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新媒體對動畫藝術的影響及發展趨勢

2015-05-30 03:25杜一茹
工業設計 2015年9期
關鍵詞:新媒體藝術交互媒介

杜一茹

摘 要:在當今新媒體時代,動畫這個藝術種類頻繁地出現在我們每天的日常生活當中。隨著動畫制作技術水平的提升,動畫軟件的不斷完善和人們教育水平的普遍提升,短片制作越發方便,只需掌握一定的動畫制作基礎知識,任何人都可以完成動畫短片并使用一定的新媒體工具經行觀賞、傳播。本文就新媒體環境下的動畫藝術進行分析研究,探討新媒體下動畫制作方式、傳播方式及新媒體動畫的互助性模式。

關鍵詞:新媒體藝術;動畫;媒介;交互

技術的變革影響了藝術傳統的狀態和呈現方式。新型媒體的普及為動畫傳播提供了新平臺,隨著網絡技術的日益完善,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強有力的推動了新媒體動畫的發展。在新媒體技術參與下的動畫藝術,已經不是傳統的使人們端坐在固定位置觀看的影院動畫,也不是在必須坐等著的電視動畫,而是更深入、廣泛的參與到我們中間。

1 新媒體藝術的概念及特點

1.1 新媒體藝術的概念

數字媒體藝術真正開始發展和具有影響力是從數字計算機高度發展和因特網開始普及的20世紀90年代中期始的,其歷史較短。新媒體是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而產生的,互聯網是一個由不同類型和規模的獨立運行和管理的計算機網絡組成的世界范圍內的巨大計算機網絡。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數字媒體藝術將科學技術作為藝術表達的新興手段,既保持了藝術自身的原始魅力, 又使得藝術保持新鮮的血液。以繪畫藝術來講,西方的繪畫技法在14世紀時已經把人物肖像、靜物栩栩如生的表現出來,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相機的普及使得繪畫藝術出現了以梵高為代表的印象主義和以畢加索為代表的抽象主義。藝術與技術的發展本來就是相輔相成,在數字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使得整個藝術設計領域成為最具有發展潛力和生命力的產業。數字媒體藝術的突出表現是“數字多媒體藝術”,是“計算機美術”,是從平面到空間、從二維到三維、從畫面到內在的多方位的藝術表現形式。數字媒體藝術的應用表現形式涉及到現代社會的各個方面,它借助現代數字科學技術來操作視覺藝術作品?,F代建筑設計展示、室內設計、展示設計、多媒體數字電影方面都是數字媒體藝術傳統的具體形式表現,而3D動畫、網絡游戲、互動裝置、甚至新興的3D打印技術都是數字媒體的新興表現形式。

1.2 新媒體藝術的特點

數字媒體藝術這種新興的藝術種類,從字面上可以看出它兩個重要的特質:技術性和當代藝術創作手法上多樣的制作方式。數字媒體藝術與傳統藝術形式最大的區別在于其表現形式,其創造過程必須全部或者部分與運用現代數字科學技術手段。數字媒體主要有以下三大技術特性:技術性、互動性、時尚性。

新媒體技術的形成和發展是以科技發展和全新傳媒技術為基礎,藝術家創造出以計算機技術、數碼技術、網絡技術等相結合而創作完成的一種新型藝術形式。數字媒體藝術利用影像、計算機科學、高科技材料、生物、化學、表演等新科技成果進行創作,已深入現代藝術各個領域。如當今被谷歌、高通、英特爾、索尼和Unity3D各大公司投入大量資金和人力開發的虛擬現實技術即VR, VR是一種可以創建和體驗虛擬世界的計算機仿真系統,其利用計算機生成一種模擬環境。虛擬現實技術其交互式的虛擬場景和實體行為的仿真系統使得受眾有更加便捷,真實的是今后行業競爭的必爭之地。

新媒體藝術“交互”的范圍和程序都強于傳統藝術載體,新媒體藝術應該充分利用這種能力來改變藝術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關系。當今世界的社會構造和生活節奏使得人們工作生活中離不開新媒體媒介,受眾在接受咨訊的同時也渴望著能夠參與其中,正是人們自身追求進步的欲望促使科技的進步和媒介的更新。在虛擬世界中建立人際關系、尋找興趣愛好、分享學習交流,虛擬中找尋真實感。由于數字技術傳播的即時、快速、可以即時的交流反饋信息,達到互動的效果,這也正是符合了當代人的心理渴求。

