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體育服務業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

2015-04-29 00:44孫素玲臧云輝
首都體育學院學報 2015年6期
關鍵詞:電視轉播體育賽事中國

孫素玲 臧云輝

摘要:運用文獻資料法和調查法,對我國體育服務業發展現狀進行分析,發現制約發展的關鍵問題為:總量小與結構不盡合理并存;有效供給不足;中低端體育服務消費動力不足和高端體育服務消費外流并存;吸引社會資本和外資投入不足;引導扶持政策不完善,發展環境欠佳;多部門協同推進的機制不健全;提出大力發展體育服務業的現實價值,并提出加快發展我國體育服務業的對策建議:培育市場需求,拉動體育消費;培育產業主體,增強供給能力;促進結構優化升級;深化體制改革;完善促進體育服務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加強基礎性、保障性工作。

關鍵詞: 中國;體育產業;體育服務業;體育賽事;電視轉播;發展現狀;問題

中圖分類號: G 80052文章編號:1009783X(2015)06050005文獻標志碼: A

Abstract:Through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investigatio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sports service development in China.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main problems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are not reasonable coexistence of total amount and structure,the effrective supply is shortage,the low end of the sports service consumption is lack and highend sports service consumption outflow,lack of attracting the social capital and foreign investment,guide support policy is not perfect,poor development environment,the mechanism of multi sectoral coordination is not perfect,the practical value of developing sports service industry is put forward,an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 to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service industry in China.Foster market demand,pull sports consumption,cultivate industry body,enhance supply capacity,promote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deepening the reform of the system,improve the related policies of sports services development,strengthen basic and safeguard work.

Keywords:China;sports industry;sports service industry;sports games;television broadcasting;development situation;problem

體育服務業是向市場提供各類專業體育服務消費品的行業,主要包括健身休閑、競賽表演、體育中介、場館運營、體育旅游、體育康復、體育培訓、體育傳媒等業務門類和體育服務貿易。加快發展體育服務業,是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的重要內容,是深化體育改革,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的必然要求。本文就當前我國體育服務業的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進行專題分析。

1我國體育服務業的發展現狀

1.1總量分析

根據國家體育總局2013年發布的體育產業統計報告,2012年全國體育服務業的總產出1 058億6 100萬元,增加值609億6 200萬元,從業人員92萬1 700人,占體育產業增加值21.01%,同比上年增長10.20%(見表1)。

鑒于體育服務業與文化、旅游、廣告、傳媒、賓館、教育培訓等混業經營現象較為普遍,這些行業中的很多實體也在兼營各類體育服務,因此,我國體育服務業實際市場規模應該比現在的統計數據要大。

1.2結構分析

從2012年我國體育服務業主要業態的發展情況看(見表2),總產出和增加值依次排序是體育組織管理活動、體育健身休閑活動、體育培訓、體育彩票、體育場館管理活動和體育中介,其中增加值超100億元有3個,超200億元的僅1個;吸納就業能力排位依次為體育彩票、體育健身休閑、體育組織管理活動、體育培訓、體育中介活動和體育場館管理活動,其中從業人員超過20萬的有3個。增幅最為顯著的是體育培訓和體育中介活動,分別達到60.44%和34.84%,體育健身休閑活動、體育組織管理活動和體育場館管理活動等核心業態增幅有限。

表 12011、2012年我國體育服務業總量情況

表 22011、2012年我國體育服務業主要業態發展情況

我國體育服務業發展水平在不同地區之間的差異還較大。體育服務業占體育產業增加值的比重,全國平均水平在20%左右,東部省份一般在30%以上,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在40%左右,最高的北京市達到55.7%。中部省份基本在全國平均水平,西部省份大多為10%左右。這表明,體育服務業發展與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呈明顯正相關。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環渤海經濟圈和海峽西岸經濟區仍將是加快發展體育服務業的重點區域。此外,戶外運動資源豐富和獨特的西部地區,具備加快發展體育主題旅游和運動休閑產業的條件。

1.3主要業態發展情況

1.3.1健身休閑業

健身休閑業是指向社會提供參與性體育健身休閑服務的行業。2012年,健身休閑業占到整個體育產業的份額達5.73%,從業人員21萬7 900人,實現增加值179億7 300萬元,比上年增長了11.83%。

