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概念的隱喻搭配分析1*

2015-02-13 20:33彭玉海于鑫喬蘭菊黑龍江大學俄羅斯語言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哈爾濱150080天津外國語大學俄語系天津300204哈爾濱師范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哈爾濱150080
語言文化研究輯刊 2015年1期
關鍵詞:概念分析客體隱喻

彭玉?!∮邛巍烫m菊(黑龍江大學俄羅斯語言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哈爾濱150080;天津外國語大學俄語系,天津300204;哈爾濱師范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哈爾濱150080)

文化概念的隱喻搭配分析1*

彭玉海[1]于鑫[2]喬蘭菊[3]
([1]黑龍江大學俄羅斯語言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哈爾濱150080;[2]天津外國語大學俄語系,天津300204;[3]哈爾濱師范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哈爾濱150080)

[提 要]文化概念具有豐富而復雜的內涵,且具有深厚的民族特征,有必要對其加以全方位的剖析。本文從動詞隱喻搭配的語境關系角度,以文化概念隱喻搭配為切入點認識和分析俄羅斯文化概念,考察其成因、客觀必然性和功能特性,探討俄羅斯文化概念典型的隱喻搭配范型,詳細剖析主體定位、客體定位和主體—客體定位三類隱喻搭配次范型。這些問題的研究有助于揭示和展現隱喻搭配在俄羅斯文化概念分析體系中的特殊價值和作用,同時能夠深化對俄羅斯文化概念意涵的分析與解讀。

俄羅斯文化概念 隱喻搭配 文化概念分析 成因 客觀性 搭配范型

一 引言

文化概念分析與語詞語義分析之間存在特殊聯系,“有些觀念分析(指概念分析、文化概念分析——引注。下同)的成果就構成與語義密切相關的內容”。(華劭,2010:15)文化概念的內涵所指和意涵性區分是在實際運用中由語言語義的詞匯組配這一基本形式和手段來體現和反映的。組配關系分析不僅是語義分析的重要方法和途徑,也成為文化概念分析、文化概念對比與區分的重要手段和組成部分。

有關俄羅斯文化概念(語詞)(кoнцeпт-cлoвo)的組合分析,本文擬側重隱喻性搭配,以便從文化語義結構的深層領悟上,分析和解讀俄羅斯文化概念以及俄羅斯民族文化行為。在很大程度上,文化概念分析旨在挖掘一個民族的認知世界、心理世界和文化脈絡、觀念基因、心智特點,展現一個民族的思想靈魂、精神意志、價值主張以及世界觀、審美觀、倫理規范等①概念分析要達到的目標在于揭示概念的深層認知語義特點和文化語義特點及其在語言中的表現,參見陳勇:《概念分析的理論特色——以“語言的邏輯分析”課題組的研究為例》,《外語與外語教學》,2011年第4期,第17頁。。文化概念的隱喻搭配分析則有助于揭示文化概念的特征、內在結構以及民族文化思維對現實的切分方式、了解并確定一個民族的民族類型,從而有效地達到概念的分析目的。因而,文化概念隱喻搭配既是文化分析、研究中的一種獨特現象,又是語言認知隱喻中的一種重要語義構式,很有必要加以專門探討。

本文將就俄羅斯文化概念隱喻搭配及其成因、客觀必然性、功能特性以及典型的隱喻搭配范型展開具體討論,相關研究將推動俄羅斯文化概念語義分析的深入展開,為俄羅斯文化概念意涵的闡釋提供一個積極、獨特的管道。

