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印花四寶的來龍去脈研究

2015-02-22 09:15天津博物館300000
大眾文藝 2015年3期
關鍵詞:珍品集郵郵票

尹 航 (天津博物館 300000)

紅印花四寶的來龍去脈研究

尹 航 (天津博物館 300000)

“紅印花四寶”指紅印花加蓋系列郵票中的四種珍品,由“華郵四寶”發展而來,這一名稱的確定曾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開始引發全國集郵界的熱烈討論,一直持續到今天?!八膶殹本哂兄匾臍v史文化價值,又因存世稀少,集郵家們無不爭相收藏,在中國郵票史中有崇高的地位,其來龍去脈不僅反映了中國郵學理論上的進步,更是中國郵票國際地位興起之標志,也是幾代郵學家不斷探尋、研究的成果。

紅印花四寶;華郵四寶;珍郵

“紅印花四寶”,由“華郵四寶”發展而來,在郵學界恐怕無人不知,分別是:紅印花原票、紅印花加蓋小字“當壹圓”、紅印花加蓋“當伍圓”倒蓋、紅印花加蓋“暫作洋銀貳分”倒蓋兼復蓋。(見圖1)其中最為珍貴的是小字“當壹圓”。在中國郵票中,紅印花加蓋郵票確實具有獨特的魅力,雕刻精細、刷色鮮艷、加蓋簡明,天生就具有一種古典氣質,是中國傳統審美文化的體現。而紅印花四寶又是其中的佼佼者,因其存世稀少、內涵豐富,有很高的收藏價值和研究價值,從誕生之日起就引起了郵學家和集郵界的極大興趣。但“紅印花四寶”這一提法卻不是一朝一夕確定的,是一系列的研究和討論后的結果,名稱、內容都發生過變化,時至今日也還有爭論。因此,弄清楚紅印花四寶的來龍去脈對郵學研究有重要的意義,而這就要先從紅印花原票及其加蓋暫作郵票說起。

圖1:紅印花四寶

一、紅印花原票及其加蓋暫作郵票

1896年年底,大清郵局開業在即,但新的銀元面值郵票仍在印刷,于是郵政主管部門對庫存的小龍和萬壽郵票加蓋改值后,又對海關擬在內部使用的紅色印花票加蓋改值暫作為郵票使用。紅印花加蓋暫作郵票(簡稱“紅印花郵票”)是1987年清代國家郵政發行的加蓋改值郵票之一,最初加蓋的是高面值票,后陸續加蓋低面值票。

紅印花原票(見圖2)為雕版印刷,網形花紋線條十分精細,由英國華德路公司印制,刷色為紅色,但色澤深淺不一。票幅21mm×25mm,圖幅18.5mm×22.5mm,全張100枚(10×10),四周有邊紙,印刷用無水印厚紙,齒孔度數不一,圖案上部“CHINA”,下部“REVENUE”,面值為“3CENTS”。早期人們一直認為它是清末為推行印花稅印制的印花稅票。如今學者們根據海關檔案等新資料轉而認定紅印花只是海關擬在內部使用的一種收費憑證,為了應對制度漏洞、營私舞弊的現象。紅印花原票即“紅印花四寶”之一,據學者長期調查研究,估計目前僅存世六十多枚,而印制總數為100萬枚。1

圖2:紅印花原票

紅印花加蓋暫作郵票共有壹分、貳分、肆分、壹元和伍元五種面值,其中貳分、肆分、壹元均有“大小字”的分別,所以全套郵票共8枚(見圖3)。8組加蓋均有“大清郵政”字樣,但字號大小不同。其中小貳分現存綠色加蓋,1942年在上海首先發現,得名“綠衣紅娘”,極為稀少,成為珍郵,也有人認為這是試色樣票。

圖3:紅印花加蓋系列郵票

二、從華郵四寶到紅印花四寶

“華郵四寶”指中國早期郵票中的四種珍貴郵票。早在二十世紀初,著名華郵大王周今覺首先號召中國人集中國郵票,創辦郵學刊物《郵乘》,引起全國集郵人士轟動。他提出將紅印花原票、紅印花小字“當壹圓”郵票、紅印花“當伍圓”倒蓋郵票和倫敦版宮門二元中心倒印郵票并稱“華郵四寶”(見圖4)。 之后,紅印花小貳分倒蓋兼復蓋等許多名貴郵品,以及民國時期的一些珍罕郵票不斷被集郵家發現和報道,且華郵四寶中的前三種又都是出自紅印花家族中的票品,于是周今覺等集郵家又提出重新審定“華郵四寶”這一名稱,這一時期全國集郵界發生了熱烈討論。

