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藝性及裝飾性在婺源油畫風景寫生中的應用與價值

2015-03-11 10:42龔昊婷
藝術研究 2015年1期
關鍵詞:工藝性裝飾性徽派

龔昊婷

工藝性及裝飾性在婺源油畫風景寫生中的應用與價值

龔昊婷

“夢里老家”的題材定位給了婺源一個極其生活化的創作背景,而“工藝性”及“裝飾性”本也是生活中的藝術,本文從多個角度闡述這二者運用于婺源油畫風景寫生中的可行性,并結合婺源旅游文化現狀,提出這一應用的價值。

制作 生活 大眾 價值

一、最美是家鄉美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中國人的故鄉情是說不盡道不完的,幾乎任何的藝術形式都包含故鄉這一永恒的話題,詩詞歌賦、曲藝書畫無一不是,無一例外,因為它最能與觀眾產生共鳴,在油畫藝術里,故鄉的題材同樣比比皆是。

如我們看到吳冠中先生(江蘇宜興人)筆下描寫的江南風景的繪畫作品,可以立刻讓我們聯想到江南水鄉的柔情;還有獨具鄉土田園特色的油畫家陳和西先生(湖南瀏陽人),他是一位田園詩人,湖南農村最常見的農家小景到了他的筆下就變成了高雅唯美色調及極具表現力的藝術作品。

我的家鄉在江西上饒,這里有中國最美的鄉村——婺源,正如上饒市政協黨組書記程建平同志在其《上饒賦》一書中這樣贊美道 :“‘ 婺 源 美 ,青 山 競 蒼 翠 ,綠 水 相 環 抱 ’、‘ 婺 源 之 美 ,美 在 人文’、‘ 婺源 之美,美在山 水’、‘婺 源之 美,美 在風物 ’、‘ 婺 源 之 美 ,美在時新’?!雹僬绱?,婺源每年吸引著全世界各地的藝術家來此寫生創作,可是很遺憾的是目前為止仍然沒有哪位畫家或作品可以代表婺源,能與婺源高度統一吸引著游客們,成為婺源的圖式符號。近幾年,我也常去婺源,從剛開始的不得法,到之后的略有心得,我在試圖尋找某一符號,它能代表婺源的美,體現婺源的美。

在婺源的美景中,在自身的感受中,對婺源的認識和表達上主要從工藝性和裝飾性的表達手法上進行深入探索。在《淺析畢沙羅風景畫中的工藝性及裝飾性》和《當代中國油畫風景寫生的工藝性及裝飾性》兩篇文章中充分論證了工藝性和裝飾性在油畫風景中的運用價值,所以得出工藝性及裝飾性與婺源風景的結合是可行的。

二、工藝性的應用

1.底色的妙用

底色的運用很早就出現在油畫的制作技法中,有色底子的使用非常廣泛,配色也很多,每個畫家都有自己的特色和秘方,從一些善用底色的畫家及其作品中,再結合婺源風景寫生的實踐經驗中,得出一些底色與婺源風景結合的巧妙之處:

花底

婺源的建筑是以徽派建筑為典型代表,白墻黑瓦是其中最為有特色的地方,如何去處理大面積的白墻是有一定難度的,容易出現或死板或花的一邊倒現象,如果未能將白色的墻壁細微地區分清楚就容易使色彩呆板生硬不活潑,而如果將白色的墻過分修飾,則容易在畫面中出現“花”的現象,如果先在未作畫的畫布上做一個花底,那么就可以很輕松地解決這個問題。白墻在歷經風雨,歲月的沖刷之后,很容易留下一些斑駁的印跡,這樣的肌理類似毛筆蘸墨之后隨意甩在宣紙上的潑墨效果,這使我產生靈感,在處理墻壁的時候可以仿造這樣的效果做一個底色,使用墨汁或丙烯顏料或油畫顏料調稀之后隨意甩在畫布上,待顏料干透再用于實景寫生,畫到墻壁的時候就會讓墻壁保留底色的效果,然后用較薄不覆蓋底色的顏色再進行墻壁的空間修飾,這樣能讓墻壁既保有空間感又能避免白墻的單調,透出的底色還能增加白墻的斑駁感,使作品更為逼真與趣味。

