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肖鳳散文的詩性與智慧

2015-03-27 14:53吳周文姜艷
揚子江評論 2015年2期
關鍵詞:詩性智慧

吳周文+姜艷

筆者真正認識肖鳳,是認真讀了她的散文之后。讀者對她的了解常常限于作為著名教授與學者的一面,即以《蕭紅傳》 《廬隱傳》 《冰心傳》的研究成果,被指稱為“新中國現代女作家傳記寫作第一人”a。而她的散文創作在一定程度上被其文學研究的成就所遮蔽。新時期之初至今,肖鳳致力于散文創作也同樣產生了很大影響,這一方面恰恰被一些讀者和研究者所漠視與忽略。最近由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肖鳳文集》三卷,差不多收全了她研究與創作兩方面的全部成果,其中第二卷集中收入了她的藝術性散文。筆者相信,如果就其藝術性散文進行深入探究,則可以使讀者真正認識作為散文家的肖鳳,并認識其散文創作的個性風采。

肖鳳個性風采的主要關鍵詞,應該是“詩性”與“智慧”。

筆者認為,“詩性,是創作主體本真化的定位、‘詩化理念的選擇與實施、文本形式的詩意創造等等方面,綜合起來所構成的美與和諧?!眀通俗地說,散文的詩性,與我們常說的詩意、詩境、詩美、詩趣等等概念相近,是總體上包含了這些概念的內涵。但是,這里所說的“詩性”,既是對肖鳳散文進行美學意義上的定位,更是對創造主體精神層面的探究。從這個意義上說,散文作家的自我本真是散文詩性的第一特征。筆者認定肖鳳散文是詩性的,是因為她的散文最大化地表現了自我的本真。

肖鳳散文的題材,是以自我為軸心的生活圈子。敘寫自己成長、成熟與事業發展過程中發生過的大大小小事件,抒寫她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悟,最終表現的是其自我本真。郁達夫評論“五四”散文特征時說過,“現代散文…更是帶有自敘傳的色彩”。c肖鳳散文的屬性,不僅僅是“帶有自敘傳的色彩”,簡直就是她自我的“自敘傳”即“自傳”了。所有散文一篇篇加起來,就是自傳的雛形,他人可以據此不費周章地就能寫出一部《肖鳳傳》來。

現在有一種散文可以虛構的說法或者理論,認為可以在真實的基礎上隨意夸張,甚至認為散文創作可以隨作者的想像胡編亂造,殊不知這是從根本上悖反了散文存在的哲學性,創作的是“偽散文”。散文詩性生成的本源,是作者用真實題材與真實感情表現出來的本真性,散文之所以最能打動讀者的根本,也蓋出于此。肖鳳散文的詩性就在于其“真”:真實的題材、真摯的感情、真誠的人格,這些方面構成了她散文吐屬的、特有的詩性魅力。

筆者認為,確信題材的真實并且是肖鳳式的“絕對”真實,才是讀懂肖鳳散文詩性的關鍵之所在。她曾經告訴筆者,她所寫的全部是真實的生活,沒有一點點虛假,包括人物的姓名與身份、事情的原委與場合、細節的合理與逼真、情景的氛圍與變化,都是她自己生活中發生過、經驗過的絕對真實。恰恰正是在“絕對”的意義上,肖鳳毫不偽飾地把自己交給她的讀者?!稕]有母愛的幸福童年》 《童年永恒》,寫作者少兒時期感恩祖母的澤蔭和祖母逝世后像廬隱、張愛玲那般的孤獨與飄零?!秾つ赣洝?《香港會母記》,寫自己數十年思念母親的渴望與痛苦及在53歲時終于見到母親的心酸與太遲來到的母愛?!缎腋<医獭?,寫兒子從幼兒到小學到中學到大學到國外留學的成長,這些實錄就是一位“成功”母親育兒的手記。那些旅美、旅韓、旅法等等游記,記述著專心、用情看世界的履痕。毋庸贅言,肖鳳的散文就是絕對真實地描述她自己的成長與她自己的全部生活,從中沒有夸張、作假與虛構。肖鳳的“絕對”實錄,事實上是對散文“虛構”論者及“偽散文”最好的回擊。因此肖鳳散文具有著不容忽視的現實意義:她以自己的創作實踐再次證明散文是不可顛覆的“純紀實”之元命題;而且再次證明題材“絕對”真實的訴求,只適用于散文而并非覆蓋其它文學樣式。在肖鳳看來,散文只適用于“再現”而且是逼真的“再現”,是真實生活的復制或克隆。舍此,便取消了散文這種文體表現自我本真的生存之根本。這里不妨借用與肖鳳持有同樣理念、新近獲得魯迅文學獎的賀捷生的一段話,再次讓散文“虛構”論者清醒和思考。她說:“真實與真情……是我必須守住的底線,遵循的原則。我心里清楚,一旦離開了真實與真情,在文字中說謊,我這些東西將變得一文不值?!?d