圖4:華郵四寶

借此機會,集郵界掀起一場關于集郵理論的大討論。有人提出“四寶”的選擇應該有一條最基本的標準,就是必須

正式發行且用于郵政寄遞,這才是真正的“郵票”,進而認為紅印花原票不應列入四寶,這種觀點以袁寒云為代表。袁寒云認為:“竊謂四寶中漏蓋之紅印花,不當列入,蓋印花未經加蓋,則無關于郵也。其價值雖貴,不得目為郵中之寶,且列入四寶,尤足啟外人輕視華郵之心,將謂支那貴券,區區四品,尚籍一印花券而足成之,可以見其寡陋矣。如是寧不為國郵之玷耶。故予將以中華郵票會會員之地位,提出修正四寶之議案,請全會公決之,予意擬以萬壽日本版加蓋大字短距離二分改二分之新券,替為四寶之一,考郵諸名宿,以為何如?!?袁寒云提名的這枚萬壽加蓋郵票,即著名的萬壽珍品“翡翠姐”,存世稀少,稀

缺程度比紅印花加蓋系列中的珍品有過之而無不及。紅印花原票到底應不應該作為郵票,至今仍爭論不休,更有極端者認為紅印花被稱為華郵之寶,是由于拜洋主義觀念深重所導致,“在當初我國人士尚不知集郵為何物時,洋人便利用了紅印花改作郵票這一關系,宣言紅印花原票系漏蓋珍品,既然是漏蓋珍品,當然是華郵之寶無疑。待到我國人士,對集郵有興趣,有研究時,因為格于習慣下來,一直到今天?!?雖然中國人集郵是受西方人影響,但此說也未免太過極端。

與此同時,還有很多人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可謂五花八門又各抒己見。例如署名“憶媚”者提出:“余以為無論其為紅印花為萬壽,均不應列入華郵四寶,以此二類亦猶之臨時中立,珍品極多,列其一二則掛一漏萬,一一列入,則雖十寶八寶尤不能容之。反不如聽其各張一軍,擇其能與二元宮門倒印抗衡者,列成一軍。如是則萬壽、紅印花、臨時中立四寶四者,互相對峙,將為華郵中珍品薈萃之所矣,望諸大集郵家有以確定之?!?

但周今覺認為三寶已定,其余一寶若從萬壽系列郵票中選擇難度太大,因為萬壽郵票珍品繁多,難以從中挑出,故不如從紅印花加蓋郵票中再選出一枚,于是他提出“其小2分復蓋兼倒蓋一種實為稀有之珍品,堪勝稱寶之資格,疑即以之選補……”5周今覺在當時中國集郵界有絕對的權威地位,其言論被很多集郵家奉為圭臬,他的提議最終被采納。1927年《郵乘》第7號出版,中華郵票會發表重要議案,紅印花“暫作洋銀貳分”倒蓋兼復蓋正式歸入原“華郵四寶”,就這樣,以“宮門倒印”為首的民國時期的珍品單獨列為民國珍郵。因而這時的“華郵四寶”實際上就成為“紅印花四寶”了,因為紅印花系列郵票是清代發行,所以也叫“清四寶”。與之后的“民國五珍”相比時代在前,所以又稱前四寶。此后更為合理的提議仍層出不窮,但被列入“紅印花四寶”的郵票沒有再變動。至今上述珍品仍作為評價中國早期郵票珍罕程度的重要依據。

三、紅印花四寶之價值及孤品收藏

紅印花四寶以小壹元為首,據說只加蓋50枚(25×2),棉嘉義稱只發行了40枚,后因加蓋字體較小而改為大字,也有集郵家指出可能是故意排列大小字兩種版式。紅印花專家黃光城先生將早先所知的30枚紅印花小壹元逐一編號,并對每一枚由誰購自誰之手,現存何處的來龍去脈進行了詳細的考證和記載。他把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寫成專著《紅印花小壹元票存世考圖鑒》。從此以后,世界各國拍賣目錄中提到某枚紅印花小壹元郵票時,必定注明是黃光城《圖鑒》中編號第幾號。1988年,荷蘭集郵家斯圖亞特郵集中發現1枚紅印花小字當壹元,由荷蘭郵人奧蘭亞帶到1988年上海電視節集郵展覽上,引起上海集郵家們的極大關注,通過研究,將其鑒定為第31枚。緊接著第32枚紅印花小字當壹元于1988年9月20日在美國露面。第33枚紅印花小壹元郵票同時在香港蘇富比公司拍賣。至今發現的33枚小壹元郵票中有四方連和橫雙連各1件,其余為單枚。其四方連被譽為“東半球最罕貴之華郵孤品”,1927年周今覺購自費拉爾夫人,1947年由周今覺轉讓給郭植芳,1982年被香港集郵家林文琰以30萬美金購得并收藏至今,這個四方連也一直作為“郵王”的象征。另外只有1枚舊票,蓋上海八卦戳,孤品,最初購得者是袁寒云,袁寒云在《說郵》中有這樣的描述:“此券向為法人棣費拉德所藏,昨歲歸予。券極整潔,上蓋棕色卦文郵印,惟背紙揭薄,若綠豆大,予自補之,略無綴痕。今東西兩半球有所謂華郵王者兩人,其郵集舊券中,皆闕此一品,為山九仞,終虧一饋,九五之尊,再無憾耶”6,可見此票珍稀程度之高。后幾經輾轉,由集郵家馬任全先生于1956年7月捐獻給國家,現收藏于中國郵政郵票博物館。紅印花小壹元,雖然存世數量較小貮分倒蓋兼復蓋等變體票為多,但因其為正票,故不因稍多而貶其價值,郵人異常珍視此票,所以一直位列四寶之首。

