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讀《東來鳥》中的主人公的文化身份認同困惑

2015-05-30 19:38杜梅
參花(上) 2015年8期
關鍵詞:穆哈安德烈身份

杜梅

東西方文化所存在差異的問題,在阿拉伯現代文學中是一個重要的思想主題,得到許多作家的重視。正如喬治·拉倫認為:“無論侵略、殖民還是其他派生的交往形式,只要不同文化的碰撞中存在著沖突和不對稱,文化身份的問題就會出現?!蔽幕矸菔呛笾趁窭碚摰囊粋€重要內容。只要有文化之間的碰撞和沖突,文化身份問題就會產生,這是每一個處在“文化夾縫”中的知識分子都會遇到的問題。埃及著名作家陶菲格·哈基姆是最早涉及東西方文化問題的阿拉伯作家,他在1938年發表的長篇小說《東來鳥》是阿拉伯評論家論及阿拉伯小說中的東西方文化問題時常常要提到的重要代表作。小說取材于作者在巴黎的留學生活(1924-1928),以主人公埃及青年穆哈辛赴法留學的經歷為背景,并以東西方文化沖突為基調,主人公與法國青年安德烈、蘇絲交往時的碰撞和沖突,讓身在異鄉的穆哈辛陷入了文化身份認同的困惑。本文主要從后殖民主義中的他者分析主人公穆哈辛在法國文化身份得不到認同的具體困惑以及原因。

在小說中,隨著主人公穆哈辛從埃及到法國地理位置的轉移,其文化身份也因兩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歷史等因素的交融和碰撞,出現得不到認同的困惑,主要表現在穆哈辛與法國青年安德烈的友誼分歧及與巴黎女孩蘇絲的愛情糾葛上。

一、與安德烈互為他者

小說中穆哈辛赴法留學,住在一個法國家庭里,和這家主人的兒子安德烈結為好友。然而兩位年輕人待人接物有著明顯的區別,代表東方的穆哈辛傾向于理想主義和崇高精神,并且耽于幻想。而代表西方的安德烈則完全以現實的態度生活著,深信生活就是物質,對東方式的精神想象不屑一顧。因此,兩人在交往過程中分歧不斷,種種行為和思想不能得到彼此的認可,使得穆哈辛與安德烈互為他者,也讓穆哈辛文化身份得不到認同。

整篇小說中,穆哈辛想要追求一位叫蘇絲的法國姑娘,但是他總是充滿幻想,徜徉在直覺和感性的空間里,傾向于理想主義。在他看來,真心勝過用金錢換來的禮物,而安德烈認為想要獲得一份真正的愛情,就應該用物質化的東西去贏得,爭取。但是,當穆哈辛大膽給蘇絲送禮物的時候,同樣還是遭到了安德烈的嘲諷,得不到最終的贊同。安德烈建議穆哈辛送手包、粉盒、帽子、襪子、香水和鮮花等,而在穆哈辛看來卻是膚淺的、沒有意義的,而有意義的事莫過于送一個能表達自己內心獨白的小動物。最后,穆哈辛給這只小鸚鵡取名為“穆哈辛”,并用一晚上的時間教會它說“我愛你”,送給了蘇絲。小說中關于穆哈辛和安德烈對于不同生活態度所產生的分歧和事例還有很多,這是具有代表性的幾個事例。從中可以看出,兩個好朋友生活態度上的分歧致使他們互為他者。

除了生活態度外,安德烈和穆哈辛在對待宗教的態度上也成為彼此的他者。

在穆哈辛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安德烈帶到教堂的送葬儀式上,而安德烈卻不見蹤影。盡管穆哈辛不是基督徒,但是在他看來,基督教堂和家鄉的清真寺一樣神圣,都是上帝的家,都應心存敬畏。當穆哈辛在教堂內對宗教氛圍極為虔誠、敬畏時,安德烈卻把送殯當做了“踏青”。

葬禮完畢后,穆哈辛埋怨安德烈沒有提前告訴他要去教堂參加葬禮,以便自己有所準備,而安德烈卻說:“我們進教堂就和進咖啡館一樣,這有什么區別呢?咖啡館是公共場合,教堂也是一樣的,那里有大風琴,這里有管弦樂隊?!本瓦@樣,穆哈辛對宗教虔誠的態度又再次遭到了安德烈的嘲諷。兩個來自不同信仰者的行為得不到彼此的認可,從而使穆哈辛的文化身份的認同在安德烈面前遭到了困惑。

