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政報道中的信息可視化產品研究
——基于2015年全國“兩會”報道的個案研究

2015-02-21 03:38曾祥敏關偉娜
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 2015年7期
關鍵詞:兩會流程圖

■曾祥敏 關偉娜

時政報道中的信息可視化產品研究
——基于2015年全國“兩會”報道的個案研究

■曾祥敏 關偉娜

互聯網時代,信息以及數據可視化已經成為新聞時政報道中的重要表現形式。近年來,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作為時政報道的重要舞臺,也逐漸成為各大媒體可視化產品一較高下的競技場,不僅數量豐富,而且產品技術結構和形態也不斷突破。本文選取了2015年“兩會”期間多家網絡媒體的可視化產品作為研究范本,探析媒體融合背景下信息可視化產品的創作規律與現存不足,逐漸厘清新媒體技術推動下的視覺產品呈現脈絡。

“兩會”;時政報道;信息可視化;大數據

信息可視化并不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在教育、情報、知識管理等領域中,信息可視化與知識可視化已經成為幫助用戶處理、獲取復雜知識和大量數據信息的途徑??梢暬猇isualized,是將“數據信息和知識轉化為一種視覺表達形式,是充分利用人們對可視模式快速識別的自然能力”①。到目前為止,可視化發展經歷了計算可視化、數據可視化、信息可視化、知識可視化等階段②。

隨著信息可視化技術的產品化以及新媒體技術對傳媒的推動,新聞報道的信息可視化獲得了全新的發展,信息可視化產品成為新聞報道的重要類型,更成為近一年來媒體爭相追逐的一股熱潮。特別是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報道,作為時政等重要信息的交匯場,“兩會”促使各主要媒體把信息可視化作為解讀硬信息的重要手段。如果說前兩年的全國“兩會”報道中,信息可視化只是點綴其中的“小菜”,而從2014年開始,信息可視化就搖身一變,成為了評判“兩會”報道水平的重要標準之一。2015年的 “兩會”報道中,各大媒體在可視化的運用上集中發力。借助媒體融合的技術,可視化產品獲得井噴式的發展。

從媒體的代表性出發,筆者著重選取了2015年3 月2日至3月15日全國“兩會”期間人民網、新華網、光明網、央視網四家中央媒體網站,以及騰訊、網易兩家商業媒體網站,將這些代表性媒體“兩會”專題的可視化產品作為樣本進行分析。信息可視化的發布載體多樣,但總體來看網頁端憑借其發布及時、信息量大、覆蓋受眾廣等特點,仍占據了信息可視化平臺中的主流,因此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本文研究的這些信息可視化產品主要指運用計算機技術以圖表、圖形、交互式界面、動畫微視頻等形態,針對電腦、手機等終端,對“兩會”信息和數據進行直觀、交互地可視化呈現的報道。具體而言,信息可視化產品主要形態為信息圖表、網頁交互界面、動畫視頻、手機 H5交互產品四類。

一、可視化報道產品的數量特征分析

信息可視化是“兩會”報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表現形式,這已成為了六家專業網站的共識。在2015年的 “兩會”報道中,多家媒體的“兩會”專題頁面上出現了可視化專欄,集中展示各自的可視化產品創作實力。截至2015年3月15日,六大網站的可視化產品總量為192件,其中信息圖表105件、網頁交互界面19件、動畫視頻17件,手機 H5交互51件。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在時下大熱的HTML5技術帶動下,交互產品設計成為了今年“兩會”報道可視化產品中的亮點。

六家媒體的“兩會”可視化專欄在形態上各有側重、各具特色。新華網的“數據觀”突出了扁平和交互的設計特色,以信息圖表為主要報道形式,一躍成為2015年“兩會”報道中信息圖表作品最多的網絡媒體;人民網的“圖解兩會”“微解兩會”采用每日一頁的日記翻頁形式,共計推出31個信息圖和17個手機 H5產品,同時,人民網旗下的人民電視今年首次推出了5個動畫視頻;光明網推出了卡通形象“小明”,在“炫融特刊”中為讀者帶來融合了文字、聲音、圖片、動畫等多種方式的復合報道;央視網“漫話兩會”則采取了手繪漫畫的風格,對“兩會”熱點進行可視化解讀;騰訊網遍地開花,四種可視化的報道形式都靈活運用,在交互產品方面尤其突出,共推出了19個手機交互產品,交互設計的理念也別具一格,為時政報道增添了新的亮色;騰訊“一分鐘說‘兩會’”延續了2014年的制作風格,共推出了8期動畫視頻;而一些信息圖表的常規欄目,如騰訊的“新聞百科”、網易的“數讀”等,也配合 “兩會”專題推出相關的平面圖表。