題材的絕對真實使肖鳳散文獲得詩性,這是第一要件。然而僅此還不是她散文詩性的全部。其詩性的鑄造,還表現在她以灌注生氣、充沛真摯的情感,溶解于個人生活的題材并實現了熔裁,使之成為表現審美情感的藝術作品。換言之,肖鳳通過“自敘傳”的實錄,全盤透明地、精赤裸裸地向讀者敞開自己的情感世界。而在肖鳳情感里最為突出的情感是“愛”,一種溫暖與溫馨的愛。細讀肖鳳的散文,你會感到她像冰心老人那樣,把愛一切作為生命的最高訴求與自我表現的最高目標。在她,愛是執著的追求。以關于母親的幾篇作品為例,作者以尋找母親即尋找失去幾十年的母愛作為半生的追求,把絕望當信念、當意志、當希望與當期待;對她來說,相當嚴峻的政治氣候與異常復雜的政治環境并沒有摧垮她的信念、意志;當從親戚那里費盡磨難地打聽到母親遠在臺灣的地址與聯系方式之后,終于有了在香港的、使人為之動容下淚的母女會見。在她,愛又是多維與博大的呈現。在全部散文中間,肖鳳是作為人女、人妻、人母、人師與他(她)人的朋友等身份,來抒寫她之于家庭、事業、社會的一顆愛心——諸如對祖母的懷念與感恩、對丈夫的崇拜與體貼、對兒子的舐犢與嚴教、對朋友的守信與禮數等,也正在這多重人倫關系中展示了她豐富而細膩的情感世界及其永恒微笑的面影。于是,筆者感到肖鳳散文“愛”的人性表達,也正是她的作品“潤物細無聲”地感動讀者的思想力量。

我們并不懷疑肖鳳作為《冰心傳》的作者,從這一位“五四”文學泰斗的作品與人格之中得到“愛的哲學”的熏陶,但從審美發生學的角度看,筆者很贊同弗洛伊德在《列奧納多·達·芬奇和他童年的一個記憶》和《作家與白日夢》兩文中關于童年心理體驗影響一生創作的觀念:一種潛伏于童年少兒時期郁結的憂傷、疼痛,會像夢幻似的成為作家、藝術家創作取之不盡的靈感和思想的誘惑。除了冰心的影響外,肖鳳的“愛”與“永恒微笑”這種審美心理機制的形成,自然是對弗洛伊德理論最好的證明。如前所述,肖鳳因父母的離異、繼母的排斥,母愛與父愛的缺失使童年的她變得孤獨、落寞和痛苦,十二歲時疼愛她的祖母又離她而去。她說:“我本人是一個從未享受過母愛的孩子”。又說:“中學六年、大學四年,我一直住在女生集體宿舍里,無家可歸”。e正因為如此,肖鳳必須在自身孤獨與痛苦中去尋求自我釋放的途徑,這種釋放,演繹為對親人、朋友和對社會普泛人群的關愛與悲憫,以此得到“愛”缺失的補償與代償。如同弗洛姆所說,“達到擺脫孤獨感這一目的的一個辦法,在于各種狂歡狀態” f,“這也是一種來自童年時代的愛的對象的轉移”g。而肖鳳創作伊始,便如此進入她散文中一次又一次代償式的“狂歡”。我們讀她的作品,感覺到永恒微笑的背后,是永恒的溫暖。盡管她與張愛玲、廬隱有著相似缺愛的童年,但因為審美心理保留著祖母給以的“陽光”(肖鳳說:“祖母就是照耀著我生命的太陽”),故而她的審美是橙色的、溫暖的表達。因此,她既不同于張愛玲那種用“黑色感覺”所進行的冷峻與蒼涼的書寫,也不同于廬隱酒后放浪式的痛楚與憤激的發泄。

