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境新聞發展歷程研究

2015-03-18 12:58鄧良柳
傳播與版權 2015年5期
關鍵詞:環境研究

鄧良柳

環境新聞發展歷程研究

鄧良柳

環境就是形象,環境就是生產力,良好的環境對于促進地方經記者會發展有著巨大的意義。自1842年環境新聞在美國產生以來,環境新聞就一直得以重視,在理論研究和實踐的雙重作用下,環境新聞逐漸走向成熟化和全球化。但由于目前環境新聞研究的外延或內涵要么過于狹小要么無所不包、沒有走出只見數目不見森林以及實用主義盛行的套路、阪于研究者所在國家社會的文化與傳媒語境、鮮有讓世人圈點的觀點等缺陷,加之實踐在各國存有區別,使之發展受到一定的限制。

環境新聞;研究歷程;綜述

[作者]鄧良柳,貴州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碩士研究生。

一、環保意識的崛起及環境新聞的萌芽

良好的環境是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及政治效益的重要保證。而隨著人類生產和生活的在縱度、深度等方面不斷擴展和推進,一些破壞性的環境事件促使了人們轉變了對待環境的態度,由于美國是最早遭受環境報復的國家,因而對環境的保護和重視的理念也起源于美國。南北戰爭結束后,不少西部開發者認為美國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于是將貪婪的手伸向大自然,瘋狂地索取著所需的一切,石油、煤炭和鐵礦等被無節制地開采,森林被無休止地砍伐,土地被無限制地開發,一些野生動物被肆意捕殺,直接導致了河道堵塞、水位下降、成千上萬畝的良田被毀,不少動植物幾近滅絕。在此情況下,美國一些一些自然主義者發起了保護自然資源的運動,呼吁人們科學合理地開發自然資源。

如果說19世紀環境的報復還主要集中于美國,20世紀以后,環境便開始了幾乎是全球范圍的報復,一些發達國家在上世紀五十年代遭受了震驚世人的環境公害事件,如比利時馬斯河谷煙霧事件、美國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英國倫敦的“霧都劫難”以及日本的水俁病等,這些事件使得人們深刻感受到了破壞環境所遭致的災難性報復,環境問題也開始成為全球性的問題,環境意識開始崛起,環境保護工作不斷得到加強。

新聞媒體作為自然和社會變化的哨兵,對環境的變化極為敏感,它們以擔憂或者贊揚的姿態,時刻關注著環境的變遷,發揮著報道環境信息、引導環境輿論的作用,與環境扯上了千絲萬縷的關系,因而在急促的保護環境的呼聲中,新聞記者成了主力軍,并由此而孕育了環境新聞這一新的新聞種類,真正意義上的環境新聞開始萌芽。在媒體的鼓吹下,政府開始思考和制定一系列環保政策,新聞業逐漸走向環境治理的前沿。

二、西方環境新聞的發展歷程

(一)環境新聞內涵的發展

隨著環境新聞報道的成熟,對環境新聞下定義成為必然。亨丁是最先為環境新聞下定義的學者,他認為:“還有哪一個新聞不是環境新聞?……環境是我們生活的世界,生態與生命相連——人類、動物、植物都與環境相關。當有人討論環境新聞的時候,我猜想他是指關于生態關系惡化的新聞,這種曾經精細的生態平衡所遭受的破壞之消息?!焙翢o疑問,亨丁關于環境新聞的定義沒有抓住本質,而且外延也較小,僅限于生態關系惡化方面,而有關環境的修復、營造等方面的報道無疑也應該納入環境新聞的范疇。目前,比較受業界和學界認可的環境新聞的定義,是美國學者麥克·弗絡姆所下的,他認為:“環境新聞是在制定決定過程中,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一種有目的、為公眾而寫的,以充分準確的材料為依托、反映(最新)環境問題的作品?!痹摱x及涉及環境新聞的制作過程,也突出了其注重科學性、調查性與批評性的特征。但其仍存在將環境新聞局限于制定決定、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的缺陷。

