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肥胖大學生心理特征研究述評

2015-02-19 10:44李煥玉王積福
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 2015年13期
關鍵詞:肥胖心理特征大學生

李煥玉,王積福

(長江大學體育學院,湖北 荊州 434023)

肥胖大學生心理特征研究述評

李煥玉,王積福

(長江大學體育學院,湖北 荊州 434023)

[摘要]大學生正處于個體青春期發育的最后時期,該時期的體質狀況不僅會影響學習效率,而且還會對個體的心理健康產生重要影響。大學生的肥胖發生率增長迅速,已嚴重影響大學生的生理功能與心理健康。分析了肥胖大學生的心理特征及其產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幾點做好肥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議。目前肥胖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在容易焦慮與抑郁、人際關系敏感度較高以及自信心水平與自尊水平較低等方面。肥胖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受很多因素的影響,主要影響因素之一是人們對于肥胖大學生的歧視,可以通過肥胖大學生自身、家庭、學校及體育鍛煉等多種方式來改善其心理健康水平。

[關鍵詞]肥胖;大學生;心理特征

肥胖是由遺傳、新陳代謝、內分泌及不良生活習慣等多種因素引起的綜合癥,不僅會引起生理機能的損害,也會引起一系列疾病和社會心理適應方面的問題[1]。在過去幾十年中,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而造成的現代化與工業化,促使著人們飲食方式與娛樂活動發生快速的變化。與此同時,這種社會變化伴隨著人們身體質量指數(BMI)顯著地增長,以及肥胖風險的增加。10年間肥胖患者增長率為10%,而青少年的肥胖問題變得日益突出[2]。

經過幾次全國范圍的學生體質狀況的調查,發現大學生的肥胖發生率增長迅速且已嚴重影響大學生的生理功能與心理健康。大學生正處于個體青春期發育的最后時期,該時期的體質狀況不僅會影響學習效率,而且還會對個體的心理健康產生重要影響。大學生作為我國的高學歷群體、高級人才的預備隊,其身心健康狀況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因此,筆者主要分析了肥胖大學生的心理特征及其產生原因,并提出了幾點做好肥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議。

1肥胖大學生的劃定標準

關于肥胖大學生的劃定標準,目前主要采用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亞洲區域成人使用的不同BMI范圍。亞洲地區所使用的超重與肥胖標準如下[3]:BMI≥23kg/m2為超重。其中,BMI在23~24.9kg/m2為輕度肥胖,BMI在25~29.9kg/m2為中度肥胖,BMI≥30kg/m2為重度肥胖。故可依據此評判標準對當前大學生體質狀況進行判斷,以確定其是否肥胖。

2肥胖大學生的心理特征表現

肥胖大學生由于自身體重等問題,其面臨的心理壓力將明顯高于正常體重大學生,是心理健康問題的高發群體,在日常生活、人際關系及情感產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也變得日益突出。目前關于肥胖大學生的心理特點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

2.1焦慮與抑郁特點

焦慮是對未來威脅和不幸的憂慮預期,并伴隨著緊張的煩躁、不安或一定的身體癥狀[4]。中度程度的焦慮水平有利于提升個體的注意力,改善自己的任務表現,增加自己對于威脅情境的處理能力。然而,當個體的焦慮水平超過一定程度時,會形成一種內在壓力,阻礙個體獲得更好地行為表現,最終形成一種神經癥——焦慮癥。

抑郁是在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心理現象,表現出心境低落、自卑抑郁及情緒低沉。有研究表明,抑郁與個體的認知活動相關聯,抑郁個體對內外在環境持消極認知態度,常以錯誤的認知方式理解外在世界[5]。抑郁癥自殺率在全球排名第2,已經嚴重威脅到了人類的健康生活。因此,對抑郁癥的預防、治療與康復研究就顯得的尤為重要。

肥胖大學生由于自身體重超重的緣故,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具有較高的內隱自尊水平。抑郁與焦慮是肥胖大學生較為突出的癥狀,肥胖患者容易患抑郁綜合癥,如焦慮、抑郁,那些覺得自己肥胖的大學生傾向于承受更大的心理壓力[6]。肥胖癥是抑郁癥的危險因素,肥胖者在5年內發生抑郁癥的可能性是非肥胖者的2倍。肥胖大學生由于自身外表等原因,以致于學習、生活中的諸多不適,造成心理壓力大,易發生焦慮現象。此外,與全國大學生相比,肥胖大學生更容易產生軀體化、強迫癥狀、焦慮、恐怖、精神病性、敵對及偏執等心理問題[7]。Kelli E et al.研究發現個體對超重問題的消極態度與心理壓力有聯系[8],說明肥胖大學生持較為悲觀的人生觀,表現出心理壓力過大等問題??傊?,相比于其他大學生,肥胖大學生表現出更為嚴重的焦慮與抑郁現象。

