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

2015-05-22 16:50張麗曉
學周刊·中旬刊 2015年5期
關鍵詞:審美教育語文教學

張麗曉

摘要:在中學語文教學中,要想培養學生對語文教科書中審美形態結構的感受能力,語文教師必須從感知美、想象美、情感美、理解美等方面著手,幫助學生形成相對穩定的審美心理結構,讓學生去感受、欣賞美的形態并具備創造美的能力。本文對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進行分析,希望能夠進一步促進審美教育的開展。

關鍵詞:語文教學 審美教育 審美心理結構

教育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教育理論若不包括對審美教育的研究,就是不完備的理論。語文是一門充滿美的魅力的學科,中學語文教學內容更是一個多層次、多結構的美學系統。其中不僅匯聚了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名篇佳作,多側面、多角度地反映了不同時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或種族的審美情趣、要求和理念,更包含著豐富、廣泛、深刻的美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要憑借其美學資源方面的優勢,幫助、引導學生充分地感受美、正確地欣賞美、準確地創造美,這將有益于語文教學改革的推進和素質教育的發展。

一、激起閱讀興趣,在積淀中提高審美

興趣是激發與鼓舞學生積極參與課外閱讀的動力與源泉。烏申斯基曾說過:“沒有任何興趣,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愿。只有產生了興趣,學生才能從內心產生課外閱讀的需要,并主動去進行課外閱讀?!币虼?,教師應激起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在閱讀過程中去積淀,在積淀過程中去提高審美。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的閱讀期待,教師在教學過程需向學生推薦并引導其如何閱讀經典名篇。例如,對書中的主要人物及情節進行簡介。在名人事跡的激勵與鼓舞下,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被激活,充滿了對閱讀的期待,期待從閱讀中尋找快樂。正如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彼?,在閱讀教學中,我經常以“巧設懸念”的方式激起學生對閱讀文章的探究欲望,如出示題目書名,讓學生根據題目提出自己的疑問,并對文章的內容進行假想;在遇到精彩段落時,讓學生帶著自己的疑問主動進行閱讀??偠灾?,教師需千方百計地讓學生感到書的魅力,激起學生閱讀的興趣,最終讓學生在閱讀中進行積淀,在積淀中提高審美。

二、創設課堂情境,引導學生感知美,激發審美情趣

中學階段的學生對美好事物具有強烈的期待與向往,這種期待與向往可以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審美情趣。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將課堂教學上升到情感審美的層次,激發學生對美的追求與審美的情趣。那么,怎樣使學生得到“耳濡目染”呢?

課文的教學畢竟與一般的文學欣賞不同。除了某些美感直覺力強,能直接領悟到課文的部分形式美與內容美的學生之外,大多數學生要獲得課文的美感愉悅,還必須有教師的進一步引導。這就要求教師必須采取有效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進入某種美感氛圍,以達到美感愉悅的效果。具體來講,可以采取如下方法。

(一)運用幽默風趣的語言,營造愉悅的課堂氛圍

幽默風趣的課堂教學語言,不僅能營造和諧愉悅的氛圍,還能使學生產生審美的情趣。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進行有趣教學。第一,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力求教學語言的幽默與風趣。如此,不僅能讓程度較好的學生因自我的成功而歡笑,還可以讓程度不好的學生因這種愉悅、和諧的氛圍而觸動。第二,教師應使用富有感染力的課堂教學用語,以激起學生的興趣。不少學生都對語文喪失了興趣,原因之一是教師枯燥乏味的語言,學生既不會感到愉悅,更不會產生興趣。對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采用靈活生動的教學方法,創設恰當的課堂情境,使學生愉悅地感受文章的形式美與內容美,從而深層次地把握學習內容。

(二)利用音樂感知課文,創設審美情境

部分文章可以配上相應的背景音樂以營造出美妙、和諧的氛圍。例如,講授《春》一文時,教師可先播放《春江花月夜》這首古典樂曲,以營造愉悅的氛圍,接著再在音樂地伴隨下,使用富有感染力的語音、語調朗誦課文,讓學生沉浸在愉悅之中,最后讓學生跟著音樂伴奏朗誦課文,進一步感受文章的美。這樣,學生在初學階段就獲得了對課文較為感性的審美愉悅,對教學產生了朦朧的美感,為深層次的理性理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當然,在課堂教學中,語文教師可以用各種不同的方法去創設情境,如角色扮演、表演課本劇等。這樣一來,不僅能營造具有審美性、愉悅性的課堂氛圍,還能調動學生的情感,激發其興趣,使學生輕松地享受文章的美感以及文章帶來的愉悅,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三、激情滲透,使學生樂于感受美、欣賞美

在新課程標準要求下,語文教材選取的文章大多是經典名篇。這些文章思想深邃、形式優美,具有較高的美學價值,能夠給學生以美的陶冶、享受與啟迪。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適時挖掘文章的內涵,讓學生在思想與情感上產生觸動,誘導學生去感知美、體驗美、欣賞美,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比如,備課過程中,教師要對文章中的美的事物進行深層挖掘,對之進行整理與重組,然后根據教學的需求將其貫穿到教學過程之中,有計劃地向學生展現課文中的語言美、意境美、人物形象美等,以生動、具體的美的意象感染學生,激起學生心中的美好感受,從而產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鳴。以《安塞腰鼓》為例。這是劉成章的一篇美文,它歌頌了激蕩的生命與磅礴的力量。在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播放安塞腰鼓的真實場面,接著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富有情感的朗讀,最后以文章為媒介,讓學生采用不同的語音、語調與語速去朗讀,促使其在感受文字美的同時,感受到安塞人打腰鼓時的忘情與狂野以及腰鼓帶給我們的力量。

總之,要想培養學生對語文教科書中審美形態結構的感受能力,廣大語文教師必須從感知美、想象美、情感美、理解美等方面著手,促使學生形成相對穩定的審美心理結構。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去感受、欣賞美的形態并具備創造美的能力。

猜你喜歡
審美教育語文教學
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審美教育
新課標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