來,伊犁州直相繼建立了9個農業科技示范園區,農業科技示范核心區面積已達13.2萬畝。其中,13個縣級農業科技示范園總建設規劃面積5.3萬畝。通過農業科技示范體系建設帶動土地流轉12萬畝,輻射帶動示范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500萬畝以上。(2)養殖業。州直畜牧業作為伊犁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勢產業、農業農村經濟的主導產業和農牧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地位在進一步鞏固。目前州直牲畜存欄頭數占州直總頭數的66.1%。畜牧業產值和農牧民來自畜牧業的收入實現了“雙過半”。(3)旅游業。近年來,伊犁州直充分挖掘民俗特色和餐飲文化,提升打造農家樂品牌,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農家樂旅游產業。

二、伊犁州直農牧民增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影響因素分析

伊犁地處祖國邊陲,屬于欠發達地區,城鎮化率只有48%,低于全國和全疆的平均水平。雖然是農業、畜牧業大州,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但由于各種因素交織存在及其影響,人均GDP始終處在全疆后列(2014年州直人均生產總值僅28346元)。從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看,雖然高于全疆(8296元)和全國(9892元)的平均水平,但僅列全疆第八位。據農經局測算,2014年,伊犁州農牧民人均純收入11861元,比上年增加1088元,增長10.1%,其中伊犁州直農牧民人均純收入11295元,增加882元,增長8.5%。增速低于10%。發展不足是州直面臨的最大問題,農牧民增收是州直最緊迫的任務。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1.農牧民增收渠道較窄。農牧民從事的行業較少,增收渠道比較窄:89%的農戶從事農業種植和畜牧養殖,5%的農戶從事運輸業,3%的農戶從事批發零售業,其余3%的農戶外出打工。農牧民家庭人均總收入中,來自種植和養殖業的收入占57.5%,勞動者報酬(工資性收入)只6.9%;在農牧民家庭經營收入中,種植和養殖業收入占66.3%,而來自二、三產業的收入僅占12.5%。由此反映出:農牧民增收主要依賴于種植業。

2.收入不穩定。農業是弱質產業,抵御自然風險、市場風險能力弱,也給農民增收造成不穩定性。以畜牧業為例,目前伊犁州直規?;B殖比例不到20%。散戶飼養品種多樣,飼養水平不高,畜產品不達標等因素,直接導致產品規格不統一,缺乏市場競爭力。不僅如此,牧區的“失業大軍”(沒有牲畜、沒有草場)人員也在不斷增加,牧民生存壓力和草原生態壓力同時存在,傳統畜牧業發展方式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雖然近幾年州財政每年拿出5000萬元,加大畜牧業投入,但也是杯水車薪,僅靠政府的投入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以農業種植為例,州直牧區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依然脆弱,尤其是在應對特大旱情面前顯得無能為力。今年伊犁河谷頻繁出現強降雪、降溫、強降雨等災害性天氣,引發大風、冰雹、大雪、洪澇等自然災害14次,災害性天氣給農業生產帶來嚴重損失。截至今年6月底,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4.99億元。

3.收入不均衡。學歷構成、年齡構成分別與收入成正比和反比:即文化程度相對較高,人均收入多,反之則低;年齡越大,人均純收入越低,反之越高。

(二)影響農牧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三農”問題的核心是農民增收問題。近年來,農民收入略有回升,有人就對此盲目樂觀起來。實際上,農民增收遠不是人們想像的那么普遍、那么穩定,影響農民增收的深層次矛盾還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持續快速增加的內生機制仍沒有形成,基礎很不牢固,存在比較大的脆弱性和波動性。

1.不利于農牧民增收的市場因素增多。主要包括:一是農業生產成本連年上漲,特別是農業用工和農資價格的快速上漲使得農業生產經營成本持續上升,擠壓農業效益空間。二是小麥農資綜合補貼價格下調,現已經由每畝105元下調為93元,州直水價平均增加0.019元/立方米。三是奶業收購不暢,奶價低,售奶難。乳粉生產企業多數關停,州直生產企業日處理加工量僅有設計能力的3%。四是受國際國內牛羊肉價格的影響,育肥業市場低迷,養殖戶心理出售價高于企業、經銷商的收購價,導致架子畜采購難。