(二)美國環境新聞發展的歷程、貢獻與缺陷

環境保護意識發端于美國,最先對環境新聞進行論述和研究的理論也起源于美國。美國環境記者、學者羅納爾德認為,隨著奧德博恩、繆爾等人對環境美色和遭致破壞的描寫,環境新聞一詞最早在1842年就被人加以表述。但就本質來說,那時的“環境新聞”主要是指描述環境的文學文本,還是一個比較模糊的東西,并不是我們今天所稱的環境新聞,也還沒有人為之進行闡釋和定義。1892年后,環境新聞一詞被美國新聞出版與文勞界所傳承,使之在20世紀60年代完全進入人們的眼界,蕾切爾·卡遜在1962年出版的《寂靜的春天》一書,掀起了美國環境新聞報道的熱潮,使《紐約時報》《時代周刊》等著名媒體開始進行環境新聞報道,人們從報道內容上認識了環境新聞。此后,“環境問題被提上了國家的議事日程”。20世紀70年代,美國的環境新聞報道數量激增,環境新聞報道已成為常態。1988年,美國幾個重大的環境事件如“黃石森林的大火、密西西比河的干涸、垃圾與廢舊藥物席卷東海岸沙灘、受污染致死的鯨魚漂浮在北海上等事件,都在媒體上得到充分報道,并引發記者與科學家對環境原因的更深層次思考。由于新聞記者的進一步深人實踐,需要相應的研究機構對環境新聞進行研究,以使環境新聞記者及時交流經驗,來指導實踐,一些業界的研究機構相繼建立”。這些研究機構主要有1990年的環境新聞記者協會、1991年的廣電新聞董事基金會之環境新聞中心等。而1992年科羅拉多大學新聞系“環境新聞學中心”的成立則標志了環境新聞學在美國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

(三)德國、英國等西方其他國家對環境新聞發展的貢獻

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爆發環境公害事件,環境新聞的研究自20世紀50年代起逐漸由美國擴散至其他國家。這在德國、英國等發達國家表現尤為突出。而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就在“美國學者苦苦為環境新聞尋求理論構建時,歐洲學者們卻在卻在不經意間為環境新聞研究撬開了一扇門”。在歐洲學者中,最令人贊賞的莫過于德國著名學者、社會學家烏爾里?!へ惪肆?,他于20世紀80年代出版的《風險社會——通往另一個現代的路上》一書以及隨后的一系列有關風險社會的理論文章與書籍,為環境新聞的研究開辟了新路徑,使誕生于美國并充滿實用主義的環境新聞研究,開始走向理論架構的道路。英國學者麥克爾·R.林德爾認為“風險傳播是以避免環境風險為明確目的而分享環境問題信息的傳播?!痹诃h境新聞組織方面,受美國環境新聞實踐的帶動下,歐洲、日木、澳大利亞等環境組織紛紛成立,環境新聞迎來發展的繁榮期。越來越多專職環境記者的出現,環境新聞朝養專業化方向發展。

當然,國外有關環境新聞的關注,還重點體現在學科理論框架搭建、發展歷史、采訪與寫作、媒體編輯、教育、跨文化等方面。

總的來說,美國的環境新聞的關注和研究開辟了環境新聞研究的先河,使環境新聞的研究逐漸走向成熟化和全球化,并創建了一門新型的新聞學科——環境新聞學。但美國的環境新聞在理論方面的缺陷也是明顯的,總的來說主要體現在沒有走出只見數目不見森林、實用主義盛行的套路,也鮮有讓世人圈點的觀點。而德國、英國等國學者將風險引入到環境新聞之中,并提出了風險社會以及風險傳播的概念,使環境新聞研究開始指向社會領域,并突出了當今社會的環境風險等特征,可謂貢獻不菲。但是這些國家仍只關注環境風險及其帶來或者可能帶來的影響,沒有涉及和諧環境的營造與對遭致破壞的環境進行修復的意義和價值。而在國家、社會的發展之中,環境的修復、營造在今天尤顯重要,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對整個西方來說,迄今為止,西方學者對環境新聞進行了較為全面、深入的理論追究,環境新聞也形成較為完備的理論框架和學術體系。然而,國外環境新聞的關注多阪于美國或西方社會文化與傳媒語境內的研究,缺乏全球視野以及對東方的關照,而且環境新聞的外延或內涵要么過于狹小、要么無所不包,這系些問題仍待進一步解決。

