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蕪湖市超級雜交稻推廣工作探討

2015-04-02 00:33張衛東丁衛東吳支行
現代農業科技 2015年1期
關鍵詞:做法成效推廣

張衛東 丁衛東 吳支行

摘要 介紹了蕪湖市超級稻推廣取得的成效,從政府推動、企業運作、科技支撐、農民參與等方面總結了“蕪湖模式”采取的主要做法,并提出了超級稻推廣的可持續發展對策。

關鍵詞 超級雜交稻;推廣;成效;做法;對策;安徽蕪湖

中圖分類號 F326.1;S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5)01-0089-02

蕪湖地處皖中沿江平原,土地肥沃,氣候濕潤,雨水充沛,自古便有“長江巨埠,皖之中堅”之稱。水稻栽培歷史悠久,常年種植面積15.67萬hm2,曾位居全國四大米市之首,是安徽省主要水稻產銷集散地,也是國家優質稻標準化生產基地、國家商品糧生產基地和優質良種選繁基地[1]。近年來,隨著蕪湖市工業化的發展和城鎮化的擴張,糧食面積增加的空間越來越小,農業勞動力年齡老化、素質偏低。加之近些年極端天氣增多,自然災害多發、連發、頻發、重發。農產品價格異常波動、生產成本逐漸攀升、農業基礎薄弱等因素影響,蕪湖市穩定發展糧食生產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2006年,袁隆平第2代超級雜交水稻還未在全國大范圍推廣,蕪湖市便已做出先試驗示范后大面積推廣種植的決策,全市超級稻種植面積迅速擴大,單產創新高,增產增收效益明顯[2-3]。

1 超級稻推廣取得的成效

1.1 產量創新高

2007年,蕪湖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與安徽袁禾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就大面積推廣應用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選育的兩系雜交品種達成共識,全市試點示范種植面積逾200 hm2,其中,兩優0293高產攻關點11.47 hm2,經省科技廳組織專家現場實收產量達12 624 kg/hm2,刷新了全省一季稻產量最高紀錄。

1.2 增產增收明顯

2006—2013年,全市推廣超級稻總增產達22.3萬t,產量提高1 875 kg/hm2,平均增收5 062.5元/hm2,累計為農民增加直接經濟收入6.6億元,且在實踐中摸索出超級雜交水稻推廣的“蕪湖模式”,為超級稻全面推廣提供可靠依據和寶貴經驗。

2 “蕪湖模式”采取的主要做法

2.1 政府推動

2007年,市政府成立水稻提升行動實施領導小組,分管領導任組長,農業、糧食、發改委、科技、商務、供銷、保險、供種等部門協作的超級稻行政推動的工作格局[4]。各縣區都成立了由分管縣區長、項目鎮鎮長和相關單位負責人組成的高產創建行政領導組。特別是2008年以來,蕪湖市將高產創建項目和超級稻推廣項目有機結合,建立市、縣、鎮、村4級聯動工作機制,逐級簽訂目標責任書,強化責任,細化分工,做到種植面積、產量目標、技術方案、支持措施4個落實,最終使得蕪湖市超級稻的種植面積迅速擴大,并以每年6 666.67 hm2的速度逐漸增加。截至目前,全市超級稻種植面積占單季稻種植面積的70%,這得益于政府強有力的推動。

2.2 企業運作

市、縣政府將超級稻推廣過程中涉及的種子、肥料、機械服務、糧食收購、加工等環節進行招標,確定一批企業和合作社,實行“企業+協會+農戶”的合作方式,強化企業運作。一是落實種源供應企業,確定安徽袁禾實業公司等供種企業提供超級稻品種,確保種子質量。二是把合作組織或協會作為主體與農民簽訂生產訂單,實行規?;N植、標準化生產。三是優質優價。發揮轄區內龍頭企業加工銷售優質大米的優勢,如繁昌縣利用華園米業等龍頭企業進行優質大米加工銷售,選用豐兩優香1號、兩優6326等優質高產品種作為主推品種,承諾以每50 kg加價5元以上進行水稻收購,為農民踴躍種植超級稻增添動力。四是創新險種。2010年開始,蕪湖市農委與市氣象局、農業保險公司合作,在政策性農業保險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單季稻穗期高溫熱害保險[5-6]。3年來已累計在全市開展這一新險種面積0.8萬hm2,并逐步擴大,得到了示范片農戶的支持。

2.3 科技支撐

一是強化超級稻推廣技術集成服務。市政府聘請袁隆平院士為科技顧問,多次親臨蕪湖市進行考察指導,全市組成了以市、縣栽培、植保、農機首席專家為成員的技術指導組,實行了首席專家負責制度。二是農技專家長期蹲點超級稻攻關示范片。將主推品種、栽培模式、測土配方施肥、病蟲綜合防治、農機農藝結合等核心技術集成組裝應用,采取各相關業務部門包干負責相應環節的方式,確保各項措施落實到位。三是將關鍵技術進行物化。全市超級稻百畝攻關點上的種子由市、縣農技部門利用項目資金免費發放,配方肥按低于市場價出售給農戶,2008年起,蕪湖縣在每個萬畝示范片選2~3個百畝攻關點,按油菜餅肥375 kg/hm2、氯化鉀112.5 kg/hm2的標準進行配送,帶動餅肥運用3 500 t以上,覆蓋面積達4666.67 hm2,進一步提升了示范區土壤中有機質的含量。

