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的陰謀

2015-02-06 09:41鮑德里亞著
藝苑 2014年6期
關鍵詞:色情幻覺當代藝術

[法國]鮑德里亞著

欲望的幻覺已經消失在色情環境之中;當代藝術已經消失在幻覺的欲望之中。色情作品沒有為欲望留下任何空間;當一切欲望在狂歡中得到充分釋放之后,我們就進入了跨性別(易性癖)和性的透明性之中,在這種透明性中,我們很容易看見沒有任何秘密、沒有任何曖昧性的符號和圖像。所謂超性別(易性癖),是指與欲望的幻覺毫無關系,而只與超真實(hyperreality)圖像有關的那種性別狀態。

這同樣適合于藝術,藝術也已喪失了對幻覺的欲望,它更愿意把一切都進行美化,從而把庸常性提升到審美的高度。結果,藝術變成了超美學(transaesthetic)。對藝術來說,現代性的狂歡就在于對對象和再現的任意解構。在這一階段,藝術的審美幻象依然具有很強的感染力,正如對性生活來說,欲望的幻象仍然具有很強的魅惑力一樣。性差異之能量,足以穿越全部欲望形式(the figure of desire),這種能量表現在藝術中,正好就是分離現實(立體主義、抽象主義、表現主義)的能量。雖然如此,兩者都與這樣一種意愿相對應,這兩種意愿是:破解欲望的秘密、破解對象的秘密。隨著這兩種富有活力的構型(configuration)——欲望的場景(scene)和幻覺的場景——的消失,同樣富有活力的易性癖、超美學淫穢、可見性淫穢、萬物無情的透明性和可逆性等就紛紛出籠了。在現實中,從此不再有任何色情作品了,因為色情實際上已經無所不在了。色情的精要滲透到整個視覺和銀屏之中。

可能我們正在上演藝術的喜劇,正如其他社會過去曾經上演過意識形態喜劇,正如意大利社會(雖然不是唯一)一直在上演權力的喜劇,正如我們一直在利用女性身體的淫穢廣告圖上演色情喜劇。永恒的脫衣舞,暴露性器官的性幻想、性訛詐:如果這一切全都是真的,那將絕對是無法忍受的。幸運的是,所有這些都太明顯(obviously),不可能是真的(此處指過于接近現實,反而不真實——譯者)。透明性也實在太到位了(透明性太好,自然主義描繪過?!g者),也不可能是真的。至于藝術,它還太過于膚淺,還不能真的都是空洞無意義的,一定存在著某種潛在的神秘性。如同立體地畫(like for anamorphosis)一樣,必定有一種特定的角度可以使這些無用而又過剩的性和符號產生意義,但是,眼下,我們只能用一種反諷的冷漠來體驗這些東西。在這種不真實的色情中,在這種無意義的藝術中,是否存在著某種消極之謎,某種內在的神秘呢?天知道,或許是我們命運的一種反諷形式?如果一切事物因為太明顯(此處指過于接近現實,反而不真實——譯者)而不能為真,也許仍然還有創造幻覺的機會。在這個虛假而透明的世界后面隱藏著什么?是另一種智能還是一種終極的腦殘(a terminal lobotomy)呢?

(現代)藝術通過對現實的戲劇性轉化,通過對非現實闖入現實的描繪,努力變成可詛咒的共享(accursed share)的一部分。但是,在一個已經變成超現實的、冷漠的、透明的、市場化的世界,藝術可能意味著什么呢?在一個色情作品先行的世界,色情可能意味著什么呢?它(現實、色情、藝術等)所能做的,就是做一個最后的、詭異的眨眼——現實在對其最具超現實性的形式進行自嘲,性在對最具暴露性的形式進行自嘲,藝術自嘲并且對它消失于其中的最具人工性的形式——反諷形式進行嘲弄。無論如何,圖像的獨裁是一種反諷的獨裁。然而,這種反諷本身不再是可詛咒的共享(1)的一部分。它現在屬于內幕交易的一部分,是一種可恥的、秘密的串謀。那些運用其優雅進行嘲弄的藝術家和那些受迷惑的懷疑的大眾在這一串謀中一股腦兒地被綁在了一起。因為反諷也是藝術陰謀的一部分。

只要藝術還在玩它自己消失及其對象消失的游戲,藝術就仍然還是一項偉大的事業(major enterprise)。但是,藝術不是想闖入現實而無限地自我循環嗎?大多數當代藝術一直在做的,正是把平常性、垃圾和平庸轉化為價值和意識形態。那些林林總總的裝置藝術和表演作品僅僅是想和現狀妥協,和藝術史中的一切舊有的形式妥協。它們賦予非原創性、平庸性和零度感以價值和意義,從中獲取一種墮落的審美快感。誠然,據稱所有這些庸常性(mediocrity)在轉化為藝術的過程中都得到了升華——被賦予了一種陌生化(distenced)和反諷特性,但其實,它們和從前完全一樣,依然是空洞和無意義的。審美并不能成為它們的救命稻草,而是適得其反:它們得到的是庸常性的成乘方的增長。它們自稱自己無價值:“我是無價值的!我是無價值的!”——而實際情況是,它們真的是無價值。

