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危機處理中多元主體間關系構建

2015-05-10 06:12龔舒婷
同行 2015年24期
關鍵詞:營利非政府社會公眾

龔舒婷

一、引言

(一)研究意義

自公共危機爆發的高發期以來,尤其是20世紀九十年代之后,公共危機爆發的特點更趨向世界范圍,并且影響更為惡劣,嚴重的傳染病比如“非典”、“禽流感”,重大的自然災害比如海嘯、洪水等,還有一系列的恐怖襲擊,就我國而言,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特大自然災害的爆發,不斷得考驗著政府面對危機的處理能力, 2003年的“非典”,全球性的禽流感,2010年的青海玉樹大地震,這些突發的危機一次次得給政府給社會敲響了面對危機如何處理的警鐘。面對這些波及范圍廣,受災程度大的危機,以政府為主體的管理顯得單薄,需要社會組織多元主體的合作,因此,在危機發生時,多元主體間合作關系的構建對于妥當的處理公共危機很有意義。

(二)國外的研究現狀

國外對于公共危機管理的研究相對較早,在西方,早期的學術界對危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對自然災害的研究。朝鮮戰爭的爆發,還有古巴導彈危機,越南戰爭等,這一系列的事件使得美國當時掀起了一股危機管理研究的熱潮,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公共危機管理理論開始被關注,這一時期由于當時特殊的歷史背景,主要集中在對國家安全和平的研究上,90年代進入了研究的高潮期,著名的9·11事件后,逐漸轉到對公共危機事件的研究上,人們也逐漸開始關注危機管理。對于多元主體的危機管理的研究主要從美國開始,當時比較有代表性的著作有羅伯特·希斯著的《危機管理》,勞倫斯·巴頓的《組織危機管理》等。隨后擴展到其他的西方國家,日本和英國對于公共危機的處理也主張政府和非政府組織共同參與。

(三)國內的研究現狀

我國對于公共危機的研究源于對國際危機的研究,比如潘光的《當代國際危機研究》。對國內危機開始研究的標志是1997年張成福和許文惠主編的《危機狀態下的政府管理》,在這之后的研究就相對多了起來,此后的研究都開始重視國內的公共危機管理, “非典”爆發后,我國學者開啟了對國內政府危機管理的研究,并且研究的內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危機發生后的政府管理,媒體的應對,社會組織的應對,我國對于公共危機管理的研究在現階段還是比較滯后的,研究的領域也比較狹小,對于危機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政府為主體的研究上,根據中國的國情,我們認識到只靠政府應對危機處理危機是不切實際的,只有集合各多元主體的力量才能更好的應對。

二、公共危機處理中多元主體關系概述

(一)危機與公共危機的概念

關于危機的定義有很多,羅森蒙爾特指出:“危機是指對社會系統產生嚴重威脅,并且在時間壓力和不確定性因素極高的情況下必須對其作出關鍵決策的事件”??偟膩碚f,危機是當人們面對重要生活目標的阻礙時產生的一種狀態。這里的阻礙,是指在一定時間內,使用常規的解決方法不能解決的問題。對于公共危機如何定義,百度百科里是這樣定義的,公共性危機即公共性公關危機,是在社會運行過程中,由于自然災害、社會運行機制失靈而引發的,可能危及公共安全和正常秩序的危機事件。

(二)公共危機處理中多元主體概念界定

在公共危機事件的處理中,要重視多元主體之間關系的構建,根據我國的國情,我國在研究公共危機管理的主體主要分為政府組織,非營利組織,新聞媒體,社會公眾和營利組織等。

政府在公共危機發生時起主導的作用,因為政府是社會利益和制度的維護者,加強對公共危機事件處理的能力是政府組織的必修課,是維護社會秩序的重要保證。

它是介于政府與營利組織之間的,依靠非營利收入為支撐的,為社會提供服務的公共部門。這類組織通?;顒痈屿`活,因此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是很有必要的。

近年來,媒體在公共危機管理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新聞媒體是溝通政府與民眾的媒介,當危機發生的時候,及時地傳播信息對于救災減災是很有重要的,便于危機的及時處理。

在公共危機發生時離不開市場中營利組織的參與,近年來一些公共危機的發生中,營利組織給予了很大的幫助,在物資捐贈方面營利組織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公共危機的處理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三、我國公共危機處理中多元主體間關系的現狀

我國在公共危機發生時政府都是處理危機的主體,國民在危機發生后都覺得應該由政府來處理危機,這是國民思維的慣性意識。許多危機波及范圍廣,破壞性嚴重,單靠政府的力量來處理危機明顯不足。非政府參與主體能快速動員社會力量,實現對社會資源和力量最快和最大的整合。所以非政府組織并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處理公共危機只是政府職能的一個組成部分,但是每次一旦危機出現時,其他非政府組織處于被安排的地位,政府出臺應對機制便是從中央到地方部門的一步步貫徹實施,因此在公共危機發生時處理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另一方面,我國各多元主體參與的積極性也不高,由于自古以來政府中心思想導致個多元主體包括社會公眾等大多在看政府如何處理危機,由于機制不健全,多元主體沒有充分參與,比如早前發生的“非典”危機,社會公眾面對危機沒有冷靜面對,只是單純依靠政府力量,并且公眾在危機發生時引起了恐慌,這都說明我國多元主體參與機制尚未形成。

