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談課程觀與研究性學習

2015-05-30 16:04徐中貴
東方教育 2015年9期
關鍵詞:課程內容意識學科

徐中貴

長期以來許多教師的課程意識相當淡薄,覺得課程就是教學大綱、教科書,而且教師職業就是在教學中忠實教科書,“以綱為綱,以本為本”。課程的開發、編制是教育行政領導及課程專家的事,與自己及學生完全不相干。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則提出了全新的課程理念,要求教師強化課程意識,積極參與課程改革,開發校本課程。為適應這一新要求,就要更新課程觀念,下面談談本人對課程的新的認識與理解。

一、課程的概念及性質

課程是學校為實現教育目的、使學生全面發展而營造的學校環境的全部內容。它是一個內容相當寬泛且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更新發展的概念。我國的現代課程體系由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兩大部分構成,顯性課程又由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兩個板塊組成。其中,學科課程兼容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兩個類型。學科課程、活動課程與隱性課程三者相互配合,協調一致,構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的素質教育的課程體系。

可見,課程的概念要比教科書(課本)的概念寬泛得多。教科書僅僅只是學科課程中的一部分;完整的學科課程應包括課程總體規劃(教學計劃)、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及課本(教科書)。在現代課程體系中,除了學科課程作為學校課程(它規定了學科的目的、內容、范圍、分量、進程等)的基本形式外,越來越注重活動課程(又稱經驗課程)與隱性課程(又稱潛在課程)?;顒诱n程是以學生的活動為中心來組織、設置課程,它突破了學科的局限,使學生通過親歷體驗,獲得個人化的知識,它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組織交際能力及創新合作精神;弘揚學生的主體意識。因此,活動課程正好彌補了學科課程知識中心化、忽視學生個人化體驗的缺陷。隱性課程作為顯性課程的有益補充,它是指除了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之外的,積極影響學生的全面成長的一切學校內容。它具體包括教師的人格力量、學校的物質環境及校園文化、學校的人際環境及制度環境等。

現代課程意識強調課程的開放性、民主性與科學性。課程的開放性是指課程不是靜態不變的,而是不斷生成與持續變化的。它要求國家的課程規劃應具有靈活性,課程標準的具體制定應具有時代性,教師對課程的具體實施要有創造性。課程的民主性是指課程應由一個共同體來決定,這個共同體應包括:課程專家、學科專家、心理學家、社會學家、社會人士、校長、教師、學生代表、家長代表等。它要求課程成為全民的事業。課程的科學性是指課程的開發要重視科學研究,重視課程設計技術。如靜態課程要按照泰勒的方式處理,動態課程則應按期騰豪斯與施瓦布的方式處理。

二、課程與教學

課程是一種有計劃地安排學生學習機會的過程,學生在該過程中獲取知識、參與活動、豐富體驗。從本質上來說,課程與教學是統一的?!敖虒W中的課程”、“作為課程進程的教學”等新概念的提出正反映了課程與教學的有機聯系與內在統一性。教學研究的重點應放在通過創設教學情景及設計學習經驗(即一系列的課程事件),以加強學生與課程內容的聯系;努力揭示學科課程內容的呈現方式與學生對知識的認知理解過程(研究表明:認知是師生通過協作共同作用于課程內容的活動;理解是師生的一定的情景中通過合作產生知識的過程),從而構建出融課程內容、教學方法及教學參與者的人際關系于一體的教學模式。

“作為課程進程的教學”這是一種新的教學觀念,要求將課堂看成是學生與各種課程事件相遇的場所。學生在這一場所中真正地致力于對課程內容的加工。此時,教師在課堂中的角色是創造課程事件,學生則是通過與課程事件的相互作用,積極參與到創造課程事件的活動中達到而對課程內容的真正理解。由上此可見,在學科課程的課堂教學水平上,課堂成為教師與學生為獲得知識意義而共同努力工作的空間。

課程與教學的整合揭示出: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再是被動地傳遞課程的機器,而是主動地創造課程事件的課程開發者;學生不再是被動接受課程的容器,而是積極地參與到課程事件中,通過與課程事件的相互作用積極建構課程事件的學習的主人。

三、新的課程觀對教師的要求

為滿足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以課程的多元化、綜合化、現代化、開放化、結構化等為特征的現代課程觀,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新的要求。教師應具備現代課程意識。他不僅是課程的實施者,同時也是課程(主要是三級課程管理體系中的校本課程)開發者,而且還是學生參與課程活動的組織促進者。為符合課程多元化、綜合性的發展趨勢,教師必須淡化學科本位意識,強化學科之間的相互依托,相互滲透、相互交叉意識;在繼續提高本學科教學能力的基礎上,發展從事選修課程、活動課程的教學能力,形成適應多種課程的復合教學能力。為滿足課程現代化的要求,教師應該及時了解本學科前沿的發展動態,使課程內容充滿時代氣息;認真學習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用現代化的手段與學生共同建構現代化的知識。為了成為課程高效的實施者及積極的開發者,學會在課堂教學中創設與指導各種課程事件,教師需要掌握深刻又全面的課程與教學理論。這意味著教師不僅精熟本學科的課程內容,而且還要根據科學發展的邏輯、科學敘述的邏輯、學科的邏輯,構建知識的結構,指導課堂教學中學生知識的產生過程。學會教學的核心問題是學會如何在真實、復雜的教學情景中與學生一起展現課程內容。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擁有與課程有關的豐富的知識,而且還應掌握與教學有關的大量的情境性知識——包括課程內容在教學過程中的呈現方式和展現邏輯、課堂教學中師生相互作用的社會性過程、學生的學習意向與理解程度等等。為滿足現代課程開放性、實用性的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加強“教學內容實用化”的取向,注意課程內容的應用意識、問題意識,將生產、生活中的真實問題融入課程事件之中;教師還要開設活動性課程以及指導學生研究性學習,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實踐情景中,將普遍的學科知識轉化為個人知識,達到對知識的真切體驗與理解。

猜你喜歡
課程內容意識學科
基于“課程內容六要素”的繪本文本解讀路徑探析
【學科新書導覽】
人的意識可以“上傳”嗎?
土木工程學科簡介
增強“四個意識”發揮“四大作用”
意識不會死
“超學科”來啦
強化五個意識 堅持五個履職
論新形勢下統一戰線學學科在統戰工作實踐中的創新
學前教育專業體育課程內容的構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