除了能反映建筑特征,花底還可以做大面積植被的處理。婺源縣屬丘陵地貌,境內山巒重疊,溪澗縱橫,森林覆蓋率 82%,各類植被層巒相疊,如何將這種復雜多樣的東西處理得既統一又有豐富的層次變化?同樣可以嘗試花底的效果,利用多種植被的顏色反復潑灑于畫布上,直到底色看起來豐富和諧,再用于具體實景中,這些底色甚至可以直接被作為遠景或近景一些較虛的地方。

灰底

和其他老師一起在婺源寫生的時候,被問到:“你覺得婺源是什么顏色?”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是對對象的第一印象,這種色彩能與多數人產生共鳴,也能夠很好地統一畫面色調。在通過反復實踐后得出徽派建筑應該是一種非常高亮度的偏藍灰色,我們將這種顏色做成一個底色,它可以很好地銜接房子、遠山、天空和近景的關系,讓整個畫面都沉浸在一種神秘的灰色調子里,可烘托出歷史悠久的徽派建筑的神秘感。

2.直接性的間接畫法

印象派時期,畫家主張戶外作畫,直接作畫于畫布上,與自然直面接觸,一是尊重客觀對象,二是顛覆了傳統繪畫的理念,繪畫作品應該反映真實,而不再是畫家在畫室的主觀產物。但是,這種直接性的作畫并不等同于草率、快速地在畫布上產生對象,這是不可能的,眾所周知,莫奈一幅畫可能要在門口蹲上幾天,他們的快是經驗的總結,有些類似中國畫中對寫意的訓練過程。但也有像畢沙羅這樣的老實人,喜歡反復修改反復疊加的,讓畫面盡可能地接近自己想要表達的效果。所以在畢沙羅的畫中我們會看到邊緣線的處理非常有意思,它會保留這部分顏色上比較前面的幾次顏色,后面層層疊加,又不覆蓋到邊緣線,到最后留下色層豐富的效果。我很喜歡這樣的效果,再結合婺源的風景也做了類似的嘗試。

比如樹木的表現手法上。在婺源有很多四季常青樹,從遠處看好像都是綠色,而走近會發現葉子的新陳代謝會讓樹木的顏色變得非常豐富,如果我們只臨摹單純的顏色,要么概括成完全的綠色會發現色層不夠豐富,要么看到什么顏色就畫什么顏色又會出現“花”的現象,所以這個時候如果是一層一層地覆蓋,不僅加強了樹木的厚重感,豐富了綠色的色層關系,還能讓它避免“花”的現象。

三、裝飾性的應用

裝飾這一生活化,趣味性的表現手法與表現力廣泛的油畫材料結合,并實際運用于婺源風景寫生的課題上,如下:

1.平面化傾向的構圖

所謂平面化分客觀平面和主觀平面,客觀平面是將客觀對象削弱立體空間層次,卻保有造型、色彩,是一種寫實的平面化構成。而主觀平面是可拼湊、移動,將對象主觀地安排在畫面中,為了畫面的完整性及美感做的主觀排列。諸多的裝飾畫、卡通畫削弱了畫面的空間層次,甚至如立體主義一般將幾個面的東西放在一個平面上,極大地創造了畫面的可能性,增加其趣味性?;蛘邽榱水嬅嫘Ч桃獾財[放上豐富畫面的東西,讓畫面更顯完整??傊菫榱诉_到“美”的效果盡力而為。

平面化的審美習慣是被國人接受的,因為中國畫中本就傾向于平面化特征,這是油畫本土化的一個探索,如吳冠中先生的畫作中我們看到很多這樣的運用,是成功的、可借鑒的。

2.對象符號化的提煉

在繪畫技法當中,如何將“形”做到一模一樣倒不是最難的事情,在古代就有很多繪畫的輔助工具,如攝影術、投影法等,今天也有很多人借助投影儀來起形,等等這些有效的辦法能夠將對象的外形在畫布上不差分毫地復制出來,所以,一比一地復制對象早已失去了它的神秘,而在繪畫中,能夠保留畫味,又能精準地把握對象的神韻才是考驗一個畫家的藝術修為,齊白石老先生所說的“妙在似與不似之間”指的就是這個意思。

在面對客觀對象如何做到這“似與不似之間”是真正考驗本領的時候。顯然它不能是一種完全的照抄,其次也不能是不著邊際的幻想,是將對象圖式化的提煉,這不僅僅是技術的體現,更是一種藝術能力的表達,如吳冠中先生的所描寫的江南景觀,其徽派建筑的表達已然是一種符號象征,成為了徽派建筑的圖形標志,甚至被廣泛運用在一些廣告設計作品中。所以符號化的提煉與運用是可行的。

