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樣的干部留下來,我們心里踏實——貴州同步小康駐村干部贏得民心

2015-02-27 06:38霍慶濤
當代貴州 2015年16期
關鍵詞:鄉親們駐村村民

文丨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霍慶濤

編者按:同步小康駐村,是貴州著眼于貫徹落實中央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部署要求,把加強新形勢下群眾工作與推動農村跨越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加快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戰略舉措,兩年多來取得明顯成效,成為廣受關注的特色工作品牌。本刊從本期起,開設同步小康駐村專欄,敬請關注。

年初,在天柱縣遠口村駐村即將結束,魏丕業已打好回家的背包,但父老鄉親們聯名挽留,深深地感動了他。魏丕業又向組織申請繼續駐村,和鄉親們再干一年。

今年,貴州選派5.7萬余人、組建1.1萬余個同步小康工作組,再次實現貧困村全覆蓋。和駐村干部魏丕業一樣,毫不猶豫地選擇留下的還有很多。老百姓說,懂鄉音、解鄉情、親鄉鄰的干部留在我們身邊,心里踏實多了。

“我們就愿意跟著他干”

2013年2月,魏丕業從團省委選派到遠口村駐村。兩年來,與遠口村群眾一道,為脫貧致富奔小康而共同努力。

初到遠口,1000多戶的村,有4000多人要為水電站建設整村搬遷,離開故鄉,村民很迷惘,魏丕業也一時間找不到工作的突破口。為掌握村情、了解民意,魏丕業早出晚歸,餓了就吃兩口自帶的干糧,渴了就在老鄉家舀瓢水喝。就這樣,魏丕業很短時間就走完村里的每家每戶,漸漸地拉近了與鄉親們的距離,東家有鄰里矛盾,西家有家庭糾紛,都愿意找他調解、處理。至今,僅記錄在案、成功調解的矛盾糾紛就有11起,被群眾稱為“省城來的大好人”。

“田被淹了,補償款也有花光的一天,再不幫一把,村民發展之心也就散了!所以,得盡快想辦法凝集民心,幫助全村穩住發展之根?!边@是魏丕業來到村里的第一個想法。面對村里人多地少,村民無積蓄、無產業,300多個青壯年勞動力外出打工的現狀,他深感責任重大。遠口村有什么優勢?該怎么干?誰來帶頭干?如何吸引年輕人在故土創業發展?這一系列問題,一直縈繞在魏丕業腦海中,經過認真思考和梳理,他提出了抓產業、聚民心、促發展的工作思路。在團省委的支持下,村里成立青年創業示范街,魏丕業開展專業種植、養殖實用技能培訓,牽頭爭取、協調、整合950萬元項目資金,發動群眾自籌資金200余萬元,依山種養殖、傍水做漁家。按照村級產業規劃,遠口村新市片500畝以生態養殖、農業觀光為主的農業產業園和遠口村遠洞片農業創業園初具規模,新市片、遠洞片和清云片規劃的食用菌種植基地正在建設中。

在天柱縣遠口村,村民都夸魏丕業(中)是好樣的。(蘆曉娟/攝)

“不想讓魏哥走,我們就愿意跟著他干?!贝迕駞浅苏f。在村里產業發展日趨成熟的基礎上,魏丕業設計的“遠口一日游”,正由一張規劃的圖紙變為現實。如今的遠口村,已有小農場13家、小基地4個、小企業22家。

“要對得起鄉親們的信任”

盤縣柏果鎮柏果村駐村干部何大文,是一名有10年軍旅生涯的軍轉干部。自2013年2月主動報名申請駐村以來,何大文在柏果村已干了足足兩年。今年年初,即將任滿的何大文放不下鄉親們的期盼和信任,又主動請纓,開始了第三載駐村幫扶工作的新征程?!耙腿罕娨粔K苦、一塊干、一塊過,才能干出新變化,才能對得起鄉親們的信任?!焙未笪恼f。

到村后,何大文脫下皮鞋、換上平底鞋、揣著日記本,在村東頭走一走、村西頭轉一轉,推開農家門,與鄉親們圍坐一起擺龍門陣。在幫助68歲的吳志林老人收苞谷時,吳志林給何大文講:“村里好多人都打工去了,沒人種地。要是你能牽頭把荒廢的地歸攏來,搞一搞經果林就好了?!崩先说奶嵝?,讓何大文感到脫貧的路子要從群眾中來。何大文用一個月時間,走遍全村22個村民組、1357戶村民,用3個筆記本記滿了群眾的心聲,更加清晰地掌握了村情,也找到了發展路徑。

