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在高?!爱a、學、研”中發展現代傳統手工藝文化

2016-11-03 18:25武斌Dr.KriangsakK.
人間 2016年26期
關鍵詞:再生傳統手工藝學習

武斌 Dr.KriangsakK.

摘要:中國多元一體設計文化是以工藝技術來實施的,也是多民族工藝技術的交流和融合產生的推動力。傳統工藝技術問題在設計文化中體現在:對技術史的研究相對薄弱;對生產技術的研究主要依靠文獻的記載,缺乏生產技術的實踐。傳統手工藝是世界各國各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種傳統生活方式,它蘊含著豐厚的傳統文化精神,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近年來,全球范圍內的傳統手工藝在現代生活方式的沖擊下瀕臨滅絕。如何讓傳統手工藝在人類文明中繼續傳承下去,如何讓傳統手工藝走進當代生活與文化,是現代手工藝發展應該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傳統手工藝;生產;學習;研究;再生

中圖分類號:N0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9-0212-02

一、引言

19世紀末,以英國著名藝術家W·莫里斯為首的歐美藝術家們倡導了“Arts and Crafts Movement”。他們指出,歷史悠久的傳統手工藝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寶貴的藝術遺產。在資本主義大工業生產和先進的科學技術浪潮下,手工藝不僅不應被消滅,而且還應該得到繼承和發展。莫里斯指出,最優秀的藝術家,他仍然是個工人;最卑賤的民間手工藝人,他也是藝術家。在現代商業追求利潤至上的情況下,生產了一些俗不可耐的華麗風格的以及假冒、質量低劣的工藝品,以適應市民們對虛榮的享樂、奢侈生活的向往,這是藝術家們所不能容忍的。藝術家們必須倡導被人們稱為“粗俗”的手工藝。它是人民大眾的藝術,反映了人類的偉大思想,具有樸實和簡練的藝術風格,是真正、純凈的藝術,是現代社會所取代不了的。 20世紀60年代以來,手工藝在人類文化藝術和物質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及作用已經逐漸被人們所認識,從而導致了手工藝的復興。藝術家們深入研究原始社會手工藝、傳統手工藝和美洲印第安人、愛斯基摩人、黑人的部落手工藝。很多藝術家和手工藝匠師從事陶器、玻璃、琺瑯、木雕、家具、編織等手工藝的創作和生產,獨具風格的手工藝品比市場上的規格化的單調的工業品更具有吸引力。自然植物染料印染、陶器的輪制拉坯、玻璃的吹制工藝以及刺繡、棒針編結等手工技藝也時興起來。由麥秸、玉米皮、蘆葦等天然材料手工編織而成的水果籃、食品籃比容易污染食品的塑料制品更受歡迎。在歐美等國家,由于工作時間減少,人們在家庭中有更多的空暇,因此家庭手工藝,如刺繡、絎縫補花床罩、鉤針編結、玩偶、彩蛋畫等,也蓬勃地發展起來。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更使人們對于具有恬靜、清新藝術風格、鄉土氣息的手工藝品產生了偏愛。

二、尋找一套合理的保護與發展的方法

(一)加緊制訂民間藝術保護規劃。

要著眼長遠,立足實際,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繼承發展”的思路,加緊制訂民間藝術保護規劃,真正把民間藝術資源建設列入各級政府的議事日程。對一些具有較高歷史、文化和科學價值的典型民間藝術,建立健全資料檔案,列入《保護名錄》,制定詳細、操作性強的搶救保護方案,落實保護措施和經費,進行系統全面的保護。例如,我國于2002年啟動了定位為“繼承前人,造福今人,有益后人”的“民族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該工程通過召開專題工作會議,舉辦專業培訓班(聘請國內知名專家),廣泛采取民意調查的方法,運用科學、規范、有序、權威的手段,分別從特色文化和民間藝術文化普查入手,出版系列叢書,以達到向民間藝術向國家方針提供決策性指導的目的。

(二)加強民間藝術傳承人隊伍建設。

對瀕臨失傳、又具有重要價值的民間絕技、絕藝、絕活,要采取重點扶持政策,鼓勵帶徒授藝,使民間絕技后繼有人,同時組織人員進行記錄、整理,盡快用錄像、錄音、文字、照片等方式,把民間藝術的資料留存下來;對長期從事優秀民間藝術制作、表演,形成風格、自成流派、有成就者,要給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質獎勵;推出民俗品牌性人物,譬如通過《百家講壇》一類的文化傳播平臺,使中國傳統文化重新成為大眾的精神依托。要引導年輕人學習民間藝術,培養下一代傳承人;要創造條件,促使民族民間藝術進學校、進課堂,在中小學倡導成立興趣班,建立民間藝術傳承、保護、研究的骨干隊伍,促進各種民間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研究。

(三)創造民族民間文化的生存環境。

在保護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的同時,開展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正確處理好保護與開發、保護與建設的關系,挖掘一批文化藝術資源,參與到旅游和經濟活動中去,走邊保護邊開發的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積極創新農村文化活動載體,經常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以及參與面廣、影響深刻的節慶活動,引導這些活動之與民間藝術資源的發揮相結合,既滿足群眾“求美、求樂”的需求,又為民間藝術資源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傳統的生存,保護和發展。如果不及時保護,也許多年后,我們要了解或者接觸傳統的物品或者技藝只能去博物館和書籍尋找。(在中國大多情況下,即將消失或者是絕跡的物品才放進博物館)科學技術與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奠定了時代的物質基礎,物質上的富足使人們更加注重自我的情感需求;隨著新設計哲學的興起,產品設計趨于多元化,以充分重視人的內心情感需求和精神需要為基礎的情感化設計已成為一種新的設計思潮。