三、中國有關環境新聞的發展歷程

20世紀80年代,伴隨著西方環境新聞理論的傳入和環境問題的日趨緊迫,環境新聞開始在中國興起。由于工業污染是當時我國能夠熟知的、最常見的環境破壞形式,因而該時期的環境新聞以揭露工業污染為主。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口的激增,環境污染、生態破壞、資源短缺矛盾日益突出,動植物生存空間逐漸受到壓縮甚至完全被人類占領,人們開始意識到工業污染只是環境新聞要揭露的一個部分,要真正解決環境問題,必須正確認識環境、保護環境,也正因為如此,一些有關環境保護的媒體、欄目開始出現,如《動物世界》《中國環境報》《中國林業報》(即現在的《中國綠色時報》)等,《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等主流媒體也紛紛幵辟環境專欄,刊登環境信息。隨著專業環境刊物的創辦與環境專欄的開辟,我國第一批環境記者也踏上社會舞臺,該時期有關環境新聞方面值得一提的事件還有1986年中國環境記者協會的成立。然而,這一時期,我國的環境新聞與環境文學相混合,沒有走獨立化的道路,有關環境新聞的研究也少得可憐。

進入90年代,一大批欄目如《人與自然》《環保時刻》《綠色天地》(后改名為《綠色時空》)《環境聚焦》《家園》《綠色家園》《綠經濟》《綠色報告》《我們共有一個地球》紛紛開通,我國環境新聞逐漸與環境文學來開了距離,突破只關注環境衛生、三廢治理的界限,將視野擴大到了整個生態系統,媒體的環境觀念更加理性,視野更加開闊,監督、引導力量更加強大,走上了獨立化的道路。加之一些民間環保組織的成立,我過環境新聞發展邁上新臺階。與環境新聞的磅礴發展相適應,這一時期環境新聞的研究也不斷增多,研究學科涉及到新聞學、傳播學、社會學、政治學等各個領域,研究范圍也不斷擴展,涉及環境新聞的價值,如《新聞媒介在環境保護工作中的作用》(李仁臣,1991);環境新聞的采寫,如“借”境傳神——新聞環境采寫的思考(蔡守蘇,1992);環境新聞報道與改革,如《關于環境新聞報道》(車英,1993)、《環境新聞改革淺談》(黃裕侃,1993)。值得一提的是,該時期對環境新聞的關注還涉及到了環境新聞的輿論作用,如環境新聞輿論的造勢作用(李景平,1999)。但令人遺憾的是,該時期的環境新聞還沒有被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來探討,也沒有發現一本專門研究環境新聞的專著。

進入新世界以后,環境新聞的研究全面開花,如《當前我國媒體環境報道的框架研究》(袁長波,2011)、社會構建如《論環境新聞的社會構建》(徐敬森,2010)、報道的歸責如《環境新聞中媒體輿論歸責的形成、消退與再生》(王積龍,2011)、傳播動力學如《環境新聞社會效應的傳播動力學分析》(李莉,2013)、環境文化如《環境新聞報道中的環境文化》(劉力敏,2008)、經濟功能如《環境新聞的經濟視角》(程少華,2003)、政治傾向如《環境新聞政治傾向性分析》(肖美玲,2011)、學科理論建構如《綠媒體——中國環保傳播研究》(王莉麗,2005)、社會功能如《增強環境新聞的社會功能》(戴金省,2012)、發展走勢如《論21世紀環境新聞的走勢》(李景平,2002)、相關宣傳工作《論新時期的環境新聞宣傳工作》(張慧君,20130)、人才培養如《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環境新聞報道人才培養分析》(楊斌成,2011)、倫理道德《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環境倫理對環境新聞的啟示》(覃哲,2011)、負面作用如《環境新聞報道衍生的負效應問題研究》(陳靜,2008)以及網絡媒體的環境新聞傳播如《網絡媒體傳播環境新聞的功能與創新》(李欣靜,2008)等。這種情況促使我國環境新聞真正進入了發展和研究的黃金時期。

