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換改革思維 聚焦關鍵領域 深化綜合改革

2015-04-02 20:42線聯平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5年2期
關鍵詞:北京市改革思維

隨著課程改革進入深水區,北京市基礎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已經站在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在新的歷史時期,首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要想順利涉水前行,就必須充分認識這個新階段的基本特征、主要矛盾、改革邏輯和發展目標,建立全局觀念,運用系統思維,鼓起變革勇氣,樹立擔當意識,制定合理框架,實施有效舉措,這樣才有可能在以往成就的基礎上,獲得新的發展。

轉換思維,重新認識首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戰略地位與發展邏輯

1.轉換思維,在首都基礎教育戰略選擇中重新認識課程改革的歷史使命和發展地位

隨著教育優先發展成為國家的基本戰略選擇,教育作為民生之首,其重要性日益凸顯,十八屆三中全會更是將教育改革與發展明確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充分表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地位發生了新變化。這種變化一方面反映了在新的歷史時期,教育改革與發展獲得了更加重要的戰略地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緊迫性,說明教育改革與發展是一個亟待有所突破的領域。這就意味著在關系到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各種因素中,教育已經逐漸并越來越成為人們最為關切的問題。

在首都基礎教育的戰略選擇中,我們認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首都基礎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核心、基礎和本質內容。

近年來,在黨的教育方針指引下,在中央關于深化改革要求的指導下,北京市積極推進基礎教育各項改革,包括管理體制改革、考試招生制度改革、辦學體制改革和課程教材改革。其中,課程教材改革是重中之重,承載著教育改革與發展的諸多核心任務。進入教育改革的深化階段,需要我們重新思考和界定課程改革的地位,賦予其適切的歷史使命。

2.轉換思維,適應新的改革邏輯——從“以發展帶動改革”逐漸轉變為“以改革帶動發展”

在新的階段,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基本邏輯發生了變化。立德樹人、教育優質與均衡、人才培養機制改革、考試招生制度改革這些重大且綜合性問題,是歷經13年課改大浪淘沙后留存的“硬骨頭”。這些“硬骨頭”都具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這些領域和問題,已經不能僅僅單純通過增量而得到解決,必須對現有的體制與結構進行改革,而這種改革總體上屬于一種存量的改革。要啃下這些“硬骨頭”,就必須從以往的“以發展帶動改革”,逐漸轉變為“以改革帶動發展”,從以往的“增量變化”,逐漸過渡到“存量變革”。這些“硬骨頭”背后是林林總總的關系和錯綜復雜的利益,只有轉變改革邏輯,聚焦核心問題,才有可能撬動利益鏈條,推動課程改革持續深化。

3.轉換思維,進一步明確課程改革的基本性質

歷史經驗證明,當教育活動一旦固化為定式,其改革將會變得很困難。從此方面講,課程改革是一場攻堅戰。

當前的教育內容、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課程管理、課程評價是經過多年積累形成的。有些內容和做法是對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有些是學習借鑒了其他國家的有益經驗。當前,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要求我們根據教育發展的基本狀況,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來推進改革,尤其是在一個有著13億人口的大國里,在沒有更多可借鑒經驗的前提下,作為國家首都的北京,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確是一件十分不易的事情。改革需要攻堅,這涉及到教育理念、教育制度、管理體制、教學方法和內容諸多方面的全方位突破。

課程改革效果影響深遠。教育的對象是學生,學生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未來,學生的素質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國家今后發展的質量。所以,我們當前研究的課改內容實際上是在深度影響著未來各項事業的發展。課程改革最后的落腳點一定是學生的實際發展,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是不可逆的,課改的效果在學生身上的體現也是持久的,影響學生的一生。因此,要基于課改效果影響的深遠性去思考教育改革的方方面面,要做好布局,做好規劃,既要積極,也要穩妥。

轉變方式,實現“兩個結合”

1.轉變方式,實現“宏觀設計”與“微觀突圍”相結合

首都基礎教育不是一個封閉的自循環系統,而是一個開放的環境,與首都獨特的地理空間特征、文化傳統、功能定位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從這方面講,課程改革不僅僅是課程內部的改革,也不僅僅是教育內部的封閉改革,而是一項多因素協同的系統工程,因此需要宏觀設計,明確方向,設定基本框架和行動策略?!昂暧^設計”確定的是改革的行為規范,但僅有“宏觀設計”,會產生兩個問題:一是改革意圖的實現會在逐級落實改革任務中逐層衰減;二是大處著眼往往無法聚焦關鍵問題,無法實現有針對性和階段性的點上的突破。