2.2人際關系特點

人際關系是人與人之間心理上的關系與距離,其反映的是個人或團體尋求滿足其社會需要的心理狀態[9]。人際關系是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關鍵性因素,人際關系受阻主要是由于個體的自卑、自負、猜疑、膽小、害羞、嫉妒等主觀體驗造成的。良好的人際關系有助于大學生的自信與自尊水平。由于個體的審美標準,肥胖大學生易受到人們的歧視與偏見,故良好的師生關系、同學關系可減少肥胖大學生受歧視的程度[10]。

調查發現,多數肥胖大學生比較內向、安靜、離群、不喜歡接觸他人。同時,也發現肥胖大學生的社交情況及行為表現存在嚴重的問題,行為方面問題主要表現在肥胖大學生不敢在人們面前講話,交際范圍小,容易害羞或膽小,說明身體肥胖會對個體的人際關系敏感度及行為方面產生影響[11]??赡苁軅鹘y思想的影響,人們經常把肥胖與愚蠢、懶惰、丑陋、笨重等聯系在一起,肥胖大學生常受到同學們的取笑或者排斥,使得肥胖大學生容易產生敵對、孤僻等人際關系問題,這說明肥胖大學生表現出較高的人際敏感性,比較在乎別人對自己身體狀況的評價。

2.3自信心與自尊水平

自信心是個體對自己能否成功的完成某項活動所具備的心理準備程度,是一種有效表達自我尊重、自我價值與自我理解的意識特征和心理狀態。自信心水平將影響個體的學習、比賽、就業與成就等諸多方面的心理與行為。自尊是個體對自我的情感性評價,是自我的核心成分和人格特征中關于自我價值感的核心概念,影響著個體應對周圍環境的方式[12]。不同自尊水平的個體的行為表現也各具差異:高自尊水平個體傾向于對外在信息進行積極的加工,表現樂觀積極并期待成功,而低自尊個體傾向于比較消極,與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有關聯。

研究發現,肥胖大學生在自信心、自我評價等方面比正常體型的學生差一些。肥胖大學生的外顯身體自尊低于普通大學生,但二者的內隱身體自尊不存在顯著性差異[13]。此外,Marjorie認為肥胖患者會表現出外部焦點的控制,具有較低的身體自尊,較低的自我效能感[14]。Albert et al.認為肥胖大學生會出現缺乏自信心,有一種被隔離感與蒙羞感,但經過肥胖治療手術后,心理狀態會有所改觀,如自尊水平、自我概念及積極情緒會得到增加,同時人際關系也會有所改善[15]??梢?,肥胖大學生由于外在形象的原因,其自信心與自尊水平也會受到影響。

2.4性別差異

在東西方文化中,女性常被人們認為是一個更“情緒化”的性別,女性人群具有情緒識別優勢,更好的情緒記憶能力與更強的負性情緒易感性,所以她們不善于調節負性情緒,容易引發情緒障礙[16]。男性與女性在認知水平、自尊水平及對外在事物的看法上均有較大的區別。

肥胖大學生男女之間的心理特征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Thomas et al.發現肥胖大學生更容易患情感障礙,其中女生比男生更容易獲得情感障礙[17]。此外,調查研究發現,肥胖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陽性檢出率為9.26%,男性中的強迫癥狀因子比例最高為7.41%,而女性中的敵對癥狀因子所占比例最高為6.17%;其中,肥胖男生在軀體化、強迫癥狀、敵對、偏執、人際關系、抑郁與焦慮等因子上的得分均低于女生,即總體心理素質要好于女生[7]。此外,在社會行為表現方面,研究發現肥胖的學生被動、退縮的行為特征較正常體重的學生明顯,男生以社交退縮、女生以軀體不適為主要特點??梢?,女性肥胖大學生更應引起人們的關注,需加強女性肥胖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3肥胖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產生原因

