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教師培訓現狀與需求對比分析
——基于廣東省的問卷調查

2015-05-29 05:57曾素娥武麗志
中小學教師培訓 2015年7期
關鍵詞:面授農村教師遠程

曾素娥,武麗志

(華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廣東 廣州 510631)

一、引言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中國教育問題的焦點在農村,農村教育問題的焦點在教師。[1]我國農村教師隊伍規模龐大,全國1205萬名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中,農村教師約占80%左右。[2]因此,農村中小學教師的綜合素質高低決定著我國基礎教育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進而決定了我國基礎教育的整體質量和均衡發展。

我國政府歷來高度重視農村教師隊伍建設。2007年,教育部出臺的《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提出,要提高農村義務教育師資水平,實施農村教師培訓計劃,并充分發揮現代遠程教育在提高農村地區師資教育教學水平中的作用。2010年國務院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進一步提出要重點加強農村學校信息基礎建設,繼續推進農村中小學遠程教育,提高農村教師應用信息技術水平,使其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2011年,教育部印發《教育部關于大力加強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的意見》,再次強調要以農村教師為重點,有計劃地組織實施中小學教師全員培訓。

另一方面,在國家大的方針政策指引下,我國近年來啟動實施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如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校校通、農遠工程、教師網聯等,促使我國教育信息化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3]特別是農遠工程的啟動和實施,極大地改善了農村中小學的信息化狀況,使師生體驗到不一樣的教學理念和學習方法,也進一步加快了農村教師參加培訓的步伐,包含集中培訓、遠程培訓、校本培訓在內的農村教師培訓廣泛開展。但作為個體的農村教師參訓情況如何?培訓內容及形式是否受到歡迎?能否滿足教師需求?培訓效果怎樣?農村教師對信息環境下的遠程培訓是否適應?……基于這些疑問,本研究面向廣東省千余名義務教育階段農村教師展開調查,以期了解現狀、發現問題,并通過分析尋求培訓工作改進的有效途徑,為廣東省乃至全國農村中小學教師培訓改革、發展提供基于事實的依據。

二、問卷設計與發放

(一)問卷設計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問卷內容包括教師的基本情況、接受培訓情況、培訓需求、信息技術條件及信息素養等,共19個題項。問卷經過專家、課題研究人員和一線教師多次論證,并在進行小規模(50人)測試的基礎上進行了修改和完善。

(二)問卷發放

廣東省共21個省轄市,其中2個副省級市,19個地級市。其中,僅深圳沒有農村基層組織。本研究從其他20個市中各抽取1所縣教師進修學校發放調研通知及問卷。通知要求教師進修學校在發放問卷時,盡可能覆蓋轄區不同村鎮學校中的不同學科、不同年級、不同年齡的教師。調查共回收問卷1166份,其中有效問卷為1098份,無效問卷為68份,有效率為94.2%?;厥盏挠行柧砭哂休^好的代表性和覆蓋性。

三、農村教師培訓現狀與需求對比

對農村中小學教師個體而言,培訓的內容、形式、時間、費用等是其最為關心的切身問題。本研究圍繞這幾個方面從現狀和需求入手,了解真實情況,發現差距,以期尋找彌補差距的合理途徑,促使農村教師培訓變革。

(一)培訓什么:內容的現狀與需求

培訓內容是培訓過程中傳遞給受訓者的基本信息。培訓內容是否能夠滿足農村教師的需求,是否有針對性、前瞻性,決定了受訓教師的培訓收獲和參與主動性。農村教師已接受的培訓內容反映了政府近年來組織教師培訓的主題分布,按照多寡,依次是信息技術應用、學科知識、教學新理念、專項培訓、教育科研方法等,參見表1。其中,69.1%的教師都接受過信息技術應用的相關培訓,這反映了近年來教育行政部門對農村教育信息化的特別重視,相關培訓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從調查中其他題目結果獲知,農村教師對多媒體教學系統操作的熟悉度達83.1%,僅有10.9%的農村教師不熟練,6%從來沒使用過??傮w而言,農村教師已有培訓以理論性、知識性內容為主,側重信息技術、學科知識、教學理念的培訓,而開展的教育科研方法等其他培訓較少。