因此,在深化階段,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推進應該轉變方式,實現“宏觀設計”與“微觀突圍”相結合,“宏觀設計”指明方向,保駕護航,“微觀突破”查明病灶,對癥下藥,兩者相互配合,才能相得益彰。

2.轉變方式,從單純行政主導推動走向行政與實踐相互推動

課程改革從嚴格意義上講,是一種自上而下式改革,北京市在落實課改要求時,遵從這樣的課程改革推進理念:行政是課改的第一驅動力,校長是學校課改的第一責任人。此理念在課改初期成效顯著,對于課改的大面積同時鋪開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隨著課改的推進,行政的第一推動力在逐漸弱化,單純的行政主導推動造成了不少隔閡,市、區、校三級之間改革合力難以形成,部分學校甚至疲于應付市、區兩級的督導與檢查。

從本質上講,所有的改革都實際發生在學校里,學校是一個改革實踐基地,對于教育行政工作者而言,最重要的是善于捕捉學校改革過程中最靈動的智慧經驗,用這些生動的案例來佐證和支撐教育政策,從而讓教育政策更實際、更豐滿,更富有人性,更具有針對性;同時,作為政策制定者的教育行政部門也要從學校中汲取養料,發現改革中的新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新辦法,從而形成下一階段繼續深化和引領的政策舉措。

深化綜合改革,需具備“五種素養”

隨著首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進入深水區、攻堅期,改革涉及面更廣、關聯度更高,破解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難度更大,作為改革者,需要具備五種基本素養。endprint

1.全局觀念

教育是一個整體,在一個區縣、一個學校內也是如此。教育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牽一發而動全身。所謂全局觀念,就是能夠擺脫以往簡單地執行、落實上級文件的工作方式,擺脫以往狹隘的地域、學校、班級觀念,從本區域、學校教育的整體出發,考慮已有的課改基礎和既定的教育發展追求,考慮改革的階段性、教育效果呈現的滯后性與長期性,有效調節、整合教育基本要素,實現協同發展。

2.規劃思維

教育的無序發展往往可以歸咎為缺乏規劃思維,長期以來,上傳下達的工作作風深刻地影響了一代又一代教育人,這樣的弊端就是造成教育工作者往往缺乏規劃思維。

規劃思維是一種探求切合教育發展基本規律的思維,是一種擺正教育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關系的思維,系統規劃是保證綜合改革順利推進的基礎。國家和北京市中長期教育規劃正是對缺乏規劃思維的一種彌補和引領,為國家和北京市教育的中長期發展提供了頂層設計和系統安排。

3.變革勇氣

每次的教育改革就如大浪淘沙,總會造就追逐浪尖的弄潮兒,也會產生無法跟進的落伍者。有一些教育行政領導、校長缺乏變革的勇氣,缺乏直面問題背后利益關系的底氣,致使學校教育處于現實的矛盾之中,在對功利的追求和對育人本原追求的交織中搖擺不定:一方面想改革,希望將學校從應試的道路上轉軌出來;另一方面又無法割舍應試帶來的種種“好處”,比如升名校、提高社會認可度等。

缺乏變革的勇氣,就難以深入分析淺層問題背后的根本原因,更難以面對問題背后錯綜復雜的利益關系,只能在深化改革的道路上躊躇不前。

4.擔當精神

任何改革都是會有風險的,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從一開始就知道一定會成功。我們常提改革的成果由誰來分享,那么,改革的風險由誰來承擔?這是一個嚴峻的現實問題。

與以往增量改革的邏輯比較,存量的改革由于涉及已經形成的各種不同的利益關系,往往在改革的目標和措施上難以形成高度共識,因而可能會有更大的成本,甚至會因為復雜性強、影響因素多而存在一定的風險。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需要一種擔當的精神,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有擔當精神。

5.調整意識

課程改革在深化階段的推進策略依然是加強“頂層設計”與“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做好頂層設計不能一勞永逸,因為教育改革受經濟、社會、政治等多方面的影響,頂層設計也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而調整,所以,不管是教育政策制定者,還是教育政策落實者,都要有調整意識,不能明明知道前面是改革誤區,是死胡同,還要執意前行。