從市場供給看,向消費者提供健身休閑產品的運營主體,主要是各種不同規模、不同性質的體育俱樂部。從經營項目看,這一市場呈現出國際化的趨勢,既有高檔的健身娛樂項目,也有大眾普及型健身娛樂項目。從組織結構看,除國有的公共體育場館、體育社團向消費者提供較為豐富的健身產品和服務外,社會及民間商業性健身機構積極順應市場需求,向市場提供多樣化的健身需求產品和服務。

1.3.2競賽表演業

競賽表演業是指向社會提供觀賞性體育消費產品的行業。2012年我國體育競賽表演相關的體育組織管理活動從業人員20萬4 400人,實現增加值215億6 300萬元,比上年增長5.64%。

我國已逐步形成以足球、籃球、排球、乒乓球4大聯賽為代表的職業體育格局,且正在成為競賽市場的主角。盡管四大聯賽仍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和困難,但整體而言,聯賽的質量日漸提高,特別是在聯賽組織、俱樂部管理、裁判員監控、賽事品牌推廣、市場開發等方面都有改善和提高,聯賽品牌影響力和市場價值得到不斷挖掘和提升。2013年足球中超總產值達17億8 000萬元,是1994年的17倍,增長率為20.9%,其中,中超聯賽收入3億7 000萬元;籃球CBA聯賽,2013—2014賽季,聯賽收入3億4 900萬元。近年來,棒球、網球、羽毛球、圍棋、國際象棋、自行車、高爾夫球、電子競技等項目也開始組建和運作俱樂部聯賽,盡管這些后起的聯賽在規模和影響力方面不及“四大聯賽”,但也形成了特定的觀眾群體,聯賽的組織與管理水平不斷提高。以李娜、丁俊輝、馮姍姍為代表的高水平職業選手開始涌現,助推了我國職業體育的發展。

商業性賽事是競賽表演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舉辦了一系列引人關注的國際性商業賽事,促進了競賽市場的快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人民群眾觀賞高水平比賽的需要,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1.3.3體育場館服務業

體育場館服務業是指為社會公眾提供觀賞比賽和健身休閑服務的行業。隨著我國體育場館建設的快速發展,體育場館服務業得到較快的發展。2012年我國體育場館服務業創造增加值54億5 900萬元,占當年體育產業增加值1.74%,比上年增長5.66%,從業人員2萬6 600人。

全國體育及相關產業專項調查數據顯示,我國體育場館業從業機構以事業單位為主,企業機構較少。場館運營中,對于部分專業性、服務性較強的工作采取服務外包方式較為普遍。有關調查顯示,2009年有53.3%的被調查場館在票務、廣告和附屬設施開發等業務選擇與專業機構合作;有55%的被調查場館對于清潔衛生、安保、餐飲等服務性工作采取委托專業公司或委托專業公司與自我服務相結合的方式,采取自我服務方式的場館所占比例相對較低。

1.3.4體育培訓業

體育培訓業是指向社會提供各類體育培訓產品的行業。隨著人們體育鍛煉需求的日益旺盛,體育培訓產業呈現出快速發展的趨勢。2012年,體育培訓業占體育產業的份額3.62%,從業人員18萬2 300人,實現增加值113億6 300萬元,比上年增長60.44%。

我國體育培訓市場可分為運動技能培訓和職業資格培訓2大類。其中職業資格培訓主要是指為了獲得相應的從業資格,如體育經紀人、社會體育指導員、教練員資質開展的培訓。從培訓機構看,既可是政府所屬的辦事機構,也可是相關社會團體或企業。投資主體主要為國家投資和社會投資2種形式。

1.3.5體育旅游業

體育旅游業是指圍繞體育核心吸引物而開展的專項體育旅游活動。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體育旅游迅速升溫,其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已初見成效。根據對湖南省、浙江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江西省、寧夏回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安徽省、北京市的不完全統計,共有體育旅游相關從業機構7 224家,創造就業崗位112萬余個,營業收入約90億元,實現利潤超過19億元。地處中部的湖北,2010年,全省體育旅游共接待游客800多萬人次,實現總收入24億多元。其中體育旅游項目(景點)營業收入15億多元,體育賽事、節會活動收入5億多元。體育旅游帶動賓館、交通、餐飲等服務業收入200多億元;帶動直接就業人數3萬人,間接就業20多萬人。在河北省崇禮縣,以滑雪為龍頭的服務業總產值占該縣GDP的30%以上,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近萬人[1]。

