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當代聲樂藝術“跨界”現象之我見

2015-03-11 10:42梁雪
藝術研究 2015年1期
關鍵詞:美聲唱法唱法流行音樂

梁雪

中國當代聲樂藝術“跨界”現象之我見

梁雪

新 時 期 ,“打 破 界 限 ”、“完 美 融 合 ”是文 化 發 展 的 新 趨 勢 ,而 聲 樂“ 跨 界 演 唱 ”作 為 傳 統 聲 樂 演 唱 方式的融合后的全新演繹,正以其自身獨特的藝術價值與魅力為中國當代聲樂藝術的繁榮貢獻自己的力量。本文主要對中國當代聲樂藝術“跨界”現象的表現方式加以簡單敘述,從而分析這種“跨界”現象的成因,希冀以此拋磚引玉,吸引更多的聲樂工作者投身到中國當代聲樂藝術進一步發展的研究中。

跨界 聲樂藝術 現象 分析

“跨界音樂”譯自英文“Crossover”,顧名思義就是打破不同領域界限的音樂形式。時至今日,對于“跨界音樂”的最終定義雖不甚清晰,但統一認為“跨界音樂”所涉及的必是兩個及兩個以上音樂類別。著名英國女歌唱家莎拉·布萊曼就是“跨界音樂”的杰出代表,她不僅活躍于百老匯音樂舞臺,同時也是美聲與通俗兩種唱法兼用自如的歌唱家,她在安德魯·洛伊·韋伯的經典音樂劇《The Phantom of the Opera》(中文譯做《歌劇魅影》)中的精湛表演使得這種“跨界音樂表演”的形式正式走進公眾視野。近些年,這種“跨界聲樂”在世界范圍內獲得一定認可,1998年美國格蘭美 獎 評 選部門 還 特 地為此 設 立 了 “Best Classical Crossover A1bum”專屬獎項,以此鼓勵歐美“跨界音樂”的發展。而中國的“跨界音樂”其實并不是近些年的新產物,早在先秦時期,就有十分完整的“詩樂舞”三位一體的藝術表現形式。而流傳至今的戲曲藝術被稱為中國“跨界音樂藝術形式的最完美展現”也是當之無愧的。

一、中國當代聲樂藝術“跨界”現象在演唱方式上的體現

近年來,在中國聲樂界不乏各式“跨界演唱”行為,很多中國歌手也開始根據自身條件開始嘗試進行跨界演唱,于是便產生許多新的聲樂演唱方式。從演唱風格上來看,業內一般將這些演唱方式劃分為四類,即民通、美通、民美通、民美。

民通唱法即中國民族唱法與通俗唱法的結合,在一些作品當中也會因為選材的原因運用一定流行音樂元素與民族音樂元素。需要說明的是,中國民族唱法不僅僅是指民歌的演唱方式方法,也應該注意戲曲音樂的唱法也歸屬于中國民族唱法的范疇內。中國當代在“民通”方面做出卓越成績的領軍人物當屬著名歌手朱哲琴,她把民族音樂和流行元素進行完美融合,運用到專輯《阿姐鼓》(1995年 5月發行)1當中,同時在唱法上也獨樹一幟,將流行音樂元素與中國西藏地區民歌當中的發聲方式相結合,產生了不同于以往的一種新的藝術形式,這種藝術形式也可以稱作當今十分熱門的“中國風”風格的“鼻祖”。朱哲琴的這一大膽嘗試也使得中國民歌藝術登上世界舞臺,《阿姐鼓》在全球56個國家發行,奪得多項世界級大獎,獲得業內一致好評。同時也激發了很多音樂人的創作靈感,如青年歌唱演員李玉剛的《新貴妃醉酒》就是將流行唱法與傳統戲曲中的唱腔相結合,作品開篇用通俗唱法娓娓道來一個凄婉動人的故事,副歌部分大膽運用戲曲中“腦后音”唱法。這樣的前后變化讓流行演唱中的自然化、生活化、口語化特點與傳統戲曲透亮、高亢唱法帶來的獨特韻味相得益彰,也把人聲最美部分展示出來,令人耳目一新。

