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滿族傳統制鞋手工藝的傳承與發展

2015-05-30 12:57高月
大觀 2015年6期
關鍵詞:傳統手工藝鞋類滿族

摘要:滿族服飾中的鞋類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滿族傳統制鞋的樣式繁多,工藝考究,也是高跟鞋的始祖原型,穿著的社會分級、年齡分級、季節分級、男女分級等等屬性都為研究當時的歷史與環境特征提供了證據。研習滿族鞋類文化以及繼承傳統制鞋工藝的任務任重而道遠,本文主要目的通過現狀分析以及提出發展策略來更好地保護改項非物質文化遺產。

關鍵詞:旗鞋;滿族;鞋類;傳統手工藝;制鞋手工藝

一、滿族鞋類的分類研究

滿族因為是“游牧的馬上民族”,女人一直保持“天足”的特點,即便在清朝建立后,滿人入關也未受裹足陋習的影響,滿人的女子旗鞋是一種高跟鞋,甚至可以與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女鞋媲美。獨特的高鞋跟有花盆底、馬蹄底、船底、平底,元寶底等樣式.這種繡花以木為底的高跟鞋印證了當時的文化時尚特征。男子穿鞋則依照“女履旗鞋男穿靴”的定律,靴子有夾有棉,可用緞、絨、布、革制做。按規定,官員穿方頭靴,平民穿尖頭靴;另有薄底快靴,俗稱“爬山虎”,多為兵丁武士所穿。男子出遠門者多穿革靴,其形狀類似靰鞡,但其靴腰高,冬季內襯有氈襪,輕便保溫,俗稱為“蹚突馬”。

二、滿族傳統鞋類的工藝

繡花的旗鞋以木為底,其木底高跟一般高5-10厘米左右,有的可達14-16厘米,最高的可達25厘米左右。旗鞋的木跟鑲裝在鞋底,在中間,三寸多高,整個木跟用白細布包裹,也有外裱白綾或涂白粉,俗稱“粉底”。旗鞋的面料為綢緞,上繡五彩圖案。跟底的形狀通常有兩種,一種上敞下斂,呈倒梯形花盆狀。另一種是上細下寬、前平后圓,其外形及落地印痕皆似馬蹄?!盎ㄅ璧住焙汀榜R蹄底”因此而得名,又統稱“高底鞋”。除鞋幫上飾以蟬蝶等刺繡紋樣或裝飾片外,木跟不著地的部分也常用刺繡或串珠加以裝飾。有的鞋尖處還飾有絲線編成的穗子,長可及地。這種鞋的高跟木底極為堅固,常常是鞋面破了,而鞋底仍完好無損,還可再用。高底旗鞋多為十三四歲以上的貴族中青年女子穿著。老年婦女的旗鞋,多以平木為底,稱“平底鞋”,其前端著地處稍削,以便行走。

靰鞡鞋是用厚厚的牛皮縫制的一種鞋子,是用厚厚的牛皮縫制的,具有良好的保暖效果,即便是在零下四十度的嚴寒在外面勞作一天也不會凍腳的。靰鞡是用方尺左右的整塊皮板(牛皮、豬皮或鹿皮)“屈曲而成”。即將鞋幫抽褶周起,幫底相連,后跟縫起,前臉拿褶,按腳形縫在另一塊鈍三角形的小塊皮臉上。鞋幫上縫墜六個皮條靰鞡耳子,以備穿繩系在腳和腿上。后跟另貼一小塊皮子縫牢,叫“留跟”,是穿靰鞡時的提手。后底上有時還釘兩個大蓋鐵釘,可以使靰鞡不頹跟、結實、把滑。(赤腳)穿時,將棰好的烏拉草絮在里面,腳面及腿部還要裹上布片或麻袋片,作為靰鞡靿子,然后用長麻繩穿過靰鞡耳子,固定在裹腿上,是謂“放下不動,綁起就跑?!?/p>