從需求來看,農村教師在知識方面對學科知識培訓的需求依舊旺盛(41.2%),這源于農村教師學歷較低,很多教師還跨專業施教,學校缺什么就教什么的情況依舊普遍存在。其次是教育科學研究方法(32.3%)、心理健康教育(30.8%)、新課標解讀(29.0%),而對信息技術應用的需求相對減弱(24.4%)。農村教師對師德培訓需求最低,但這并不能說明師德不重要。所謂“學高為師,德高為范”,師德作為一種內在素質,很難短時間通過傳統說教式培訓獲得,需要更加靈活的方式(如體驗、觀摩)予以熏陶。在技能方面,大部分農村教師認為自己在學科教學策略(44.4%)、課件制作(42.9%)、班級管理(30.4%)、校本課程開發(21.9%)等方面亟待提升。也有14.8%的教師認為需要增加人際交往相關的培訓??傮w而言,當前農村教師培訓的內容需求緊密圍繞學科展開,主要是學科知識和學科教學知識。

(二)怎么培訓:形式的現狀與需求

從培訓中師生是否分離來看,教師參訓形式主要有集中面授、遠程培訓、面授與遠程相結合三種。從調查來看,當前農村教師仍以面授培訓為主(41.2%),遠程培訓為輔(38.0%),另有20.8%的教師參與過面授與遠程相結合的培訓,如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項目。遠程培訓在“國培計劃”等政府項目的推動下,近年來獲得迅速發展,成為與集中培訓、校本培訓相并列的我國中小學教師培訓的“三駕馬車”之一。[4]

但調查獲悉,農村教師的實際期望與現狀恰恰相反,他們最喜歡的培訓類型是面授與遠程相結合(53.9%),其次是遠程培訓(28.6%),只有17.5%的農村教師選擇集中面授。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農村教師對遠程培訓的認同,以及對遠程培訓與集中培訓相結合的混合學習模式的推崇。調查還顯示,大多數農村教師都認為遠程培訓具有明顯優勢,如85.0%的教師認為遠程培訓自主、靈活、便捷,隨時隨地可以學習,49.4%的教師認為遠程培訓有利于解決工學矛盾,44.0%的教師認為網絡培訓的課程資源更加豐富,43.9%的教師認為遠程培訓符合時代發展特點,促進了教師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

表1 教師培訓內容的現狀及需求

(三)何時參訓:時間的現狀與需求

對于培訓的時間和時長,參訓教師往往沒有主動選擇的權利。那么教育行政部門及學校的安排與農村教師的意愿是否一致呢?

1.時間安排。對于現狀的調查可見,當前農村教師培訓多安排在“雙休日和寒暑假相結合”(33.6%),然后依次是“雙休日”(31.8%)、“寒暑假”(26.6%)、“工作日與寒暑假相結合”(23.0%),最后是“工作日”,僅占14.6%。這是由于當前培訓以集中培訓為主,盡可能避開工作日,以不影響正常教學秩序的緣故。

然而農村教師的意愿卻恰恰相反。調查結果顯示:37.9%的農村教師最希望在工作日參加培訓;23%的農村教師希望“工作日與寒暑假相結合”;選擇“雙休日和寒暑假相結合”或者“雙休日”的僅占19.6%和6.7%??梢?,農村教師并不希望在休息時間尤其是雙休日接受培訓,他們希望能自主支配節假日時間。據了解,農村教師工學矛盾十分突出,既要完成日常家務,又要教育女子、贍養老人,甚至務農等。也正因如此,遠程培訓受到農村教師普遍歡迎,未來發展潛力巨大。

2.培訓時長。一個培訓項目的時間長度影響著農村教師的參與積極性。時間過短容易流于形式,很難取得大的收獲;時間過長則易疲憊,影響教師工作、生活,容易使受訓教師產生抵觸心理。據調查,67.3%的農村教師已參與培訓的平均持續時間不超過10天,17.5%的農村教師為10—30天,其他教師參與培訓的持續時間更長,這與教師參與培訓類型是否為遠程培訓相關,因為遠程培訓持續時間較長。

在這方面,農村教師的需求與現狀基本一致,72.7%的農村教師希望一個培訓項目安排在10天之內,19%的農村教師希望10—30天,僅有8.3%的農村教師希望培訓在一個月以上。

(四)誰來付費:經費來源的現狀與需求

農村教師工資不高,因此十分關心培訓費用由誰來承擔。當前培訓多數為學校與教師分擔(35.6%),其次是學校全額報銷(27.1%)和農村教師完全自付(25.2%),學校、教師、教育主管部門共同分擔占9.8%,教育主管部門全額撥款僅占2.3%??梢?,當前農村教師客觀承擔了部分培訓開支,這對本來生活就拮據的廣大農村教師來講,是一種經濟負擔。

對于培訓誰來付費,需求與現狀可謂大相徑庭:絕大部分農村教師并不希望由自己負擔培訓經費,希望培訓經費由教育主管部門(46.9%)或學校(40.9%)全額撥款;自身愿意負擔一部分,其他由學校、教育主管部門或兩者分擔的僅占10.5%;只有1.7%的教師可以接受完全由教師自付。