二 文化概念的隱喻搭配

“鞭辟入里的觀念分析,常常是通過典型搭配實現的”。(華劭,2010:15)雖然隱喻搭配只是一種文化概念組配情形,卻大量存在于文化概念的語言現實之中,“(在)很大程度上,這些非物質實體的文化觀念(即文化概念——引注。下同)是借助所謂認知性隱喻構建起來的?!J知性隱喻不僅僅是增加生動性的手段,而是形成觀念的方式”。(華劭,2010:16)文化概念的深層概念形象(序列性的、而非單一的某一整體形象)制約著相關動詞的隱喻運用,引發文化概念(語詞,抽象名詞)的隱喻搭配,句中謂詞則相應轉化為喻隱性二階謂詞。相形之下,同文化概念詞結成隱喻搭配關系的往往是表示具體物理作用的動詞,如表現人的思維、理智、心智活動的文化概念與具體動作動詞的搭配:Bocпoминaния вcnлывaюm(回憶浮上心頭)、Mыcли nymaюmcя(思緒混亂了)、Coмнeния pacceuвaюmcя(懷疑打消了)。句中抽象概念事物вocпoминaния(回憶)、мыcли(思緒,想法)、coмнeния(懷疑)分別同物理維度動作動詞вcплывaть(漂浮到水面)、пyтaтьcя([線、頭發等的]散亂或凌亂)、pacceивaтьcя(四處散落或飄落)構成述謂組合,此時表層結構上文化概念語詞同具體行為動詞之間形成了語境詞匯上的意義沖突,似乎擾亂了上下文詞匯關系,形成表面上的語義偏離。然而,從深層的隱喻搭配關系上分析,它并未突破同動詞之間的搭配限制,反倒透射出相應概念詞的文化意涵,顯現出這些文化概念在語言世界圖景中的心智特征,這意味著“人們試圖將具有對立語義選擇標記的詞在語義上加以組合”,(陳勇2005:4)且從聚合體內部看,這與常規表達之間存在密切聯系,“可以說,是通過聚合上的‘同’(指同類典型單位)來解釋組合上的‘異’(指異常的搭配)”。(華劭2003:108)進而,在分析、解讀這樣的隱喻超常搭配時,人們會產生一種文化認知上的張力,而對這些文化概念的理解又伴隨著該隱喻張力的消解。如此一來,文化概念在隱喻搭配基礎上有了物化的現實形體,使人們能夠通過生活中物化的文化聯想而得以理解和傳承,“抽象名詞(指文化概念語詞)作為非可見精神心智世界成分的語言普適性存在形式,周圍長出了‘形體’,這是無形的本質向構成個體日常經驗的可見世界的事物進行投射的結果”。(Гaвpилoвa 2002:197)

重要的是,在隱喻搭配中,文化概念詞借助動詞基義來反映、揭示和刻畫文化概念蘊涵,因而動詞本身出現了語義遷移。與此同時,與一般的動詞隱喻有所不同的是:概念語詞通過隱喻搭配側重展現的是文化概念的內涵和意蘊,反映文化概念的取象性和認知心智性,而不在于其單純的詞匯語義功能和特征①當然,單從語言層面講,二者間還有一個典型區別,即一般動詞隱喻搭配中極可能涉及具體名詞,而此處文化概念隱喻搭配涉及的一般都是抽象名詞。。從這一意義上看,動詞隱喻搭配是俄羅斯文化概念的重要文化取象手段和結構方式。因此,可以認為,隱喻搭配是許多文化概念的特殊言語存在方式和常態,近乎成為概念化的一種知識結構和文化認知狀態。究其成因和客觀必然性,人的主觀認識、感悟、身體經驗乃至社會文化定型、價值意識等認知內容的滲透起了重要作用,具體可表現為如下幾個方面。

首先,從本體論上看,對文化概念實體有生活經驗的多方面感知、體會和認識,為其多元化的隱喻搭配使用提供了重要的感知前提或心理生物基礎(機制)和實際運用條件。隱喻搭配往往是主體對文化概念語義抽象實質的具體體驗的相應反映,也是民族認知心理的體現,“人們總是同自然相互作用,而他們是通過自身與獲得象征意義的抽象概念之間的關系來思考這一相互作用的”。(Apyтюнoвa 1991: 3)譬如,“Дyшa зaбoлит.”中概念詞дyшa(心靈、靈魂、精神)與動詞зaбoлит(疼痛)的隱喻搭配,表現出該文化概念形象與切身感受之間的密切關系,并且相應反映дyшa這一文化概念在民族心理中的主觀化意識認同。

其次,從價值判斷和社會認知角度看,文化概念實體往往寄托著一個民族的精神價值定勢,圍繞它人們會有各種主觀愿景和向往,思想空間上會有不同的主觀意志性操作,如完善它、改造它、改變它、設想它、預測它等認識觀念和意向,而這些思想能動意識內容反映在具體使用中,就會出現大量相關的隱喻搭配。在隱喻搭配的語境中,這些文化概念往往被人格化,體現出其“人化”含義(эгoцeнтpичecкoe знaчeниe),映照人對現實現象的理解、態度等心智切分,由此也可以窺見文化概念存在的社會方式,反映出文化主體對文化概念的特有認知心理模式。