肥胖大學生屬于體質弱勢群體,其心理健康問題來自于諸多方面。首先,不同的家庭教養方式(民主型、專制型與放縱型)影響肥胖大學生的人格特質,而情緒不穩定和倔強的人格特征容易增加心理問題的產生。民主型的家庭教養方式,容易使肥胖大學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其次,人際關系不良也影響肥胖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由于在大多數人眼里,肥胖大學生脾氣古怪、好吃懶惰等不良特點,進而導致很少有人與肥胖大學生成為朋友。最后是就業、戀愛婚姻等方面的不良影響。由于自身肥胖的原因,生活與學習環境存在很大壓力,同時也造成找工作、戀愛等受到很大影響[18]。

肥胖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受很多因素的影響,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人們對于肥胖大學生的歧視問題。從理論方面也可以對這一問題進行解釋:其一,歸因理論認為肥胖歧視問題主要來源于基于社會意識形態的消極歸因。雖然經驗證據認為體重是受生物與環境交互作用決定的,但是廣泛的共識是肥胖者應該對自己的超重問題負責,因為體重的增加與減少是受個人因素決定的[19]。人們認為肥胖是由于大學生自身的不良生活方式造成的。其二,社會認同理論主要從社會建構觀點來解釋人們對于肥胖大學生的偏見問題,并且強調關于偏見表達與認同的感知共識的影響,如人們會盡量使自己對于肥胖患者的評價與其他人保持一致,符合從眾的觀點[20]。

4肥胖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措施

肥胖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嚴重影響其學習、生活及就業等諸多方面,而大學生由于隱私和面子等問題,尋求外界求助的概率比較低,通常自己一個人承擔,故其積累的心理問題將逐漸增多。因此,需采取相應的措施來緩解肥胖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

4.1自身方面

肥胖大學生需改變自身不良的飲食生活習慣,認識到肥胖只是暫時的,可以通過體育運動等方式來緩解體重。因此,肥胖大學生需增強自己的體育意識,培養自身的體育能力,養成自己參與體育鍛煉的習慣,減輕自身體重問題,進而改善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此外,肥胖大學生還需要提升自身的自信心水平,積極的參與各種校內外活動,擴大自己的交際圈,改善自身的人際關系。

4.2家庭支持

家庭教育方式對于肥胖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至關重要,父母需采取民主型的家庭教養方式,以情感溫暖理解的方式對待肥胖大學生,有利于他們形成外向、情緒穩定等人格特質,這些良好的人格特質有利于肥胖大學生形成健全、健康的心理特征。肥胖大學生需經常與父母進行溝通,咨詢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種種問題,并得到父母的理解與支持。

4.3學校環境

學校在面對肥胖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首先,從學校管理方面入手,需建立高校心理輔導咨詢機構,針對存在嚴重心理問題的肥胖大學生建立心理健康檔案,開展認知訓練與電話網絡等進行咨詢,以疏導肥胖大學生的消極情緒;其次,學??砷_展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增加肥胖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知識,進一步增強其抵御外在不良因素的能力;最后,開展針對肥胖大學生的體育運動處方研究,使心理健康教育與體育教育實踐緊密結合起來,進而切實提高肥胖大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

4.4體育鍛煉

體育鍛煉對心理健康具有直接促進作用,不僅可以改善人的情緒狀態,能直接給人帶來愉快和喜悅,還能降低緊張與不安,進而調節人的情緒,改善心理健康水平[21]。研究發現肥胖大學生通過體育鍛煉的調節功能及健康教育的促進作用其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得到了明顯的改善[22]。體育運動可以通過緩解壓力、改善人際關系、調節情緒進而對人們的心理健康水平有間接的促進作用[23]??傊?,體育鍛煉不僅可以提升肥胖大學生的總體自豪感、滿意感、愉悅感及自信心,而且能夠增強肥胖大學生的身體素質、體力及身體健康狀況,還能改善肥胖大學生的人際敏感度、焦慮與抑郁。因此,肥胖大學生應根據自身的身體情況,參與適當強度的體育鍛煉,以便改善自己的身心狀況。

5結語

綜合國內外研究現狀發現,目前肥胖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在容易焦慮與抑郁、人際關系敏感度較高以及自信心水平與自尊水平較低等方面,可以通過肥胖大學生自身、家庭、學校及體育鍛煉等多種方式來改善其心理健康水平。在今后關于肥胖大學生心理健康研究中,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在研究設計上,應該增加縱向研究設計及干預研究,同時也應多做些相關實證研究,即增加體育鍛煉等多種方式對于肥胖大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的縱向實證研究,為這一研究領域增添一些理性依據。

2)關于肥胖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發生的內部機制問題研究甚少,可適當增加這方面的研究。

3)開展關于肥胖大學生的運動處方方面的研究。如可依據肥胖大學生的體重、血脂等生理層面以及肥胖大學生的自我效能感、焦慮與抑郁等心理層面,對肥胖大學生進行等級劃分,進而確定肥胖大學生的運動處方(如運動時間、運動項目、運動強度及持續時間等)。

[參考文獻]

[1]雷芬芳,陳彥霖,羅少松.超重肥胖大學生的健心效應[J].湘南學院學報,2010,31(2):122~124.

