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廬山牯嶺近代別墅旅游資源現狀與保護策略研究

2015-05-27 14:58代瑩
當代旅游 2015年3期
關鍵詞:保護策略廬山

代瑩

摘 要:在廬山地區眾多的文化景觀中,近代別墅建筑群成為其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至今仍保存有英、美、德、法等18個國家建筑風格各異的別墅600余棟。本文對廬山地區現存近代別墅建筑資源進行了詳細的調查,分析了其保護利用的現狀,并提出了廬山近代別墅建筑資源的保護策略,為后續的旅游開發利用打下基礎。

關鍵詞:近代別墅;保護策略;廬山

一、前言

1996年12月6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0屆會議在墨西哥的海灣城市梅里達召開。會議認為:“廬山的歷史遺跡以其獨特的方式,融匯在具有突出價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重大美學價值的,與中華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緊密相聯的文化景觀。一致同意批準廬山作為“世界文化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在廬山地區眾多的文化景觀中,近代別墅建筑群成為其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至今仍保存有英、美、德、法等18個國家建筑風格各異的別墅600余棟,留下過許多名人的足跡,其歷史文化底蘊是無可比擬的,旅游價值極高。

廬山的近代建筑作為一種歷史文化,在傳承近代人們的審美、社會、技術價值觀的同時也體現了相當高的歷史價值、美學價值、技術價值和社會價值,它是保持一個地區文脈延續性的標志。另一方面,相當多的近代建筑都在為人們使用,體現了相當大的經濟價值。文化價值與經濟價值的并存決定了對近代建筑而言,保護與更好地利用才是大勢所趨。

二、廬山牯嶺地區近代別墅建筑旅游資源現狀

(一)廬山地區近代別墅建筑資源現狀調查

筆者利用野外實習的時間,對目前廬山地區現有的大部分近代建筑的結構、規模、用途、質量狀況、保護狀況、產權狀況,以及現在使用對建筑保護的利弊等特點一一做了調查。利用現有資料和以往研究成果對調查資料補充完善。廬山近代建筑的已有資料主要來自于廬山管理局建設園林處,包括《廬山別墅清單》、《廬山文物建筑清單》、《廬山房地產檔案》等。

1.調查內容

(1)區內近代別墅建筑群旅游資源

(2)資源所處的歷史環境

2.調查結果

(1)近代別墅建筑

此次共調查廬山473幢近代建筑,基本涵蓋廬山地區現存所有近代建筑。這些建筑來自18個不同國家,建設時期從19世紀90年代至20世紀30年代,建筑類型包括各種別墅,如旅館建筑、宗教建筑、學校建筑、商業建筑和禮堂、醫院等不同類型。

其中,包括7個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分別是:

①柏樹路124號別墅

1919年由俄國亞洲銀行所建,1927年朱培德購下此別墅,1959年及1961年,劉少奇曾下榻于此,1963年陳毅也曾住在這里。

②河東路176號別墅

1896年由美國監督教會(The Protestant Episcopal)所建,1946-1948年,為國民黨勵志杜所有,1959年彭德懷、黃克誠曾下榻于此。

③河東路180號——“美廬”別墅

1903年由美國巴雷女士(Winifred J.Barrie)所建,1934年宋美齡購下此別墅,蔣介石夫婦多次來廬山,居住在此。1959年毛澤東、1960年宋慶齡都曾下榻在此別墅。

④中八路359號別墅

1902年美國人傳教士威廉姆斯(Rev.John Elias Williams)所建,1932年江西省主席熊式輝購下此房,1959年來德、1970年陳伯達下榻于此別墅。

⑤河西路442號別墅

1919年由美國人傳教士歇爾曼(Rcv. A. M.Sherman)所建,1946年為江西省廬山管理局接收,1946年馬歇爾將軍,1948年美國大使司徒雷登下榻在此,1961年局恩來夫婦曾在此別墅居住。

⑥河西路504號

1937年建成,為“廬山會議”會址。

⑦河西路506號——廬山大廈

1937年由國民黨中央黨部建造,作為“傳習學社”。

此外,還包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個,分別是河東路175號與中四路256號。另有九江市級與廬山級文物保護單位18個,以及一大批未列入文物保護單位名錄的名人曾經下榻過的別墅。