如果認為肖鳳散文是永恒的微笑,那是很不全面的誤讀。她很多散文在“微笑”的時候,還同時有著金剛怒目的文化批判?!独Щ蟆?《回眸——“文革紀實”》 《拒絕當播音員》 《水》 《窮人,富人》等,敘述政治運動及其政治文化對“我”與周圍人群所帶來的困惑與傷害,無情地揭批非理性時代的錯謬與荒誕,表明作者寫“愛”的時候還有“憎”,對社會生活中的假惡丑以及新時期以來文化悖論現象予以有力抨擊。即使國外游記,以品賞西方古代與現代文明為主要抒寫目的,但仍然有著作者的獨立思考與批判?;蚺信新芬资牡幕囊鶡o恥的生活(《凡爾賽宮》),或批判古羅馬王公貴族“用奴隸的鮮血和生命,進行打賭與取樂”(《羅馬》),或批判一位動作巨星為自己的度假半年前就預訂房間且進行豪華裝修而卻乏善行(《嘎納懷古》),或批判塞納河是一條充滿“污染焦慮”問題的河流(《塞納河泛舟》),或批判無端擊倒同伴的尋釁者的丑惡(《墨西哥邊城小鎮“歷險”》)等等,不一而足。從這些批判中可以看出,作者在經歷改革開放之后怎樣從十七年和“文革”政治文化的捆束中逃逸并幡然轉身,重新自塑為具有獨立文化批判品格的學者、作家與教授,從而在創作中進入到一個理性深沉的審美境界,與讀者對話并作心靈的交流。朱自清稱魯迅雜感是“理智的結晶”, “也是詩” h,是指其橫眉冷對的批判精神,肖鳳散文大體也是如此,其詩性也是源于美刺并舉、橫眉冷對的本真激情的書寫。

肖鳳散文是詩性的、又是智慧的。詩性與智慧總是孿生在一起的。意大利歷史哲學家維柯提出了“詩性智慧”這一概念。陳劍暉教授對此進行了如下的解釋:“它的前提是詩性,是創造性、想象性與幽默性的審美結合;而智慧,則是對知識的反思和超越,是對于事物‘所是的穿透性追問”。i如此理解,筆者以為是正確的。但維柯又特別強調:“智慧是一種功能,它主宰我們為獲得構成人類的一切科學和藝術所必要的訓練” j。當智慧成為一種技術“訓練”的“功能”即技能的時候,對于散文在文本上具體操作的“訓練”,就是文本打造的智慧了,即文本藝術性的精美呈現。而在這一方面,肖鳳表現得很智慧;也正因為如此,她的散文就具有了藝術性散文的品格。

先說肖鳳散文謀篇的智慧。謀篇,講的是構思與結構,最終講的是按在紙上的文本形態。通覽她的散文,短則如《鳥巢》 《三寶樹》等千余字、次短如《鹿回頭夕照》《廣州的暖意和花香》等兩三千字,長則如《幸福家教》大幾萬字。不管篇幅的長長短短,作者卻能夠從容不迫地制作成形態各異、互不雷同的篇章。細究起來,就中充滿了作者的智慧。肖鳳的謀篇有以下兩個特點。第一,她采用 “大緊小松”(即“大字收緊、小字放松”,蘇東坡在《蘇詩編注集成》中有云“大字難于結密而無間,小字難求寬綽而有余”)的書法美學原理,注重整體謀篇的變化與和諧。尤其篇幅偏短的作品,注意“放松”即注意層次的大幅度變化與跌宕。如《鹿回頭夕照》,不是直接就寫鹿回頭的“夕照”,而是先敘說面對“晚景”的愿望,希望自己是“畫家”、“油畫大師”和“攝影師”等,能夠把它的色彩描摹下來;接著又以自己經驗中漓江泛舟、湖光巖漫步以及穿梭海南叢林等等的感覺與“晚景”比較,唯獨這一次強烈地“震動了我的心”。如此以這兩個文章的“部件”欲揚先抑、欲揚故抑,在吊足了讀者胃口與做足了文章的“蓄勢”之后,才開始描寫一幅鹿回頭海域的“夕照圖”。諸如這樣的例子,可以舉出很多,作者善于對她的作品“部件”做“伸展”或“放大”或“凝縮”的處理,將作品構思與結構的氣韻靈動起來。第二,帶著文體感寫作。文體感指的是創作主體在謀篇中對某種特定文體的全部表現形式規范的領悟與把握,包括對某一文體包括主題、材料、結構、語言等等一切構成因素的特殊要求的領悟與把握。筆者感到肖鳳散文是帶著強烈的文體感進入寫作過程的,只有當她對散文各種體式的特點充分感受、了解和把握之后,才有可能寫出精美的作品。正是因為她具備形式感訴求的修養,故而能夠做到如劉勰所說的“設情以位體”,即以情志與思想為根本,進行跨文體的體式創造。如《時間之歌》是散文詩,《窮人,富人》等是雜文,《韓國教授車鎮憲博士》是人物傳記,《君子之愛》頗似小說,《自覺遵守交通規則》 《美妙的聲音》等是隨筆,《鹿回頭夕照》 《香港會母記》等是抒情散文,《韓國之旅》是紀實性兼有自傳色彩的長篇報告,《小久的家書》是書信……這些品類以書寫的語體感、敘述的次序感、剪材的詳略感等等,區分出文體形式感的豐富變化并表現出作者駕馭的極大自由。

