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戲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研究

2015-05-28 07:08湯曉筱
中學生導報·教學研究 2015年4期
關鍵詞:幼兒教育幼兒園游戲

湯曉筱

摘 要:幼兒教育是為了幼兒更好地成長,但現實中,人們都普遍重視幼兒的智力發展,而忽視了其全面發展。這也導致了目前我國幼兒教育中游戲的缺失。而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充分發揮游戲在幼兒發展中的作用,還需要家庭、幼兒園和社會的共同努力。本文通過分析幼兒在學前時期的特點和需要,討論了游戲在幼兒教育中的具體應用。

關鍵詞:幼兒教育;游戲;幼兒園;應用

1.引言

國外有媒體指出,中國的小孩越來越不會玩了。中國的父母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穿著干干凈凈,不允許他們做那些可能會使衣服弄臟的游戲。受到“勤有功,嬉無益”、“業精于勤荒于嬉”等傳統思想影響,他們認為游戲是不務正業,而讓孩子花大把時間上補習班、特長班。

《世界兒童權利公約》明確規定“兒童有游戲的權利”。喜好游戲是幼兒的天性使然。對于幼兒來說,游戲不僅僅是一種消遣,還是幼兒的主要學習方式。毫無疑問,兒童是從游戲中學習的,不論是有意識的還是無意識的,他們是從所有形式的經驗中去學習(Rubin,Fein and Vandenberg,1983)。幼兒渴望參與到成人的世界中,游戲是他們學習、模仿成人舉動的平臺。

2.理論基礎

對心理學家來說,任何有利于心理健康的事物都是重要的,從此意義上講,那些快樂取向的活動似乎比枯燥的學習更有價值。教師不應該忽視這種兒童游戲的快樂因素。奧爾波特(1961)對心理健康有一個短小但精彩的定義,即“一個健康的個體應是能有效的工作、游戲和愛的個體”。

學前期的兒童非常好動,其粗大運動能力在2-5歲時提高得非???。如果此時兒童擁有正常的身體機能和適當的玩耍機會,那么大部分的運動能力會自然地發展起來。絕大多數游戲都是運動與娛樂的結合,兒童在游戲中不僅樂在其中,更鍛煉了身體。但需要注意的是,與青少年和成人一樣,幼兒的活動量也應該有個限度。因此,在設計游戲時應注意兒童的負荷,動靜結合。當然,兒童的精細運動能力也能在類似積木、拼圖、橡皮泥之類的游戲中得到鍛煉??梢哉f,游戲是促使幼兒生理發展的一種最好的活動形式。

所以,把游戲作為幼兒教育的基本活動,是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符合幼兒教育發展規律的。只有讓娛樂性與教育性蘊涵于游戲之中,在歡樂中潛移默化地發展幼兒的各項能力,才是成功的幼兒教育。

3.游戲的應用

雖然兒童是主要的游戲者,但教師的參與會更好地展現出游戲效果。當然,教師并不只是確保兒童在嬉笑打鬧中不受到傷害。在幼兒園,教師的任務是給兒童提供多樣性的游戲活動,并幫助兒童在活動中充分的探索,有時需要參與到具體的活動中與兒童一起探索,有時則只需要仔細觀察兒童并鼓勵他們進行調整和發展。在游戲中,教師應該為幼兒搭建一個合適的舞臺,以促進其健康、快樂地成長。

3.1游戲的設計。在進行游戲設計的時候,我們應該注意的是游戲的目的是什么,以及游戲的對象是誰。首先,讓兒童進行游戲并不是說兒童可以放縱的打鬧,或做他們想做的任何事情,教師除了注重游戲的快樂因素,還要提供給兒童某種類型的學習經驗,即可以是認知的,也包括社會性的等各個方面。根據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每個人的智力都有獨特的表現方式”,每個兒童的學習途徑和能力發展也是不同的。所以教師在設計游戲時應該開發兒童的多種智能,并兼顧兒童發展的個別差異性和全面性。其次,游戲的對象是學齡前兒童,他們的生理和心理都還在發育過程中,身體技能、語言、認知、社交、情感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發展,設計的游戲既應該貼近生活,不要太過復雜,超出兒童的理解范圍,更應該充滿樂趣,能激發兒童參與的興趣。同時,高爾基曾經指出“游戲是兒童認識世界的途徑”。所以教師要善于為幼兒創設不同的游戲情境、條件和場合教師要設計出適合于幼兒特點的游戲活動,啟發幼兒回憶已有的知識經驗,情境的創設也應該來源于社會,來源于生活,是幼兒熟悉的、喜愛的,能激發幼兒的興趣和學習欲望。最后,根據埃里克森提出的關于個體心理社會學發展的八個階段,學前時期的幼兒處于第三個階段(約3-5歲),即主動對內疚階段。老師應該鼓勵兒童的主動探索精神和好奇心。在設計游戲時,可以提供多個選擇,給他們一個自由選擇的機會,并且盡量接納他們的建議或者在活動中加入他們的想法。教師主要處于輔助作用,提供一個自由、輕松的空間讓兒童可以充分表現他們的探索精神和創造能力。并且要確保每個兒童都有至少一次體驗成功的機會。如果班上學生能力相差較大時,要避免進行競爭性的游戲。

3.2游戲的實施。首先,教師的輔助很重要。游戲是教師手中對幼兒施加影響的工具,而教師的觀念和行為在很大程度上也決定著幼兒游戲的質量。教師既可以當一名熱情的觀眾,欣賞幼兒游戲,也可以親身參與其中,與幼兒進行情感交流。其次,教師還應該注意在游戲中觀察幼兒的舉止。德國教育家福祿貝爾指出:“游戲是兒童內心活動的自身表現,是兒童最純潔、最神圣的心靈活動的產物”,“通過孩子的游戲方式,可以看到他整個個性及人格”。所以游戲是教師觀察幼兒內心活動的橋梁,對于教師更好地對幼兒交流、溝通,以及幼兒健康成長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最后,在游戲中能容忍意外和錯誤,特別是在出現錯誤時,應幫助他們修正錯誤,或重來一次。

3.3游戲的總結。在游戲結束后,教師還應該對游戲進行總結、反思。一是對幼兒在游戲中的行為、表現進行分析,以了解幼兒身心發展的狀況;二是對游戲的效果做出評價,以便于進一步完善和改進;三是教師的自我反思評價,以提高教師素養。此外,還可以詢問幼兒參與游戲后的感想,尊重他們的想法,將游戲組織得更好。

4.結語

游戲對幼兒的身體和心理健康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從游戲的設計、實施到反思總結,教師都應該以幼兒為中心,注意個體的差異,幫助幼兒健康、全面的發展、成長。

參考文獻:

[1] 丁海東.論幼兒游戲的教育價值及其實現[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07,02:6-10.

[2] 郭學毅.幼兒游戲分類及其對幼兒發展的影響[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12,06:102-103.

[3] 林菊.近代以來我國幼兒游戲的歷史轉型及走向分析[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3,02:74-76.

[4] 馬卉.讓游戲品格回歸幼兒教育[J].藝海,2011,04:156-157.

[5] 張璇.游戲:學前兒童的主導活動[J].考試周刊,2012,75:191.

[6] 張永勝.論游戲與幼兒發展[J].教育探索,2010,05:115-116.

猜你喜歡
幼兒教育幼兒園游戲
愛“上”幼兒園
數獨游戲
瘋狂的游戲
如何有效利用游戲實施班級管理
音樂與科學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兒教育中美術與科學整合的研究
內化外來資源開辟幼兒教育新途徑
爆笑游戲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戲
想念幼兒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