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效解決黨校黨性教育的困惑

2015-03-29 23:43○沈
黨政論壇 2015年1期
關鍵詞:廣大黨員黨性黨校

○沈 麗

黨性教育是黨校教育的永恒主題,是黨校教育的核心和靈魂。加強對廣大黨員干部的黨性教育,既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又是各級黨校的必修課。

一、黨校黨性教育所面臨的時代困惑

把黨性教育作為一個特殊的問題提出來,是在延安時期。1937年5月8日下午,毛澤東在黨的全國代表會議(即蘇區黨代表會議)上作了題為《為爭取千百萬群眾進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而斗爭》的結論。毛澤東在結論中進一步指出:“我們黨的組織要向全國發展,要自覺地造就成萬數的干部,要有幾百個最好的群眾領袖。這些干部和領袖懂得馬克思列寧主義,有政治遠見,有工作能力,富于犧牲精神,能獨立解決問題,在困難中不動搖,忠心耿耿地為民族、為階級、為黨而工作?!泵珴蓶|的講話實質上就點明了黨性教育對廣大黨員干部和黨的重要性,同時也明確了在當時革命形勢下黨性教育的主要內容。

隨著時代的發展,國際國內形勢已發生了諸多深刻變化,黨校的黨性教育在新形勢下也面臨著新的時代困惑,這種困惑主要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

1.“要”與“不要”的困惑

應該說,黨性教育不僅是黨校的必修課,而且也應該是廣大黨員干部的終身課題。一個政黨的生命力取決于其黨員素質的高低,而黨性強弱則是衡量一個黨員素質高低的基本標志,一個喪失了黨性的黨員已無法成為一名合格的黨員。要想確保和提高廣大黨員干部的素質和質量,就必須對其進行長期不懈的黨性教育。黨性教育對黨員成長和黨的建設的重要性可見一斑。但是,隨著形勢的變化,在現實中,黨性教育對于部分黨員和黨校而言已成為一件可有可無的事情。自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開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來,部分黨員干部和黨校的心態和價值觀已悄然發生了變化,實用主義和功利意識開始主導了這部分黨員干部和黨校的認知和行為。部分黨員干部覺得黨性教育對自己崗位的升遷和收入的增加沒有直接的促進關系,因而也就導致了這部分黨員干部對接受黨性教育的目的不明和動力不足。在這種短視心態之下,黨性教育對這部分黨員干部而言已成為了“不需要”的東西。同樣,也有部分黨校沒有擺正黨校的地位、明確黨校應有的功能和作用,在我國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時代大背景之下,錯誤地把經濟領域中的等價交換原則和最大限度的獲取盈利的原則引入到黨校的教學活動之中,將黨校教育定位成賺錢的工具和手段,從而背離了黨校的辦學初衷和目的所在。因為覺得黨性教育的“市場需求量”不大,所以導致部分黨校對黨性教育的輕視甚至拋棄,使得本應作為黨校教育核心競爭力的黨性教育被部分黨校定位為“不需要”的教育環節。

2.“變”與“不變”的困惑

早在1945年黨的七大召開之際,中共中央就明確將“理論聯系實際”作為黨的三大優良作風正式提出。1997年9月,江澤民同志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又對全黨明確提出了“與時俱進”的時代要求。本著理論聯系實際和與時俱進的基本精神,黨校的黨性教育無論是在內容上,還是在形式上都應不斷創新,以達到與實踐的更好結合,這實際上也是保持黨校黨性教育旺盛生命力的真正秘訣所在??墒?,在實踐中,部分黨員干部由于信念動搖、信仰缺失,結果導致他們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發生了嚴重的扭曲。在實用主義和拜金主義的錯誤價值觀主導下,他們已喪失了作為一名合格共產黨員應具備的基本黨性,進一步也喪失了其對接受黨性教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部分黨員學習需求日益減少的實際情況下,黨校以及黨校教師也面臨著“需求不旺盛、生產不積極”的不利局面。黨校以及黨校教師缺乏改革創新黨性教育模式的動力和壓力,從而容易使黨校的黨性教育陷入“不需求——不創新——不需求”的惡性循環之中。正如習近平同志2008年10月26日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所說:“近年來,在一些黨校存在著注重知識教育、忽視理論教育特別是黨性教育的現象,這就沒有體現黨校教育的特色,應該引起重視?!?/p>