隨著體育主題旅游的逐步興起,一個以體育觀賞和體育參與為主的體育旅游產品體系開始逐步形成。其中相對成熟的參與性體育旅游產品和項目有冰雪運動、水上運動、海洋運動、山地戶外運動、高爾夫運動和民族民間體育文化主題活動。

1.3.6體育中介業

體育中介業是指為社會提供各類體育中介服務的行業。2012年,我國體育中介業創造增加值20億6 700萬元, 占當年體育產業增加值0.66%,比上年增長34.84%,從業人員7萬100人。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08年底,在各地工商部門注冊登記的體育中介公司超過600家,全國體育經紀人總數超過7 000人。與2003年比,體育中介公司的數量增加了2倍,持證體育經紀人的數量增加了4倍。

國際著名體育推廣企業大舉進入中國市場。盈方中國、NBA中國、美國的八方環球市場推廣咨詢(北京)有限公司、英國謝菲爾德國際場館管理集團、日本電通公司等,均在中國設立辦事處,開展賽事推廣、奧運會和亞運會贊助商咨詢服務、城市體育產業功能區的規劃和運營咨詢服務。截至目前,全球最有影響力的體育中介企業已全部在中國布局并開展業務,中國體育中介市場已呈現越來越國際化的發展態勢。

國內專業化的賽事運營公司迅速成長。目前,國內著名的體育賽事推廣和運營公司有上海久事國際賽事管理集團、北京中國網球公開賽體育推廣有限公司、中視體育推廣有限公司、中體產業競賽集團等。

1.3.7體育傳媒業

體育傳媒業是指一切從體育活動、事件、人物中擷取素材,制作成文字、符號和影像產品并加以傳播和銷售的行業。目前這一行業大體由5個部分組成。一是最具影響力的電視媒體,它以CCTV5和樂視體育為龍頭,包括地方體育頻道及在我國落地的ESPN和星空體育(Star Sports);二是廣播媒體,主要由全國性和地方性廣播網的體育廣播構成;三是體育報紙,包括全國性和地方性綜合類報紙的體育版和專業性體育報紙[2];第四是體育雜志,我國現有專業體育雜志135種;五是體育網站。

目前我國廣播電視尚屬壟斷性行業,社會資本還不能自由進入,國內的體育機構組織很難從電視機構獲得賽事的版權收入,處在向電視臺付費,才能獲得賽事轉播的階段。從長遠看,國內的電視機構不付或少付體育賽事的版權費,不利于這個行業持續、穩步、健康地發展。電視機構不向體育組織付版權費,體育組織就很難提高賽事質量,而賽事質量得不到提高,轉播賽事所能帶來的廣告收入也就不可能有大的增長。在體育電視市場日益國際化的今天,一個國家的體育電視機構如果失去了本國優質賽事資源的支撐,不可能有核心競爭力,只能靠大量購買國外賽事資源來維持。近年來,國內地方電視臺的體育頻道因內容匱乏而不得不改為文體或大眾健康頻道,就是體育電視壟斷經營的結果。

1.3.8體育彩票業

自1994年國務院批準發行體育彩票以來,體育彩票累計發行7 017億元,共為國家籌集公益金2 030億元[3]。2012年我國體育彩票業創造增加值74億6 500萬元,占當年體育產業增加值2.38%,比上年增長3.32%,從業人員22萬400人。對社會公益事業的發展發揮了巨大作用,帶動了印刷、通訊、運輸、制造、建筑、金融、廣告等相關行業發展,遏制了私彩和非法賭博,在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1.3.9體育服務貿易

體育服務貿易是指發生在國家間的體育服務輸入和輸出的交易活動。在體育領域主要有3種存在方式:一是商業存在,主要涉及體育中介業,如國外著名體育推廣公司、經紀機構在中國設立分支機構,開展國內的體育賽事、體育廣告、球員經紀業務。二是境外消費,主要涉及體育旅游業,如我國公民去國外和外國公民來我國進行主題體育旅游。三是自然人流動,主要涉及職業體育和競賽表演,如在國內聯賽效力的外籍教練和球員,我國在國外執教的教練和球員,以及國外俱樂部和球星來華進行商業比賽、表演和商業活動等。