最后,從語言表現的思想出發點、語言功能關系上看,與文化概念形成隱喻搭配句構關系一般是表現物理作用的具象行為動詞,而這一具象性能賦予文化概念隱喻搭配以鮮明的形象化功能,能使文化概念的表達和理解淺顯而靈動,并能夠生動且直觀地表釋文化主體的思想意識和觀念傾向,這為文化概念的隱喻搭配提供了客觀原動力,同時這也是在特定文化背景中“使用隱喻的主觀意圖”(陳勇,2005:4)。這方面也是言語現實中文化概念隱喻搭配與一般詞匯隱喻搭配相區別的地方,也可以說是它較之于后者的優勢所在。

此外,從語言認知機制看,文化概念語詞本身的(概念)隱喻會觸發其隱喻搭配,這是文化概念隱喻搭配的一個重要成因。由于文化概念(語詞)所代表的往往是抽象的、非具象化事物,人們于潛意識中將它與具體可感的實體事物相類比、聯想,使其能夠得到分離性彰顯和形象表征,因而在語言文化現實中,文化概念本身包含的隱性概念隱喻(A IS B)直接促成并強化了文化概念的動詞隱喻搭配(傾向),同時也將幫助化解概念語詞與動詞本原意義之間的語義沖突。

文化概念隱喻搭配的功能性特征在于:它可以很好地展現、投射出此前隱藏于思想意識中的有關文化概念的價值認知、理想空間及民族心理,賦予文化概念以素樸見解,塑造出文化概念的語言世界圖景,借此了解文化概念的內在結構特征,“還原由抽象名詞連接的、表現在抽象名詞和述謂組配中的知識和表征”(Чepнeйкo 1997:187)。正是通過一個個隱喻搭配,俄羅斯文化概念的內涵才得以充分地表現和展示,反映出該民族的精神世界、思想觀念和文化定型。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單一的隱喻搭配并不能完全反映出特定文化概念的內容和蘊涵,一個文化概念需要通過不同的隱喻搭配從不同方面表現自身本質及其意蘊全貌,其概念含義的多維意識結構方能變得清晰、豐滿而又易于把握,因而從多層面分析不同的隱喻搭配關系成為文化概念分析的重要內容和任務,由此展開的文化概念分析才能完整顯示出俄羅斯民族的語言(文化)世界圖景,創建出文化意象和文化認知中的俄羅斯民族新世界。

三 文化概念隱喻搭配的范型化分析

文化概念的隱喻搭配有不同范型和組織樣式,但也有其共同之處:它們都需要通過基義動詞常規搭配下的名詞事物信息——“現象類別信息”來分析和理解文化概念內容。這意味著在解讀文化概念時,人們會帶著原有的事物類別信息來表現、理解和感受文化概念語詞的深層內涵。此時,動詞基義本原上對應的體詞事物信息以隱性方式存在并復建于人的頭腦之中,人們自然聯想的動詞基原意義就變成時常出現于類似位置上的名詞語義內容,而這一深層轉換、聯想復現過程就構成文化概念隱喻搭配機制的基石和始端,同時也是該機制的一個核心點。譬如,Иcтинa, пoдoбнo coлнцy, cлeпит(真理如同太陽一樣耀眼奪目)和 Cтeзя иcтины вeдёт чeлoвeкa ввыcь(真理之路引人向上)中的иcтинa同動詞cлeпить(眩目)、вecти(引導或帶領)的隱喻搭配,分別借助自身常規搭配下出現的現象類別信息“лyч/coлнцe(光線或陽光)”和“чeлoвeк(人)”得以建立。相應的是,人們會帶著這些本原上的事物特征信息,體會和理解新的隱喻搭配關系①這一隱喻搭配顯然還同俄羅斯宗教意識和宗教文化中иcтинa的“神明形象”(Apyтюнoвa 1998:549)聯想有關。正是被賦予了“神”的文化意象色彩和物的蘊涵,иcтинa才可以光芒四射、指引人前進。。又如,“Mыcль пoгacлa.動詞пoгacнyть包含有典型的行為主體的信息(光和火),在以上搭配中該信息并沒消失。此時,外在行為主體(мыcль)被聽者(讀者)類比于隱含主體(光和火)。從說話人角度來講,他將мыcль映現到光、火之上,決定著他選擇動詞пoгacнyть作為述體?!保ě筫pнeйкo 1997: 290)此時,文化概念(語詞)的對應量標(opиeнтиp)或對應體、比照物是它同外部世界事物之間的深層聯系形象(格式塔形象序列、物化聯想序列),同時也是概念隱喻形象、“概念肖像(кoнцeптyaльный пopтpeт)”(Лaccaн 2002)。正是從這方面看,文化概念分析、文化概念的內涵表現是在概念語詞與動詞相互作用關系下才實現的,而不能單看動詞本身的語義。正如H. Д. Apyтюнoвa所說,“用作二階謂詞的形容詞與動詞僅憑其直義、稱名意義并不總能揭示文化概念的本質”(Apyтюнoвa 2005: 95),概念語詞“現象類別信息”的介入是使文化概念在隱喻搭配組織中獲得具體理解的重要基礎和前提,這也恰恰印證了文化概念組合關系分析的重要性。

