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比例摻燒煤泥實踐分析

2015-04-24 07:15曾憲江練純青郭俊原小強張凱東馬俊杰
綜合智慧能源 2015年10期
關鍵詞:煤場皮帶機泵送

曾憲江,練純青,郭俊,原小強,張凱東,馬俊杰

(內蒙古京泰發電有限責任公司,內蒙古 準格爾 017000)

0 引言

根據國家有關資源綜合利用優惠政策,煤泥摻燒具備良好的經濟、環保效益。摻燒煤泥后,可減少鍋爐磨損及降低排渣系統故障;有效解決煤泥污染環境問題,降低灰渣排放總量;與同熱值的原煤相比價格低廉,可大量節約燃料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燃燒煤泥,更加凸顯電廠資源綜合利用水平,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能更好地享受國家有關優惠政策。

1 煤泥性質

某煤礦年產原煤1200萬t,年產煤泥180萬t,每年可向附近電廠提供煤泥100萬 t,煤泥熱值15.9~18.4 kJ/g。

煤泥來自煤礦重介洗選工藝,即工藝水循環產生的副產物,包含粗煤泥和細煤泥2種產品。洗選后的含泥工藝水通過旋流器分離,頂流去往緩沖池作為細煤泥的主要原料,通過加藥、攪拌、沉淀,泵送至盤式加壓過濾機及快開式板框壓濾機壓濾,形成細煤泥,水分25% ~28%,性狀黏稠結團,保水性好;底流進入高速離心機脫水,連續產出粗煤泥,水分18%~20%,顆粒狀,松散易脫水。煤泥中常含有大量流失的磁性介質。

選煤廠的粗、細煤泥通過一條集料刮板機向電廠輸送、外排,煤泥經過露天晾曬后,水分在16%以下即可與原煤摻混使用。

2 大比例摻燒煤泥的技術條件及可行性

目前有多種途徑或方式,通過輸煤系統或是管道給鍋爐輸送煤泥,實現大比例摻燒煤泥。

2.1 烘干裝置

采用燃煤鍋爐煙氣直接或間接加熱煤泥進行干燥。該類裝置加熱效率高,脫水效果好,但由于目前單臺設備出力小,場地占用大,干燥煤泥發熱量降低及煙氣排放環保要求等問題,仍需要做大量改進工作。

2.2 自然晾干

需要足夠的場地或周轉時間,且要求天氣晴好、風速適當,嚴重受限于場地及環保要求。目前政府部門要求煤場全封閉,不能有粉塵外溢,極大地影響煤泥的翻曬脫水。

2.3 煤泥泵送系統

把一定粒徑的煤泥制成膏狀,由柱塞泵提供動力,通過管道直接泵送至爐膛燃燒。當泵送管道長度、高度超過一定數值且回流量大時,一般在柱塞泵出口增加逆止閥以降低煤泥回流、減緩管道振動。煤泥泵送系統分爐頂給料和鍋爐側墻給料兩類,優點比較明顯,符合國家資源綜合利用產業政策,煤泥水分要求范圍較廣,不會產生運輸污染,直噴鍋爐燃燒,中間環節相對較少。但受制于煤泥性質、設備可靠性、場地條件(如距離、高差)、設計標準、實驗數據等因素,目前有運行好的,也有不理想的,仍需在基礎研究、設備開發方面努力。該系統由膏漿制備機、儲料倉、正壓給料機、膏體泵、逆止閥、管道、鍋爐給料器等組成。

3 大比例摻燒煤泥技術實踐

為便于從輸煤系統轉運摻燒煤泥,制定并實施了10余項有針對性的技術改造。2013年實現全年摻燒煤泥97.95萬t,比例超過50%。實際工作中從以下方面進行了探索。

3.1 粗、細煤泥分離運行

粗細煤泥因粒徑、水分、黏度等性質迥異,混合進入燃料系統摻燒時極易導致設備堵塞,降低系統出力,影響機組負荷甚至運行的安全性。為此,在洗煤廠出口加裝粗、細煤泥分離系統,沿用洗煤廠的粗煤泥皮帶,加長后反向運行接入煤泥輸送系統,原有的刮板機專門用于運輸細煤泥,使粗細煤泥從源頭上分離外排,為煤泥分開儲存、煤泥泵送系統原料配比制漿、提高煤泥摻燒量創造了必要條件。粗細煤泥分離運行方案如圖1所示。

3.2 臨時煤場加裝煤泥轉運皮帶及振動給煤機

煤泥需不斷翻曬、周轉、消耗,實現與原煤混合摻燒。如將晾干煤泥裝車遠距離倒運至地下煤斗,會產生約5元/t的運輸費用。如在臨時煤場增設皮帶并安裝振動給煤機,將煤泥就近轉運至輸煤主系統,不僅降低汽車倒運煤泥的運費成本,還會減少汽車運輸產生的環境污染,長期經濟效益可觀。