次說肖鳳散文抒情的智慧。她的抒情有兩個屬于自己的特點。

第一,采用先我及物的方法,裸露自己的情懷。如果用傳統的那一套詩與散文的審美理論來分析肖鳳的抒情,那就會犯教條主義、簡單化的錯誤。本真率性的肖鳳,她是一位書寫自我、表現自我并且只吐屬自我情愫的寫作者——一個絕對的自我主情主義者,因此她的抒情一般不采用間接抒情,而是直接抒情;明確地說,不是由外向里寫(諸如觸景生情、情景交融),而是由里向外寫(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惟其如此,她無論面對什么題材,無論面對什么人、事、景、物,無論是寫當下還是回憶往事,總是“自我”第一、主觀抒情第一,什么藏著掖著的、曲折委婉抒情的招數技法的都沒有。即使像《鹿回頭夕照》,描寫“夕照”也是由我主情。這里不妨錄下一段:“海水是蔚藍色的,藍得那樣透明,那樣干凈,那樣純潔,那樣寧靜。從我腳下的沙灘一直伸向海的深處,給這幅獨具風格的海的圖畫,涂上了明澈、厚厚的底色。這蔚藍色的大海安靜德像一個溫柔的少女,只有一層又一層的雪白色的海浪,薄薄地、慢慢地、輕輕地朝著我游來,一次接一次地拍打著我的腳面,仿佛是在輕聲地問我:朋友,你從哪里來呀?”可見,在單純寫景的作品里,以自己的直覺溶解在寫景里,進而直白地寫自己感覺的靈動。在肖鳳全部散文中間,“我”與“物”的關系是先我及物,把“物”變成了“我”,成為“我”直接抒情的載體?!拔摇币约冋娴娜壳殂航蛹{、擁抱筆下的事物,以至像大海也變成作者主觀想象的、向作者問候與致意的“溫柔的少女”,這是“先我及物”的必然。正是如此,除了《時間之歌》之外,就像巴金在《隨想錄》用“我”言說一樣,肖鳳都里無一例外采用第一人稱的“我”來對讀者言說,強調的是以“我”的精神主體進行抒情的絕對自由。