人民網和新華網兩家主流媒體的信息圖表數量遙遙領先(新華網34件,人民網31件),兩家媒體的信息圖表數量就占了信息圖總量的近 2/3,由此可見,信息圖表以其便捷的表現手段,仍是主流媒體最重視的一種可視化手段。而人民網和騰訊在手機的交互產品數量上不相上下(騰訊網19件,人民網17件),盡管在數量上信息圖表仍占可視化產品的主流,但不可否認手機交互產品已經成為了時政報道中的重要形式。從網易新聞推出的《習近平和奧巴馬是這樣夜游中南?!返腍TML5在微信朋友圈一夜走紅之后,HTML5技術漸漸成為了時政報道的“新寵兒”。便捷的操作和輕松、交互的閱讀方式一改時政報道的嚴肅枯燥,成為各大媒體吸引手機用戶的一大利器,在2015年的 “兩會”報道實踐中被廣泛應用。動畫視頻和網頁交互的數量上,騰訊網都以 8件產品占據榜首。

二、可視化產品的話題分析

1.可視化產品話題分布格局

在“兩會”報道中,什么樣的主題適合可視化呈現?筆者通過對192個樣本產品進行分類分析,試圖得出可視化產品主題分布的特點與共性。

2015全國“兩會”六大媒體信息可視化產品192件產品主題主要針對熱點分析、報告解讀、工作總結、發言梳理、常識科普、代表委員、政要人物、提案儀案、“兩會”概況等內容。

這其中,“熱點分析類”的可視化產品最多,總數為65個,占33.9%。2015年的“兩會”熱點包括四個全面、立法法、反腐、法治中國、新預算法、互聯網+、國家賬本、新常態等等,圍繞這些話題,各個媒體使用豐富的可視化手段進行全面解讀,例如新華網圖解新聞《你了解“四個全面”嗎》、光明網炫融特刊《聽小明講立法法的故事》、央視網《國家賬本如何影響小美的生活》等等。

“報告解讀類”的產品共計40個,占全部可視化產品的20.8%。政府工作報告、兩高工作報告、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等報告類內容通常都是幾萬字的長篇大論,通讀甚至理解需要很長時間,而可視化的解讀就可以提綱挈領,為政府報告的文本進行梳理和分析,“一張圖看懂XXX”是最為常見的信息圖表標題,如人民網的《一分鐘讀懂政協工作報告》、光明網的《一張圖讀懂2015年民生發展目標》。

11.5%為“發言梳理類”產品,有22個,“兩會”期間總書記、總理、代表委員的發言妙語連珠也是可視化報道的重點,如人民網的微解“兩會”推出手機H5(《總理記者會最走心的十句話》、光明網炫融特刊推出《“兩會”期間習大大都說了啥》,央視網則通過動畫視頻《聽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展示了媒體對報告的解讀。

7.3%為“工作總結類”產品,共14個,包括對領導人個人的工作總結、以及立法、反腐、簡政放權、環保等多項改革工作的總結梳理。如《人民日報》“兩會”中央廚房制作的《俞正聲的2014也是蠻拼的》在《人民日報》、人民網、手機微信等多個平臺發布,獲得了不俗的反響。騰訊網制作了網頁交互產品《十八大后落馬高官司法進度盤點》,新華網推出定制化的網頁交互《政府報告與我》,讓每個用戶清晰的感受政府工作報告與自己最直接的關系。