這些建筑風格多樣,質樸、自然,許多建筑具有一定的歷史與文化價值,這些建筑結構類型以石、木結構為主,大部分建筑主體結構保存得尚為完整,而又普遍面臨著構件破損、風化,不同程度的改建、加建等問題;這些建筑在使用上存在一些問題,大多數別墅現由幾戶居民合住,很不利于對建筑的維修保護。

(2)資源所處的歷史環境

研究區的自然環境、道路系統、別墅群,以及東谷的林賽公園基本保留了歷史上的格局。對環境不利的是部分新建建筑體量過大以及新改建的公路打破了山谷原有的寧靜氣氛。

(二)近代建筑資源保護利用現狀分析

1.建筑分類

在調查中,按照房屋的現實狀況分為五類:

A類:原貌保存良好且完整;

B類:原貌保護較為良好和完整,有少量改建或加建部分;

C類:有明顯破損,但整體比較完整,有部分改建或加建,但尚可恢復;

D類:建筑外貌有較多破損,有較多改建、加建,不易恢復;

E類:破舊不堪,有大量改建、加建,不可恢復。

根據統計,此次調查的廬山現存的473棟近代建筑中,A類房屋有18棟,B類房屋有55棟,C類房屋有188棟,D類房屋有156棟,E類房屋有56棟。其中C、D、E類保護不理想的建筑合計400余棟,占84.5%。(見圖1)

從這個調查結果來看,廬山近代建筑的現狀不容樂觀。一方面,這些建筑歷經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歲月,材料風化變形,地基下沉;另一方面現在對這些建筑的使用與保護也缺乏科學的方法和法規。

2.保護利用現狀分析

(1)從建筑現在用途看保護狀況

①紀念館和教堂建筑

作為紀念館和教堂的建筑保護得最好,多是A類,這類建筑能最好的保存建筑的原貌,甚至是功能,但數量也是最少的。

②休養用房和客房建筑

作為休養用房和客房的建筑,數量不少,占廬山此次被調查近代建筑的26.4%,情況也比較復雜。受房主保護意識、經濟能力、管理能力及其他一些因素影響,保護狀況從A類到E類參差不齊,其中大多數建筑屬于B、C類,占73.6%。

從產權狀況來看,這類建筑屬于公房或是由他人承包公房。作為政府部門或各療養院直管公房的,建筑的保護基本可以得到保證,但也存在某些不下轄于廬山管理局的單位,其大片拆除所屬地段近代建筑的令人痛心的情況。而承包給其他單位或個人的建筑的命運,則更大程度的掌握在承包者手中。一部分承包商為了吸引游客將建筑修繕一新,建筑得到了保護同時也面臨因不恰當的改建與裝修而失去歷史信息的危險;而另一部分承包者只愿意從建筑上獲取利益,不愿意投資修繕。

③居民居住用房

而作為居民居住用房的建筑占廬山此次被調查近代建筑的64%,這類建筑普遍保護狀況很不理想,其中屬于C、D、E的類占95.4%。從產權狀況來看,這類建筑居于私人租住公房,通常一座建筑由幾戶居民共同居住,而這些建筑過去多為供一戶度假使用的別墅,因此建筑功能、面積無法滿足現在用戶需求,改建、加建在所難免。

從此項調查結果來看,其后來加建房屋多為廚房、衛生間或儲藏室;改建中情況最多的是將原有外廊封閉,以增加居住面積。這恰恰反映了建筑和使用的矛盾。在調查過程中,多數居民都從改善居住條件的角度出發希望建筑得到維修。但對于保護方面的維修,由于房產部門不投入資金,作為租住者的居民當然沒有積極性。

④臨街商業建筑

作為臨街商業用房的建筑,由于其功能的需求以及缺乏對店面、廣告的管理,原貌普遍遇到較大破壞。

(2)從所處地域看保護狀況

從所處地域來看,東谷核心地段(靠近谷地的地段)保護狀況較好。由于此處處于旅游線路之上,游客流量較大,沿線建筑又多屬于大療養院或賓館,因此這些單位對保持建筑的歷史風貌,利用建筑的文化和歷史價值吸引游客比較注意。

而東谷遠離旅游線路的地帶、西谷、大林溝、日照峰以及剪刀峽等地,以居住用房為主,保護情況不容樂觀。其中剪刀峽、窯洼一帶,由于地點偏僻,保護狀況最差,全部為D、E兩類。

三、近代別墅建筑資源保護方法與策略

(一)實行分區保護

根據廬山近代建筑的現狀及其綜合價值,設立近代別墅建筑文化保護區。在保護區內,借鑒國際和國內保護近代建筑的經驗,分別設立核心保護區、建設控制區、環境協調區三個層次加以保護與管理。