第二,肖鳳的散文以自我生命呈現作為抒情的聚焦。也就是說,她堅持寫自我生命的感悟,以此表現自我生命的歷程性。她寫自己的身世、寫自己工作的經歷、寫“文革”的是非、寫旅游的感悟、寫兒子的成長過程、也寫與他人的過節,等等,實際上都是在敘說心里最真實的情感。她寫“永恒微笑”的同時,也寫她的恨,說她的痛,言說她的正直與善良,突出地寫自己情感世界里最柔軟、最溫熱、最滋潤的那些部分,從而把自己鮮活的生命坦陳給讀者。這在散文本質上意義上,恪守著散文美學“表現自我”這一最根本的原則。故而與抒情歷程性密切相關的,是其散文抒情的人格性;她在自我生命呈現的同時,演繹的是自塑人格的歷程。肖鳳把筆下的人事景物都作為人格的載體,動態地描述著人格自塑的種種情狀:諸如反思“文革”而憂國憂民、體恤民生而仗義執言、尋找真愛而半生尋母、宅心仁厚而珍惜友情等等,這些在散文中集中表現為立足現實而又穿越歷史的、人文主義的“追問探尋”;于是,感興于物,發自內衷,纏纏綿綿,情難自已。所以我們讀她的散文,你不僅讀出一位賢妻良母的品德、大學女教授的人師風范,而且更為重要的,是讀出“十家老電視藝術家”之一的她那良知與道義。而在這一自我生命的展現過程之中,肖鳳遵循著孔子之“修辭立其誠”和莊子之“法天貴真”的傳統人格哲學,以此獲得了樸拙的抒情智慧。肖鳳抒情的經驗表明,只有篤信與恪守先哲給散文命定的古老而智慧的哲學,才能寫出感人心扉的作品。正如一位學者所言:“只有中國古代文明,直接繼承了詩性智慧的本體精神,所以中國的詩性智慧在本質上是一種不死的智慧”,因為“它直承原始生命觀而來”。k肖鳳坦陳自我生命的勇氣,堪稱難能可貴;而在散文中真正做到不虛偽假造、不文過飾非,解剖自己不怕疼痛,在散文充滿虛飾與浮躁的當下,如此像肖鳳這樣全盤托出自己的內心情愫者,實為少見與難能。

再說肖鳳散文敘述的智慧。

敘述,是散文最基礎的表達方式。從某種意義上說,散文是不是寫得美,往往取決于文本敘述的智慧,是否用最聰明、最有感染力的方法形成敘述的個性,往往決定了作品的成敗。調性與節奏,是筆者自以為認識肖鳳敘述個性的最主要的兩個方面。

肖鳳的每篇作品都有它們的調性,而且很善于根據作品主旨的不同需要而捕捉相宜的調性?;ツ娴卣f,是規定情境的心緒決定了每篇散文的調性?!断愀蹠赣洝芬云诖c母親見面焦急和惶惶不安的情緒,驅使著作者筆的跳蕩,因此在會見一刻到來之前的種種敘寫,是心緒“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的C大調(直接敘說急切);而當接到母親之后反而未詳寫母女見面的激動,在一筆帶過之后,寫北京機場一家人迎候親人團圓的場景,以此完成了“焦急”調性的“曲終奏雅”?!秾つ赣洝肥亲晕揖融H的憂傷,《困惑》是反思“反右派”政治文化的憤激,《拒絕當播音員》是尋求靈魂自由的激越,《回眸》是回首非理性時代的嘶啞哀吟,《老北京》仿佛小夜曲,《幸福家教》猶似搖籃曲……調性讓肖鳳的散文更有敘述的魅力和力量,仿佛賦予了音樂調性的某些表情元素。這么說也并非筆者的臆造,因為肖鳳的丈夫是“發燒友”,“唯一的嗜好是聽西方古典音樂”,而她自己“也會跟著丈夫,欣賞音樂”l,什么貝多芬、施特勞斯、柴可夫斯基、門德爾松等等的名曲也便諳熟于心。因此,自謙半個“發燒友”的肖鳳,也在向音樂求知問學,創作中潛移默化地借鑒音樂元素便會成為毋庸置疑的可能。

一般情況下,肖鳳更善于把握敘述的節奏。當“我”以第一人稱向讀者敘述“我”之故事的時候,面對讀者的講述總是顯得自然舒緩、從容不迫。文字的表述,常常令讀者聯想起“播音員”和節目主持人講述的儀態與節奏。作為播音員出身的散文家的特點,正是在敘述節奏這一點上體現得尤為明顯。首先,在敘述內容上,她圍繞著某一人事景物或者某一人文旅游景點展開敘述與描寫,以歷史、人文等方面的“聯想穿插”,調節、豐富敘述內容的信息量。尤其在文學方面,自兒時至成年為慰藉孤獨寂寞而以中外文學名著為伴,因此在學養方面建立了一個作家作品的信息資料庫。于是在“聯想穿插”之時,可以做到左右逢源、信手拈來。雨果、巴爾扎克、莫泊桑、梅里美、托爾斯泰、普希金、但丁、萊辛等等名著的聯想或掌故的解說,布滿其散文卷之中。如說到塞納河,她告訴你法朗士寫過一篇散文《塞納河畔的早晨》 (《塞納河泛舟》),如說到佛羅倫薩,她告訴你徐志摩曾經來過,并寫下名作《翡冷翠山居閑話》 (《佛羅倫薩》),這樣讓讀者學習或溫習文學方面的知識性;同時更使作品的敘述暫時離開主旨鏈的約束,節奏便有了跳躍、有了跌宕、有了變奏的靈動,進而也有了散文的筆致與味道。