6.3%為 “兩會”的 “常識科普類”產品,盡管“兩會”每年都召開,但民眾對于“兩會”的流程、制度卻多是一知半解,因此“兩會”期間,科普類的產品必不可少,動畫視頻作品中的科普性產品尤其多,且科普類的產品閱讀輕松,成為增添趣味性的主要形式。如新華網常以“掃盲”為標題,如《掃盲!“兩會”常識知多少》;人民網的手機交互游戲 《最強大腦之趕考“兩會”》通過小測驗的方式考察讀者對“兩會”的了解程度,寓教于樂;央視網的動畫視頻《“兩會”上的特邀嘉賓》生動介紹了“兩會”旁聽和列席的代表如何工作。

其余的20.3%則包括了政要人物、 “兩會”概況、明星代表、提案議案等其他用戶可能感興趣的內容。騰訊網的“一分鐘說兩會”和“掌握兩會”兩個欄目就常常另辟蹊徑,用短視頻、輕游戲的形式展示這些“兩會”的周邊內容,比如人民大會堂的“小鮮肉”、“兩會”神翻譯等等,豐富的網絡化語言更符合當下年輕人的閱讀習慣。

2.話題與議程的關系

可視化報道的話題在整體上緊緊順應“兩會”議程變化,例如政協會議召開期間,可視化產品多數關注的是政協會議、政協議案、政協代表;3月5日上午人大三次會議開幕,李克強總理做完政府工作報告,各大媒體的可視化產品則悉數圍繞“政府報告的解讀”展開,僅3月5日、6日兩天就有24個“報告解讀類”的可視化產品推出。新華網僅在 3月5日一天就推出了6個信息圖表和1個手機交互。

可視化產品的設計需要一定的時間,因此必須根據會議議程提前策劃。而可視化產品的發布則具體分為議程進行前和議程進行后兩類:

(1)議程進行前:對今年“兩會”已知的變化進行總結,對即將開始的議程進行預估預判,或者給讀者建議和引導,以“兩會”概況、常識科普類居多,如新華網《必須關注今年“兩會”的十個理由》、央視網《“兩會”熱點都有啥》、人民網《全國政協委員資格變更一覽》。

(2)議程進行后:可視化產品的絕大部分都是在議程進行的同時或結束的第一時間發布,根據會議內容梳理總結要點,以工作總結、報告解讀、發言梳理為典型,如人民網《李克強作報告時的52次掌聲響在哪?》、光明網《一張圖讀懂去年政府工作報告成績兌現》、新華網《圖解外長答中外記者問》。

可視化產品的主題需要媒體對于會議議程有全面的認識了解之后進行深度挖掘,僅僅停留在工作總結、報告解讀、發言梳理等選題上勢必會造成選題的雷同,“兩會”的熱點現象、熱議話題都是可視化產品值得開采的“富礦”,選擇與眾不同的角度,才能生產出打破常規、具有新意的可視化產品。

三、可視化產品的形態分析

信息可視化產品目前可以總結為信息圖表、動畫視頻、手機交互、網頁交互四種主要的表現形式,不同的可視化形式適應不同的報道形式。

1.信息圖表:可視化的常規欄目

信息圖表在前幾年還是可視化的“新寵”,如今已經算是可視化的常規欄目,在上面提到的 2015“兩會”的可視化產品數量統計中,信息圖表是唯一一種被六家媒體都采用的可視化產品形式。

信息圖表具有形象化地揭示新聞事件中的要點、重點、發展過程以及人物或事情之間關系的特點,可視性強。為了清晰地展現復雜的數據或者文本,信息圖表通常采用關鍵數字、關鍵詞、流程圖、對比圖等形式,對新聞的信息點進行提取。

今年“兩會”信息圖表設計呈現出如下的特點:

數據來源更多樣。信息圖表的設計形式越來越多樣,內容方面除了官方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數據,媒體也在積極嘗試尋找新的數據來源。例如從“兩會”新聞的議程中挖掘數據,新華網推出了《40組數字都政府工作報告》、央視網推出《從“1”到“8”揭秘2014最高檢的“成績單”》、人民網的《李克強作報告時的52次掌聲響在哪》等從新角度出發的可視化報道。除此之外,新華網還通過網站2015“兩會”熱點調查獲得一手數據,通過 《2015改革的分量有多重》這一作品,對老百姓關心的“兩會”話題進行了可視化的再現,并與往年的話題進行對比,分析相關領域的改革成效,屬于典型的從數據中挖掘新聞。信息圖表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用數據說話”,因此媒體應該拓寬渠道,挖掘新的數據,掌握獨家的數據來源,才能生產出獨一無二的產品內容。

