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古代治國思想

2015-05-30 20:43郝一翯孟令豹
東方教育 2015年9期
關鍵詞:禮治法家統治者

郝一翯 孟令豹

在中國傳統的國家治理思想中,儒家、道家、法家代表了三種不同的國家治理觀,即儒家的禮治、德治思想,道家的無為而治思想,法家的法治思想。

一、儒家的治國思想:禮治和德治

1、禮治思想

儒家禮治思想的核心在于:一是竭力維護宗法倫理觀念。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在于維護宗法倫理觀念,這也是“禮治”的最核心要素。在中國的皇權統治中,君臣父子關系是主要的構成要件,在宗法制度下,君臣、上下、長幼、貴賤都有嚴格的等級序列,禮就是用來維護這種等級序列的最有效的工具,因為“非禮無以辨君臣、上下、長幼之位也,非禮無以別男女、父子、兄弟之親,婚姻疏數之交也?!倍Y治就是借君臣、上下、長幼之規則,來維護以君權、父權、夫權為中心的國家、家庭、家族倫理關系和社會秩序。二是宣揚“性善論”。儒家相信人性本善,祟尚道德修養,重德教。主張“養民”以“寬”為主,寬猛相濟??鬃釉唬骸盀檎缘隆?,孟子倡導“仁政”,認為“不以仁政,不能乎治天下”。這就是說,儒家認為掌權者是道德至善的化身,“統治者布德于九州、牧民于四海,對臣民進行禮德教化,臣民要修身養性、尊尊尚德、休浴圣化,老老實實依‘禮行事,做統治者的順民?!比侵鲝堎t人治國。禮治思想主張“賢人政治”,即統治者都是真龍、天子,是真理的化身,是圣人、賢人,是“替天行道”者,亦即要用賢能之士治理國家,而絕不能讓惡人當道,從事政治。

儒家的“禮治”國家治理思想在維護古代中國社會秩序和社會穩定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歷代統治者都非常重視“禮”的治理作用。中國有王朝更替的歷史,研宄每一新興王朝的開國史不難發現,禮樂幾乎都是其開朝初期整治的首要,目的就是以禮樂來規范社會關系,實現有效的統治。

2、德治思想

從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史來看,“德主刑輔”、“為政以德”為歷朝歷代統治者所推崇,尤以儒家的德治思想最為典型,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德治觀念奠定了中國傳統國家治理的理論框架。其思想要點有:其一是為政以德。即作為最高統治者的君主,必須具有高尚的道德,只有具有高尚的道德,才能為天下人所認同,并被天下人所效仿,正如孔子所言:“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即是講為政者若具有高尚的道德,以道德原則治理國家,人民就會擁戴他。毋庸諱言,儒家的禮治、德治思想的本質是為封建統治階級服務的,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不乏合理因素的存在,并為歷代統治者所重視。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今天,偉大的中國共產黨人將“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賦予儒家德治思想新的內涵,即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理論自覺,又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國家治理理論。

二、道家的治國思想:無為而治

道家以“無為而治”作為治國的核心理念,這一治理理念在封建社會的政治治理實踐中發揮過舉足輕重的作用,如漢唐盛世、明仁宣盛世、清康乾盛世都曾借用過道家的無為政治。這一學派由封建沒落貴族所創,在翻天覆地的社會變革中,部分封建貴族喪失了政治經濟特權,他們對社會變革無能為力,只能聽命于自然的擺布,提出了 “無為而治”的政治主張。

1、道法自然,無為而治

道家的開創者老子,開創了自然主義的價值觀,認為道是宇宙的本源,以自然道作為治國的最高價值取向。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里的自然即指天、地、人的組合,實際上都是“法道”,“道法自然”其實就是最高法則是自然而然。正因為“道法自然”,所以基本的方法論就是無為,因而,用這種理念來治理國家,就是要順應自然之道,要清心寡欲,即要無為而治,讓百姓休養生息。

無為而治是道家學說中最著名的政治理論,也是道家治國思想的核心,道家的一整套治國理念都是圍繞這一治國思想展開。正如老子所言:“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亦即用“無為”去處事,用“不言”去教導人。但這里的無為并不是不作為,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不可妄為,不要強為,要順其自然,作為最高統治者的君主要知民意、順民心,讓百姓自然發展。

2、以民為本

在道家的治國理念中,“民”、“百姓”占有很突出的地位。老子說:“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這里的“貴”與“高”指侯王之類的統治者,“賤”與“下”指被統治的廣大百姓,老子以廣大百姓作為侯王之“本”之“基”,充分說明了道家以民為本的治國情懷,如果沒有這里的“本”和“基”,我們說,便沒有國家政權的存在。因而,老子指出:“圣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意思就是說,君主治理天下沒有固定模式,應以百姓的需要作為施政的邏輯前提。

三、法家的治國思想:法治

顧名思義,“法治”就是依法治理國家,是法家治國思想的核心。與儒家宣揚“人性善”不同,法家信仰“人性惡”。在法家看來,人是自私的,在“人民眾而貨財寡,事力勞而供養薄”的社會歷史條件下,用儒家的禮治、德治思想來治理國家是不足以制止紛爭、維護社會穩定的。因而,法家主張必須用法來約束人們的行為,“法治”是治國的最好辦法。

首先,“法治”是治理國家的必然選擇。法家認為,好利而惡害”是人的本性,因而,用儒家的德治思想治理國家無濟于事,只能用法令刑賞才能奏效,實行“法治”是適應人性的必然選擇。商執認為,人類會歷經上世、中世、下世、今世四個階段,每個階段治民的方法都不盡相同,對于處在“強國事兼并,弱國務力守”的今世,需“秉權而立,垂法而治”。韓非子認為,“有名主忠臣產于今世,而能領其國者,不可以須臾忘于法。

其次,“法治”比“禮治“德治”具有更大的優越性。主要體現在:法治比禮治公平。法家主張在法律適用上一律平等,“君臣上下貴殘皆從法”,在 ‘法律適用上“不別親疏,不疏貴賤,一斷于法”《史記論六家要旨》,這與儒家所推崇的“禮治”治國思想有著很大的不同,“禮治”主張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制禮的目的是“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顯然,法治更能體現公平正義的價值理念。法治比德治有效。儒家“德治”要求統治者具有高尚的道德,主張“道之以德,齊之以禮”,主張“以德治國,以德服人”;法家認為,“法治”是最有效的治國方法,主張“以力服人”。法治比人治更能實現社會穩定??偠灾?,法家順應時代的需要,在總結各派治國思想的基礎上,提出了法治國家思想的主張,盡管深深烙上了封建時代的烙印,具有明顯的封建性。但在當時,這些思想無不顯示著理性的光輝?;诖?,正確認識法家的“法治”國家思想,對于我國正在進行的法治國家建設意義重大而深遠。

猜你喜歡
禮治法家統治者
重法治,融禮治,構建和諧社會
從幾枚官印看遼統治者如何以佛教來鞏固他們的統治
小小書法家
小小書法家
小小書法家
論蒙元統治者對“象文化”的繼承與發展
小小書法家
儒家的禮治傳統與基督教的法治傳統之比較
鄉村治理方式的現代化轉型:由禮治“嵌入”法治
中西傳統法律文化差異性探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