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兵訓練傷常見自身因素分析及對策

2015-04-03 14:21李穎王學嶺彭姍姍趙娜劉佳
實用醫藥雜志 2015年10期
關鍵詞:新兵訓練軍事訓練新兵

李穎,王學嶺,彭姍姍,趙娜,劉佳

新兵訓練傷常見自身因素分析及對策

李穎,王學嶺,彭姍姍,趙娜,劉佳

新兵;軍事訓練傷;相關因素

隨著實戰化訓練的扎實推進,軍事訓練強度、難度和要求隨之加大。由此軍事訓練傷困擾著部隊的正常訓練,成為影響部隊戰斗力的重要因素。近年來,濟南軍區采取“七個必須”的重要舉措,從科學組訓、合理施訓、依法管訓等環節強化軍事訓練指導,部隊軍事訓練傷高發多發現象和危及官兵生命的訓練傷病得到有效控制。官兵自身因素在軍事訓練傷的發生中不容忽視。筆者通過對某部2015年應征入伍新兵集訓期間軍事訓練傷發生情況進行分析,探討官兵自身因素與軍事訓練傷的相關性,提出針對性地防范措施。

1 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選擇某部2015年應征入伍的1238名新兵,對其3個月集訓期間發生的軍事訓練傷進行觀察分析。1238名戰士中,男1138名,女100名;學歷或文化程度:碩士2名,本科146名,大專282名,中專及高中以下808名。兵源地:山東籍438名,江蘇籍408名,河南籍392名。

1.2診斷標準所有軍事訓練傷須符合全軍軍事訓練醫學研究所《軍事訓練傷診斷標準及防治原則》[1],即凡在軍事訓練過程中所發生的骨、軟組織或器官損傷,導致功能障礙,影響正常訓練1 d以上者診斷為軍事訓練傷。

1.3統計處理數據采用SPSS 17.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在3個月的新兵集訓期間,共發生軍事訓練傷86名,總發生率為6.9%。其中,男71名,占6.2%;女15名,占15%。學歷本科以上4人,發生率2.7%;大專17人,發生率6%;中專及高中以下65人,發生率8%。經統計學處理,性別和學歷差距對軍事訓練傷發生均具有統計學意義,女士兵的訓練傷發生率明顯高于男士兵;隨著學歷和文化程度越高,軍事訓練傷發生率呈下降趨勢。由此說明,士兵的自身因素與軍事訓練傷發生密切相關。

3 討論

本次調查,軍事訓練傷總發生率為6.9%,明顯低于全軍30%的平均水平。這與采取加強訓練傷防護,提高科學組訓能力,加強訓練督導和專家面對面技術指導,以及新兵基礎訓練比重大、而戰術綜合訓練比重較少有關。從軍事訓練傷構成人員分析,表現出明顯的自身因素特征。

3.1文化程度因素本次調查發現,軍事訓練傷發生與文化程度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這與仇賽等報道的不能說明損傷與文化程度有關的結論不一致[2]。筆者認為,不同文化程度的軍人,其行為障礙、情緒障礙、環境適應不良的發生率存在顯著差異。文化程度高的人對知識的理解力、技術要領的接受能力、陌生環境的適應能力、人際關系的處理能力以及遇到障礙、問題采取的積極應對策略,要優于文化教育程度相對低者,而每一個新兵適應環境的能力,戰術、技能、技巧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模仿能力都直接關系著其訓練的結果。本次調查的新兵訓練內容多為基礎科目,對技戰術要求相對較低,文化程度越高,往往年齡也大一些,情緒更穩定,動作更協調,故此訓練傷發生率也相對較低。

3.2性別因素資料表明,由于女性身體順應性、肌肉收縮力量較差,肌肉、韌帶、骨骼不夠粗壯,加之生理、心理變化,女兵訓練傷發生率較高[3]。本次調理則顯示,女兵軍事訓練傷發生率大大高于男士兵。

3.3體質因素體質是人的有機體在遺傳變異和后天獲得性的基礎上所表現出來的機能和形態上相對穩定的特征,包括體格、體能和適應能力三個方面[4]。身體素質強或受過系統訓練的人,其身體的承受能力、動作的協調能力以及肌肉的應激力要高于身體素質差的人,也就是說身體素質與訓練傷成反比。訓練時,肌肉的反復收縮牽拉超過肌肉抵抗閾值,便會使軟組織損傷或導致骨折。當強度增大時,身體素質差、耐受力差者發生訓練傷的概率大;身體結構不協調如髖關節外旋是發生脛股骨折的高危因素;人在奔跑、跳躍時會使下肢承重負荷成倍增加,肥胖者發生訓練傷的概率會加大。