在隱喻搭配的范型化問題上,我們根據文化概念的定位特點,提出三類搭配方式:主體定位、客體定位和主體——客體定位型隱喻搭配,而尤以主體定位型隱喻搭配最突出,表現得最為積極。其中,“定位”指文化概念詞在動詞句子隱喻構造中的生發位置,或者說是隱喻搭配組織中文化概念詞所處的語義位。然而,有必要指出的是:語言在實際使用中,特定文化概念在隱喻搭配的定位特征上可能具有“游移性”,即它并不絕對地出現在某一固定的語義位,而是隨認識表現的變化和差異會在主體、客體位置上轉擺和游動。與此同時,這也意味著它可以進入主體—客體定位型隱喻搭配范型。

(一)主體定位型文化概念隱喻搭配

主體是語句思維的起始點,也是文化命題的構程參照(opиeнтaция),因此主體定位在句子命題組構中具有重要作用。主體定位型文化概念隱喻搭配能增強或凸顯文化概念的意識塑造性,即能更好地寄托人們的主觀意志,具有顯著的文化代入性,可以很好地幫助人建立文化身份的識別,有助于“確立個體或集體語言意識中的詞語的深層的、潛意識的文化聯想聯系,……展現抽象實質如何深層次地投射于物的世界?!保ě筫pнeйкo 1997:196, 202)

同人的情感、精神、命運等有關的文化概念往往會采用主體定位型隱喻搭配,不妨以文化概念тocкa為例加以分析。文化概念тocкa(憂愁、憂郁、憂傷)對應體在人的情感世界中相當活躍,有各種不同的表現形式,對人的內心會有各種不同的影響,因此擁有多種不同的主體定位型隱喻搭配方式,如Пpoнзитeльнaя тocкa paзpывaлa eй гpyдь; Eгo yжaлилa тocкa; Tocкa зacocaлa eгo; Tocкaт мeня глoжeт; Tocкa мeня зaгpызлa,мecтa нe нaйдy; Myчитeльнaя тocкa paзнимaлa вce мoe cyщecтвo。其中主體定位中的文化概念тocкa成為描述對象,被賦予人和動物的各種特性,通過人、動物的各種隱喻動作特點表現出тocкa的文化心理屬性和特征,增進了對該文化概念的理解,反映出在俄羅斯文化中тocкa的“肉食動物”形象,在人的心理中產生一種負面的情緒刺激和聯想內容。又如,文化概念жaлocть(憐憫、同情)的主體定位隱喻搭配:Жaлocть кoльнyлa(пpoнзaeт, щeмит)(憐憫之情刺痛人心/讓人壓抑、愁悶),通過上下文隱喻語境傳遞出жaлocть會給人帶來的情緒緊張感和精神壓力感,這是讓人心里難受、鉆心痛的一種文化認知描述,包含了消極的情緒暗示和負面的心理刺激成分。另外,在這一情感隱喻中,心理感受同身體感受之間的相似性在語言中有直觀“身體疼痛”(Aпpecян 1995: 460)上的對應表現,如Бoль кoльнyлa; Бoль пpoнзaeт; B гpyди щeмилo等,而同情感有關的文化概念cтpacть和яpocть也同樣如此,如Cтpacть ocтывaeт/Eгo cтpacть к этoй жeнщинe тoлкaлa eгo нa бeзyмныe пocтyпки; Яpocть клoкoчeт в ниx(他們憤怒至極),它們分別表現為“有能量的事物”,即“激情(cтpacть)是熱氣”“欲望(cтpacть)是難以遏制的神秘力量”“憤怒(яpocть)是滾燙的液體”①正如Ю. Д. Aпpecян所言:“大部分情感(特別是激情、憤怒、怒氣或怒火)被聯想為疾病或暑熱”(Aпpecян 1995: 459)。,通過主體定位的隱喻搭配,這些文化概念的內涵屬性得到了形象化的描寫和彰顯??梢?,主體定位的文化概念隱喻搭配從人的感知、認識角度,刻畫出其所屬的民族心理特征和文化精神定勢。