新世紀我國環境新聞研究的專著方面,不得不提兩本重磅級別的書籍:王莉麗的《綠媒體——中國環保傳播研究》以及王積龍的《抗爭與綠化——環境新聞在西方的起源、理論與實踐》。前者是中國第一本有關環保傳播的學術著作。作者將環境新聞納入環保傳播的大框架,交代了我國環保傳播從萌芽到起步到蓬勃發展的歷程,指出了我國環保傳播在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幾大挑戰,并就如何提高傳媒的環保傳播能力給出了相關建議和對策。后者則是我國第一部研究西方環境新聞的學術著作。它較全面地探究了西方環境新聞(主要是美國)的發展歷程,分析了美國的環境新聞一步步融入主流媒體并廣泛為大眾所接納和認可的過程。此外,隨著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等高校為本科生、研究生開設環境新聞傳播學課程,環境新聞學在我國正式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

但我國的環境新聞起步較晚,目前仍缺乏深入、系統的研究,盡管近幾年來相關研究成果數量明顯增加,但對中國環境新聞在新時期出現的新特點、新態勢的研究尚有待拓展;重實務,輕理論,整體研究缺乏理論支持,相關研究大多停留在技術層面。尤其值得重視的是,我國環境新聞的研究較多地體現在自然環境方面,鮮有探討社會環境的,而且在進行環境新聞報道時,也往往側重于自然環境污染、生態破壞以及由此引發的惡果等方面。其實,我們不該將環境新聞的環境集中在自然環境方面,也應該關注社會環境如政治環境、文明環境、消費環境、投資環境、服務環境、安全環境等方面,這是本文的研究區別于其他研究之所在,也是價值所在。因為人不僅僅生活在自然環境之中,也生活在社會環境之中,而且相對來說更多地受到社會環境的羈絆,因此將環境新聞的環境從自然環境延伸至社會環境,將只注重報道生態破壞及其惡果擴大至既重視生態破壞的報道也重視生態的修復及自然、社會環境的營造的報道,無意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特別是各國極為重視發展生態經濟和吸引投資的今天更具意義。

四、結語

環境就是形象,環境就是生產力,良好的環境對于促進地方經記者會發展有著巨大的意義。自1842年環境新聞在美國產生以來,環境新聞的研究就一直得以重視,各國研究成果頗豐,但仍然有不少缺陷。比如說,在西方,環境新聞的研究多阪于發達國家自身社會文化與傳媒語境內的研究,缺乏全球視野以及對東方的關照,而且環境新聞的外延或內涵要么過于狹小、要么無所不包。在中國來說,環境新聞起步較晚,目前仍缺乏深入、系統的研究,盡管近幾年來相關研究成果數量明顯增加,但對中國環境新聞在新時期出現的新特點、新態勢的研究尚有待拓展;重實務,輕理論,整體研究缺乏理論支持,相關研究大多停留在技術層面。尤其值得重視的是,我國環境新聞的研究較多地體現在自然環境方面,鮮有探討社會環境的,而且在進行環境新聞報道時,也往往側重于自然環境污染、生態破壞以及由此引發的惡果等方面。這些狀況應該得以及時改善。

[1]Ann Ronald,ed,Reader of the purple sage:Essays on western writers and environmental Literature,Reno:University of Nevada Press,2003.

[2]Carson,Rachel,Silent spring,25th ed.Boston::Houghton MifflinCo,1987.

[3]王積龍.抗爭與綠化:環境新聞在西方的起源、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7).

[5]Michael R.Lindell, Communicating Environmental Risk in Multiethnic Communities,London:Sage Publications.Inc.2004.

[6]Hedin,Magnusson,Environmental reporting.the shrill voices sometimes get more credencethan they deserve,the Quill,Agu.1970.

猜你喜歡
環境研究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長期鍛煉創造體內抑癌環境
2020年國內翻譯研究述評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一種用于自主學習的虛擬仿真環境
孕期遠離容易致畸的環境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不能改變環境,那就改變心境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環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