由于新媒體藝術具有“與時俱進”的特性,隨著影像、計算機科學的進步使得各種數字移動產品的盛行,對新型電子產品的追求己成為如今人們時尚生活的標志。從前幾年流行的平板電腦再到現在的觸控腕式手表等一些列新興媒體產品,人們普遍渴望從電腦、智能手機或iPad等電子產品的使用中得到獲得資訊信息和與人交流的滿足,紛紛成為了低頭一組。隨著數碼電子產品各大廠家科技競爭力的勢均力敵,便攜式的數碼產品伴隨著一定的現代營銷往往借助造型設計、交互設計與色彩設計來吸引消費者,新型數碼產品成為追求時尚的人群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以智能產品為例,在智能手機競爭白熱化的今天,iPhone系列利用其公司開發的iOS操作系統確保流暢的系統運行速度,流暢的機身設計,舒適的界面設計贏得全球廣大數碼愛好者的青睞。iPhone早已成為了業界的領頭羊,無論是用戶界面、拍照功能還是軟件商店,其出色、便捷的體驗感受讓后來者只能亦步亦趨。當iPhone新產品問世,更換新型iPhone手機是人們時尚的象征。

2 新媒體藝術對動畫的影響

2.1 多樣化的制作方式

在新媒體時代,動畫在廣告、影視、科技產品展示、教育、醫療各個行業都有著重要的作用。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動畫早已擺脫了傳統手繪制作方式,轉為數字動畫制作。數字動畫技術的產生和改革大大提升了動畫的制作的速度和作品的質量。針對數字動畫的發展和需求,各大公司針對二維動畫制作和三維動畫制作方面紛紛推出了不同的制作軟件。

在專業二維的數字動畫制作方面,當下專業動畫的制作軟件比較多,主要有:ComicStudio、Toon Boom、SimpleSVG、TOOZ與ANIMO等。制作者和使用者可以根據該動畫播出平臺和不同的藝術風格選擇具有不同的優勢的動畫制作軟件。

在當今使用較多、前景較為廣闊的三維動畫,隨著制作軟件和技術的完善,熒屏上的數字影像使得真實與虛擬之間的界限變得越來越模糊。三維角色在造型、表情和動作幾乎完全可以和實物以假亂真。完整三維動畫的制作過程一般包括前期的制作與動畫片段的制作、后期合成3部分。其中,前期制作主要根據劇本確定美術風格,進行場景設計、道具設計與造型設計;而動畫中期的制作可以分成、建模實物造型、實施著色渲染、調控鏡頭、添加動畫、燈光與材質編輯等,制作動畫角色和場景道具,然后生成實物模型,添加貼圖材質,最后完成骨骼綁定,完成角色的動作表演,最后添加環境特效、燈光與鏡頭,通過合成序列生成完整動畫。三維動畫軟件在建模、貼圖、燈光各方面都有比較擅長的相關軟件,現在三維動畫的輔助軟件與制作軟件中,較為主流的有以下幾個:World Bulideer、Softimage XSI、Poser、MAYA與3DMAX等。

2.2 豐富的傳播模式

隨著網絡技術的普及和數碼產品技術的不斷發展,廣闊的傳播平臺給動畫資源的傳播交流帶來了極大的便利。由于新媒體動畫能夠在多種終端上傳播,如今個人或者公司制作的動畫作品放在相關的網絡媒介平臺上,這些作品被發布在YouTube、嗶哩嗶哩、土豆、愛奇藝等視頻網站上,人們可以通過在線查找或者信息推送及時欣賞、評論、下載全球最新、最全面的動畫作品。這種網絡公共播出平臺實現了動畫制作者的作品即時展示,同時動畫愛好者隨時、隨地觀賞所需動畫的要求,避免了傳統欣賞動畫時坐在電影院和家中,被動受到時間、地點限制等種種弊端。

在微信、微博等微傳播深入智能生活的同時,動畫也有了更加廣闊的傳播方式。通過微信朋友圈、微信公眾平臺、微博等媒介,優秀的動畫作品能夠迅速的傳播開來。我們能及時發送連接和朋友分享優秀的網絡短片,同時迅速獲得動畫相關資訊。以2015年暑期檔的票房黑馬《大圣歸來》這部國產動畫影片為例,該片在動畫電影史上已成為現象級作品,它沒有前期大量的廣告營銷,而是通過點映階段和首批觀影的人群的口碑營銷,朋友圈、微博等媒體平臺大量的涌現該動畫相關的信息好評,當你看到朋友圈被這部動畫不停的刷屏的時候怎能沒有前去觀影的好奇心。