2.企農利益聯結機制不夠完善。目前,伊犁州直“農戶+合作社+基地+企業+市場”的產業經營組織發展模式還未形成,企農間多為松散的簡單訂單式合作關系。農業發展中推進訂單農業,關鍵在于規范合同簽約行為,重點在于提高合同履約率,核心在于增加農民收入。然而由于雙方利益未能緊密捆綁,出于對自身利益的追逐,違約行為屢見不鮮。(一方面企業違約;另一方面農民以次充好。致使農戶難以做到暢銷增收,滯銷保收。)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大多處于初級階段,規模小、組織化程度不高、運作不規范、功能單一、缺乏必要的調控手段。

3.農村金融業發展滯后。農業貸款機構缺乏,農業貸款機制不活,貸款期限短,貸款額度較低,手續較為繁瑣,有的農戶不得不借高利貸,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牧民擴大再生產,同時也加大了農戶的發展風險。

4.勞動力轉移就業難度大。一是長期以來,受多種因素的影響,牧民的文化素質普遍不高,種田務農缺技術,外出務工缺技能,牧民家庭收入仍然依賴于傳統畜牧業,部分牧民將飼草料地轉租轉包轉賣給他人,繼續沿襲傳統的游牧生產方式。二是由于牧民缺乏其它就業技能,語言交流存在障礙,生活不習慣等,影響牧民外出務工,難以拓寬增收渠道。三是牧民市場經濟意識、科學種養意識不強,接受外界信息的渠道十分狹窄,牧民自身的思想觀念、生活方式也難以適應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四是就業崗位不足。伊犁州直由于受經濟運行下行壓力的影響,農業用工成本加大,二、三產業開工不足,直接影響農村富余勞動力向二、三產業的轉移,從而導致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難度加大。

“三農”問題的核心是農民增收問題。農民增收遠不是人們想像的那么普遍、那么穩定,影響農民增收的深層次矛盾還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持續快速增加的內生機制仍沒有形成,基礎很不牢固,存在比較大的脆弱性和波動性。伊犁要強,農業必須強;伊犁要美,農村必須美;伊犁要富,農民必須富。結合伊犁州直實際,筆者認為應重視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對農村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為州直農牧民增收奠定堅實基礎;二是優化產業結構,培育發展農村的二、三產業,拓寬家庭經營渠道;三是加強職業技能培訓,組織好勞務輸出,使農民工獲得更大收益;四是增強農民自身素質,幫助農牧民轉變傳統觀念,增強農業集約化、現代化程度。

[責任編輯:唐旻星]

參考文獻:

[1]韓長賦.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農業忘記農民淡漠農村.人民日報.2015-08-13

[2]成建軍吳在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州直農牧民增收因素分析及對策.中國農經信息網.2015-07-13

[3]陳錫文.一號文件重在保持農業生產穩定發展和農民收入持續增長.中央政府門戶網站.2009-02

[4]伊犁哈薩克自治州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伊犁日報.2015-02-16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3年度自治區社科基金一般項目《新疆新型城鎮化進程中農民增收問題研究》(批準號:13BJL011)子課題《伊犁新型城鎮化進程中農民增收問題研究》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何瑞霞,新疆伊犁州黨校經濟管理教研室,副教授。

[收稿日期]2015-09-23

[中圖分類號]F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6287(2015)04-0049-03

doi:[D OI編碼]10.3969/j.issn.1674-6287.2015.04.14

猜你喜歡
伊犁州純收入農牧民
◆2018年全國農民人均純收入預計超14600元
新疆吉木乃:“三平臺”助力農牧民增收致富
黨的生活·黨員電教與遠程教育(2017年4期)2017-04-22
內蒙古農牧民收入增長變化對消費結構的影響問題探析
伊犁州纖檢所嚴查“黑心棉”
農民增收實現“十連快”城鄉居民收入比連續4年下降
四川農民收入增速 連續四年高于城鎮
前沿趨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