3.裝飾色彩的表達

傳統的風景畫中多用“醬油色”來營造畫面的統一色調,空間層次,印象派之后則是尊重自然屬性,力求表現真實的自然色彩,20世紀以來多有主觀的色彩排列組合。在裝飾畫中多是以主觀色彩來表現畫面效果,面對婺源風景這樣客觀存在的對象,我想既應該尊重自然存在的色彩,又需要美化它,讓它的自然色彩在藝術的表現手法上更體現審美的愉悅。比如在婺源,徽派建筑的大面積白色墻面和四季常青的樟樹,在色彩上會形成綠與白的色彩印象,這樣我們可以放大強調綠色和白色的對比效果,剔除一些其他色彩的影響,讓畫面做到色調高度統一,更具裝飾感。這是進行統一色調的處理,還有裝飾畫中的色彩絢麗,豐富對比的效果同樣也可以運用在婺源風景中,現在的婺源是開放的鄉村,這里游客絡繹不絕,早春時節的油菜花更是吸引眾多的游人到此賞花,無形中他們便豐富了婺源的白與綠,我們可根據自己的所見,增強色彩的豐富性,達到裝飾美感。

四、產生的價值

將工藝性與裝飾性運用于婺源風景寫生中,其靈感來源于印象派大師畢沙羅的風景畫,看大師的畫既是濃厚的藝術表達,又是貼近生活的真實寫照,同樣是鄉村題材,我在試圖為婺源風景尋找一個貼切的表達方式,所以,工藝性與裝飾性是理論分析與實踐經驗的總結,并且具有一定的價值參考。

1.拉近觀眾的距離

20世紀之后的架上藝術,太多的個性化表現,有很多作品完全只是畫家的主觀傾訴,這樣的作品往往令人費解,更別說與觀眾產生共鳴。風景寫生是再現客觀對象的藝術處理,是寫生的魅力所在,我們看大師畢沙羅的風景畫就是如此,可尋找原型的,又是絕美的藝術作品。到過婺源的觀眾是可以一眼認出畫中所繪場景在哪里,無形中增添一種熟悉感,達到拉近距離的作用。另一種,還未到過婺源的觀眾,在看到這樣優秀的作品時一定會被畫面中的藝術表達所吸引,從而向往畫中之景,這同樣可以達到拉近觀眾距離的作用。

2.增強婺源的競爭力

近年來,中國旅游業蓬勃發展,婺源在發展的浪潮中迎來了機遇,同時面臨著挑戰。它該以怎樣的優勢吸引著更多的游客?也許,一幅幅美麗的繪畫作品可以幫助婺源在激烈的競爭中奪得優勢。

比如,陳逸飛筆下的《周莊》讓原本安靜的村子變成了游客絡繹不絕的旅游勝地,再比如安徽宏村,一幅攝影作品使得它成為徽派建筑里人氣最旺的旅游景點,而吳冠中先生更是將江南水鄉之景符號化了。所以,藝術作品的成功是可以提升一個旅游景點的競爭力的。婺源同樣可以效仿,讓人們通過藝術作品來達到向往婺源美麗風景的效果。

做這樣的研究與嘗試,是被婺源的美景深深地吸引著,試圖使出渾身解數去表達婺源,可,風景之美在于四季的變換,風景之美在于千古的遺韻,風景之美在于世人的眼睛,我的研究與嘗試只表達了一時的婺源,畫有完工之時,而婺源的美一直持續。

注釋:

① 上饒賦,程建平著.—北京:作家出版社,2011.

[1]何政廣.世界名畫家全集——畢沙羅[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

[2]李遠行.印象派畫傳[J].石家莊:花山文藝出版社,2004.

作者單位:上饒師范學院

★注:上饒師范學院青年科研基金項目資助,項目課題編號:2013QN09

猜你喜歡
工藝性裝飾性徽派
黎潔儀“裝飾性泥沽沽”主題創作
論克里姆特的裝飾性繪畫風格
徽派傳統建筑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的運用
高強鋼BS700MC焊接工藝性分析及驗證
山水畫般的徽派建筑
裝飾性鍍鉻用低紋波可調控高頻開關電源設計
電子鈑金結構設計的工藝性分析
徽派建筑技藝在插畫設計中的應用
淺析機械產品設計的工藝性評價
鏟板工藝性改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