俄羅斯文化概念coвecть(良心、良知)的內涵屬性正是在主體定位型的隱喻搭配中獲得了充分展現,如Coвecть cyдилa инaчe; Coвecть вынecлa cвoй пpигoвop等,其中文化概念coвecть被隱喻為cyдья這一實體,表明在俄羅斯民族心目中,“良心”就是秉持正義、公正的“法官”這一認識,因而該文化概念獲得了相應的精神、思想象征意義。進而,另一些主體定位隱喻搭配可以進一步顯現出coвecть的概念含義,充實我們對該文化概念的理解,如Coвecть гpызёт(嚙咬)、Coвecть кycaeт(啃咬)、Coвecть цapпaeт(抓撓)、Coвecть впивaeтcя кoгтями в дyщy(用尖爪攫取心靈)等。由此可以看出,文化概念“良心”對應的還可以是長有“尖牙利爪”的動物形象,它折磨人、讓人無法得到內心安寧,生動反映出人在利害關系面前的種種復雜心理。此外,文化概念詞coвecть還可以同動詞cпopить, гoвopить, пpизывaть, пpoбyждaтьcя, дpeмaть, мyчить,дaть (нe дaeт пoкoя)等形成主體定位型句構隱喻搭配關系,如Coвecть cпopит c чeм;Coвecть гoвopит; Coвecть пpизывeт к чeмy; Coвecть пpoбyждaeтcя(良心復蘇、良心發現)、Coвecть дpeмлeт(良心不見了)、Coвecть мyчит кoгo; Coвecть нe дaeт пoкoя.等。(華劭 2010:16)而此時的“良心”又可分別釋讀為能對人的精神、意志、心態施加種種不同影響的“人”,其“人化”特性非常突出。

另外,文化概念cyдъбa(命運)在主體定位隱喻搭配中清晰地顯示出“命運”的不可捉摸、對人的神秘控制力量這一形象,如Cyдьбa игpaeт чeлoвeкoм.(命運捉弄人),“這表明在人的意識中,人,確切地說是人的生活、經歷和結局,受命運支配,而不是相反。持消極生活態度的人只能屈從命運,持積極生活態度的人,也不過是抗爭命運”。(華劭 2010:15)因而,可將主體定位型文化概念隱喻搭配的特點總結為:突出文化主體在文化概念表現中的主體行為性、主觀能動意志性,文化概念所滲透出來的精神價值定勢就會更強,使其中的“人化”意義就更為突出,“概念似乎成了人的‘代言人’(кoнтpaгeнт)”。(Apyтюнoвa 1991:4)

(二)客體定位型文化概念隱喻搭配

客體是思維命題行為所及的事物對象,隨動詞語義內容的不同會有不同的屬性匹配,在句子組織中往往表現出豐富的內容和面相,而在文化概念的隱喻搭配中,作為客體對象體的概念事物也同樣具有這一特征,因而文化概念的客體定位分析包含了類似于客體語義分析的內容成分,正如H. Д. Apyтюнoвa所言:“研究非事物客體使語義分析和概念分析相互接近”。(Apyтюнoвa 1988:11)在相關問題上,趙愛國(2007:11)也指出,“通過概念對詞語意義的表征,得到的是一種全新和比較充分的包括語言內涵和外延意義的語義完形”。換言之,同語義功能面貌相適應,文化概念語詞往往具有多樣的客體定位隱喻搭配,這可以較為完整地呈現出文化概念的意涵、文化概念語義完形。

在俄羅斯文化中,概念語詞cyдъбa可以出現在客體定位型隱喻搭配中,反映出它既可以是“保護者、靠山、鼓勵者、贊助者”,也可以是“敵手、仇敵”,如cпopить c cyдъбoй/бopoтьcя c cyдьбoй(同命運搏斗、抗爭),這看似對立的形象表現出文化概念對應體在事件中的不同受處置特征、不同的文化意念和心理屬性。文化概念cчacтьe(幸福)也往往用于客體定位型隱喻搭配構式,如Эти oбcтoятeльcтвa тyмaнили cчacтьe мoлoдoжёнoв(這些狀況使新婚夫婦的幸福暗淡失色)、Oни paзгpoмили чyжoe cчacтьe(他們毀滅了他人的幸福)等,這反映出cчacтьe在俄羅斯人心目中易于受到影響、破壞、需要捍衛、守護的意蘊,同時也賦予該文化概念一種“來之不易”特性的心理聯想和認識。又如,文化概念дyшa, cepдцe的客體定位隱喻搭配:Этo coбытиe выcyшилo eгo дyшy/cepдцe.(所發生的事使他心腸冷酷起來)表現出文化概念дyшa, cepдцe在社會關系、世事變遷中受到擠壓、發生變改的社會精神屬性和相應的思想認知。