當代藝術全部的欺騙性就是:公開宣稱自己無價值和無意義——當它已經是無價值的時候,聲稱力爭使自己無價值;當它們已經是無意義的時候,聲稱力爭使自己無意義,并且聲稱要以膚淺的語匯實現藝術的膚淺。然而,無價值并不是誰都能向往,誰都能夠得到的東西,它有一種秘密特質。無價值——真正的無價值,是對意義的勝利挑戰,是對意義的消解,是意義消失的藝術,是少數世間罕有的杰作才能擁有的異乎尋常的特質,絕不是你自稱有就會有的特質。

空無(Nothingness)和無效(nullity)有其初級形式,正如罪惡有其初級形式一樣。那么,在空無或無效的初期,就會有一些內幕交易者、偽造無效的售假者、制造無效的假內行,如此等等,這些人為了獲取利益(價值)就賣身于空無,為了實用目的賣身于罪惡。我們一定不能讓這些騙子們僥幸成功。藝術的根本事件,就是零(nothing)以符號的形式呈現,空無(nothingness)在符號系統的核心現身。詩學特有的任務,就是以乘方的形式使空無符號化——這種符號化的指向,不是走向現實的平庸或冷漠,而是走向根本的幻象。因此,沃霍爾真的就是“等于零”,他重新把空無引入到了圖像的核心,把無價值和無意義變成了一個事件:他把圖像變成了一種致命的策略。

其他藝術家對無價值只有一種商業策略,即賦予無價值以一種推銷的形式,正如波德萊爾說的,是賦予商品以情感形式。這些藝術家們隱藏在他們自己的無價值之后,隱藏在蛻變中的藝術話語之后,這些舉動,慷慨地把無價值(零)提升為有價值(很明顯,也在藝術市場內)。在某種意義上,這種有價值比無價值(nothing,即零)還糟。因為這代表的依然是無價值(nothing),而且還意味著,不僅這種無價值仍然存在(以有價值的外表——譯者),而且,它還為自己的存在提供了一切合適的理由。由于有這種與藝術合謀的妄想癥,就不再有對無價值進行任何批評判斷的可能了,只有對這種無價值的不可避免的、友善的、愉快的分享。這就是藝術的陰謀,這就是陰謀的第一現場。這是由那些林林總總的(個展)開幕、展示、展覽、修復、收藏、捐贈和投機共同策劃出來的一種陰謀。在任何已知的世界里,這種陰謀都是不可偵破的、一定會實現的,因為它躲藏在神秘圖像后面某個超出人們想象的極深的隱秘處。

這種騙局的另一面,就是用無價值對公眾進行訛詐。他們給公眾強加一種逆向推理法,借以推論出這樣的結論:“絕不可能真的無價值,一定隱藏著什么東西”,從而賦予這種無效性以某種重要性和可信性。當代藝術就是利用這種含混性和不可能性,把審美價值判斷和投機建立在公眾的內疚感之上:很多人因為未曾看出其實內中并無可解讀之物而深感內疚,或因不明白其實內中并沒有包含什么需要明白的東西而深感內疚。這又是一種內幕交易。我們也可以看看,受到藝術尊敬的公眾們,其實對這種內幕交易是了然于心的,因為他們的困惑泄露出他們身上的那種直覺智性。他們知道,他們就是權力濫用的犧牲品,他們不準接觸游戲規則,卻被人幕后操縱。換句話說,藝術已經深陷于內幕(不僅從藝術市場的金融角度,而且在審美價值的管理方面)交易之中。不僅藝術如此,政治、經濟、新聞,還有所有從這種密謀中獲利的和從他們的“顧客”那里進行反諷性注冊的機構,都是如此。

“我們欣賞繪畫的能力來自于一個在幾百年前就已經開端的漫長的適應過程,因此,通常與藝術或心理沒有任何關系,繪畫創造自己的接受者。繪畫鑒賞從根本上說是一種慣例關系?!蔽ㄒ坏膯栴}是,這樣一部(欣賞繪畫的)機器如何繼續在危險的幻滅和商業的迷亂中運轉?如果還能繼續運轉,這個魔術還會繼續多久?一百年,兩百年?正像我們所知道的,在相當長時間內,特務機關原本并沒有什么秘密可以竊取或交換,但是,那些特務卻仍然活躍在關于他們如何在秘密工作中大顯神威的傳奇與迷信中,他們的傳奇因此而獲得不朽。藝術會像特務機關那樣,仍然會有權獲得第二次的無限的生命(existence)嗎?

(原載1996年5月20日法國報紙《解放》)

注釋:

(1)來自于法國哲學家巴塔耶的一個概念,包括奢侈、浪費、死亡、暴力等。由于在人們的潛意識中,昂貴的耗費,諸如鉆石等消費,往往與排泄意象(大便等)這種可詛咒的對象聯系在一起,因此,所有一切包括禮物交換形式在內的交換形式,一概被稱之為“可詛咒的共享”。

作者及譯者簡介:鮑德里亞,法國著名哲學家、后現代理論家、當今世界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主要著作有《消費社會》、《生產之鏡》、《完美的罪行》、《物的體系》等;萬書元,同濟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猜你喜歡
色情幻覺當代藝術
中國當代藝術研究
當代藝術拓展城市文化新“綠洲”
“波點太后”草間彌生:幻覺之美
西班牙擔憂色情視頻毀了青少年
遠方
克里夫蘭當代藝術三年展論壇
日本“色情報復”增多
警察培訓“色情偵探犬”搜尋色情信息存儲設備
春天的幻覺
中國當代藝術協會副主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