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交媒體科普信息的溢散效果

2015-02-27 04:15
西部廣播電視 2015年11期
關鍵詞:社交媒體

叢 珩

(作者單位:東北師范大學傳媒科學學院)

社交媒體科普信息的溢散效果

叢 珩

(作者單位:東北師范大學傳媒科學學院)

摘 要:議程從主流媒體流向非主流媒體,這種情形被稱為“媒介共鳴”,同時,非主流媒體的議程也可以流向主流媒體,這種情形被稱為“媒介溢散”?!耙缟⑿Ч笔切旅襟w和傳統媒體互動的一種形式。本文將分析社交媒體科普信息溢散效果的具體表現形式,原因以及社會效果。借以分析總結主流媒體應如何從社交媒體汲取有效科普信息來進行議程互動。

關鍵詞:社交媒體;科普信息;溢散效果

1 網絡新聞媒體與社交媒體信息的共鳴和溢散

議程設置是傳播學理論中的經典學說。早期的議程設置主要關注公眾輿論和媒介內容的關系。在上個世紀80年代,學者丹尼利恩和瑞斯開始研究媒介間的議程設置[1]。研究認為,議程總是從較為權威的雜志報紙流向小報,這意味著媒介間也存在著意見領袖。西方傳播學的有關研究表明,媒介之間的異質性或表現為不同等級的報紙,如大報與小報之間的差異性;或表現為不同介質的媒體如報紙、雜志和電視等之間的差異性[2]。目前,中國的網絡新聞媒體并無采訪權,新聞內容的來源主要是電視媒體或紙媒。不少網絡新聞媒體是依托于紙媒的??梢哉f,社交媒體和網絡新聞媒體也具有不同等級,不同介質的差異性。

一方面,議程從主流媒體流向非主流媒體,這種情形被稱為“媒介共鳴”;同時,非主流媒體的議程也可以流向主流媒體,這種情形被稱為“媒介溢散”。一般認為,引起“溢散”的議程往往是主流意識形態認為“敏感”并且謹慎對待的問題,因此在把關較為嚴格的傳統媒體上很難出現,出現“溢散效果”意味著對主流意識形態的某種突破。這種看法局限于傳統媒體占據受眾主要信息來源地位的時代。目前,新媒體延伸至了大量傳統媒體無法觸及的角度,越來越多的電視媒體和紙媒從網絡中尋找素材繼續深度挖掘,有的甚至直接復制加工。媒介溢散效果已經隨著新媒體信息的爆炸愈發加強。不僅僅是敏感題材,網絡動員、社會救助、微博段子和網絡紅人都可能成為傳統媒體報道或評論的主題。尤其是科普內容,在微博科普信息中,相當一部分是辟謠信息,這些辟謠信息普遍由專業的科普人士發布,具有權威性,可信度較高,并且這些信息又是民眾急需的。因此微博科普信息也會“溢散”進傳統媒體。

2 知名科普微博運營現狀和互動

目前,新浪微博中進行科普內容傳播的賬號有兩類,一是依托于科學網站論壇或紙媒進行專業科普的賬號,其主要任務就是進行科學傳播,如@果殼網@謠言粉碎機。@謠言粉碎機是果殼網主題站,該微博賬號在2010年11月開通,建站近5年,發表了1000多條微博,吸引了過百萬粉絲關注。該主題站主要是轉載果殼網的內容,較少微博原創內容??梢哉f,@謠言粉碎機只是作為一個中介將網站內容復制到微博上。@博物雜志建立于2009 年12月,截至目前發布了近6000條微博,粉絲也超過一百萬。第二類是非專業科普賬號,除了該賬號的本職任務以外順便科普知識。例如@江寧公安在線。@江寧公安在線是南京市公安局江寧分局的官方微博,開通于2011年3月4日,截至2015年4月,已有粉絲110萬,發布了近2萬條微博。在這2萬條微博中,有不少長微博破除了社會上流行的謠言。由于@江寧公安在線屬于政務微博,因此其科普內容往往與熱門謠言相關,互動性強,因此更能受到關注,轉發量和評論數都較專業科普微博更高。

