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內素材在作文中的應用探析

2015-04-29 17:10劉文倉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沖刺 2015年2期
關鍵詞:原句行文議論文

劉文倉

【摘 要】

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找到課內內容適合應用的角度,引用原句、渲染加強、感悟共鳴。引導學生儲備大量的論據,用心關注,多加訓練,應簡短引用、準確分析,應用得法。

【關鍵詞】

寫作教學 課內素材 應用 探究

作文是高考的“重頭戲”,也是平時語文學習的難點所在。難在何處?不少學生反映,無話可說,無素材可用,令他們每次作文都相當躊躇。古人云“胸中有丘壑,下筆如有神”。豐富廣博的積累,是寫作一篇好文章所必不可少的。所以,積累素材,應用素材,是學生寫作無可回避的內容。而素材的來源,既可以是課外,亦可以是課內。我們提倡學生關注廣闊的生活,博覽群書,而課本也是作文素材的“富礦”,理應用心挖掘,予以青睞。

課內素材,如何應用到作文中去?從教師角度來講,應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找到課內內容適合應用的角度,然后在授課中,對學生進行引導與啟發,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必要時進行練筆。那么從課本內容角度來講,可以怎樣來運用呢?相對而言,課本內容這類非親身經歷的素材,在學生寫作散文、議論文時,應用程度較高,并且此兩類文體也是高中重點訓練,以及大部分學生偏愛寫作的文體。如此便以此兩類文體為例,淺談課內素材在作文中的應用。

一、課內素材在學生散文寫作中的應用

散文,以其抒情性,思辨性以及優美流暢的文筆為眾多學生鐘愛。散文的此種特點,致使課內素材在應用時,在抒情感悟及精神品質等角度更有用武之地。而應用的方式,可大致分為以下幾類:引用原句、渲染加強、感悟共鳴。

引用原句。當文章或詩歌原句很能體現寫作者的情感與思想時,一句或簡短幾句引用,便無需贅言,其情其意皆可浮現,還能令文章更具文采。如:陶淵明放棄官權利勢,選擇了精神生活的神仙居所,在“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一耕一織中成就自己,以不朽的佳作流芳百世。也許名利場上的陶淵明爭不了名,得不了利,自己的才能也會被銅臭封住,但他終是在人生半路上找到了合適的路,一再貶謫的坎坷,最好被一縷菊香消盡。有才,必有用處;是材,必有用處。作者引用“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很好的體現了陶淵明淡泊的追求,也證明了自己的觀點。

渲染加強。行文中,運用描寫抒情式的語言,將課內素材呈現在作文中,是許多散文常用的方式。如:他的思緒像長了翅膀似的,繼續飛揚,斟一杯酒,臨江而酹,是祭奠那死去的英雄,也是祭奠自己的往昔。是啊,他清醒了:“哀吾生之須臾”倒不如“托遺響于悲風”,取山間之色,聽江上清風之歌唱。他不再悲觀,不再耿耿于懷。作者運用優美流暢的語言,將《赤壁賦》的畫面呈現于文中,意境情感皆出。

感悟共鳴。當學生對課本素材有深刻的理解敢感悟時,遇到合適的寫作機會,便可將此種感悟與行文結合,運用到作文中去,從而令角度新穎深刻動人。如:站在項脊軒的門口,想著那借書滿架的場景,聽著那偃仰嘯歌的狂狷,感受著那種被書擁擠著的幸福感,然后回憶著那充滿淡淡憂郁但又美好甜蜜的過去,回憶著父母朋友同學老師甜甜的微笑,沉浸在那種人人有之但又逐漸遺忘的回憶的幸福之中!然后輕輕地哭泣,又輕輕地微笑!作者將自己的感悟與讀《項脊軒志》的感觸融為一體,營古人之境,抒自己之情,角度與眾不同并使得文章抒情真摯中縈繞著古樸。

這樣,課內素材先天具有的文學與歷史的深度增添了文章的文學素養,并且行文中恰當地運用排比、想象、比喻等手法,大大增加了課內素材的感染力,因此課內素材的運用在散文渲染氣氛情感,加強感悟思考等方面,有著事半功倍的作用。

當然,此三種運用方式只是大致的界定,散文行文方式千變萬化,故而運用時或許只用其一,亦可能三者結合運用,課內素材如何運用,用多少,還要服從于整體行文需要。

二、課內素材在學生議論文寫作中的應用

議論文具有嚴謹深刻以理服人的特點,要求學生必須儲備大量的論據并且用的準、談得深。而許多課內素材,都具有應用角度多樣,思想深刻獨到的特點。故而,課內素材無論作為道理論據還是事實論據,都是極具說服力的。

當課內素材作為事實論據出現時,應注意從與觀點關系密切的角度入手,敘述簡潔。由于課內素材可應用角度多,從而選擇恰當時,可有力說明觀點的角度便是首先要做的。如《燭之武退秦師》便可從勇氣、謀略、口才、為國分憂等角度解讀。而行文時,必須明確一點,舍棄其他,方能做到事例典型,有說服力。另一方面,敘述事例時應力求簡潔明確。課內素材進入作文在敘述上必須經過剪裁,這一過程中要留下與行文觀點有關的事件、細節,而舍棄無關或次要的背景與交待,不必敘述過多、過細。

當課內素材作為道理論據出現時,應簡短引用、準確分析。如引用《逍遙游》中句子以說明眼界不同,志向不同時,僅需引用“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而彼且奚適也?此小大之辨也?!币痪浼纯?。但需要注意的是,古人說理往往深奧委婉,故而在引用古文古詩作道理論據時,一定先要正確解讀原文,分析清楚其中的內涵,再以此論證自己的觀點便不會給人以突兀之感。而引用課內現代文作為道理論據時,應注意分析引文與深入闡明觀點相結合,如引用《拿來主義》中“沒有拿來的,人不能自成為新人,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自成為新文藝”來分析、學習吸收借鑒的作用,便可結合此句引用,從當下社會現實中許多現象來深入闡明觀點。

總之,無論是散文還是議論文寫作,課內素材以其廣大的容量,豐富的內涵,深刻的思想,在作文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空間,需要用心關注,多加訓練,應用得法。這樣“熟悉的地方也有風景”。

【參考文獻】

【1】劉和剛.新課程背景下的有效課堂教學策略【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萬標有.淺談作文教學中引經據典的應用【J】.山西教育,2009(12)

【3】王永珀.作文教學中多媒體運用的技巧【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11)

猜你喜歡
原句行文議論文
議論文閱讀專練
思維有支架 行文有范式
如何避免行文平淡無奇
Get兩種論證法,一舉拿下議論文
簡談“議論文”寫作
《湘江青年法學》行文體例與注釋規范
《錦衣少年行》周行文:沒有能與不能,只有想與不想
仿寫句子
托福閱讀句子簡化題解題策略
議論文應以“理”服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