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民間舞蹈的特點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

2017-02-05 13:39袁凌
戲劇之家 2017年1期
關鍵詞:保護策略藝術特色非物質文化遺產

袁凌

【摘 要】民間舞蹈是不同民族文化和審美的集中體現,是各族兒女生活體驗和思想內涵的反映。對民間舞蹈的傳承和保護,是推動民族文化發展、發揚民族優秀精神的關鍵。本文對湖北民間舞蹈及其藝術特色進行了分析,并以此為例,討論了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措施。

【關鍵詞】湖北民間舞蹈;藝術特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策略

中圖分類號:J72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1-0161-01

民間舞蹈產生、發展于民間,是廣大勞動者智慧和創造力的體現,反映著人們的情感表達與生活狀態。民間舞蹈藝術不僅是各族群眾日常生活的積累,還是各個民族民俗的表現形式。湖北民間舞蹈包含了高蹺獅子、高蹺亭子、撲蝴蝶、天獅子、武漢采蓮船等。在端午節、元宵節以及各民族的祭祀活動中,會有大量的民俗節目,而這些民間舞蹈藝術是非常重要的節目之一。民間舞蹈的產生,與各族群眾自娛自樂、載歌載舞的愛好分不開。對這些優秀的民間舞蹈進行研究并保護,是我們文化工作者的責任。

一、湖北民間舞蹈及其特點分析

湖北地區的民間舞蹈融合了各民族的精神文化和歷史內涵,總體來看,湖北民間舞蹈的特點有以下幾點。

(一)娛樂性和大眾性。湖北民間舞蹈受到湖北當地乃至全國人民的喜愛,毋庸置疑給廣大群眾帶來了歡樂,如麻城花挑,是一種喜慶、表現力強、節奏歡快的舞蹈藝術,其存在的目的之一是為觀眾帶來快樂。湖北民間舞蹈源于民間、在民間發展。和高雅藝術不同,湖北民間舞蹈的特點之一是大眾性。很多民間舞蹈在表演時,使用的是日常生活中大家打招呼、聊家常的方言,在觀看時通俗易懂。

(二)即興創作。湖北民間舞蹈的動作沒有很強的規范性,在步伐、韻律、節奏和動作大體相同的基礎上,民間藝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和理解即興發揮,創作出多種風格的舞蹈。

(三)文化價值。湖北民間舞蹈深深植根于民間,具有珍貴的文化價值。其中的撒爾嗬、端公舞、銅鈴舞、擺手舞、高臺獅子舞、高蹺亭子、地盤子、花鼓子、花棍舞等,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些民間舞蹈,是民族文化的結晶,具有無可比擬的藝術魅力。

(四)寄托情思。湖北民間舞蹈寄托了各族人民的思想和情懷。在載歌載舞的表演中,利用舞蹈動作、眼神、道具等,或表現勞動人民對生活的向往,或表現年輕男女之間的愛慕情思,還或者表現親情與友情。

二、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以湖北民間舞蹈為例

和其他地區相同,湖北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情況也不樂觀。土家族的傳統舞蹈——擺手舞,被改編成面目全非的廣場舞;跳喪舞被改編成了巴山舞。民間舞蹈逐漸沒有了自己的文化特色。因此,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意義重大。

(一)建立湖北民間舞蹈文化保護獎勵機制。在政府對湖北民間舞蹈開展普查、記錄工作的基礎上,為鼓勵群眾踐行對非物質文化的保護,應建立民間舞蹈文化保護獎勵機制,設立民間舞蹈保護專項獎勵,每年年末進行評選。在本年度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表現突出的單位或個人,應給予物質和精神方面的雙重獎勵。評選過程應本著客觀、公開、透明的原則,通過電視、廣播、網站、微博、微信等平臺號召群眾進行投票,選出真正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而努力的團體和個人。如此,一方面能鼓勵人們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不斷努力;另一方面能擴大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宣傳范圍,讓人人都明白其重要性和緊迫性。

(二)嘗試與國際合作,讓湖北民間舞蹈文化走出國門,發揚光大。對于湖北民間舞蹈文化的保護和傳承,不僅要著眼于國內,還應該嘗試與國際間的合作。湖北當地文化部門應組織一支專業的民間舞蹈文化隊伍,對他們進行綜合培訓,利用文化交流的機會走出國門,進行商業演出或者友情表演。讓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世界所熟悉,從而更好地發揮其價值。

(三)建立民間舞蹈藝人保護機制。為了更加深入、全面地開展湖北民間舞蹈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工作,當地政府文化部門需建立民間傳習所、民間舞蹈協會等專門機構,對民間舞蹈藝術家進行保護。民間舞蹈藝術家是民間舞蹈發展和傳承的活教材,如果能建立一批傳習所、民間舞蹈協會,那么就能以此為平臺培養大量的民間舞蹈接班人和愛好者,如此一來,就能為民間舞蹈藝術的保護與發展提供氛圍濃厚的藝術發展環境。另外,在民俗文化鮮明、具有藝術代表的少數民族居住地區,當地政府需要重點關注,可以建立專題博物館或者文化生態園,這些是保存湖北民間舞蹈藝術的重要載體,將會成為湖北地區民俗文化的縮影和代表,為湖北民間舞蹈的保護、傳承提供更加肥沃的土壤。

三、結語

湖北民間舞蹈文化在保護與發展過程中還存在很多問題,當地政府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應該起主導作用,期待廣大文化工作者在后續研究中,能更加全面、深入地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歐陽正宇,王琳.旅游產業弱勢區基層政府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現狀分析[J].寧夏社會科學,2016,(5):233-238.

[2]王群,焦廣發,曹煥男,劉徽.舞蹈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態文化解析——以漢民族兩個代表性舞種為例[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5,(5):70-72+96.

[3]肖端,李海麗.舞蹈元素與雜技元素的完美融合——淺析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建甌挑幡[J].漳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1):29-32.

猜你喜歡
保護策略藝術特色非物質文化遺產
淺析油氣層損害機理及保護策略
移動閱讀環境下數字版權保護探究
淺談《舌尖上的中國》系列紀錄片
《瑯琊榜》淺評
廬山牯嶺近代別墅旅游資源現狀與保護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