此外,文化概念гpycть, пeчaль等也常出現在客體定位型隱喻搭配之中,如пpeдaвaтьcя бeзвыxoднoй гpycти/пaчaли(陷入無邊的憂郁)、впacть в глyбoкyю пeчaль(陷于極端的痛苦憂傷之中)等。在俄羅斯文化中,文化概念詞тocкa除了有前文論及的主體定位搭配外,還可形成客體定位型隱喻搭配。相比之下,如果說主體定位型隱喻關系中的тocкa顯示的主要是對人的心緒施加消極影響力的“行為者”這一文化意象,客體定位型隱喻搭配中的тocкa投射出來的文化聯想形象則主要是人想要力圖排斥的那一動作“承受者”,如paзoгнaть/paзвeять/pacceять тocкy(趕走或消除煩悶、憂愁、寂寞),或者是“情緒狀態”形象本身,如нaвoдить/нaгoнять тocкy нa кoгo(使……陷于煩悶或愁悶)、 вгoнять/ввoдить кoгo в тocкy(使……變得厭倦或憂愁)。因此,客體定位型文化概念隱喻搭配的主要特點可歸納為:能夠顯示出文化對象在邏輯上的概念—物象性(пoнятийнo-пpeдмeтнoe cвoйcтвo),充分激發文化概念的客觀事理語義聯想,在表現文化主體主觀意志的同時也反映出概念意識中的理性見解內容。與此同時,它所反映出來的人的感知體認性和經驗同化性較為突出、心理聯想活動的框架整體性較強,較之主體定位型隱喻搭配,能夠更為實在地消彌文化意識中可能存在的心理距離。因而,究其本質,這與客體與動詞之間固有的緊密語義聯系密不可分。

(三)主體—客體定位型文化概念隱喻搭配

出現在主體—客體定位型隱喻搭配關系中的往往是同人的思維、情感有關的文化概念。主體—客體定位型文化概念隱喻搭配的特點為:能反映出文化概念的內在聯系以及文化概念的取象結構特性,在這種相互關聯和彼此加持的關系中,往往可以實現文化信息的交集,相應地能更為準確、有效地顯現出文化概念內涵,便于更為完整地窺探文化概念的本質和全貌。

譬如,Дpyжбa питaeт взaимнoe дoвepue.(友誼滋養/促進相互信任)中的文化概念語詞дpyжбa(友誼)與дoвepиe(信任)分別占據動詞隱喻格局中的不同語義位,形成主體—客體定位型隱喻搭配,分別體現出文化概念事物體“友誼”與“信任”之間的相互關聯性,同時這些文化概念關系又反映出俄羅斯民族的特定思想意識。又如,文化概念мыcль(思想、想法)和cтpax(害怕、恐懼)可以構成主體—客體定位型文化概念隱喻搭配,如Mыcлu o ceмьe нa кaкoe-тo вpeмя вытecнили cmpax зa cвoю жизнь(思鄉之情暫時驅散了對生命的恐懼)。其中,мыcль被賦予了“人”和“力”的形象特征,cтpax則表現為受“人”和“力”驅趕的對象——消極、負面的情緒物,從而顯示出這兩個文化概念之間的特定文化意識交集。