深化綜合改革,需抓好幾項關鍵工作

1.立足統籌基礎教育資源配置,推進課程改革

一是推動優質學校集群發展,運用多種教育組織形式擴大優質資源。這樣一來,原來在課程改革方面走在前列的學校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和探索空間。課程改革實驗范圍會更廣、更寬,同時可以更好地檢查改革效果的科學性。

二是引進社會資源,促進學校特色發展,使學校獲得更多的資源投入。如政府牽線搭橋,加大投入,引入高等學校、藝術團體和社會單位等諸多資源。但是,把資源引入學校,學校怎么利用?即如何將日漸多樣化和豐富性的課程資源靈活運用,以持續提升學校的辦學品質?這些都需要課程改革作出回答。

三是依托信息化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北京市基礎教育信息化手段運用得比較充分,硬件條件較好,教師的信息化素養也比較強,在這一點上北京走在了全國的前列?,F在的問題是怎么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把更多的優質教育資源配置到一般學校,這也是課改面臨的新機遇和挑戰。

四是入學和考試招生改革也給深化課程改革提供了機遇。近年來,通過嚴格義務教育就近入學和優質高中名額分配,中小學校生源層次性加強,很多學校招收了許多在學業上“吃不飽”和“吃不了”的學生,不同潛質的學生聚集在一起,對課程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學校不能再像過去那樣只是簡單地追求高起點,更多的還要從基礎做起,研究怎么解決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問題。

2.立足于原有基礎,進一步提升課改工作水平

北京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推進13年來取得了一系列成績,為今后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未來還需要做好進一步的提升工作。

持續深化課改,一是要努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在中小學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著重培養學生的中國情懷,要讓學生從小將愛國主義精神牢牢植根于頭腦當中。作為教育工作者,要從國家在國際上的地位不斷提升這個角度出發,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讓學生不僅看到學校,看到社會,還要看到國際。二是要完善課程建設制度體系。義務教育階段是三級課程體系,即國家、地方和校本課程,今后要在課程改革當中不斷完善這一體系。對于學校來說,校本課程的建設與完善更重要,需要發揮教育工作者的積極性,也需要通過進一步挖掘校內外的資源提供支撐。三是要完善協同育人的模式。北京市已經為各個學校提供了一定的社會資源支持,但是還要靠各校去利用好這些資源,特別是還要善于發掘適合本?;蛘卟煌瑢W生群體需要的資源。借助北京市推進實施的“一十百千工程”,把這些資源利用好,融入到日常教學當中。

3.立足創新發展,推進解決課程改革重點問題

以改革帶動發展是深化階段課改推進的基本標志,因此,要推動課改的創新發展。

一是切實改進學科教學。學科教學的改進是北京市今后幾年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北京市中小學語文學科教學改革意見》《北京市中小學英語學科教學改革意見》《北京市初中科學類學科教學改革意見》的實施,對于拓展學生視野,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應該有明顯效果。但是,達到這個目標還要靠群策群力。

二是要積極推進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北京市正在研究出臺系列化的“減負”政策,重點是不以考試作為教學效果唯一的評價標準。但是,現在還有一些學校過分依靠考試的手段,個別學校一周要考兩到三次,然后用統考的成績排名,簡單地衡量學校教師的教育水平。這些做法用起來輕車熟路,大家似乎也都公認,但如果跳出這個圈來看,這些做法是不合理、不科學的,所以要研究新的教育質量綜合評價的辦法。

三是要充分發揮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引導作用??荚嚬ぷ饕P注課改的變化,要緊貼課堂教學的變化,要緊貼學生群體素質的變化??荚嚸}工作不能簡單地沿習過去的做法,不能只看原有的課程教材內容,要根據新的變化有新的考慮。

13年來,首都基礎教育課改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但無需諱言,還存在很多問題,有些問題甚至像“頑疾”一樣持續存在,不斷影響著課改的實效。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有清醒的認識,問題是發展的機遇所在,課改才剛剛邁入深化階段,還需要我們調整自身,轉換思維,找準方向,明確路徑,聚焦問題,創新舉措,綜合推進,使首都基礎教育進一步提升品質,提高質量。

(本文根據線聯平同志在北京市2013-2014學年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總結交流會上的講話整理而成)

■ ? 編輯 ?王雪莉 ? ■endprint

猜你喜歡
北京市改革思維
北京市:發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點》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北京市豐臺區少年宮
思維跳跳糖
北京市勘察設計研究院
北京市營養源研究所
改革之路
改革備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