2.4 農民參與

充分發揮媒體宣傳導向作用,多層面、多渠道、多視角宣傳超級稻種植取得的成效。把室內培訓與室外培訓、培訓時間與農事活動、現場培訓與田間地頭培訓指導、技術培訓與現場觀摩相結合,提升了培訓及技術應用效果,極大地提高了群眾參與的積極性。2008年,蕪湖縣率先試點推進油—稻模式整建制3個鎮,面積0.8萬hm2,成效顯著。

3 對策

3.1 行政推動要建立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

行政推動一定要注意所推廣技術(產品)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由于超級稻是大宗糧食作物,既符合國家糧食安全政策,也不存在市場需求飽和、價格大起大落、產品儲存保鮮之類的風險。但種植經濟作物則不同,不少地方曾經出現過行政強制推動種植某種經濟作物,結果導致種植不成功或是豐收后產品的市場價格變化劇烈,損害了農民的利益。因此,政府在決定采取行政推動前必須充分考慮到可能出現的風險,不可盲目推廣。新品種、新技術引進有嚴格的地域性、季節性,必須經過試驗、示范,然后才能大面積推廣應用。endprint

3.2 政府要在市場經濟中充分發揮積極引導作用

農業生產是在市場環境下的第一產業,必然會涉及到肥料、種子、農藥、農機具等農資購買,產品的大部分也要成為商品出售,這些均屬于市場行為,政府不能過分干預。政府只是在企業與農戶之間搭建橋梁,不能也不應該大包大攬,時刻注意在市場經濟中的位置,做到在位但不越位。政府要提供良好的市場環境,包括監督招標程序的公正性、督促企業按合同辦事、監管好農資市場、打擊假冒偽劣、杜絕坑農害農事件。

3.3 充分發揮農技推廣主力軍作用

在超級稻配套栽培技術的推廣方面,通常是作為一項行政任務下達到農技人員頭上,只是增加了農技人員的工作任務而得不到相應報酬,缺乏有效的利益激勵,挫傷了農技人員推廣的積極性。據統計,全市在編農技人員50周歲以上的占16.0%,36~49歲的占72.2%,35周歲以下的占11.8%,多數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參加工作的,文化水平較低。近10多年來,上農學、入農門、干農技的人越來越少,特別是到基層農業科技推廣部門借用性流出且缺編嚴重。為此,要進一步加強農技隊伍建設,促進新品種、新技術、新材料、新模式轉化和應用。

3.4 積極扶持創新型農民

隨著土地流轉和國家鼓勵發展家庭農場,近2年農民群體結構發生了改變。新增了不少創新型農民,這些人相對年輕(50歲以下),文化水平較高(高中畢業以上),不少人是承包大戶、家庭農場主、回鄉創業的能人、合作組織負責人,他們頭腦靈活、見識較廣,接受新品種、新技術、新藥械速度快。而傳統的跟風型、保守型農民,隨著年歲的增長或土地已經流轉,正逐步退出農業生產第一線。面對逐步變化的農民群體,農技推廣機構必須調整推廣策略,緊緊抓住創新型農民這一關鍵群體,第一時間將新技術交給他們,并取得成效,變要他種為他要種,變被動為主動,從而使推廣工作走上良性循環的軌道。

4 參考文獻

[1] 鐘秋波.我國超級稻推廣難點問題研究[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10.

[2] 汪洋.超級雜交稻推廣中的“蕪湖模式”[J].農村工作通訊,2011(20):58-62.

[3] 董根生,崔海龍,崔小兵.開展水稻高產創建,實現糧食生產新跨躍——蕪湖縣水稻高產創建的主要做法與經驗[J].安徽農學通報,2013(Z1):37-38,55.

[4] 張衛東,袁艷,丁衛東,等.蕪湖市糧棉油高產創建成效與啟示[J].中國農技推廣,2013(9):14-15,19.

[5] 王彩先.廣西超級稻推廣成效與育種策略[J].作物雜志,2013(6):9-12.

[6] 羅紹明,盛良學,徐國祥.桃源縣超級雜交稻生產現狀及其可持續發展對策[J].農業科技通訊,2010(5):22-24.endprint

猜你喜歡
做法成效推廣
鹽城市農業保險發展現狀遇到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國產小成本電影全媒體推廣的邊際效應探究
農村地區進一步推廣非現金支付工具的有效途徑
在醫療衛生單位推廣運動處方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