除了注重敘述內容的節奏變化而外,肖鳳又特別注重敘述語言的節奏感。例如:“當北方被冰雪覆蓋的時候,卻是廣州一年中最好的季節,金燦燦的陽光,暖洋洋得灑在我的身上,夾著花香的微風輕輕地拂在我的臉上,竟覺得我和冬天已經離開得十分遙遠了?!保ā稄V州的暖意和花香》)從這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修辭的干凈縝密,沒有多余的字句,用短句與中短句創作語氣的停頓和接續,產生了舒緩而又頓挫的節奏,便于朗朗上口。同時,抓住廣州氣候與環境“溫暖如春”的特征,用“暖洋洋”、“金燦燦”兩個形容詞、“輕輕地”一詞的復沓,并用“灑”與“拂”兩個動詞,把“我”對季節反轉的錯覺,如詩如畫、聲情并茂地表現出來??梢院敛豢鋸埖卣f,肖鳳的大多數散文,都適宜于朗誦。字詞清晰響亮,文句抑揚頓挫,修辭的中規中矩、且能夠恰到好處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這種語言訓練的功夫,在一般半路起家的散文作家是做不到的。因為肖鳳是大學里的文學老師,她像當年朱自清寫作《歐游雜記》那樣,刻意為中學生與大學生寫出美文的范式。以肖鳳而言,節奏感的藝術把握以及文字的藝術錘煉如此講究規范,這與播音員的積習與廣播學院老師的專業教學經驗有著潛在的關系。

綜上所述,筆者可以大致這樣描述肖鳳散文的審美情態:她以“永恒微笑”去敘寫筆下的世俗生活,本真地敘說生命的感悟,于是,用心與詩去創造了一個散文的藝術世界——創作主體的詩性與文本的智慧達到了兩者的統一。借用張夢陽先生的話說,其美文與傳記,“自然而然、貫而如一地從肖鳳心中流出,宛若一串串含著朝露的美麗鮮花”。m而寧靜下的直抒胸臆與冷靜下的美刺思考,又使肖鳳散文風格特征趨于靜美、沉著和聰慧。

【注釋】

a朱旭晨:《肖鳳:新中國現代女作家傳記寫作第一人》,《燕山大學學報》2006年第4期。

b吳周文:《重建中國當代散文審美訴求的詩性》,《文藝理論研究》2014年第3期。

c郁達夫:《中國新文學大系散文二集》導言,《現代作家談散文》,百花文藝出版社1986年版,第261頁。

d賀捷生:《說出心里的痛和愛》,《光明日報》2014年9月19日第13版。

el肖鳳:《幸福家教》,《肖鳳文集·散文卷》,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第292-293頁,第321-322頁。

fg[美]?!じヂ迥贰稅鄣乃囆g》,康革爾譯,華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9頁,第80頁。

h朱自清:《魯迅先生的雜感》,《朱自清全集》第三卷,江蘇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314—315頁。

i陳劍暉:《詩性散文》,廣東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87頁。

j[意]維柯:《新科學》,商務印書館1997年版,第172—173頁。

k劉士林:《中國詩性文化》,江蘇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1—22頁。

m張夢陽:《難得如此“美麗”—我讀〈肖鳳文集〉》,《光明日報》2011年8月1日。

猜你喜歡
詩性智慧
卷首語
詩性啟蒙,最基礎的藝術教育
古詩教學要注重詩性
詩性與個性:艾略特認知世界的建構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決定成敗
智慧往前沖,統計百分百(1)
智慧往前沖,統計百分百(2)
智慧往前沖,統計百分百(3)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