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地區民族院校民族交往與文化認同情況研究——以維吾爾族、藏族、蒙古族學生為主要調查對象

2015-03-18 12:58李舒揚馬立燁
傳播與版權 2015年5期
關鍵詞:族際校園內少數民族

覃 茜  李舒揚  馬立燁

東北地區民族院校民族交往與文化認同情況研究——以維吾爾族、藏族、蒙古族學生為主要調查對象

覃茜 李舒揚 馬立燁

我國目前共有13所民族院校,從區域分布主要在西北、西南、中南、東北等民族地區。此次調研主要運用問卷調查法,側重對東北地區的民族院校的民族交往和文化認同情況進行考察和研究。本文從闡述東北地區民族院校少數民族大學生族際交往情況出發,具體呈現、解釋少數民族學生交往溝通難的現象和原因,并給出適當、合理的建議以供參考,同時也就對少數民族學生對各民族文化認同情況進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討。

東北地區;民族院校;民族交往;文化認同

[作者]覃茜、李舒揚、馬立燁,大連民族大學。

近些年,我國的民族關系中出現了許多新問題、新矛盾,局部地區如新疆、西藏民族關系問題成為當下迫切需要關注和研究的問題,對此,學界已經產生了許多針對民族自治區域有價值的考察和研究。但是,民族院校的民族關系問題的考察和研究,民族院校的民族問題還沒有引起關注。其實民族院校的民族關系與整個社會的民族關系和諧具有密切的相關性,民族院校是培養少數民族人才的地方,民族大學生是少數民族的精英,許多學生畢業后也會回到少數民族地區工作,他們的思想和舉動,他們對民族問題的態度,他們對主流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的認同情況直接影響著少數民族地區的社會和諧和發展。因此,民族院校學生的民族交往和文化認同情況是一個值得重視和關注的現實問題。

一、東北地區民族院校少數民族大學生族際交往情況

民族交往是民族生存和發展中必然發生和經歷的一種社會現象和社會過程;是指民族與民族之間的接觸、交流和往來以及族際關系的協調,即民族聯系中的互動和民族關系的整合過程,也就是民族生存和民族發展的一種方式;是民族關系的一個具體形式,是動態的,是社會性的雙向交流。①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科學發展觀重要論述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2008年,第27頁。

民族院校是我國高等院校的重要組成部分,兼有教育工作和民族工作雙重屬性。近年來,民族院校大學生族際交往中也存在一些問題,盡管大部分學生能較好地處理民族關系問題,但對于民族交往中存在的問題也應加以重視。在東北地區三所民族高校所抽驗調查的3500名少數民族學生中,有2%~5%的學生很擔心上大學后面臨民族間的交往困境,有7%~14%的學生在結交新朋友時在意對方的民族身份,有23%~27%的學生對民族交往存在著一定的擔心和顧慮。蒙古族學生由于近些年漢化現象嚴重,與內地交往頻繁,與各族學生交流較多,民族疏離現象較輕。但部分維吾爾族、藏族大學生在族際交往方面由于有較強的本民族認同感,他們在交往過程中更傾向于和本民族的學生交往。這種現象普遍存在于所調查的民族院校中,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與其他民族同學的交往與融合。其他民族學生在與維吾爾族、藏族這兩個民族交往中在某種程度上也有所顧慮和擔心。