2.3 獨特的交互式體驗

在數字媒體技術介入藝術領域之前,藝術的傳播都是從藝術家指向受眾的單向傳播。藝術作品與受眾被分離開,受眾的反饋無法直接表達。藝術看來是那么高不可攀,似乎是被少數的人定義好之后單方灌輸給普通老百姓。在互聯網普及的新媒體時代,人人都掌握著話語權。大眾在享受著個性化定制的同時也希望在虛擬的社區中尋找同伴。比如說各大論壇、BBS、博客等相關群組正受到越來越多的追捧。網絡虛擬社區是一個開放的空間,群聚了眾多愛好相同興趣一致的成員。數字媒體時代的優勢是沒有了權威專家與普通大眾之分,每個參與者的發言都受到同等的對待,即使彼此之間地域不同,年齡不同,職業不同也為了對動畫相同的興趣愛好交流互動。例如當今最受年輕人追捧的B站,其主要優勢就是充分發揮了新媒體的互動性。bilibili是中國大陸一個動畫、游戲相關的彈幕視頻分享網站,也被稱為嗶哩嗶哩、B站。彈幕就是在視頻播放時從屏幕上飛過去的字幕,從右至左進行滾動運動的彈幕為滾動彈幕,也是默認使用的彈幕,觀眾可以使用該模式的彈幕進行一些對視頻情節的吐嘈和短評,每個注冊用戶都可以表達你的觀點或者吐槽。觀眾們可以通過彈幕及時分享交流觀看時的體現感受,而視頻制作者也可以通過彈幕及時掌握觀看者的想法。

互聯網與手機是當今大眾生活信息交流的主要渠道。通過智能手機,人們能夠方便快捷的利用在乘車、休息等瑣碎時間來觀看動畫。新媒體動畫正是突破了傳統影院動畫和電視動畫的單向傳播模式,觀眾可以通過各種新媒體平臺主動了解、選擇所需的動畫種類。通過手機商城客戶端,即時下載和上傳單行電子出版物、電子出版物或者網絡動畫游戲,使傳播變得更加自由與暢快。

3 結語

著名媒介研究學者麥克盧漢曾經指出:新媒介“不僅僅是容器,他們還是使內容全新改變的過程”。在新媒體技術背景下,如今我們充分體驗著動畫藝術無論在各行業的工作中還是日常生活中給大家帶來的便捷和樂趣。新媒體是一個魅力無窮的事物,它的核心是數字信息技術,隨著傳播載體的技術不斷地革新而永遠保持著常新的形態。動畫從早期的二維動畫制作到現在以假亂真的三維動畫制作。它的發展離不開技術的支撐,動畫的本質就是技術和藝術的結合,有著極強的技術性和獨特的藝術性。隨著數字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勢必會帶動動畫藝術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如今新媒體背景下的動畫藝術有著更加廣泛的受眾人群,方便快快捷的傳播模式,豐富多變的表現方式,時尚新穎的主題,期待動畫在新媒體技術的帶動下能給與我們生活更多不一樣的體驗。

參考文獻:

[1] 楊貧智.新課程與分層學導式教學設計探究[J].大學教育.2012(08):116-117.

[2] 劉禹,王來福.基于工作坊的高等教育實踐教學體系的研究[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09(01):93-96.

[3] 張芹,黃宏.高校網絡和新媒體傳播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分析[J].黑龍江社會科學.2007(03):185-189.

[4] 魏簫.論新媒體藝術時代動畫作品的表現與用途[J].大眾文藝.2014(17):164-165.

[5] 黎珂位.數字媒體藝術的特征[J].科學咨詢: 科技·管理.2013(12):93.

[6] 任懷琎.工科背景高校的數字媒體藝術人才培養[J].中外企業家.2013(17):168-169.

[7] 朱建春,陸志國.國內高校數字媒體藝術教育思考[J].美術教育研究.2012(17):116-117.

[8] 盤劍.中國動漫產業目前存在的四大問題[J].文藝爭鳴.2010(02):45-51.

[9] 洪濤.依托動漫產業,促進民間手工玩具的產業化發展[J].藝術與設計: 理論.2010(07):194-196.

[10] 劉鳳.漫畫與動畫的關系[J].大舞臺.2010(09):46-47.

[11] 王英.新媒體、新動畫、新路徑——新媒體傳播條件下的中國動畫發展機遇[J].南方電視學刊.2010(03):31-33.

[12] 廖祥忠.何為新媒體?[J].現代傳播: 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08(05):121-125.

猜你喜歡
新媒體藝術交互媒介
媒介論爭,孰是孰非
書,最優雅的媒介
歡迎訂閱創新的媒介
從新媒體藝術角度淺析網絡直播的娛樂創新
試論當前新媒體藝術呈現的文化特征
基于圖形用戶界面的多點觸控交互技術綜述
黑龍江民間美術與新媒體藝術的結合研究
虛擬現實技術概論
關于信息化教育模式的大學教育變革的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