紅印花原票的相關情況前文已經涉及,在此不再贅述。目前已知最大的方連為縱4橫2的八方連,孤品,右邊帶邊紙,最早為英籍集郵家阿格紐氏所藏,周今覺在《郵典》第一期刊出此華郵孤品照片。此票后經郵商戈登之手轉售給英國臺維德爵士,據說已被拆分。

紅印花小貮分倒蓋兼復蓋,此種變體在紅印花加蓋系列郵票中較少,因為原票并非全張復蓋,而是加蓋時紙張稍有移動,僅靠最下排者有復蓋痕跡,有人認為是費拉爾利用職務之便故意造成復蓋珍品。有一縱4橫2八方連新票存世,復蓋戳記明顯的只有下面數枚而已,原為菲納根收藏,其郵集拍賣時被英國臺維德爵士購得。

紅印花當伍元,多用于匯票上,真正作為郵政銷印的十分罕見,其倒蓋相傳有七十余枚,但在紅印花四寶之中,相對較為易得,價值也不如前三者,有人曾提出用“小肆分復蓋”代替之。周今覺當年也認為“小肆分復蓋”極為珍貴。早年各種集郵目錄對此票都沒有提及,直到1926年紐約郵展,美籍華郵收藏家將其舊票付展,才引起集郵界注意,據考證僅十余枚,珍稀程度猶在小一元之上。雖然“當伍元倒蓋”價值不如其它三寶,但其實寄封卻是華郵一大孤品,最早為英籍集郵家阿格紐氏所藏,票銷梧州戳,《郵典》第三期曾經刊載此封照片,后此封已不知去向。

紅印花四寶,存世罕少,其大方連、實寄封更是寶中之寶,珍貴程度無可比擬,每次易主都在郵壇造成極大轟動。

四、結語

在20世紀20年代,早就有人提出華郵珍品層出不窮且往往后來居上,四寶甚至十寶都不足以概括,因此定名“四寶”無實際意義,甚至讓外國人誤認為中國郵票僅有這四寶是珍品而已。當時,正是華郵地位興起之時,不論是“華郵四寶”或是“紅印花四寶”,其意義遠不僅僅是選出幾枚珍貴郵票,更重要的是宣傳,其目的在于提高華郵的國際地位和引起中國人對本國郵票的重視、研究和收藏,可以說是一種愛國行為?!八膶殹本拖褚粋€圖騰柱,代表著中國郵票的巔峰,無數集郵家對此頂禮膜拜;又是一個文化符號,在郵學界一代代傳承,集郵界人人心向往之卻又遙不可及,其內涵早已超出了郵票自身價值,更是中國早期郵政事業的歷史見證。

注釋:

1.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息產業部、《中國郵票史》編審委員會編:《中國郵票史》第2卷,商務印書館,2004:134.

2.袁寒云:《說郵》,載國家郵政局郵政文史中心編:《中國早期集郵文獻集成》,北京燕山出版社,2004:3329.

3.沈南來:《“紅印花”是郵票嗎》,載國家郵政局郵政文史中心編:《中國早期集郵文獻集成》,北京燕山出版社,2004:1443.

4.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中國集郵史》,北京出版社,1999:79-80.

5.周今覺:《中華郵票會關于修改華郵四寶名稱之重要議案》,載國家郵政局郵政文史中心編:《中國早期集郵文獻集成》,2004:1096.

6.袁寒云:《說郵》,載國家郵政局郵政文史中心編:《中國早期集郵文獻集成》,北京燕山出版社,2004:3333.

[1]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息產業部,《中國郵票史》編審委員會編.《中國郵票史》.商務印書館,2004.

[2]國家郵政局郵政文史中心編.《中國早期集郵文獻集成》.北京燕山出版社,2004.

[3]國家郵政局郵政文史中心編.《中國近期集郵文獻集成》.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

[4]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中國集郵史》.北京出版社,1999.

猜你喜歡
珍品集郵郵票
集郵養生 身心兼顧
《郵票上的西游》——郵票珍藏冊
郵票上的70年光輝歷程(集郵)
郵票被誰拿走了
郵票上的“三月三”
珍品閣
珍品閣
王九成集郵漫畫欣賞
果實
王九成集郵漫畫欣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