3.“實”與“不實”的困惑

所謂“實”與“不實”的困惑,是指在黨校黨性教育過程中所面臨的黨性教育的“有效性”與“形式感”之間的困惑。如前所述,黨性教育無論是對于提高廣大黨員干部的素質,還是對于加強黨的建設、提升黨的執政能力而言都起著至關重要的特殊作用,所以,關注黨性教育的有效性問題自然就成為了各級黨校在開展黨性教育過程中所不得不面對的一個重要課題。黨性教育的有效性應體現在兩個層面上:其一是黨性教育活動及其結果對于執政黨的執政地位和領導地位的維護,而這種地位維護的實現是以社會利益的維系為前提的,所以,黨性教育對執政地位的維護和鞏固的狀況集中表現于執政黨對社會的整合。其二是預期培養的具有特定思想素質的人的實現程度。這兩個方面是密切關聯的,前者體現了黨性教育的本質和目的,后者包含著黨性教育的規律與手段。黨性教育的有效性是黨性教育的核心和關鍵,黨性教育的價值就體現于此。但是,在黨性教育的實踐中,由于種種原因,黨性教育的有效性面臨著危機甚至出現無效的狀況,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部分黨員干部和黨校只注重黨性教育的形式感而忽略黨性教育的有效性。由于缺乏對黨性教育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正確認識,部分黨員干部對黨性教育有抵觸情緒,他們認為接受黨性教育既沒什么實用價值,又浪費時間,只是抱著應付差事、完成認為的心態來“接受”黨性教育,再加上部分黨校對開展黨性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辦學能力不強,使得黨性教育更像是“作秀”,對形式感的追求遠大于對有效性的追求。

二、黨校黨性教育的釋惑之路

黨性教育對于提升廣大黨員干部素質和加強黨的建設的重要作用決定了我們對黨性教育應持的態度?!吨袊伯a黨黨校工作條例》中明確指出:黨校是干部黨性鍛煉的熔爐,黨性教育是黨校的必修課。黨性教育要貫穿于黨校教學全過程。為此,在當前形勢下,堅持把黨性教育作為黨校教育的核心競爭力和軟實力,開拓創新,努力探索出一條與時俱進的黨校黨性教育之路就顯得尤為重要。要探索出這樣一條黨性教育的新路,筆者認為當務之急應該做好“結合”與“創新”這兩篇文章。

1.做好黨性教育的“雙結合”工作

所謂做好黨性教育的“雙結合”工作是指黨校的黨性教育應該做到與歷史和現實的有機結合。

(1)黨性教育要與歷史相結合。這里的“歷史”主要指的是中國革命史。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是經過廣大人民群眾和中國共產黨多年的浴血奮戰才得以實現的,也就是說,我國擁有豐富的中國革命史及其相關歷史資料。在這些歷史資料當中,既有不少意義重大的歷史事件,又有很多為了民族獨立、國家解放、人民幸福而不惜拋頭顱、灑熱血、艱苦奮斗、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優秀共產黨員的代表。這些歷史資料應該成為黨校開展黨性教育活動中最為鮮活且最具有說服力、感染力和號召力的案例材料,我們應該充分做到黨性教育與這些歷史資料的有機結合,不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忘卻這些黨性教育的典范。

(2)黨性教育要與現實相結合。這里的“現實”應包含以下兩個層面的意思:其一是指“大現實”,即當前的世情、國情與黨情。其二是指“小現實”,即各個地方的實際情況和各個層面的黨員干部的實際情況??茖W有效的黨性教育一定是能做到理論聯系實際的與時俱進式的黨性教育,脫離實際情況的黨性教育只能流于形式而終將被廣大黨員干部所不屑。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國際國內形勢已發生了諸多深刻的變化,我們黨自身的情況也出現了很多新情況,黨員干部的思想實際也與以往大有不同,這些新變化、新情況和新問題要求我們黨校的黨性教育無論是在內容上,還是在形勢上都應發生相應的變化和調整,只有這樣,我們的黨性教育才有可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黨校的黨性教育也才有可能發揮出黨性教育應有的特殊作用。

2.做好黨性教育的“雙創新”工作

要做好黨性教育的“雙創新”工作就要做好以下兩方面的工作:

(1)做好“大創新“工作。也就是要從體制機制上做好創新工作,努力為黨校順利開展黨性教育營造有利的大環境。體制機制上的創新主要包括以下三點:其一、創新黨校黨性教育的管理體制,從體制上理順各種關系。黨校的黨性教育該誰管、如何管、如何管好都需要從體制上加以明確,逐步建立和完善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其二、創新考評、激勵機制。相關管理部門對各級黨校應建立起完善的考評機制和激勵機制,以督促和激勵各級黨校能更好地開展黨性教育。同時,各級黨校也要對接受黨性教育的廣大黨員干部和黨性教育的主要實施者——教師進行科學的考評和有效的激勵,自上而下形成一套科學的考評和激勵機制。其三、創新教師人才隊伍的培養機制。教師是黨校對廣大黨員干部開展黨性教育的主要實施者,教師隊伍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了黨性教育和黨員質量的高低。為此,要突出抓好黨性教育的“三支隊伍”建設,即專職教師隊伍建設,這支隊伍主要由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課教師和黨史黨建知識類教師組成;組織員隊伍建設,這支隊伍是黨性教育活動的直接策劃者和組織者;兼職教師隊伍建設,這支隊伍主要是由兼職的有關革命傳統教育、警示教育課方面的教師和有關反腐倡廉、先進事跡課方面的教師組成。