三、滿族傳統鞋類留存情況

清朝朝代是近300年-400年的發展歷程,服飾保留情況相對于其他歷史時期的織物,保存的情況相對好些。傳統鞋類的保留有部分民間收藏,但為數不多。制作工藝考究的皇家以及貴族的旗鞋還是保存尚好,被國家博物館或吉林省博物館館藏保護。

四、滿族傳統鞋類手工藝現狀

滿族服飾中傳統鞋類手工藝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寥寥無幾。在訪問遼寧省撫順新賓滿族自治縣聚居人口最多的地區。我們發現,這種會制作滿族旗鞋或靰鞡鞋的手工藝人非常少有,幾乎為零。只有少數年長些的老年婦女會制作幾款嬰兒虎頭鞋——靰鞡鞋中娃娃學步時期的軟鞋。這種現狀呈現出消失的不僅僅是滿族傳統鞋類手工藝,更是滿族文化藝術形式的消退。文化傳承意味著文化認同,滿族的文化傳播需要文化實踐才能實現。

五、滿族傳統制鞋手工藝的傳承與發展策略

1.既有的關于滿族服飾鞋類的博物館展覽要經常性向公眾開放,宣講滿族老手工藝人的技藝,并開辦講座。將老手藝人的傳統制鞋工藝錄制成課程視頻或形成文字圖片記載成冊。

2.開辦滿族傳統鞋類制作工藝學習班,研習傳統手工藝并融入創新元素,加工小比例的旗鞋工藝品,包裝精良。作為旅游紀念品銷售。

3.挖掘靰鞡鞋子中靰鞡草經濟價值、將這種“寶”草保暖御寒的特征應用在現代的家紡用品、服裝服飾用品中的填充物,與其他纖維合成生產出新型纖維織物,開發出新型織物。(據前輩介紹解釋:“夫草與人參、貂皮并立為三,則草之珍異可知?!鄙w“北地最寒,冰雪深厚,凡穿靰鞡或穿塔塔馬者(類似靰鞡的靴),必將靰鞡草錘熟墊于其內,冬夏溫涼得當,即嚴寒而足不覺凍,此所以居三寶之一也”。)

4.滿族長期與其他民族雜居生活在一起,彼此文化交融使得滿族人特有的民族文化元素在缺失,鼓勵以家庭成員為團隊,穿著或制作滿族傳統服飾的家庭輔以政府補貼,并由此為旅游文化中的滿族家庭旅館形式吸引游客貢獻力量,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5、重要的節假日,慶典節目中引入滿族服飾鞋類穿著體驗拍照活動,出版或印制滿族服飾鞋類的精美圖片或明信片銷售。

六、結語

滿族是我國民族大家庭中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民族,曾經在中國民族文化史上有著輝煌的一頁。滿族服飾中的傳統制鞋手藝的失傳現象將是民族文化的遺失,也是傳統文化的衰亡。而保護與繼承旗鞋的文化的內涵,制鞋工藝并且融入現代藝術形式創新是對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最好傳承方式。

【參考文獻】

[1]包銘新.中國北方古代少數民族服飾研究[M].東華大學出版社,2013

[2]殷廣勝.華裳天下叢書——少數民族服飾[M].化學工業出版社,2013

[3]曾慧.滿族服飾文化研究/滿族的這些事兒叢書[M].遼寧民族出版社,2010

作者簡介:高月,女,漢族,撫順職業技術學院實用藝術系教師。

猜你喜歡
傳統手工藝鞋類滿族
傳承滿族文化 助力鄉村振興
《Romantic 甜美》系列鞋類設計作品
《Romantic 清新》系列鞋類設計作品
新賓滿族歌舞音樂創作及時空表述
2018年ISO發布的皮革和鞋類相關標準(見表4)
讓滿族剪紙藝術走向輝煌是我一生的追求
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傳統手工藝的保護與開發
試論在高?!爱a、學、研”中發展現代傳統手工藝文化
改成漢族的滿族人
《鞋類鋼勾心》國家標準第1號修改單發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