1.核心保護區

廬山的東谷地區,近代建筑相對集中,保存相對完整,歷史文化價值普通較高,歷史與自然環境變化相對較小,應劃為核心保護區。在核心保護區內,要求建筑、道路、綠化、以至社會功能盡可能保存或恢復歷史時期的風貌。即在東谷地區,歷史建筑要嚴格予以保護,與歷史環境不協調的建設要嚴格禁止,已建成的酌情改造、拆除,建筑功能逐步恢復到歷史上度假別墅村的性質,改造整修道路系統,整治區域環境,規范對近代建筑的保護與使用,將東谷建成具有度假、游覽功能的以世界建筑文化與名人故居為特色的公園。

2.建設控制區

對于周邊近代建筑相對集中的地區,如西谷、香山路等地,劃為建設控制區??刂茀^內近代建筑要予以保護,私人租住的別墅建筑可改為度假用房或家庭特色旅館,對已建成的新建筑分類采取措施,破壞環境的低質量建筑予以拆除;而對質量較好的卻又對環境有一定影響的建筑,應采取一定措施加以整治,以便之與環境相協調?;静辉龠M行新的建設,個別確實有必要新建項目在用地性質,容積率,建筑高度、規模、風格、色彩、屋頂形式等方面進行較嚴格的控制。

3.環境協調區

對于周邊近代建筑密度較低的地區,如勝利村、橄欖山、窯洼等地,作為環境協調區,要求在區內除對有價值的近代建筑進行重點保護外,對改建、新建項目在風貌上進行控制,總的原則是與核心保護區、建設控制區的總體風貌相協調,不對自然和歷史景觀產生不利影響。

(二)登錄制度的引進與利用

登錄制度是將一定價值的歷史建筑物做成目錄,通過對目錄的公證促進保護的制度??山M織專門人員對廬山地區現存的近代別墅建筑進行清查與統計,編制廬山地區的近代建筑遺產的目錄,編制區內近代別墅建筑的圖像和文字檔案,并建立信息系統,將全部的基本資料都電腦化,以利于日后的使用。實現數字化保存,使這些歷史遺產的類型和數量一目了然,便于管理。

(三)數字地圖和三維模型

在有關歷史建筑基礎資料的基礎上,可以把所得資料進行比較全面的綜合整理建立數字地圖??梢杂啦杉降母黜棓祿唾Y料建立廬山地區的近代別墅建筑的專題電子地圖,用戶可以方便的查詢到別墅的地理位置,建成年代以及歷史事件等相關信息。

對于比較重要的需要重點研究的歷史建筑,我們可以按照前期采集的基礎數據建立三維數字模型。研究人員和關心這些歷史建筑的人可以隨時調用三維模型進行研究,專業人員也可以利用這些數字模型為這些建筑的保護和再利用以及周邊環境的保護和改造作為設計依據。

四、結語

歷史文化遺產作為一種資源,具有不可再生性,一旦破壞了,就很難再復原。而且,廬山的近代別墅建筑同時又是一種稀缺性資源,屬于我國比較罕見的高山別墅園林群體景觀,被譽為是“萬國建筑博物館”,在中國近代幾大別墅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將廬山之美引向了一個更深、更高的層次。對于這種不可再生的遺產資源,保護性的開發是至關重要的,只有保護策略得當,才能實現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參考文獻:

[1] 肖星,杜坤.中國現存西洋近代建筑的旅游開發模式探討——以廣州為例[J]. 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9):49-53

[2] 邢慧斌,王玉成.我國古代建筑旅游經濟開發現狀及對策分析[J].全國商情,2005(9):63-65

[3]趙佳君. 近代建筑遺產的旅游開發探討[J].青島酒店管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7):18-21

[4] 胡睿戎.作為一種文化現象的中國近代建筑保護[J].世界建筑, 2008(11):118-121

[5] 王耀興.市場經濟條件下歷史街區保護中的資源利用原則探討[J].重慶建筑,2006(10):27-30

猜你喜歡
保護策略廬山
夏日避暑
避暑勝地 大美廬山
觀察的秘密
廬山拾遺
市政工程施工中的環境問題與保護策略
淺析油氣層損害機理及保護策略
湖北民間舞蹈的特點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
移動閱讀環境下數字版權保護探究
廬山腳下泡溫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