“民族交往和發展,從一定意義上說,是民族自身因素(主要是民族結構、素質)、民族所處的自然因素、社會因素綜合協調作用的結果?!雹诮鸨€:《民族關系理論通論》,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7年,第124頁。民族交往是在一定的地域條件下,在各種不同綜合因素下進行的。因此,影響民族交往的因素是紛繁復雜的。在校園內,影響民族交往的因素也多種多樣,據調查結果顯示,26%的學生認為導致族際交往的原因是語言的差異,30%的學生認為是民族風俗習慣的差異,23%的學生認為是宗教信仰的差異,只有14%的學生認為是文化的差異。由此可見,民族風俗習慣、語言的差異和宗教信仰是使得族際交往存在障礙的主要原因。既然如此,那為何維吾爾族、藏族學生民族交往困難的現象比蒙古族學生嚴重呢?究其原因,我們在調查中發現,大部分蒙古族學生雖然對自己的民族風俗習慣有一定的了解,但真正掌握其民族語言的卻很少,在日常的生活學習中,主要還學習以漢民族文化為主體的中華傳統文化,而宗教信仰也在民族發展和進步中不斷演變和豐富,形成了復雜多樣的宗教信仰。而維吾爾族、藏族學生生長教育環境與外域緊密接壤,受多種文化熏陶,民族本身的宗教信仰與內蒙古少數民族學生相比更加根深蒂固,民族形成與發展歷史更源遠流長。此外,其本民族特有的語言文字都自成完整的系統,并在族內傳承發展、流行通用至今。盡管眾多大學生對于這些不同的風俗習慣文化都持平和的態度,族際交往也并沒有產生太大的沖突,可是潛意識里只要一涉及邊疆地區民族就會抱有偏見甚至是偏激的態度,自發的形成不與對方民族交流溝通或是冷落相關民族同學,即潛在的少數民族冷暴力。

隨著調查的深入進行,我們又發現這一難題其實不難解決,許多少數民族大學生都反映他們之所以在民族交流溝通中會產生焦躁不安是因為不夠了解對方的語言和風俗習慣。而新疆、西藏等少數民族學生民族團體意識強,對比其他民族學生常常會因為害怕觸犯這些民族的風俗習慣或是宗教信仰而更加容易產生畏懼心理。因此對于這一現象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一)民族高校應利用其多民族優勢建立各民族語言學習平臺

“民族的相互認知是民族交往的前提條件。民族交往認知主要是指一民族對本民族和他民族的認識,亦即對民族交往主體與客體的環境、歷史、政治、經濟、軍事以及文化等的了解和認識?!雹倮铎o:《民族交往心理的跨文化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第4頁。而對民族高校的在校大學生而言,了解各民族的文化是大學的必修課,但學習民族語言卻成了被忽視的問題,語言是人與人之間交流溝通最基本的要求,要想對他族文化產生興趣,學習民族語言可以作為一個很好的切入點,開設民族語言課程,選修少數民族語言不僅可以提高對他族文化的了解興趣,而且由此也可以建立一個讓各少數民族學生交流交往的平臺,讓更多的學生通過交流、接觸更真實地了解邊疆地區少數民族的語言和文化。

(二)長期聚居內地的民族學生應積極帶動新疆、西藏、內蒙古邊緣少數民族學生學習內地文化

“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民族共同體的需求也符合由低級到高級的遞進發展?!睂W校是收獲民族需求感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機構體系,作為更加自由、活躍的大學校園更是如此。因此,對于聚居在內地、民族間交往并無大礙的民族大學生而言,更應克服民族冷漠、畏懼的心理主動與少數民族學生交往,滿足少數民族共同體的歸屬感和愛的需要。

如積極鼓動邊緣少數民族學生加入與民族文化交流有關的社團,豐富個人學習生活之余,也能端正自己的溝通交流心態,消除不安恐懼情緒,做到大方主動地和他人來往。

(三)民族院校應積極引導校園內學生的族際交往,提高民族學生的交往意識

“民族交往是一項有意識的活動。民族交往主體的心理意識對族際交往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當主體交往意識持消極態度時,應借助外在的力量加以推動?!睂W校在面對校園內族際交往的過程中,應采取積極的政策,有意識地引導民族學生的族際交往,由于各民族的實際情況不同,民族之間交往的心理也會有所不同,但是有意識地提高民族學生的民族交往意識,有助于他們在今后的交往中更能和諧的溝通和交流。

對此,民族院??梢蚤_展民族交往與文化認同系列講座或是民族文化習俗交流活動。學生在不同形式的交流活動中,不僅能擴展知識容量,還能更好地認識到民族交往的必要性,意識到民族交往中自己所肩負的重任,從根本上樹立起平等、團結、和諧的民族關系的理論觀念。