選題策劃更專業。信息圖表最初只作為文本內容的“配圖”,因此只能展示局部信息。而在“兩會”報道中,媒體清晰地認識到,信息圖表也可以獨當一面,完整地呈現新聞事實。這就需要在圖表設計前,對選題進行充分策劃。在2015年報道中,網易的信息圖表并未一味追求面面俱到,而是選取了讀者關心的幾個熱點話題,推出了八個精細策劃的圖表新聞,如《戶籍改革路在何方》《30年后如何優雅老去》《全面放開二胎政策,向左右還是向右走》等,這些選題并沒有完全按照“兩會”的議程而來,但對于信息的分析和解讀都更有深度,讓讀者在海量的數據和圖表之中也能獲得一定的啟發和思考。

2.動畫視頻:新鮮活潑的調味品

自2013年的 “領導人是怎樣煉成的”走紅以來,動畫視頻越來越受到關注。相比平面圖表,動畫視頻結合了圖形、音頻、動態效果,能夠更加清晰地表達數據含義、特別是設計者期望表達的含義,不易造成誤讀。而且將生澀的詞匯、復雜的過程以清晰有趣的方式呈現出來,比靜態圖片更炫更加有趣。特別是在時政報道領域,動畫視頻詼諧活潑的風格和時政新聞嚴肅深奧的特點形成了強烈反差,因而更加突出了其比較優勢,在“兩會”報道中扮演了新鮮活潑的調味品角色。

今年“兩會”動畫視頻報道的設計特點可以用“短”“活”“趣”來概括。

“短”:在2015年 “兩會”報道中,17個樣本動畫視頻的時長不約而同都控制在一分鐘以內,騰訊的動畫視頻欄目就叫“一分鐘說‘兩會’”。一分鐘左右的視頻長度使得視頻圍繞話題更緊密,內容更集中,避免了注意力的分散,也降低了制作成本,同時讓觀眾產生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

“活”:畫面信息動態強、旁白敘述鮮活。旁白是動畫視頻區別其他可視化形式的關鍵,音頻的加入使得讀者接受信息時所調動的感官更加豐富。動畫視頻的語言一定要平實、通俗、接地氣,2015“兩會”期間的動畫視頻就多采用詼諧幽默的語言風格,時髦的網絡流行語貫穿始終。如果旁白的語言像報告文字一樣書面化、語氣換成嚴肅正經的播音腔,那動畫視頻的傳播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趣”:除了在語言風格上平實詼諧,動畫視頻的選題也要突出趣味性、科普性。例如騰訊網的《小鮮肉如何走進人民大會堂》介紹了人民大會堂服務人員的選拔標準;《奔跑吧代表委員》分析了明星代表防記者的幾大妙招;《最高法的新常態暖暖噠》《年年糾結的個稅起征點》則趣味解讀了“兩會”熱點。既有強調細節和娛樂性的花邊話題,也有趣味解讀的科普內容,話題輕松,滿足了用戶的娛樂需求。

3.網頁交互:信息圖表的2.0升級

網頁交互報道是最能夠體現網站特色和優勢的可視化報道形式。借助互聯網技術的創新,“交互報道正在走出Flash與網頁無機結合的窘境,演變成在網頁內部實現動態響應”③,也就是說網頁的交互不再僅限于頁面的跳轉,而是在一個頁面里就可以進行幻燈片式的切換,還可以輔以聲音和視頻。

網頁交互產品的可視化設計思路與平面產品基本相同,由于不受版面和篇幅的限制,網頁交互產品在可視化應用方面比平面產品更加靈活、內容更加豐富、形式更加多元,可視化產品的視覺效果亦大大增強。以騰訊網為例,“兩會”期間騰訊推出了“不一樣的習近平”“老王這個人”等網頁交互可視化產品,各種圖表元素會根據鼠標的動作增加跳躍、翻滾等特效,畫面不再靜止單一。實質上可以看作是對信息圖表的“交互升級”,原本平面的圖表由靜態變動態,局部變全屏,原本由設計者一個人完成的工作現在則變成“設計師+程序員”共同完成,產生的效果也是“1+1>2”的。這是一種形式的網頁交互,另一種是通過交互行為,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目的和對數據的詮釋思路去查看不同的數據,從而對復雜的大數據進行篩選,讓關鍵信息更加明確地展現出來,進一步降低用戶理解的難度。具體而言,今年的網頁交互報道呈現以下特點:

突出關鍵信息。相對復雜的交互報道主要用于綜述和總結,但要突出關鍵信息點。比如,反腐報道由于設計龐雜的數字、復雜的關系,往往最能體現媒體交互報道的選題策劃、資料整合以及技術支持的水平。騰訊網2014年就曾推出 《打虎進行時》,在今年的 “兩會”報道中再次推出了《再向虎山行,中紀委反腐報告2014》。報告采用了標簽頁的形式對幾個“大老虎”落馬的過程進行總結,并通過時間軸、樹狀圖、柱狀圖等多種圖表的動態形式,突出展現落馬官員的落網時間、金錢關系、貪污數額等關鍵信息,使用戶對于反腐工作有了更加清晰全面的了解。

增強受眾參與感。新華網的網頁產品《2015政府工作報告與我》就很好地體現了用戶的主動獲取和信息的定制化。產品的主頁很像一個登陸界面,用戶只需要輸入自己的年齡、職業、戶口所在、年收入、消費等幾項個人資料,就可以自動生成一份個性化的政府工作報告,讓網民結合自身充分理解政府工作報告中的內容,這種互動參與的形式比一般的圖表呈現更能調動網民的積極性。

4.手機交互:新聞報道的變革

2014年APEC會議期間,一則《習近平和奧巴馬是這樣夜游中南?!返腍TML5報道在微信朋友圈一夜走紅,而今年的“兩會”期間,HTML5的創新報道格外火熱,媒體在移動端的戰爭可以說就是 HTML5的戰爭。HTML5到底是什么?事實上,HTML5是針對超文本語言HTML的第五次修訂,以使網絡標準達到當今的網絡需求。通俗地說,H5是一種創建網頁的方式。它可以讓手機網頁看上去更加炫酷,功能強大、互動靈活。H5技術帶來的是整個新聞報道方式的變革。

游戲化體驗。H5交互產品的初始形態還只是像幻燈片一樣具備翻閱的形式,像電子賀卡一樣具備圖片、音頻、視頻融合的內容,但在今年的“兩會”報道中,手機交互報道打破了固有的形態,更加具有游戲化體驗的H5產品頻頻打破用戶對于時政報道的認識界限。H5互動小游戲不需要下載任何的應用,通過微信鏈接就能瀏覽,并且能夠體驗到和游戲應用一樣的效果。例如人民網“最強大腦之趕考兩會”用答題闖關的形式,加深讀者對“兩會”常識的了解。騰訊網開發的“猜成語,贊習大”結合了風靡一時的看圖猜詞游戲,用成語來總結習近平主席的個人品質和工作成果。在手機交互的游戲化方面騰訊網的經驗最為豐富,本次“兩會”共推出19個手機交互產品,緊緊圍繞主題并突出游戲特色。

虛擬人物報道。為了讓全國“兩會”報道更有親和力和吸引力,可視化報道中還催生了許多擬人化形象。比如新華社以GDP為引創造了名叫“小七”的暖男,光明日報的“小明”、中新社的“小新”也相繼橫空出世,其中在手機交互作品中,光明網的炫融特刊的“小明”尤其出彩,在整個“兩會”報道中,光明網所有的手機交互產品都借助了“小明”的形象,對“兩會”相關的內容進行報道和解讀,比如《聽小明講立法法的故事》《法治中國我們一起來點贊》,并且這一形象在“兩會”結束后還將繼續沿用,繼續出現在光明網的融合報道中。

四、可視化產品中的問題解析

通過信息圖表、手機交互、網頁交互、動畫視頻四種形式的結合,全國“兩會”的可視化報道呈現出了異彩紛呈、立體多樣的生動態勢。但距離可視化報道進入成熟階段尚有一段距離,筆者認為,目前的可視化報道中仍有以下幾點需要改進。