柏果村有位74歲的五保老人叫陳曉曼。當何大文第一次去她家時,看到老人身上蓋著薄薄的被子在“發抖”,手上長滿凍瘡,他心里很難過,回到住處,何大文把妻子送來的棉被給她送去。當老人飽含淚珠地說聲“謝謝”時,何大文想,一床棉被溫暖的不僅是老人的身,更是她孤獨的心。

駐村不怕千般難,辦法總比困難多。發展路子找到了,擺在面前的問題可沒有減少,何大文發現村里雖然有企業,但仍然水不通、路不平,群眾對此意見比較大,發展經果林也存在交通瓶頸。何大文利用“千企幫村”的機會,一邊做群眾思想工作,一邊走訪村里20多家企業。路修通了,也就有了壯大產業的時機。何大文請十幾位致富帶頭人坐下來,謀劃種植經果林的事情,他們很快籌資320余萬元,建起了120多畝的楊梅園、200多畝的紅梨園,并相繼在周邊開起了農家樂。一呼百應,何大文的信心更加充足,他帶著鄉親們在村里相繼建起純凈水加工廠、面條加工廠、豆制品加工廠等7家小微企業,讓鄉親們的“腰包”一天天鼓了起來。

“小幺妹不能走,還有很多事情商量”

胡娟來自西秀區農業局。去年3月,到西秀區河橋村駐村。一年來,胡娟用辛勤的汗水贏得老百姓的認可,成為鄉親們的“小幺妹”。

剛到河橋村,一名村民組長直截了當問胡娟,“就是你來駐村?”他的話語,他的眼神,滿是懷疑。

胡娟向他了解村情,他卻說:“你們這些領導就不用操心了,該忙什么就忙什么去吧。如果上面打電話來查崗,我們會說你在的?!焙曷犜谛睦?,很不是滋味。

這是不是鄉親們在“考驗” 她?放下行李,胡娟到附近村民家中走一走、看一看、聊一聊。一直到下午五點半,才準備吃晚飯。此時的她腳底磨起了水泡,鄉親們懷疑的眼神也有了變化。就這樣,村民覺得胡娟不是來“鍍金”的,鄉親們對胡娟不再生疏,她的建議也逐漸有人聽了。

這一年,為了改善村里的基礎設施建設,胡娟厚著“臉皮”四處奔走,爭項目、引資金,在區農業局的支持下,爭取到交通部門投入2800萬元,修通了2.1公里的科技大道;爭取到發改部門以工代征項目420萬元,修建了13公里的機耕道;還為產業發展修建500立方米高位水池,維修人飲水池及500米排洪溝渠等。

河橋村民勤勞,以傳統蔬菜種植為主,而胡娟是四川農大畢業的,又在農業部門工作,正好派上了用場。經過調查研究,胡娟認為村里目前至少有兩條路子可走:一是更換蔬菜品種,增加蔬菜產量;二是改變種植方式,提高科技含量,可以賣個好價錢。

胡娟回到母校取經,導師推薦西南蔬菜育苗專家給她幫助,傳授給村民智能溫室大棚建造技術和集中育苗、栽培、管理技術,還教給村民們統一銷售經驗?,F在,100萬元的現代智能溫室育苗中心建設項目資金已下達,正在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實施。胡娟還利用曾在測土配方站工作的資源,邀請專家到村開展蔬菜有機質試驗項目,改變河橋村的土壤,提升有機質含量。胡娟還與村支兩委多次協商,做了大量村民工作,把300畝土地流轉出來,找大戶承包,找企業投資。村干部帶著群眾與開發商談判,引進投資1.9億元的豬生態養殖項目和投資1.08億元的物流項目,項目建成后,村民在家門口就可以創業就業。

今年年初,聽說胡娟駐村時間已滿。鄉親們說,小幺妹不能走,她協調的項目還沒有實施完成;鄉親們說,小幺妹不能走,我們的水還沒通!鄉親們說,小幺妹不能走,我們還有很多事情要和你商量。

駐村一年,胡娟剛和群眾打成一片,很多項目正是實施關鍵時期,很多思路正在村里從“實驗”到“實現”:18個項目,1.2億元資金投入更不能半途而廢,面對1787名村民的信任和期盼,胡娟向組織申請,繼續在河橋駐村,與村民一起扎根農村、安心工作。

(責任編輯/郎艷林)

猜你喜歡
鄉親們駐村村民
科學種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數
做好駐村第一書記的“六字經”
盞盞路燈照亮村民“幸福路”
駐村博士
“團長”何八斤讓鄉親們便利購物
定點幫扶讓村民過上美好生活
從脫貧攻堅轉向推進鄉村振興劉志杰在駐村幫扶點說了些啥?
張存海:帶領村民過上好日子
為鄉親們奔小康當好“領頭雁”
鄉親們叫我“賣光光”書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