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初譯者漢英直譯現象分析

2015-03-20 04:23
長春教育學院學報 2015年10期
關鍵詞:詞意連詞譯者

高 云

高云/廣州涉外經濟職業技術學院外語學院教師,碩士(廣東廣州510540)。

新聞通常報道最新發生的或即將發生的重大事情。新聞消息及時、有趣。[1]與其他文體類型相比,新聞翻譯有其自身的特點:新穎、簡潔、精準、時效性強、邏輯性強。通常新聞翻譯時間短,譯者壓力大,如果譯者不求甚解,很容易陷入困境。本文作者結合自身的翻譯實踐,以直譯現象為例,從選詞不當、邏輯不明兩個方面進行分析,闡述初譯者在新聞翻譯過程中易犯的錯誤,并給出相應建議。

一、選詞不當

一篇翻譯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譯文的措辭。只有選擇恰當、準確的詞匯,才能完整地傳達原文信息。在新聞翻譯中,由于東西方文化的差異,詞匯的選擇有著很大的不同。初譯者容易望文生義,不恰當選擇詞匯,從而導致翻譯時出現詞意失準、連詞誤用等問題。

(一)詞意失準

在新聞翻譯過程中,初譯者習慣簡單地字對字直譯,導致詞意失準,表達失當。因此,譯者應樹立切合文意、措辭精準的意識,深刻理解詞語在原文中的深層含義,選擇意思與之符合的英文表達方式。舉以下兩例說明。

例1 2014年中國維生素B1市場轉暖。

China's VB1 market turning warm in 2014.

關于“轉暖”一詞的翻譯,很明顯上例中的翻譯太過字面化。通過閱讀例句所在的整篇新聞,此處“轉暖”一詞,指的是市場形勢轉好,故將其翻譯為“seeing an upturn”更為精準。

例2 氨基酸行業受新政策的影響,環保壓力將會增加。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new policy,the environment protection pressure for the amino acid industry will consequently increase.

此處“壓力”二字,指的是環保政策給企業所帶來的負擔等,因此“burden on”一詞會比“pressure of”更加準確、地道。

(二)連詞誤用

在新聞翻譯漢譯英中,初譯者經常忽視漢語連詞所隱含的邏輯關系,將之簡單地翻譯成對應的英語連詞,導致譯文“貌合神離”。因此,在翻譯過程中,譯者應加強邏輯判斷能力,理清原文分句間究竟是什么關系,不要僅就只言片語去直譯。例如,“而”有時候敘述的是并列關系,而非字面上的轉折關系;“as,since”之類的詞語銜接的句子表面上看似因果關系,但細讀會發現并非如此。舉以下兩例說明。

例3 2009—2013年,肉類公司的凈利潤呈上升趨勢,然而,在2012至2013年期間,綜合類公司的凈利潤呈下降趨勢……

The total net profit of meat companies showed a rising trend from 2009 to 2013.However,the total net profit of comprehensive companies showed a downward trend during 2012-2013 period…

通過研讀例句,就會發現原文要強調的是“相反的”關系,而不是“轉折”關系。因此,用“On the contrary”將前后兩句話連接起來更加適當,意思是“相反地或不同的是”。

例4 國內飼料企業的數量已從2011年的15,354下降至2012年的15,307。此外,飼料深加工企業的數量從2011年的10,915減少至 2012年的10,858。

The number of domestic feed enterprises decreased from15,354 in 2011 to 15,307 in 2012.In addition,the number of feed processing enterprises dropped from 10,915 in 2011 to 10,858 in 2012.