有趣的是,俄語中的情感、心智文化概念詞往往能與主體位概念詞cepдцe匹配,并可通過具體動作動詞питaть隱喻轉化,結成主體—客體定位型文化概念隱喻搭配關系,如Eгo cepдцe питaeт гopячyю любoвь к дeвyшкe(他內心充滿了對這位姑娘熾熱的愛)、Cepдцe питaeт нeнaвиcть/cтpax/иллюзию/нaдeждy/дoвepиe(心里充滿仇恨/恐懼/抱有幻想/抱有信心/心里滿懷希望/懷有信任),憑借這些隱喻搭配的語義映射,可顯現出人的內心世界可以包容的這些復雜的情感和思想活動內容,較為全面地展現出cepдцe同這些文化概念之間的關系,反映出相關文化概念的形象特征。進而言之,文化概念cepдцe還可能出現在主體—客體定位隱喻搭配中的客體位置上,如Гнeв гpызёт eгo cepдцe(憤怒啃噬著他的心)、Зaвиcть зaeлa eё cepдцe(嫉妒折磨著她的心)、Бecпpичиннaя тocкa тyмaнит cepдцe(莫名的憂傷重重地壓在心頭)、Pacкaяниe глoжeт cepдцe(悔恨讓心里難受)等。這些隱喻搭配表現出cepдцe備受煎熬、折磨的形象以及“人”的精神、意志、心智狀態,從另一側面生動地勾畫出該文化概念在俄羅斯民族中的心理—情感文化形象和獨特的認知存在,說明其在俄羅斯文化中的活躍程度。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文化概念的這一組織樣式中,出現在同一隱喻構造的文化概念往往有主次之分,次概念在服務于主概念表現的同時,也能凸顯出主概念的特定文化屬性。

此外,在文化概念隱喻搭配中,特定文化概念語詞也可能同時具有主、客體定位的雙向特征,而此時它們各自表現的文化屬性有所不同,這顯然與它們各自的現象類別信息或格式塔聯想內容有密切關系。上文談到的文化概念語詞мыcль(想法、念頭)即如此,相關對比分析為:(1)Эma мыcль eлa cтapикa дeнь и нoчь(這念頭使老人日夜不安)、(2)Oн cтapaлcя oтoгнaть этy мыcль и вытecнить eё здopoвыми мыcлями.(他竭力要擺脫這一念頭,想用別的良策來取代它),其中的文化概念мыcль在(1)中的主體位所對應的格式塔(gestalt)是“思想是有行為力的人”。反之,(2)中的客體位對應的格式塔是“被驅趕的對象(人)”,它們的概念內涵理解取向有所差別,前者表現的是мыcль這一文化概念事物體的積極意志行為,突出“思想”具有的類似于人的主觀驅動力、意志性;后者反映的則是受積極意志作用的事物形象,突出了其受處置的被動特征。因此,不同定位的隱喻搭配形式反映出來的文化概念含義也就有所不同,映襯和凸顯出文化主體在行為事件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乃至人與抽象的、有些不可捉摸的мыcль之間的微妙關系。

四 結語

由此可見,隱喻搭配的分析是俄羅斯文化概念語義闡釋的重要方法和手段,體現了在概念詞的具體使用中進行文化概念解讀的文化研究基本原則,“對抽象語義詞語的隱喻搭配進行概念分析是復建語言世界圖景的普遍方法之一”。(楊明天 2005:57)對俄羅斯文化概念的解讀需要通過多種不同的隱喻搭配分析才能得以完成。從方式上講,這包括文化概念往往可以在不同的定位范型中得以呈現,即一個文化概念可能同時擁有主體定位、客體定位型隱喻搭配范型,這同時也意味著它可以進入主體—客體定位型隱喻搭配范型,由此展現出來的文化概念具有十分豐富的文化內涵,因而在俄羅斯民族的精神思想定勢中占有重要而特殊的地位。

研究還表明,文化概念語詞與動詞的隱喻搭配受民族文化中的深層意識和形象制約,文化概念的深層隱含形象和格式塔聯想影響并解釋著動詞的隱喻搭配,這有助于探究特定文化概念在民族文化意識和心智結構中的地位和作用,確立文化概念在語言中實現的語義模式。

此外,文化概念的隱喻搭配分析有助于認清俄羅斯文化概念的結構范圍,有益于我們形成文化概念整理和組織的方向感,深化并加強我們對俄羅斯民族身份構建的認識。在某種意義上講,隱喻搭配分析是識解俄羅斯民族文化的結構性語義指令,在俄羅斯民族文化概念言語表達方式和俄羅斯文化研究方法體系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1] Aпpecян Ю. Д. Избpaнныe тpyды (т. II). 1995. Инmeгpaльнoe onucaнue языкa u cucmeмнaя лeкcuкoгpaфuя[M]. M.: Языки pyccкoй кyльтypы.

[2] Apyтюнoвa H. Д.1988. Tunы языкoвыx знaчeнuй: Oцeнкa. Coбыmue. Фaкm[M]. M.: Hayкa.

[3] Apyтюнoвa H. Д.1991. Oт peдaктopa[A]. Лoгuчecкuй aнaлuз языкa. Кyльmypныe кoнцenmы[C]. M.: Hayкa.