“美通唱法”是跨界唱法當中比較普遍的一種演唱方式?!懊劳ǔā?,顧名思義就是將“美聲唱法”與“通俗唱法”有機的結合起來,聲音一般既有美聲的曼妙通透,又有通俗唱法的自由個性,更有利于歌唱者完美地表達自我情感。著名歌唱家廖昌永于2009年發行的專輯《情緣》就大膽的將美通唱法運用到作品中,不僅翻唱了迪克牛仔的《有多少愛可以重來》,甚至還演唱了王菲的《紅豆》。運用美聲唱法演繹這些經典流行音樂作品,對廖昌永來說是一種演唱風格的跨界挑戰,重新配器后的作品更顯大氣與從容,他用醇厚的男中音娓娓道來這些耳熟能詳的片段,改變了作品原有的細膩、纏綿的風格,嗓音寬廣中又帶有柔美之意,相互映襯,相得益彰。他的這一舉動也使“美聲唱法”走下神壇,拉近了與大眾之間的距離。廖昌永成為“美通”唱法的最佳代表,這張專輯也榮獲了 2010“華語金曲獎最佳跨界專輯獎”。

“民美通”是跨界演唱當中最為大膽的方式,將富于時尚特色的流行唱法與傳統民族唱法的韻味、美聲唱法的呼吸相結合,層次分明,又兼容并蓄,好似完美的“雞尾酒”一般,“分得開”又“分不開”。要論“民美通”的代表當屬譚晶,她將美聲的混聲發聲方式運用到自己獨特的唱腔當中,同時把時尚氣息濃厚的流行音樂元素與傳統民族音樂融合,從而成為這一跨界形式的領軍人物,早期代表作《在那東山頂上》中譚晶運用了真假聲混合的方式,假聲轉換時用上了真聲的力度,尾句又有原生態藏族民歌特有的裝飾音韻味,全曲婉轉悠揚,給人以甘洌清澈之感。而《遠情》可以說是譚晶“民美通”的最杰出作品,這首電視劇《喬家大院》的主題曲由著名作曲家趙季平創作,作品運用了山西民歌旋律起伏大的特點,大膽使用四、五度跳進之后接級進的創作手法,使演唱上增加了不小的難度。作品開篇譚晶運用頭聲高位置,使聲音飽滿圓潤,不疾不徐,結合流行音樂中“說”的方式,將故事娓娓道來。唱至第二段最后一句“情通天下一路奔放”中的最后一個“放”字時,所有積蓄的情感瞬間釋放,這里運用了美聲唱法,聲音穿透有力,也與隨之而來的男聲合唱相映襯。高潮中譚晶運用細膩的真假聲轉換的演唱方式,真聲“不厲”,假聲“不虛”,委婉大氣,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一句“留住所愛”運用了“氣聲”,感情色彩躍然紙上。全曲譚晶唱法轉換運用自如,時刻保持“聲斷氣不斷”,把三種唱法完美結合,故事敘述飽滿,感情真摯動人。

“民美”唱法是把歐洲古典美聲唱法與中國傳統民族唱法有機結合。這一唱法講究的是“全共鳴”,它不同于美聲醇厚寬廣、共鳴極強的發聲方式,也有別于民族唱法中尖細清脆的“腦后共鳴”,“民美”唱法更注重從共鳴處將兩者“協調統一”,例如很多演唱者演唱民歌時運用美聲唱法的氣息、民族唱法的真聲。在這一演唱方面,吳碧霞的杰出貢獻是值得稱贊的。她演唱的歌劇片段如《紙醉金迷》,就運用了中國傳統戲曲中的“手、眼、身、法、步”,同時花腔部分使用民族聲樂中的真聲唱法,這也是她與眾不同之處,花腔高亢通透,氣息平穩自如。前三種跨界演唱方式中都包含有流行音樂的相關形式與內容,有一定的當代音樂編曲、配器、音效制作的便捷之處在其中,而吳碧霞在民美唱法的嘗試上沒有任何的“捷徑可循”,完全是一步一步鉆研出來的結果,如果不是熟練地掌握民族唱法與美聲唱法的各自特點和差別,又怎能如此的運用自如、相得益彰?吳碧霞對中國民族音樂多元化的推動做出了相當可觀的貢獻,是當之無愧的“中西合璧的夜鶯”。