隨著我國舉辦大型國際賽事的不斷增多,特別是以足球、籃球、網球為代表的職業體育快速發展和出國進行高端體育旅游的出現,體育服務貿易在國內開始活躍,體育服務貿易的進出口總量不斷上升,但整體上是進口貿易多于出口。從職業體育看,2012—2013賽季在“中超”16支球隊執教的外籍教練13人,占教練總數的81.25%,國內俱樂部付給他們團隊的工資總額超過1億5 000萬元,外籍球員80名,工資總額約6億5 000萬元。在CBA效力的外教和球員約50名,支付外援工資2億5 000萬。相較而言,我國在國外聯賽或俱樂部中執教和比賽的人數盡管也在上升,但受項目影響力小等因素的制約,他們從國外聯賽獲取的收入要低得多。從競賽表演業看,近年來,歐洲五大足球聯賽的豪門和球星、NBA球隊和球員來中國打商業性比賽和活動的頻次不斷提高,而國內球隊能去國外進行商業性比賽的少之又少。從體育旅游看,國內富裕人群去國外進行專項運動休閑游的人數不斷增多,而外國人來中國進行專項體育旅游仍局限在登山等少數項目上。從體育中介業看,國際上著名的體育中介機構基本上都在中國設立了區域總部或分支機構,而國內體育中介機構在國外設立分支機構的基本沒有。

2我國體育服務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總量小與結構不盡合理并存

我國體育服務業創造的增加值在整個體育產業中的占比僅為20%,與歐美發達國家占比達80%存在巨大的差距。同時,體育服務業各業態在體育產業增加值占比中沒有一個超過10%,最高的體育組織管理活動僅占6.88%,而體育服務業中核心業態,健身休閑、競賽表演、體育培訓占比僅為3%~5%之間,核心業態偏弱,對其他業態輻射和拉動作用不強的結構性問題也比較突出。

2.2有效供給不足

體育服務經營單位整體實力不強。體育服務經營實體小微企業多,大中型體育服務企業少,兼營的多、專營的少,缺乏有品牌影響力的龍頭企業和有資本實力的上市企業。體育服務經營主體根據市場需求變化創新產品和調整產品結構的能力較弱,體育經營場所布局不盡合理,群眾身邊的中小型體育設施和戶外健身場所較少,針對不同人群的定制產品太少。由于有效供給不足,直接導致了居民體育服務消費得不到有效激發和釋放。

2.3中低端體育服務消費動力不足和高端體育服務消費外流并存

由于基本公共體育服務和非基本公共體育服務界定不清,人們體育消費意識不強,相當一部分人仍然認為體育應該是政府和單位提供的福利,不愿花錢進行體育消費。同時企事業單位職工帶薪彈性休假制度尚未落實,中小學體育教學內容與終身體育脫節,體育消費技能貯備不足,這些因素的存在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低端體育服務消費動力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土地、環境方面的限制,我國對高端體育服務消費項目,如高爾夫、滑雪、游艇、潛水等項目都不同程度有限制發展的政策,高端體育健身休閑項目供給明顯不足。加之,國內職業體育、競賽表演市場發展水平低,致使越來越多的人出國消費,高端體育服務消費外流的現象開始顯現。

2.4吸引社會資本和外資投入不足

由于民營體育服務企業承受著不斷高漲的租金,且在用水用電用氣等方面無優惠,經營成本居高不下,生存越來越困難,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社會資本投資體育服務業的積極性。同時,由于我國開展職業化運動項目數量有限,高端運動休閑項目存在政策限制,競賽表演市場運行規則尤其是賽事安保、賽事審批等方面與國際慣例不接軌,直接影響外資投資體育服務業的積極性。

2.5引導扶持政策不完善,發展環境欠佳

相對于文化和旅游產業,體育服務業在國家層面尚未形成系統完善的引導和扶持政策。雖然《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從投融資、稅費價格、土地規劃、能源、無形資產開發保護等方面提出了對體育產業的扶持政策,但大多屬于現有法規中已確定的內容,缺乏針對體育產業,特別是體育服務業的專項政策和措施。

2.6多部門協同推進的機制不健全

發展體育服務業必須上升到國家層面,建立聯動機制,由各相關部門協同推進,促進相關領域融合發展,但目前主要以體育部門為主,相關職能部門的作用未得到有效發揮,聯動機制尚未建立,工作合力尚未形成。