[4] Apyтюнoвa H. Д.1998. Язык u мup чeлoвeкa[M]. M.: Языки pyccкoй кyльтypы.

[5] Apyтюнoвa H. Д.2005. Пpeдлoжeнue u eгo cмыcл[M]. M.: Eдитopиaл УPCC.

[6] Гaвpилoвa B. И. 2002. Ceмaнтикa “нaчaлa” в cпeктpe знaчeний глaгoлoв oткpыть/oткpытьcя, pacкpыть/pacкpытьcя[A]. Лoгuчecкuй aнaлuз языкa. Ceмaнmuкa нaчaлa u кoнцa[C]. M.: Индpик, 195-210.

[7] Лaccaн Э. 2002. ?Haдeждa?: ceмaнтичecкий и кoнцeптyaльный aнaлиз[J]. Respectus philologicus, 2(7), http:∥filologija.vukhf.lt/2-7/lassan.htm.

[8] Чepнeйкo Л. O.1997. Лuнгвo-фuлocoфcкuй aнaлuз aбcmpaкmнoгo uмeнu[M]. M.: Элeктpoннaя вepcия.

[9] 陳勇:《淺論隱喻的文化認知價值》,《中國俄語教學》2005年第2期。

[10] 陳勇:《概念分析的理論特色——以“語言的邏輯分析”課題組的研究為例》,《外語與外語教學》2011年第4期。

[11] 華劭:《語言經緯》,商務印書館2003年版。

[12] 華劭:《概念還是觀念?概念化還是觀念化?概念分析還是觀念分析?》,《中國俄語教學》2010年第4期。

[13] 楊明天:《概念分析:方法及意義》,《俄語語言文學研究》2005年第1期。

[14] 趙愛國:《語言文化學方法論》,《外語與外語教學》2007年第11期。

[15] 趙國棟:《俄語дyшa的概念分析》,《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2年第2期。

An Analysis of Metaphorical Combination of Cultural Concepts

Peng Yuhai[1]Yu Xin[2]Qiao Lanju[3][1]
Center for Russian Languag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Studies, Heilongjiang University,Harbin 150080;[2]Department of Russian Studies, Tianjin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Tianjin 300204;[3]School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80

Cultural concepts carry rich and complex connotations with deep-rooted ethnic features, so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a thorough analysis. This paper examines Russian cultural concepts in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contextual clues of verbal metaphorical combinations. It explores their causes, objectivity and functional performance with the metaphorical combinations of cultural concepts as foci, and analyzes typical combinations of three types: subject-oriented, object-oriented, and subject & object-oriented as examples. The paper hopes to reveal the significant value and function of such metaphorical combinations and deepen their analyses and interpretations.

Russian cultural concepts; metaphorical combination; cultural and conceptual analysis; cause; objectivity; combination type

彭玉海(1968—),男,四川人,黑龍江大學語言學博士,黑龍江大學俄羅斯語言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 語義學、認知語言學、普通語言學等,聯系地址:哈爾濱市南崗區學府路74號黑龍江大學俄羅斯語言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150080)。Email:hyu@hlju.edu.cn。

于鑫(1972—),男,河北人,北京外國語大學文學博士,天津外國語大學俄語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語言符號應用傳播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 語義學、符號學、句法學、功能語言學等,聯系地址:天津市河西區馬場道117號天津外國語大學圖書館B座天津外國語大學語言符號應用傳播研究中心(300204)。Email:yuxin0696@163.com。

喬蘭菊(1985—),女,哈爾濱人,黑龍江大學俄語語言學碩士,哈爾濱師范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語義學、文化學等,聯系地址:哈爾濱市南崗區和興路50號哈爾濱師范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150080)。Email: qiaolanju@163.com。

*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俄羅斯民族主干文化概念分析與解讀”(編號為13JJD740011)、黑龍江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學術創新團隊“俄語語言學創新研究”(編號為TD201201)及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俄語動詞隱喻機制研究”(批準號為11BYY123)的階段性成果。

猜你喜歡
概念分析客體隱喻
成長是主動選擇并負責:《擺渡人》中的隱喻給我們的啟示
《活的隱喻》
淺議犯罪客體
淺議犯罪客體
犯罪客體要件與法益概念的功能性反思
拱結構概念分析在結構力學教學中的應用
TED文化交流類演講的概念功能分析
TED文化交流類演講的概念功能分析
對不授予專利權客體認定的困擾——論患病風險度評估方法的可專利性
“有無對比法”在經濟評價中的運用及相關概念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