四、農村教師參與遠程培訓的準備

從現狀和需求的調研情況可知,農村教師更期望低成本、高質量、多樣化、多模式的培訓。其中,遠程培訓憑借學習時間、地點靈活,能較好解決工學矛盾,備受農村教師青睞。如孔維宏所言,“借助于時空的便捷性、優質資源的整合、低成本以及個性化的學習方式的特點,基于網絡的遠程培訓已經成為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和專業化發展的重要模式”。[5]那么農村教師是否具備遠程學習的條件呢?本研究從網絡學習及移動學習兩方面對農村教師參與遠程培訓的準備進行了進一步調查。

(一)網絡學習準備:條件與應用

1.上網條件

農村教師要參加遠程培訓,必須具備相應的軟硬件條件。經調查,當前農村教師上網主要是在家中(50.8%)或學校(42.7%)。少量教師只能在教師進修學校(1.5%)或者網吧(1.4%)上網。另外,還有2.2%的農村教師沒有上網環境??傮w而言,大部分農村教師已經具備上網參加遠程培訓的便利條件。

2.網絡應用

從統計數據來看,62.8%的農村教師會通過網絡進行教學、科研等信息檢索,44.6%的農村教師具有利用網絡參加培訓學習的經歷,33.7%的農村教師還通過網絡與其他教師進行教學、科研交流,11.9%的農村教師依托網絡開展過調查研究,僅有5.6%的農村教師從未使用過網絡??梢?,大部分農村教師已具有網絡搜索資源為己所用的意識和基本能力。

而從網絡應用頻率來看:46.3%的農村教師“非常頻繁”或“較頻繁”,已經成為習慣;32.1%的農村教師認為一般;僅有21.6%的農村教師偶爾或者從不使用網絡獲取資源。

(二)移動學習準備:設備與態度

移動通信技術的蓬勃發展以及移動設備的普及,使人們通過移動設備和移動網絡開展教育活動、傳遞教育信息成為現實。[6]移動培訓逐漸成為遠程培訓的趨勢之一,并且已在一些項目中進行了嘗試。但農村教師是否具備移動學習條件呢?本研究對農村教師的移動學習設備及態度進行了調研。

1.智能手機持有和應用情況

據調查,農村教師大多數(73.2%)擁有智能手機,但使用智能手機網絡或多媒體功能的頻率并不高。其中,25.5%的教師擁有智能手機且經常使用手機的網絡或多媒體功能,38.2%的教師擁有智能手機但偶爾使用網絡或多媒體功能,9.6%的教師擁有智能手機但從未使用過網絡或多媒體功能。尚有26.8%的教師沒有智能手機。從年齡來看,智能手機的擁有率和使用網絡、多媒體功能的能力與年齡成反比,年紀越大的教師越傾向于不使用智能手機的網絡、多媒體功能??梢?,盡管智能手機還沒有完全覆蓋所有農村教師,但移動培訓的推廣還是具有一定的市場。

2.移動學習態度

盡管農村教師使用智能手機進行學習的現狀并不理想,但對于利用移動終端進行培訓學習,41.9%的農村教師表示非常期待(20.7%)或較期待(21.2%),32.6%的農村教師持無所謂態度,僅有25.5%的農村教師表示不太期待(21.3%)或堅決反對(4.2%)。這說明大部分農村教師對于移動學習還是持認可態度的。

近年來,基于移動通信技術和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移動學習已成為現代遠程教育中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它不僅具有傳統遠程教育的優勢,還兼備高度的移動性、交互性、個性化等特點,進一步實現了人們“隨時、隨地、隨身”的學習愿望。[7]總體而言,大部分農村教師對于移動學習持期待的態度,但考慮到移動手機的普及性和流量問題,且擁有智能手機的農村教師也沒有充分發揮其學習功能,因此,移動學習當前僅宜作為農村教師培訓的輔助手段。但移動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未來移動培訓前景光明。

五、思考與建議

通過對農村中小學教師參與培訓的現狀及需求的調查及對比分析,總體而言,培訓的現狀與需求之間存在差距,這也從側面反映了當前教師培訓存在的問題,如培訓內容缺乏實踐性、集中面授缺乏后續的學習支持服務、培訓時間安排不合理、占用農村教師過多休息時間等,值得我們反思并改進?,F結合調研提出如下建議:

(一)調研培訓需求

成功的教師培訓必須以需求為導向。只有正確掌握培訓需求,了解農村教師的真實教學問題,才能明確培訓目標,設計培訓內容,開發與實施培訓課程,真正做到有的放矢。這就要求教師培訓機構在培訓前進行深入、廣泛的調研,其中既包括培訓政策調研,也包括針對教師個體需求、學校需求、區域教育發展及社會需求等的調研,具體方法包括訪談法、問卷調查法、工作日記法等。值得注意的是,培訓需求調研并非是一次性的,而是一個包含反饋和修正的循環過程,需求調研應當貫穿于培訓工作的始終。

(二)優化培訓課程

當前農村教師培訓課程多為理論課程,以講授為主。無論是集中面授,還是遠程視頻點播,多停留于單向傳播,互動不足。而農村教師更迫切需要的是與自己課堂教學直接相關的學科教學操作層面的指導、輔導,而非說教。這就要求培訓課程必須增加實踐環節、交互環節,如說課、評課、研討等。此外,由于農村教師水平、需求差異大,特別是全科教師的普遍存在,使得培訓內容的個性化定制需求迫切,建議采用菜單式、超市式選課方式,提高教師培訓的針對性、適用性和實效性,不做重復培訓。

(三)合理運用培訓形式

集中培訓、遠程培訓各有優劣,具體培訓應根據項目內容及特點合理設計培訓形式?;旌吓嘤柲J绞且跃W絡培訓和面授為表現形式,將多種模式混合在一起的具有節省成本、提高效益等優勢的學習模式。[8]該模式融合了遠程培訓及集中面授培訓的優點,不僅能滿足農村教師隨時、隨地學習的需求,有效解決工、學、休矛盾,同時也能提供長效的學習支持服務機制,促進農村教師終身學習,還能在保持面授教學的情感優勢、與專家學者面對面交流的基礎上,針對網絡自主學習的重難點進行解讀,鞏固自主學習的效果。此外,移動學習也可作為輔助手段融合到網絡培訓中,方便農村教師隨時隨地學習。

(四)合理規劃培訓時間

教師培訓部門應客觀正視農村教師教學任務重且多需兼顧家務、農活的現狀,充分理解農村教師不希望培訓占用節假日時間的合理訴求,科學規劃培訓時間。如前調查分析,建議在設計農村教師培訓項目時,集中面授時間盡量不超過10天且首先考慮放在工作日或寒暑假;而遠程培訓時間可以適度延長,為教師提供持續的支持服務。

(五)建立經費保障機制

《教育部關于大力加強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的意見》要求落實教育規劃綱要提出的“將中小學教師培訓經費列入各級政府預算”的規定,確保教師培訓計劃的實施,同時落實財政部、教育部《農村中小學公用經費支出管理暫行辦法》(財教〔2006〕5號)“按照學校年度公用經費預算總額的5%安排教師培訓經費”的規定,足額??钣糜谵r村學校教師培訓,建立健全財政投入為主體、社會投入和個人出資相結合的教師培訓經費投入機制。建議各級政府因地制宜地進一步加大對農村教師培訓經費的投入,建立有效的經費保障機制,盡快實現農村教師培訓以政府撥款為主、學校分擔為輔,切實降低農村教師的經濟負擔,讓農村教師能夠輕松上陣,努力提升自我?!?/p>

[1]張巖莉.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現狀的調查與分析——以河南省為例[J].中國統計,2014(1):42-43.

[2]張婷.袁貴仁等四位代表網絡訪談“中國的教育公平”實錄[N].中國教育報,2012-11-14(2).

[3]楊宗凱.《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框架設計思路[EB/OL].[2015-03-04].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601/201207/139014.html.

[4]武麗志,李立君.培訓、學習與發展——教師遠程培訓平臺的際代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4(11):74-79.

[5]孔維宏.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的問題分析與對策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1(5):74-79.

[6]胡水星.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移動培訓研究[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8(6):70-72.

[7]鄭潔瓊,陳澤宇,王敏娟,等.3G網絡下移動學習的探索與實踐[J].開放教育研究,2012(1):159-162.

[8]趙蘭清.混合培訓模式在高校教育技術培訓中的行動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08(7):21-23.

猜你喜歡
面授農村教師遠程
讓人膽寒的“遠程殺手”:彈道導彈
遠程工作狂綜合征
農村教師心理健康現狀及對策
自學
自 學
遠程詐騙
提高農村教師待遇需要共同努力
廣西天等縣“混合式工作坊”支撐鄉村學校項目集中面授、送教下鄉暨項目調研會
廣西天等縣“混合式工作坊”支撐鄉村學校項目集中面授、送教下鄉暨項目調研會
農村教師的課改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