[2]Popkin B M. The nutrition transition and obesity in the developing world[J]. J Nutr,2001,131: 871S~873S.

[3]王躍.肥胖大學生體育意識與行為干預對策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3,26(1): 33~35.

[5]Beck A T. Depress on: Caves and treatment[M]. 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1975: 54~581.

[6] Xie Bin, Liu Chunhong, Chou Chihping, et al. Weight perception and psychological factors in chinese adolescents[J].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2003,33: 202~210.

[7]王政,戴福祥,陶玉流,等.肥胖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調查研究[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9,24(1):138~141.

[8]Kelli E, Simona K, Philip R. Weight stigmatization and ideological beliefs: relation to psychological functioning in obese adults[J]. Obesity Research,2005, 13(5): 907~916.

[9]時蓉華.新編社會心理學概論[M].上海:東方出版中心,1998:252.

[10]馬德森.班級環境對肥胖大學生體育課歧視知覺的影響:成就動機的調節作用[M].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3,36(9):113~124.

[11]鄭毅敏,羅衛君.對肥胖大學生心理、身體素質、健康狀況的研究[J].體育函授通訊,2001, 17(2):42~44.

[12]Kernis M H. Toward a conceptualization of optimal self-esteem[J]. Psychological Inquiry,2003, 14:1~26.

[13]胡自豪,謝國棟.肥胖大學生與普通大學生外顯自尊與內隱自尊實驗分析[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11,30(5):107~109.

[14]Marjorie C. Body Weight and Bulimia as Discriminators of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mong Anorexic, Bulimic, and Obese Women[J].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1990,99(4): 380~384.

[15]Albert J,Thomas A. Psychological aspects of severe obesity[J].American Society for Clinical Nutrition,1992,55:524S~532S.

[16]袁加錦,汪宇,鞠恩霞,等.情緒加工的性別差異及神經機制[M].心理科學進展,2010,18(12):1899~1908.

[17]Thomas A, David B, Leslie G, et al. Psychosocial aspects of obesity and obesity surgery[J]. Obesity Surgery,2001, 81(5):1001~1024.

[18]王利平.肥胖大學生心理問題及輔導[J].社會研究,2011(17):47~48.

[19]Puhl R, Brownell K D. Obesity, bias and discrimination[J]. Obesity Research,2001,9: 788~805.

[20]Stangor C, Sechrist G B, Jost J T. Changing beliefs by providing consensus information[J]. PSPB,2001,27: 486~496.

[21]付奕,于芳,劉定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與體育鍛煉的相關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6,42(5): 120~125.

[22]孫紅.高校肥胖大學生身心健康與體育健康教育干預效應的研究[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33(1):148~150.

[23]殷恒嬋,盧敏,王新利,等.運動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的研究[J].體育科學,2007,27(5):41~56.

[編輯]洪云飛

[引著格式]李煥玉,王積福.肥胖大學生心理特征研究述評[J].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2015,12(13):68~7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1409(2015)13-0068-04

[中圖分類號]G804.8

[作者簡介]李煥玉(1975-),男,碩士,副教授,現主要從事體育運動與心理健康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工作;E-mail:Lihuanyu750628@126.com。 楊彬(1967-),男,碩士,副教授,現主要從事籃球、運動訓練學理論與方法等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工作;E-mail:93724029@qq.com。

[基金項目]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重點項目(14D014);長江大學優秀青年教師科研支持計劃項目(cyq201317)。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1BTY015);國家體育總局籃球運動管理中心科研項目。

[收稿日期]2015-01-18 2015-01-27

猜你喜歡
肥胖心理特征大學生
談談“如意提梁”創意色彩與文化心理特征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有這13個心理特征的人,可能有潛在家暴傾向
大學生之歌
農村中小學生書法前期心理特征及其應對策略
收入對食品消費代際差異的影響研究
學齡前兒童肥胖的綜合干預研究
肥胖的流行病學現狀及相關并發癥的綜述
腹腔鏡袖狀胃切除治療單純性肥胖1例報告
醫療糾紛不同階段患方主要心理特征及應對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