雖然對公共危機管理的研究時間不長,但是政府公共危機處理的能力也直接體現了政府的執政能力,并且公共危機處理的事務量大,它需要一種合力來完成,所以需要非政府組織的協作和參與。首先,在公共危機的預防準備階段,這向來被認為是政府的職責,只單純的依靠政府。到了危機處理的階段,政府在應對危機時的反應速度有待提高,而人民群眾這時處于恐慌的階段,政府處于對危機處理一定因素的考慮,新聞媒體對信息的報到有可能更加劇群眾的恐慌心理,這時除了有些營利組織和非營利組織的的物資支持,其大部分還是政府應對。這時就沒有整合多元主體的應對機制,沒有充分利用多元主體的資源。

四、我國公共危機處理中多元主體關系構建與完善

公共危機發生時,情況緊急復雜,一方面造成了社會公眾的痛苦,一方面也造成了經濟的損失,這也檢驗了政府的執政能力和應對危機的能力,能夠發現潛在的問題,所以我們要發現問題,找出原因,商討解決之道,提高政府的處理公共危機事件的能力。那么結合我國的具體國情,我認為,應該建立起以政府為主體,多元主體充分參與的危機管理體制。公共危機治理主體中的組織應該彼此經?;?,將各組織的應急計劃與戰略相互交流。

(一)危機發生各階段多元主體的關系構建

以時間發生的先后順序來看,首先是公共危機發生之前的預防準備機制,危機發生前的一些預防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做好了預防措施,在公共危機發生時才能從容面對,避免在危機發生時不知如何是好的現象,那么預防準備機制如何建立,我覺得要讓社會公眾有一種危機意識,在災難發生之前要有準備,這就要求政府在平常的宣傳中要加大力度,讓預防準備機制深入人心,讓公眾了解危機,自覺從身邊小事做起,防患于未然。在危機發生后的這段時期,在這個時期的主要工作有集合資金,運輸所需的物資,宣傳報道等等一系列活動,這就要求我們政府和多元主體要相互分工,各自履行自己的職責,使整個應對危機的系統趨向良性的發展。以突發的自然災害為例,當危機發生時,社會的救援物資是受災群眾最為需要的,這是要充分調動非政府組織的人員到達受災現場,為受災群眾提供服務,因為政府的人力資源有限,這時需要充分發揮非政府組織的作用。新聞媒體這個時期應該如實報道災情,指引多元主體的救災行動,并且在監督政府的同時,也要向公眾提供信息,讓公眾可以根據準確的信息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那么危機的后期處理問題也是相當重要的,比如災后的重建工作,這并沒有意味著危機的結束,多元主體在這個時期應該繼續堅持,建立良性的互動關系,媒體要傳播社會的正能量,讓受災群眾看到政府組織與非政府組織的努力,這是也要建立健全社會的援助機制,營利組織、社會公眾也要支持政府的對災區的重建工作,這是一種社會責任。

(二)多元主體間關系的完善

要做到以上多元主體間良性關系的互動,完善多元主體間的關系,具體來說應該做到以下幾點:首先,要建立健全一些法律法規,明確主體間的權責范圍,這是制度保障。第二,在日常中,政府要做好宣傳教育工作,以便在危機發生時能以最快的速度整合各主體的力量。第三,要提高政府以外各主體的參與度。最后還要提高社會公眾的危機意識,以便危機的預防和危機發生時可以迅速的應對。

五、結語

在公共危機處理中多元主體關系的構建十分關鍵,并且也是一項復雜的工程,做好上述各方面的工作才能在危機發生前和發生時能有快速高效的應對方法,我國正在建設服務型政府,在危機發生時如何處理好政府與非政府組織等間的關系對于挺高應對危機的水平,最大限度的減輕社會公眾的痛苦有很大的意義,同時也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保障。

猜你喜歡
營利非政府社會公眾
政府組織與非政府組織良性關系構建路徑分析
愛嬰室上半年營利雙降,收購玩具商、投資MCN求增長
《營利》的生態批評解讀
努力給社會公眾求證事情的真相——以金華晚報《求證》欄目為例
社會公眾二孩生育影響因素研究綜述:2003—2015
試論社會公眾承擔低碳社會責任的領域和方式
社會公眾追究政府生態責任的角色定位
當前我國非政府組織管理體制研究
培養經營人才 探索營利模式
非政府組織參與公共危機管理:功能轉換及其實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