3加快發展我國體育服務業的對策建議

加快發展體育服務業,必須在繼續強化政府責任,保障基本公共體育服務的同時,加強頂層設計,系統謀劃配套改革措施,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加快轉變政府職能,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最大限度地激發和增強社會和市場活力,形成政府、社會、市場分工合作、事業與產業相互促進的發展格局,以體育服務業的提速增效拉動體育消費,促進體育產業發展,使之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

3.1培育市場需求,拉動體育消費

充分利用和發揮多種媒體的作用,增強國民健身意識,加強體育知識傳播,引導群眾體育消費,提供場地設施、健身休閑、賽事觀賞等消費信息服務。

在準確把握群眾體育消費需求、體育市場運行規律和體育項目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制定支持體育消費的政策措施,更加廣泛地開展全民健身運動,促進體育生活化、社區化發展,進一步提升體育場地設施利用率,提供針對不同人群、不同時段的消費與服務。推動機關、企事業單位職工帶薪彈性休假制度的落實。

鼓勵引導各類體育企業按照市場需求,借鑒國外先進經驗,以創新性的產品和服務引領體育消費。引導支持體育與相關行業的融合發展。

健全政府監管、社會承辦、市場運作的辦賽模式,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申辦和舉辦高水平國際體育賽事,逐步實現賽事主體多元化,提高賽事運營市場化水平。對社會舉辦的有影響、效益好的賽事,政府采取賽后獎勵的方式予以扶持。鼓勵培育自主品牌賽事,積極發展基于社區的城市聯賽和各類群眾性體育賽事活動。培育專業化的體育賽事推廣和運營機構,構建賽事舉辦方、贊助商、合作伙伴和體育傳媒共同運作的商業模式[4]。

3.2培育產業主體,增強供給能力

制定實施體育健身設施專項規劃,完善基礎性體育公共配套設施,逐步實現體育健身設施均衡布局。鼓勵挖掘和充分利用好地下空間等存量資源,抓好居住區配套體育服務設施的接收和管理工作,重點發展基層社區健身設施,繼續推動有條件的中小學體育場地對外開放,并深入研究利用郊野公園及城區內空置場地等建設公共體育設施,以滿足周邊居民的體育健身需求,實現公共體育設施均衡發展。優化體育健身設施結構,支持社區健身俱樂部發展,逐步形成綜合體育中心、專項體育場館、社區健身中心協調分布、相互補充的健身服務網絡。鼓勵社會力量投資體育健身服務業,引導知名體育健身企業深入社區開展連鎖經營,鼓勵體育企業與文化創意、旅游業經營企業聯合開發戶外健身休閑、極限運動、體育文化等綜合性體育休閑產品[4]。

以國有公共體育場館為重點,探索國有體育場館開展混合所有制試點,充分挖掘和利用體育場館資源,通過探索建立體育場館聯盟、開展委托經營等多種形式,整合資源,實現優勢互補。在滿足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需求的基礎上,加強體育場館運營管理創新,支持引進高水平、專業化運營公司,提升體育場館市場化、企業化經營能力。拓寬體育場館經營服務項目,創新服務供給方式[4]。

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運動項目探索職業化發展道路,引導社會資本發展職業體育,鼓勵有條件的企業獨立或參與組建各種類型的職業體育俱樂部,探索專業體制和職業體制有機銜接的辦法。培育和打造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體育明星,帶動職業體育發展。積極引進國際職業體育組織總部或辦事機構落戶中國[4]。

鼓勵競爭力強、有實力的體育企業走產業集團化發展道路,形成一批有核心競爭力的大型體育產業集團,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體育服務企業和品牌。鼓勵文化、旅游、傳媒、會展、金融等領域大型骨干企業進入體育產業領域,支持優勢體育企業進入資本市場[4]。

加大對中小型體育企業的扶持力度,鼓勵和引導各類民間資本結合大眾體育需求,發展“專、精、特、新”的中小型體育企業。

3.3促進結構優化升級

重點發展體育健身休閑和體育競賽表演2個龍頭業態,帶動其他相關業態的發展。與健康產業、醫療產業、養老產業合作,積極發展體育保健康復產業。與旅游部門合作,大力發展體育旅游產業,創新運動休閑游和度假游產品,助推旅游業轉型升級。積極探索與文化、科技、傳媒、會展等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新模式,豐富體育服務業發展內涵,提升體育服務業的文化含量、科技含量,延伸產業鏈,提升體育服務業核心競爭力,逐步構建具有較強輻射能力和帶動作用的體育服務產業體系[4]。