在不同的科普微博賬號的內容上,熱門的話題往往能引起互動。同樣的話題以不同的形式被微博發表,就沾染了該微博的特征,擴大了受眾面。以破除迷魂藥謠言為例,在2010年12月,果殼網科學人主題站發表了《“迷魂藥”有可能存在嗎?》一文,隨即@謠言粉碎機轉發此文,一直到2012年,該賬號發表的“迷魂藥”的微博共5條,《地鐵迷藥真的存在嗎》一文獲得800多條轉發。2012年后,迷魂藥的話題在@謠言粉碎機上就此打住。而在2012 年4月,@江寧公安在線開始持續科普迷魂藥謠言,截至2015年4月14日,共發表38條與迷藥相關的微博,其中,關于迷魂噴霧的一條長微博轉發量過3萬。而一條疑似“迷魂藥”成份的乙醚家族分子式長微博有2300多條的轉發量,這歸功于微博語言的俏皮幽默。這些科普微博也引起了媒體微博的關注,例如@人民網轉載過@江寧公安在線的破除迷魂藥謠言的微博。

3 科普微博信息的溢散效果

如上文所說,網絡新聞媒體或紙媒報道轉載社交媒體信息的情況被稱為溢散效果。在破除迷魂藥謠言上,溢散效果頗為明顯。2012年5月8日,@江寧公安在線發表迷藥調查貼,5月9日,現代快報刊發《微博迷魂藥劫案》,整篇文章描述了微博網友向@江寧公安在線求證迷藥是否存在的經過,最終引用醫學專家化學專家的觀點證明目前并不存在在人面前晃兩下就能迷暈人的迷魂藥。2014年3月27日,現代快報刊發《@江寧公安在線:這是謠言!》再一次破除了屢破不止的迷藥謠言。2015年4月8日,@江寧公安在線發表了關于脫毛馬來熊被誤認為“水鬼”的長微博,得到了5000多次轉發和1000多條評論。該話題引發了其他網媒和紙媒的關注,羊城晚報經過實地調查,在4月9日刊發《抓到水鬼?沒這回事!》,文章引用了@江寧公安在線微博內容,稱圖片原型是一只脫毛馬來熊。不少網絡新聞直接復制了@江寧公安在線的原話,如騰訊網和新浪網。

4 社交媒體科普信息溢散的原因和社會效果

首先,科普微博具有平民化特性。以@果殼網和@謠言粉碎機為代表的

科普微博是以果殼網為依托的,其支持團隊屬于公益科普組織科學松鼠會,不帶官方權威背景。從社會心理來看,自2007年年底真假華南虎事件開始,由于傳統權威媒體、專家失手的新聞頻頻曝光于網絡,使得網民更愿意倚靠來自大眾群體的力量追尋真相。

其次,新聞的服務性加強,專業媒體需要科學知識指導新聞內容。部分媒體微博也順帶科普,但是可信度較低,甚至會受到受眾專業科普微博的批評。例如@ CCTV今日說法曾發表微博,稱哥倫比亞出現一種致幻藥物,噴在受害者臉上會讓受害者成為犯罪分子的“玩偶”,對所作所為不會有任何記憶。從短期看,社交媒體科普信息的溢散效果可以讓受眾關注的議題或內容進入主流媒體形成共振,加強受眾話語權,也方便了媒體采集信息。長遠看,溢散效果可以縮小知識溝。大眾傳播可能擴大了不同社會階層成員之間的知識差距,這被稱為知識溝。在目前社會條件下,網絡傳播加劇“知識溝”擴散的事實是無庸置疑的[3]。

5 總結和啟示

無論是社交媒體還是傳統媒體,都應加強對科普信息的獲取。尤其是傳統新聞媒體,新聞報道或服務性報道都要加強科學性,保持權威性,加強網絡輿情監測,以獲得更好的具有草根性和科學性的話題,服務于受眾,尤其是較少接觸網絡的受眾。

參考文獻:

[1]胡正榮,段鵬,張磊.傳播學總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2]董天策,陳應.傳統媒體與網絡媒體的議程互動[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7,(7).

[3]黃艾華.網絡傳播加劇知識溝擴散[J].現代傳播,2002,(4).

猜你喜歡
社交媒體
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品牌營銷傳播策略分析
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品牌營銷傳播策略分析
網絡事件傳播中公眾焦點的轉移
陜西老字號文化的對外傳播策略
社交媒體背景下中學生校園欺凌探析
論社交媒體助推大學生創業
社交媒體視域下弱勢群體輿情表達研究
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在線社交變遷及動因分析
基于社交媒體的廣告學專業教學改革與實踐
“雙微時代”的危機傳播趨勢和影響因素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