當全球一體化來臨之時,他們更提出建立我們的“本土知識體系”。而復興手工藝可能與此有概念上的含混,但就問題指向來看,它觸摸到了人文精神的核心。重要的是手工藝雖然是物質的、生產的一種設計形式,但所體現的手藝思想和堅守的知識信仰維度具有一定的普遍的意義。我以為,正是這個原因,它對工業化初期的知識分子走出精神困惑有著很強的吸引力。雖然當代的社會、文化因素,生產的環境和方式使手工藝發展面臨困境,但對于一個開放的傳統來說,困境不是墓地,而是使之更新和發展的契機。設計在線.中國手工藝的價值正在更大范圍內重新被人們所認識,這一事實本身就說明了它作為開放傳統的前景。

三、現代教育體系的介入,“生產(特色工藝藝人、工藝企業)、學習(相關專業高校)、研究(課題及項目研究)

(一)手工藝人:特色工藝文化的主要載體。

工藝情感的自我流露。傳統手工藝是大眾生活的民俗藝術,是經濟和文化的雙重載體,是在人類文明發展中規整總結出來的寶貴經驗與技能,每件作品是手工藝人對自身價值的體現,是自身對工藝品感情的流露。

技能培訓,促進傳統民間文化的傳承。傳統民間手工藝的傳承主要有兩種形式:①家庭內傳承,②行業內傳承。手工藝具有重經驗、重體悟、重情感、重靈性的特征,較適合于個體性傳承方式,應充分尊重手工藝傳承的具體特性,適合當前生產實際,繼續發揮家庭和作坊傳承的優勢。山東省臨沂市的竹編工藝和銀飾加工依然實行著家庭傳承方式,家人勞動生產的同時,帶動了學習者對工藝的體驗與認知。同時,注重搭建現代學校教育、素質教育與傳統工藝教育的平臺。

(二)高校:手工藝推廣的高層次人才智囊團隊。

占據服務社會職能的有效地位,普及并認識傳統工藝文化。高校三項主要職能:培養人才、發展科技、服務社會,從以培養人才為首要職能推進到后兩項職能凸顯,三者并舉。普及民間工藝文化要從高等院校著手,面對每年大量的學生進入高校教育,這無疑是個民間傳統工藝文化的滲透點。專業教師的引導式教學,與中國各地獨特的地域文化優勢,使學生對民間傳統工藝進行體驗式學習,做到從專業領域介入,從興趣點引發對專業能力的提升,與其說是對于一種民間工藝的掌握,不如說是對民族文化的田野式學習。 “引進”特色傳統手工藝人走進大學讓多位能工巧匠面對面的與同學進行交流。在校學生向民間杰出手工藝藝人學習的同時,反饋自己的設計意見。而民間藝人在傳授技能的同時,體驗高校的教學氛圍,融入作品的設計理念,提升作品在市場的銷售層面。為促進多數民族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進一步做好優秀民族民間傳統工藝文化的保護、傳承、利用和開發,更好地傳承和弘揚精美的傳統手工藝文化,為實現傳統文化保護與產業價值開發的良性循環。

(三)政府:民間工藝可持續發展的規劃者。

落實手工藝人切實收益。政府應組織針對民間工藝文化資源、自然資源進行科學評估與論證。在充分尊重當地手工藝人意愿的情況下,優先發展特色民間工藝,應納入區域發展政策、產業政策和創新政策。依據市場需求信息和資源優勢確定民間工藝發展的主導方向。宏觀統籌、整體規劃、確立品牌戰略,實施生產要素的集約化投入,降低生產成本,完成資料的最優配置。合理規劃民間工藝文化發展布局。每個國家民間工藝資源豐富,并且分布地域廣泛,集中程度較低,部分地區尚存在資源利用不合理現象,加快傳統手工藝的發展,首先要合理規劃手工藝發展和利用區域優勢發展旅游產業,突出各個地區的手工藝資源,特色地域旅游資源優勢。自然資源與民間工藝相結合的特色旅游區,在整合優勢資源的基礎上把握好產品開發的方向。加快傳統手工藝的發展,應突出各個地區文化資源的特色與優勢,揚長避短,重點突出。

四、總結

現代手工藝,是一種相對于傳統手工藝而言的形態和概念?!艾F代”是指一種時間的概念:“傳統”是古人的“現代”,“現代”也終將成為后人的“傳統”?!艾F代”是在現代社會經濟、生產條件、環境氛圍、生活方式、時尚文化等條件下,在現代化進程中的變化的概念,因此,現代手工藝應該說是傳統手工藝的現代形態。中國的傳統手工藝有著悠久而燦爛的歷史,在整個中國文化藝術發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文化史、美術史、設計史的發展過程中,手工藝是貫穿其中的主要內容之一。改革開放之后,隨著文化藝術、設計藝術、手工藝術的繁榮與發展,公共空間與生活空間也開始豐富起來,設計審美與藝術觀念的演化更新,新材料、新工藝的大量出現,推動傳統手工藝向現代形態轉變而被大眾所接受。

參考文獻:

[1]潘魯生,手藝農村,山東人民出版社,2010(09)

[2]潘魯生,搶救民藝,山東美術出版社,2006年(01)

[3]王紹強,廣告設計方法論,廣西美術出版社,2004

[4]王健,廣告創意,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8

[5]陳勁松,云南特色民間工藝,2014(09)

猜你喜歡
再生傳統手工藝學習
追尋“紅色”足跡
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傳統手工藝的保護與開發
小學生學習與生活分離的社工干預行動項目設計
小學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
家庭習得環境對初中學生英語學習的影響研究
創設探索情境,讓學生在“探”中“學”
大學化學實驗用氟離子選擇電極的再生處理研究
中國傳統手工藝文化重建的路徑分析
民族民間傳統手工藝品牌化的實踐與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