二、與蘇絲互為他者

《東來鳥》中的穆哈辛還與一位自己想要追求的法國姑娘蘇絲在愛情上互為他者。穆哈辛喜歡蘇絲,卻又不敢大膽直率地去追求,常常到她工作地點附近的咖啡廳坐著,像一位虔誠的信徒對待女神一樣,懷著愛慕的心情,遠遠地望著心目中的情人并心滿意足。安德烈知道此事后,鼓動他大膽追求,以獲得實在的歡樂。安德烈告訴穆哈辛:“在法國,沒有哪位女人會拒絕花束?!庇谑撬沼嬓惺?,果然一試即成,然而不一樣的愛情價值觀阻礙了兩人的長久交往,那種美好只維持了兩個星期。整個過程中,穆哈辛試圖打破東方傳統文化去追求蘇絲,努力去接受西方的生活方式,他們既相互吸引,又相互排斥,穆哈辛蹩腳的“西方式”愛情也沒有得到蘇絲的認可,成為了失敗的他者,而蘇絲的做法也讓穆哈辛很難接受,彼此的“他者”讓穆哈辛在不斷的嘗試中倍感痛苦,文化身份認同陷入困惑。

小說中提到:穆哈辛對蘇絲展開追求,但是當有一天兩人在飯館吃飯的時候,蘇絲的前男友出現了,面對這件事,兩人的愛情觀出現了分歧。在穆哈辛看來蘇絲是自私的,她為自己而工作,獨自一人生活,看重自己選擇和拒絕的自由。她的占有欲很強,只考慮自身的感受。當她再次投入到前男友的懷抱中時,并不顧忌在場的穆哈辛的感受,她也沒有考慮她的所作所為會給穆哈辛留下痛苦,而在蘇絲眼中,她認為她的做法是為了穆哈辛好,因為穆哈辛不是她喜歡的人,她不想繼續讓穆哈辛對自己癡情,所以讓穆哈辛“長痛不如短痛”。然而,互不理解對方的所作所為,導致在這段感情中他們互為他者而存在。

穆哈辛與蘇絲的感情結束后,穆哈辛仍然鼓足勇氣想要和蘇絲說話,但是蘇絲的冷酷無情深深傷害到了穆哈辛脆弱的心靈。盡管他心有不甘地去找蘇絲,但是蘇絲的房門再沒有打開過。蘇絲的做法在穆哈辛看來很是無情,但蘇絲心里明白她不能接受穆哈辛,她不想再繼續給穆哈辛希望,所以她采用了這種方式拒絕。兩人對同一事情的不同看法,也是導致他們成為彼此他者的原因之一。

穆哈辛對愛的單純,和他眼中蘇絲對愛的自私,使他們之間難以契合,東方的穆哈辛看到了西方女性的自私和自我。愛情觀的差別阻止了他們之間的進展,彼此不能認可對方。

除了愛情觀外,穆哈辛和蘇絲在愛的方式上也互為他者。

小說中描述:穆哈辛不敢直接地走近蘇絲,同她交談,送給她禮物,而是悄悄地跟隨她,得知了她的住所,然后搬進了同一家客棧,期待與姑娘的邂逅。他也不敢主動去問姑娘的名字,后來通過與老板對話知道了她的名字。為了進一步增進關系,他寫了一張紙條,讓洗衣女將其交給蘇絲,請她幫助自己支付洗衣費。從這些我們可以看出穆哈辛對蘇絲的愛是屬于本民族傳統的含蓄和單純的愛,他盡管生活在西方并受其影響,但是其行為依然遵循著傳統的東方模式。

穆哈辛送給蘇絲一只與自己同名的小鸚鵡,并用一晚上的時間教會它說“我愛你”,希望以這只小鸚鵡來表達自己的心聲。但是在西方的愛情方式面前,穆哈辛始終是一個不能被認同的、失敗的他者,而蘇絲以為她的做法可以讓穆哈辛盡早解除痛苦,也不能得到穆哈辛的認可,這必然導致穆哈辛與蘇絲在愛情中互為他者而存在。

在與安德烈的友誼中,穆哈辛不忘自己民族精神和傳統習慣,在接人待物上是一個有代表性的傳統東方形象,但是他的行為和思想卻遭到安德烈的嘲笑,而西方的安德烈的行為和思想也得不到穆哈辛的認同,各種分歧的存在,使得他們互為他者。同時,與蘇絲的愛情是穆哈辛想要融入到西方生活的努力,但是,這種改變還是得不到蘇絲的認可,而蘇絲想要的愛情又是穆哈辛給不了的。于是他們也成為彼此的他者,最終導致穆哈辛陷入文化身份得不到認同而陷入困惑。

參考文獻:

[1][英]喬治·拉倫.意識形態與文化身份:現代性與第三世界的在場[M].戴從容,譯.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林豐民.文化轉型中的阿拉伯現代文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作者單位:新疆大學)

(責任編輯 劉冬楊)

猜你喜歡
穆哈安德烈身份
命途多舛的數學家:安德烈·韋依
超現實主義的反叛與創新——論安德烈·布勒東的《娜嘉》
跟蹤導練(三)(5)
土國總統會使飛刀
土庫曼斯坦總統高票獲得三連任
他們的另一個身份,你知道嗎
安德烈的愿望
穆哈米和雷利的一段對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