安裝的振動給煤機,采用變頻控制,給料均勻、可調節,既可實現平穩、均勻給料,保證皮帶不跑偏、不撒料,又可實現與原煤流量匹配調整,按一定比例摻燒煤泥。

3.3 #5,#7皮帶機甲、乙側交叉改造

輸煤系統#4皮帶機至#8皮帶機之間的所有設備,只能甲側對甲側、乙側對乙側,不能交叉備用。一路運行一路備用,當其中一路設備的任一臺設備故障檢修時,整側設備失去備用,給輸煤系統上煤帶來很大壓力,可靠性差。特別是細篩、細碎煤機、環錘式碎煤機故障多,且排除故障時間長。在一側失去備用的情況下,出現較大設備缺陷,可能會導致斷煤、機組降負荷等后果。特別是在摻燒煤泥情況下,落煤管、篩碎設備經常堵塞,必須有多種運行方式及通道才能保障上煤通暢。

為此,把#5,#7皮帶機一側驅動裝置前移、落煤斗正對另一側皮帶機的上方,并在兩側皮帶機原落煤斗位置安裝雙側犁煤器,從而實現皮帶機甲、乙側交叉互通。改造后,大大豐富了輸煤系統運行方式,提高了輸煤系統的安全性、可靠性。

3.4 輸煤細碎樓加裝煤泥直通通道

鑒于輸煤系統細篩機、細碎機故障率高且消缺時間長,通過安裝細篩機、細碎機旁路落煤管,使煤泥不經篩分、破碎直接進入原煤倉,原煤在另一路運送通道篩分破碎后與煤泥混合,不僅降低了細篩機、細碎機的堵煤頻次,而且使輸煤系統的運行方式更具靈活性、安全性及可靠性。

3.5 #4轉運站落料裝置改造

為更好地運輸煤泥,減少堵煤次數,盡量保證原煤與煤泥混合上煤,以降低水分,并充分利用原煤顆粒沖擊落煤管壁及設備表面黏附的煤泥,降低黏煤程度。

但煤礦筒倉所供的原煤中鉆頭、木塊、鐵件等雜物較多,粒徑超過300mm的煤塊占來煤量的20%以上,大塊原煤和雜物直接敲擊在#4皮帶機導料槽的導流板上,導致其多次被砸斷損壞,進而造成下游#4皮帶機甲、乙側皮帶劃傷撕裂。為在源頭上降低大塊原煤對系統設備的沖擊,在#4轉運站#3皮帶機頭部安裝脈動式除雜物裝置,從原煤中濾出粒徑大于280mm的大塊煤、矸石及雜物,并加裝雜物轉運皮帶,將濾出的大塊煤、矸石及雜物自動轉運至室外的垃圾池內,實現分揀、轉運自動化,降低了雜物清理勞動強度。雖篩分濾出了粒徑大于280mm的大塊物料,但粒徑大于50mm的原煤仍對下游設備有一定影響,為此在落煤管與導料槽接口處設計了緩沖漏斗裝置,三者之間采用軟性材料密封,漏斗通過高強度彈簧緩沖,直接將沖擊載荷傳導到大地。

4 技術探索

4.1 煤泥干化

圖1 粗細煤泥分離運行方案

針對粗煤泥顆粒狀、松散、易脫水的特性,把運輸煤泥的皮帶加寬、降低帶速,即把煤泥攤薄,并給風干煤泥留出足夠的時間。按粗煤泥產量200 t/h計算,如采用帶寬1400mm、帶速0.5m/s的皮帶機,煤泥可攤薄至60mm左右;若皮帶長度超過200m,就有400 s的加熱時間。

在皮帶機縱向布置若干熱風箱,每組熱風箱底部密布廣角噴嘴,直吹煤泥表面。兩風箱之間安裝1組梳耙,每2組梳耙交錯半齒布置,以實現煤泥翻轉,增加通風有效面積。熱風熱源取自煙氣余熱系統熱水,或是冷渣器熱水,可通過水氣交換器獲得。煤泥干化示意如圖2所示。

圖2 煤泥干化示意

4.2 煤泥翻曬

如有足夠場地且能露天存放,利用日照及北方的干燥空氣,采用機械方式破碎、翻曬,干化效果良好。

推煤機后驅動輪連接類似旋耕機裝置,攜帶液壓定位犁頭在煤場分塊翻耕作業,提高煤泥與空氣的接觸面積,可實現煤泥破碎、翻曬及干化。煤場翻曬裝置如圖3所示。

圖3 煤場翻曬裝置

5 結論

煤泥作為洗煤廠的副產品,難于處理且污染環境,如能對煤泥進行低成本處理,將會取得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本文重點介紹了如何對傳統輸煤系統進行適應性改造,進而為循環流化床鍋爐大比例摻燒煤泥提供基礎技術條件。通過近2年的運行實踐,摻燒煤泥穩定,煤泥占總體燃料比例超過50%,為煤泥的充分利用探索了新的方法,也可為解決煤泥干燥、轉運提供新的思路。

猜你喜歡
煤場皮帶機泵送
鞍山市材料價格補充信息
鞍山市材料價格補充信息
封閉煤場數字化管理系統研究與應用
縮短原料皮帶機電氣故障時間
井下皮帶機集中控制系統的設計及應用
皮帶機用隔爆型電動機起動性能研究與分析
可溶性泵送環在頁巖氣儲層改造中的應用
林西礦業煤場網殼抗推支座設計與受力分析
露天煤場防汛應急管理與環保管控
淺析煤礦接力運行強力皮帶集中聯動控制方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