4 預防措施

4.1強化健康防護知識教育根據戰士的文化程度、接受能力和實際需求,采取上課、網絡多媒體、技術指導、互動交流等方式,搞好形象、生動、有趣味、有針對性的訓練傷防護知識教育,增強自我防護意識和防護能力。同時,注重強化組訓軍官、醫務人員的運動醫學知識[5],不斷提高指導訓練的科學化水平。

4.2突出訓練和防護的針對性訓練時,根據訓練內容和戰士的不同情況,有針對性地采取防護措施,因人而異,防止一刀切、一鍋煮。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針對身體素質、高矮胖瘦、文化程度等細化分組施訓,不同的組采取不同的訓練強度、難度。要根據訓練科目負荷的大小及特點,合理穿插安排訓練科目,避免因長時間重復單一動作而發生訓練傷[6]。加強骨干的幫訓作用,讓訓練好的與訓練差的結成對子,進行指導幫教,共同促進提高。

4.3開展訓練傷特點規律研究軍事訓練的傷病特點表現為“三多”,即慢性損傷多、積累傷多、小損傷多[4]。若對這些損傷不加以重視,則可能導致嚴重的訓練損傷。因此,作訓機關、衛生機構、一線訓練骨干要齊心協力,立足訓練實際,著眼戰斗力生成需要,潛心研究各種訓練項目的傷病特點、預防策略和保障舉措,有效降低軍事訓練傷的發生率及其對官兵健康和部隊戰斗力的影響程度。

4.4加強生活和心理服務調劑伙食,盡量適應不同地域戰士的生活習慣需求。對心理不穩定的戰士,定期進行心理干預疏導,使其學會自我調控和自我減壓,降低心理因素在訓練中的影響。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在密切關系、增強體質中,舒緩新戰士的心理壓力,努力使其以昂揚的精神狀態投入訓練。

[1]黃昌林,張莉,薛剛.《軍事訓練傷診斷標準及防治原則》的編制應用研究及意義[J].解放軍醫學雜志,2004,29(4):286-288.

[2]仇賽,王利群,張軍,等.某特種部隊新兵訓練損傷及內在危險因素調查[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2,20(2):168-171.

[3]張冉,石清.某部新兵軍事訓練傷調查[J].總裝備部醫學學報,2012,14(2):94-95.

[4]于曉華.軍事訓練醫學發展現狀及思考[J].東南國防醫藥,2011,13(1):85-87.

[5]于曉華,史新中.當前部隊軍事訓練傷病防治需要關注的幾個問題[J].東南國防醫藥,2012,14(5):472-474.

[6]張敬中,張維斌,谷景先.某部機步兵新兵訓練傷調查分析[J].沈陽部隊醫藥,2011,24(4):229-230. [2015-04-08收稿,2015-05-07修回]

[本文編輯:韓松]

R821.53

B

250001山東濟南,濟南軍區司令部門診部(李穎,王學嶺,彭姍姍,趙娜,劉佳)

3.4兵源因素來自不同地方的新兵每年定期被送到統一地方集中受訓,其飲食習慣、地理環境、生活規律的改變,也會成為軍事訓練傷的影響因素。這次訓練中,江蘇籍戰士共408人,發生訓練傷34人,發生率8.3%;山東省、河南省等北方籍戰士780人,訓練傷52人,發生率6.7%。這可能與訓練所在地的氣候環境、飲食安排等,北方籍戰士更容易適應。如南方人到北方來,由于飲食習慣不一樣,會導致胃腸的不適易發生訓練傷。作息時間、生活規律的改變,對適應性不強的新兵都會有影響,使睡眠質量低下甚至失眠,以至于在第二天的訓練中精神萎靡,不能進入正常的訓練狀態,也容易發生訓練傷。

3.5心理因素剛剛入伍,要面對一個嚴格要求、嚴格訓練的陌生的環境。性格迥異的人際、嚴格的紀律約束、模式化管理、緊張的生活和高強度的訓練使新兵心理處于強烈的應激狀態。調查發現,訓練前的焦慮性、恐怖性、偏執性、精神病性和軀體化狀態將直接影響訓練傷的發生。訓練中高難度的動作、持久的訓練、嚴格的管理、不良的人際關系等,都可能對新兵的心理帶來負性影響,造成心理的不穩定性,更易導致訓練傷的發生。

猜你喜歡
新兵訓練軍事訓練新兵
新兵,請入列!
“愛心班長”與新兵訓練
陸軍特殊專業新兵訓練期間衛勤保障的做法與體會
點亮初心,打造出版精品——出版新兵成長記
軍事訓練中要做好健康維護
炮炮 向前沖之新兵訓練營
新兵訓練骨干集訓工作的重點與對策
領著“新兵”向前走
“軍事訓練要走在現代化戰爭的前面”——葉劍英軍事訓練思想概述
戰國時期的軍事訓練及其時代特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