二、中國當代聲樂藝術“跨界”現象分析

任何藝術類別都會存在流派體系差異,聲樂藝術也不例外。如果只是閉門造車,一味的只看自我體系內的價值存在,這樣的藝術生命也不會長久。求同存異,兼容并蓄,才是藝術生命長久發展的根本之計。聲樂藝術中的流派體系差異,主要體現在歌唱發聲技術與作品風格方面。20世紀之前,中國聲樂藝術發展主要沿襲的是幾千年的古老的聲樂演唱傳統,無論是說唱、歌舞還是戲曲,都是在固有的模式下進行發展。隨著 20世紀初新思想的進入,人們的思想開始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再一味的遵循傳統。最早出現的學堂樂歌便是這一時期思想轉變下的新產物,許多傳統藝術形式也開始探尋新的發展,例如京劇大師梅蘭芳先生就著手京劇改革,大到作品意義、故事情節,小至舞美、服裝,都較以往的劇目有所不同。這一時期還有大批從歐洲學成歸國的聲樂歌唱家,他們帶回了有別于中國傳統民族音樂的新的演唱形式——美聲唱法。而像黎錦暉、陳歌辛這樣的“上海派”音樂家也創作了大量的流行音樂,隨之產生了一批流行音樂演唱者。這樣三種“唱法”的形式各自獨立,“相安無事”的存在了近半個世紀的時間。而時代在發展,思想在進步,改革開放后物質生活日益提高的人們已經不滿足于單一的精神生活,也不愿意再欣賞形式、方式、內容都十分單一的聲樂藝術形式,普通觀眾娛樂方式與審美需求也日臻時代化、多元化、時尚化。例如 1984年創立至今的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賽上一直劃分美聲、民族、通俗三大類比賽組別(后期增設合唱與原生態兩大組別),這種區分方式在賽制設立初期尚能滿足觀眾的觀看需求,也能夠合理劃分選手類別,但隨著表演藝術形式的多元化以及文化消費需求的逐年發展,這種方式已經不能夠完全嚴格劃分后期出現的諸如李瓊這樣的“跨界”歌手的組別,當年無奈之下組委會只能授予李瓊“特別獎”。而大眾對于這種有別于以往任何一種表演形式的演唱方式卻十分認可,聽膩了一成不變的傳統表演,李瓊的出現恰如炎炎夏日中的一縷清風,沁人心脾。這種新穎的糅合了民族唱法與美聲唱法的新通俗音樂,也成為新時期藝術受眾群體青睞的聲樂表演形式。

值得慶幸的是,理論界已經開始認真思考這種“跨界”的演唱方式存在的合理性、價值與意義,從最早的不認同、質疑,到現如今的理性看待,越來越多的專業歌手也開始嘗試符合自己演唱特點的跨界表演形式。從早期的朱哲琴、譚晶、吳碧霞,到現如今的薩頂頂、龔琳娜,都成為“跨界”演唱的代表。即她們的作品與演唱有時會引起較大的爭議,但也應該肯定的是,這些嘗試也都是中國當代聲樂藝術發展過程中的“試金石”,沒有“摸著石頭過河”的過程,又怎會向前發展?當然我們也應該看到,“跨界演唱”是不能取代原有的美聲、民族、通俗這三大演唱方式的,“跨界”的本質是發展,而不是排除,目的是讓藝術受眾者不能僅停留于“下里巴人”而對“陽春白雪”“望塵莫及”,應該將二者有機結合,從而符合新時期大眾的新的審美需求。

三、結語

“跨界演唱”現象的出現代表時代的聲音,也反映當代文化趨勢。中國當代聲樂藝術要想得到長足的發展,合理運用“跨界”方式是十分行之有效的,也是相當必要的。雖然“跨界演唱”屬于新生事物,尚未形成比較系統的理論體系,未來還需要時間、舞臺實踐、大眾審美的多重檢驗,但“跨界演唱”對中國當代聲樂藝術形成一定積極的影響是必然的,這種方式會使中國聲樂藝術不斷推陳出新,使其發展永葆活力?!叭f紫千紅總是春”,只要聲樂工作者不斷努力,不斷探索,中國聲樂藝術的更加繁榮指日可待。

[1]邵培仁.傳播學(修訂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何純梁.“跨界音樂”對我國當代聲樂藝術發展的啟示[J].人民音樂,2011(11).

[3]梁雪.跨界音樂對高校聲樂教育人才培養的啟示[J].北方音樂,2014(4).

[4]喻珂.論 20世紀音樂對傳統音樂的反叛[J].藝海,2009(6).

作者單位:哈爾濱學院

★注:本文系 2013年度黑龍江省文化廳藝術科學規劃一般項目《中國聲樂藝術多元化發展的跨界范式研究》的研究成果,立項編號:2013B088。

猜你喜歡
美聲唱法唱法流行音樂
流行音樂里的新國潮
頻譜分析在美聲唱法教學中的應用
創新精神對流行音樂的作用
研究美聲唱法發展史對美聲學習的啟示
談聲樂教學中的輕聲唱法
跨界唱法的春天——對譚晶參加《蒙面唱將》的思考
當代美聲唱法教學多元化模式的思考
多棱鏡中的流行音樂——兩岸四地“流行音樂文化高層論壇”述略
流行演唱元素在美聲唱法中的運用
和流行音樂有個約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