1.設計思路的“去文本化”

無論是四種可視化形態的哪一種形式,都需要進行精心的設計,將報道的內容由文本、數據向圖形轉變,目前的可視化作品中,少數作品仍然依賴文字內容,難以通過圖形設計來獨立、直觀地傳達新聞的含義,有的甚至通篇都是文字,根本無法讓受眾將其與可視化掛鉤。我們說適當分量的數字可以讓可視化的產品更容易理解,但過度“文本化”的圖表、網頁并不能稱作可視化產品,只能叫做美化過的長文檔。這樣的設計顯然沒有從用戶角度出發,忽視了用戶體驗,而成為了只是自說自話的產品。因此,設計者在選擇主題時,應從適宜可視化的文字、圖表入手,或者為抽象的文本內容選擇適宜的可視化形式,盡量避免做從“文本”到“文本”的無用功。

2.信息內容的有效傳達

可視化表達形式的出現,將編碼者與解碼者之間的距離大大縮短,媒體將文本或數據進行可視化的過程,大大降低了內容的潛在多義性和理解難度,即信息能夠通過可視化產品更有效地傳達。但部分產品為了可視化而可視化,造成形式大于內容的現象。例如,人民網的《怎么找到你身邊的人大代表》動畫視頻,詼諧幽默的解說是為了增強趣味性,但解說語速過快,缺乏語調上的抑揚頓挫,一分鐘的短片過后,觀者只記住了短片熱鬧炫酷的形式,卻很難對片中的數字信息留下太多印象,這就是形式大于內容。因此,為了讓信息內容有效地傳達,可視化作品在“編碼”的過程中就要考慮讀者的閱讀習慣并模擬讀者的閱讀體驗,反復測試,讓可視化的形式真正為內容服務。

3.交互形式的豐富與完善

交互形式能讓普通的可視化產品效果“更上一層樓”,帶給用戶更加具有趣味性、開發性的閱讀體驗。所謂開發性是指,信息觸發和篩選的形式打破常規,更具創新。而有些交互作品僅僅停留在翻頁、頁面元素出現的動畫效果上,作品的交互形式像幻燈片一樣,這種交互仍沒有與內容真正的結合,如果用戶只需要手指不停地滑頁就能瀏覽內容,那么如果內容的吸引力不足,很有可能就會被用戶快速翻閱而忽略,而具有開發性的交互形式則可以更好地吸引用戶的注意力,比如新華網《政府報告與我》的個性化信息篩選以及手機H5的交互小游戲,都是為提升用戶參與感所做的積極嘗試。

2015年“兩會”可視化報道可以說是中央提出媒體融合發展后進行的首次集中演練,中央媒體、商業媒體都通過多種可視化的報道形式,為讀者烹制出了一次生動性與趣味性融為一體的新聞大餐。在技術手段不斷推進可視化產品創新的潮流中,媒體必須冷靜總結“兩會”演練中的經驗和不足,不斷完善可視化產品的設計理念,豐富可視化的報道形式,才能生產出真正好的可視化產品。

注釋:

① 韓麗影、劉偉:《信息可視化——知識服務網站的新形象》,《情報理論與實踐》,2005年第6期;周寧、陳勇躍、金大衛、張會平:《知識可視化與信息可視化比較研究》,《情報理論與實踐》,2007年第2期。

② 邱婷:《知識可視化作為學習工具的應用研究》,江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5-14頁;譚章祿、方毅芳、呂明、張長魯:《信息可視化的理論發展與框架體系構建》,《情報理論與實踐》,2013年第1期。

③ 鄧偉:《“兩會”報道中的可視化創新》,《網絡傳播》,2014年第4期。

(作者曾祥敏系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傳播學部電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關偉娜系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傳播學部電視學院碩士研究生)

【責任編輯:張毓強】

猜你喜歡
兩會流程圖
寧??h村級權力清單36條
《天津醫藥》稿件處理流程圖
《天津醫藥》稿件處理流程圖
《天津醫藥》稿件處理流程圖
《天津醫藥》稿件處理流程圖
《天津醫藥》稿件處理流程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