通過認真分析,我們發現,前一句是所有飼料企業數量,后一句是飼料深加工企業數量。后者從屬于前者,不應該是“并列”或者“遞進”關系,而是“包含”關系。因此,此處不能簡單地將“此外”直譯為“In addition”?!癟hereinto”才更能體現兩句之間的從屬關系。

二、邏輯不明

英漢兩種語言因文化背景不同,行文結構與遣詞習慣也相差甚遠。英語是形合結構,注重句子的邏輯;而漢語則是意合結構,注重句子的意義。新聞翻譯漢譯英過程中,初譯者常常理不清原文句子邏輯關系,譯文缺少應有的銜接,導致邏輯不明。因此,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可適當采用“編譯”,即:“為了譯文的目的,譯者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原文的內容與形式”。[2]新聞翻譯出現邏輯不明主要體現在銜接缺失和結構松散問題上。

(一)銜接缺失

在新聞翻譯時,首先,要徹底理解原文。然后,再按照目的語讀者的思維方式來調整結構,組織信息。[3]漢語表達中,句子間的邏輯關系通常并不刻意呈現;而英語表達則并非如此。初譯者往往忽略這一事實,翻譯時譯文缺乏恰當的銜接,導致句子邏輯關系未能準確呈現出來。

現舉例說明。

例5 ……違反的時間越久,罰款越多。之前法律規定的針對環境違法的罰款,是一個定數,數額并不大。

…the longer it is committed,the higher fines will be incurred.According to the former environment law,fines imposed on the breach of environment regulation was fixed and trivial.

以上翻譯就是一個簡單的語言直接轉換,沒有考慮到前后兩句之間的聯系。原文中“之前法律……”實際上是與“現在法律規定內容”的一個對比,而譯文中卻未體現這一邏輯關系。因此,可將其翻譯為“This appears different as opposed to the former environment law,whose fines on…”,從而使前后兩句話之間的對比關系更加清晰。

(二)結構松散

林克難教授曾提出“看、易、寫”的翻譯標準。[4]其實質就是對譯文進行重組。漢語常使用短句,且小分句獨立性較強,如果按原句結構直譯,通常會使譯文中句子顯得松散而邏輯關系不明確。故譯者應通過判斷,理清小句之間的關系,必要時打破原有句子結構或采用合并的方法,對信息加以重組?,F舉例說明。

例6 受經濟疲軟和國家相關政策的影響,下游市場的低迷導致對玉米油需求減少,導致供過于求。

Under the influence of weakening economy and related national policy,the sluggish downstream market results in a declining demand for corn oil and supply exceeded demand.

上面的譯文就是將句子直接翻譯并且羅列在文章中,未能清晰地反映句子間的邏輯關系。通過對句子分析可知,“經濟疲軟和國家政策”是“下游市場低迷”的原因,“下游市場低迷”造成“玉米油需求減少”。這句話意在說明“對玉米油需求減少”。結合這樣的邏輯關系,我們可對其進行重組、整合,正確譯文如下:

The demand for corn oil has declined because of the sluggish downstream market,which has been affected by the slowdown in economic growth and related national policies.

綜上所述,在新聞翻譯過程中,應根據目的語的語言、文化和語用方式靈活地傳遞信息,而不是復制原文。新聞翻譯形式上是否忠實原文不是關鍵所在,而譯文準確地表達詞意、正確地選擇連詞、恰當地加以銜接、合理地組織結構,并符合目的語的表達習慣才是譯者應關注的問題??傊?,在新聞翻譯中,初譯者若要避免以上翻譯誤區,就須認真學習相關翻譯理論和技巧,在實踐中多總結、多積累,打下扎實的雙語基礎。只有這樣,才能嫻熟駕馭新聞翻譯。

[1]Moyes,Norman B.Journalism in the Mass Media[M].Boston:Ginn and Company,1980.

[2]張美芳.編譯的理論與實踐[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4(2):95-98.

[3]彭漢良.新聞翻譯中的跨文化思考[J].武漢教育學院學報,1998(4):93-97.

[4]林克難,籍明文.應用英語翻譯呼喚理論指導[J].上??萍挤g,2003(3):10-12.

[5]張?。⒄Z新聞誤譯現象剖析[J].上??萍挤g,2003.

猜你喜歡
詞意連詞譯者
生態翻譯學視角下譯者的適應與選擇
連詞that引導的賓語從句
譯者生存與翻譯存在關系的生存論建構
論新聞翻譯中的譯者主體性
從詞意選擇分析《道林·格雷畫像》兩個譯本的忠實
表格大團圓,連詞學得全
雙標
西夏語中的對比連詞 djij2
羅貫中與施耐庵(下)
元話語翻譯中的譯者主體性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