二、校園內少數民族大學生文化認同情況調查

民族成員的文化認同,主要是指民族成員對所屬共同體精神文化的認同。文化認同為身份認同提供基礎和基石。校園內的民族文化認同是族際交往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民族文化的多樣性造就了不同的民族性格和民族認知,少數民族學生對主流文化的認同有利于承認國家統一,利于社會和諧安定,少數民族學生對其他族裔文化的認同有利于增強民族團結,協調民族關系。民族文化認同是民族成員對其文化的承認、認可、贊同,由此產生歸屬意識,進而獲得民族文化自覺的過程。民族文化源于民族成員的社會屬性,即共同的社會特征,而非他們的自然屬性或共同的種族特征。②詹小美:《民族文化認同論》,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13頁。關于校園內的文化認同方面,本課題主要調查少數民族大學生對主流文化的認同和對其他少數民族文化的認同。

(一)對主流文化的認同

主流文化,又稱官方文化,是一個社會、一個時代受到倡導的、起主要影響的文化。每個時期都有當時的主流文化。我國現階段正處在社會主義建設之中,國家提倡的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這種文化無疑是主流文化。而校園內的主流文化,主要是指以漢民族文化為主體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在對主流文化的認同方面,東北地區民族高校大學生普遍認同態度較好。根據調查顯示,34%的學生對主流文化表示非常認同,52%的學生表示對漢族文化有想學習的興趣??傮w而言,少數民族大學生對校園主流文化的認同態度較好,消極的民族文化認同態度較少。少數民族大學生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和對本民族的認同呈一致性。對于本民族的文化,諸多大學生都能基本掌握本民族語言,并對本民族的歷史、風俗習慣有一定的了解。大多數學生都承認漢族的主導地位,對于國家主流文化也持有贊同的態度,除此之外,調查還發現,少數民族學生雖然對主流文化認同都普遍持有積極的態度,但是對文化的了解不夠深入,對主流文化的深入學習有待提高。

(二)對其他少數民族文化的認同

隨著社會發展和人際交往的日益加深,不同民族間的民族文化相互碰撞、融合,就出現了對于民族文化認同的現象。民族文化的認同取決于接觸民族文化主體的自主選擇,在這一過程中,民族文化接觸的主體會根據自己的意愿去接受其他民族文化中具有吸引力的東西,而主體所吸收的往往也只是民族文化中的表層文化,但這個過程已經很好地實現了民族間交往與交流的相互關系。調查數據顯示,70%的學生對其他民族的文化不是很了解,55%的學生表明他們是通過電子信息媒介來了解他族文化的,只有32%的學生是通過和周圍同學的交往學習的,在日常生活中,有77%的學生對于身邊少數民族同學的飲食習慣、宗教信仰持理解并支持的態度。由此可見,維吾爾族、藏族和蒙古族等少數民族以其歷史悠久的獨特文化吸引著其他少數民族,地處邊疆的少數民族文化對各族學生充滿了神秘感,各族學生也被其文化的多元性與悠久性所吸引,他們對文化的多樣性并不排斥,由此可看出,各民族對維吾爾族、藏族和蒙古族等民族的文化認同態度較好,諸多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都能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如在回族同學面前不吃豬肉等。但維吾爾族、藏族和蒙古族本身就是屬于文化淵博的民族,他們對民族間的文化認知更多的是關于本民族的,又由于他們本身民族團體意識強,族際間交往相對較少,導致他們對其他民族的文化持冷漠觀望的態度。

校園內少數民族學生對其他民族的文化認同對于處理校園內民族關系具有重要意義,也是緩和民族矛盾的重要手段,這既是一個不容忽視的民族問題,同時又是一個處理民族關系的切入點,民族院校有必要重視校園內少數民族學生對其他民族文化的學習與認同。(指導老師:陳迎輝,大連民族大學文法學院)

猜你喜歡
族際校園內少數民族
校園里若有人行兇
云南藏區流動人口族際結構性差異現狀分析——基于香格里拉縣建塘鎮的問卷調查
基于族際互動的甘南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活基礎考察
墨爾本女子學院將拆除校園內所有垃圾桶
越多接觸就越愿意接觸?取決于效價與效能*
我認識的少數民族
墨爾本女子學院將拆除校園內所有垃圾桶
某高中校園內顆粒物塵源調查實測與分析
少數民族治療感冒的蕨類植物(一)
少數民族治療感冒的蕨類植物(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