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對未來 唯有一往無前

2015-03-31 00:42
軟件和集成電路 2015年2期
關鍵詞:鑒真普照東渡

歷史小說《天平之甍》藝術地講述了鑒真和尚東渡日本傳播文化的經歷和故事,動人心魄的同時蕩氣回腸。

簡介

井上靖是位有意思的作者,是日本大師級的作家。書名中“甍”指房屋屋脊,這個“天平”可不是我們通常理解的秤,而是日本的一個年號,大約在公元730年左右,也就是中國的開元盛世時期。

這本書的意思是“天平年間(日本文化的)脊梁”,說的是誰呢?正是本書的核心關鍵人物:鑒真大和尚。書名說的是這位大和尚東渡日本傳播佛法、戒律、文化、醫藥、建筑的艱難過程,由此成就了日本天平時代的文化根基,或者就按井上老人說的“文化脊梁”。

賞析

我很早就知道鑒真大師的名號,揚州人氏,六渡日本傳播文化,當時的他已然是盲人了,被日本視為“文化恩人”。但2013年,我到星云法師在揚州建的“鑒真圖書館”學習國學,看到鑒真大師的雕塑時也未有什么特別感覺。

這本書讓我回到了1300年前的那個時代,讓我重新認知了鑒真的偉大、當時日本僧人執著佛法傳播理念的偉大、當時日本人學習中華制度禮儀文化的強烈愿望。

受限于技術,當時渡海難如登天。渺漫滄海,百無一至,能有勇氣來學習,學習完成后又有勇氣返回日本的人其實是寥寥無幾。那個日本名叫阿倍仲麻呂的晁衡,官至三品,隨鑒真大師第六次出發,卻沒想到他那條船被刮到越南,一船人基本被殺光,他千辛萬苦回到唐朝,只好繼續在唐朝為官,終生未回。

如此知道,當年鑒真為什么六次東渡日本,不是去了六次,回來了六次,而是說前面11年的5次都失敗了。當時中央和地方官府并不支持,鑒真要帶徒弟和一大堆資料、儀器,要造大船,并不容易。就算僥幸船混出關去,還有可能被刮到廣州、海南島,還是出不去。

第五次時,因疲憊、困苦及夾帶海鹽的海風襲擊,鑒真老人雙眼徹底失明,這里面有很多艱難故事可以好好說一說,更何況,這次最為堅持請他去日本的學問僧榮叡也不幸去世??设b真并不沒有懈怠,他不是被動接受去日本,而是有主動去向異邦傳播佛法的決心,任何困難、打擊都不能改變或取消他東渡的宏愿,相反越發鞏固了他的這種決心。偉大的人總是這樣,面對困難,他們是積極的、主動的,雖千辛萬苦,雖九死一生也不回頭。

第六次終于到達日本也非一帆風順,通過一番爭論,日本的“高僧大德”才接受了中華佛教“三師七證”的皈依模式。這讓我想到了孔子曾感嘆“余豈好辯哉?余不得已也!”的確,任何文化的傳播,都是無數人耗費了自己一生的精力、熱情、堅持和生命的。

這本《天平之甍》,作者用了榮叡的同行者“普照”來作為主人公(歷史上真實的人物),來展開整個故事。當時同行的四個學問僧,各有各的秉性和才氣,偏偏最弱最普通的普照最后堅持了下來,他的所思所想所遇是那么自然,見到困難猶豫后的克服,遇到妥協后的堅持,總會讓我代入其中,想自己會如何面對?

文中無數的場景讓我感動,鑒真大和尚在經歷無數次危難甚至生死邊緣時,普照看到的鑒真總是“臉面嚴肅得凜然不可侵犯”、“一言不發,誰也不知道和尚是什么想法”。讓我想到揚州鑒真雕像的肅穆,想到在困苦之中的孔子、佛陀,也許他們都是這樣的,沒有多少話,卻只有堅持,面向未來。endprint

猜你喜歡
鑒真普照東渡
望天門山
在海邊
明末清初浙東東渡海洋文學的文本形塑
用文字墨香展現生命芳華
人在氣頭請閉嘴
在氣頭上不說話
唐朝風 東渡情
胡新祥
尋找我們身邊最可愛的人
腳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