探索體育服務業集聚發展的新模式,鼓勵各地根據自然生態條件和歷史文化資源打造各具特色的體育服務業基地或示范項目,國家體育產業基地和示范項目評審更多地向體育服務業傾斜,向龍頭項目和品牌項目傾斜,向中西部和少數民族地區傾斜,扶優扶強、扶新扶特,促進體育服務業結構優化升級。

3.4深化體制改革

按照政企分開、政事分開、政社分開、營利性與非營利性分開的原則,充分發揮市場在體育產業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改善政府促進體育服務業發展的手段和方式,提升體育服務業發展的市場化程度。進一步強化政府統籌規劃和市場監管職能,推動形成政府引導、協會社團和中介服務組織支撐、各類體育服務企業為主體的社會化、市場化的體育服務業發展機制。積極推動體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試點,剝離體育事業單位非基本公共服務部分,推進體育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探索部分國有體育場館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試點。加快發展職業體育,鼓勵更多的項目走職業化道路,探索職業聯賽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的市場化辦法,推動其他國有體育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革。

改革體育賽事審批制度,鼓勵體育系統之外的其他社會部門和各類投資舉辦商業性體育賽事和表演活動。

改革現行對重大體育賽事指定轉播機構的有關規定,破除行政壟斷和技術壟斷,放開體育賽事媒體版權的交易市場。

積極推動體育經紀、體育金融、體育法律、體育咨詢等體育中介服務組織發展。支持體育中介服務組織參與重大體育賽事的申辦、舉辦和商業化運作,協助體育產業經營主體開拓國際市場,搞活體育服務貿易。

3.5完善促進體育服務業發展的相關政策

中央財政設立體育產業發展引導資金,對體育服務業給予重點扶持。研究放大體育產業財政引導資金的具體辦法,通過注入資本金、項目補貼、財政貼息、風險補償金等方式,吸引社會資本加速進入體育服務業。

制定稅收優惠政策。對舉辦體育賽事和活動或為舉辦體育賽事和活動提供場地,以及贊助重大體育賽事和活動的經營單位給予稅收優惠。

制定土地保障政策。由各級政府國土部門會同體育行政部門制定體育服務業地方執行標準。鼓勵各地在不占用基本農田的前提下,結合土地荒漠化治理、荒山綠化、礦山沉降區治理、城市綠化帶和郊野休閑公園建設,提供體育用地。

制定投融資政策。鼓勵支持各類金融機構積極開發新產品、開拓新業務,服務體育服務企業。發揮中小企業創業投資引導資金的作用,鼓勵創業風險投資機構投資支持體育服務業發展。探索組建體育產業發展股權投資基金,以政府投入為引導,積極吸引和募集社會資金,支持發展的重點體育服務企業和項目[4]。

3.6加強基礎性、保障性工作

探索“產學研教”一體化的人才培養模式,鼓勵有關高等院校設立體育產業類專業,培養高端復合型體育經營管理人才和各種操作型、技能型人才。建立體育服務業人才交流平臺,完善人才評估體系。積極引進高層次體育產業管理人才,拓寬人才引進綠色通道[4]。建立體育產業統計制度。加強對體育服務業相關指標的跟蹤研究,為體育服務業健康持續發展提供決策依據。

參考文獻:

[1]鮑明曉,趙承磊,饒遠,等.我國體育旅游發展的現狀、趨勢和對策[J].體育科研,2011,32(6):4.

[2]鮑明曉.在傳播體育中創造財富:體育媒體產業探蹊[J].體育文化導刊,2008(7):1.

[3]王世讓.全國體彩工作會議今日開幕[N].20140116(001版).

[4]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的實施意見[S].2012.

[5]國家體育總局.2013體育產業統計報告[S].2013.

[6]鮑明曉.中國體育產業發展報告[M] .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6.

[7]何德旭.服務經濟學[M]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

猜你喜歡
電視轉播體育賽事中國
電視轉播車系統的構成與技術應用探析
2022年冬奧會對中國體育賽事轉播的影響
巧用“體育賽事”解釋相遇與追及的兩類典型問題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國”調子
體育賽事品牌化發展研究
電視轉播車系統的構成與技術應用探討
國內首輛全4K電視轉播車問世
暢聊體育賽事
國內首臺3D電視轉播車亮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