(2)做好“小創新“工作。也就是要從內容和形式上對黨校開展黨性教育進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創新。部分黨員干部之所以對黨性教育不熱衷甚至有抵觸情緒,一方面是因為他們自身黨性意識的缺乏以及價值觀的扭曲,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我們黨校所提供的黨性教育課內容過于陳舊、單一,形式上又缺乏變化和新意,在內外雙重因素的影響下就直接導致了當前黨性教育所面臨的不利局面。要擺脫這種不利局面,不僅要在體制機制上敢于創新,而且要在教學內容和形式上大膽探索和創新。在教學內容上,拓展課題的范圍和深度是當務之急,我們的黨性教育專題要做到與黨史、人文科學、地方特色、黨員動態、世情、國情、黨情的緊密結合,多維度、創新性地增設新課題。在教學形式上,要突破以往以“灌輸式”為主的教育方式,探索凸顯黨員主體作用的新型教育方式。我們必須認識到,在黨性教育中,知識的學習和理論的認知不是教育的主要目的,喚起情感、增強認同、影響行動才是黨性教育培訓成敗的關鍵所在。為此,黨校的黨性教育要大力推行研究式教學,綜合運用案例式、模擬式和體驗式等新型教學法。

三、黨校黨性教育的發展趨勢

新的時代背景之下,黨校的黨性教育工作既面臨著新的發展機遇,同時也面臨著諸多新的挑戰。綜觀當前形勢,筆者認為黨校的黨性教育未來的發展趨勢將呈現出以下三個特點:

1.黨性教育越來越受重視

2010年9月27日,習近平同志在上海浦東干部學院出席全國干部教育培訓工作座談會時強調:“干部教育培訓工作要突出抓好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教育和黨性教育,引導干部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權力觀事業觀,始終保持艱苦奮斗精神和銳意進取的激情,始終保持道德品行的純潔性,經受住各種考驗,盡職盡責干好工作?!庇绕涫窃诋斍皬碗s的國際國內形勢下,通過黨性教育來提升黨員素質,進而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鞏固執政地位已成為當務之急。在這樣一種緊迫的形勢之下,今后的黨性教育應該會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

2.黨性教育越來越接地氣

其一、黨從革命年代的非執政黨成為新中國的執政黨,這種地位上的變化對黨性教育的內容上有了全新的要求。有學者指出“在革命年代,黨性突出強調革命性、紀律性等;共產黨員的黨性要通過發動群眾、組織群眾進行武裝斗爭、取得戰爭和革命勝利的能力和實踐來展現。在和平年代,黨性突出強調建設性、發展性、團結性等,共產黨員的黨性不再通過轟轟烈烈的革命斗爭而展現,而是通過平凡工作、艱苦奮斗、奮發有為、對建設發展的貢獻來體現”。其二、接受黨性教育的對象本身發生了諸多變化,這些變化要求我們的黨性教育也要隨之發生相應變化。與革命戰爭年代相比,現在的黨員不僅在數量上大大增加,從1949年的449萬人發展到現在的的8512.70萬人,而且更重要的是在黨員隊伍結構和思想觀念上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F在的黨員對黨的感情轉淡,價值觀念呈現多元化趨勢,黨的優良作風被淡化甚至拋棄,黨組織的凝聚力減弱,黨員的忠誠度和使命感降低……要通過黨性教育來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使我們的黨性教育貼近時代、貼近生活、貼近黨員內心,也就是說,只有“接地氣”的黨性教育才能更好地適應新時期下黨性教育的實際需求。

3.黨性教育越來越人性化

能吸引人、感染人、號召人的黨性教育才是真正成功的黨性教育。內容陳舊、形式死板、方式落后、手段單一的黨性教育已不能適應新形勢對黨性教育所提出的新要求。要能改變部分黨員干部對黨性教育的錯誤認識,要能讓廣大黨員干部“進得來、坐得下、聽得進、悟得出、做得到”,要能做到黨性教育真正貼近時代、貼近生活、貼近黨員內心,要能真正發揮出黨性教育對提升黨員素質、加強黨的建設的重要作用,我們就必須本著開拓創新的精神,大力推進黨性教育在內容上、形式上的豐富和變革。打破傳統思維,不拘泥于形式,在“破與立”之間努力做到黨性教育的靈活多變、與時俱進,以使我們的黨性教育更加的人性化和科學化。

猜你喜歡
廣大黨員黨性黨校
實事求是是“最大黨性”
認識黨性的五個重要維度
央企黨校黨性教育的探索與實踐
七〇五所廣大黨員積極為疫情防控捐款
黨性可“塑”——漢中實施“黨性塑造”工程
向廣大黨員拓展 向經常性教育延伸 把全面從嚴治黨落到實處
切實推進石油企業黨建思想工作的探索與實踐
中共第一所黨校成立于何年何地?
忠誠干凈擔當是黨性
“四個全面”學習問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