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文體驗式閱讀教學初探

2015-05-30 16:19馬萬忠
現代教育科學·小學教師 2015年6期
關鍵詞:西湖情境情感

馬萬忠

閱讀教學可謂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重中之重,而閱讀學習的體驗過程也成為了教學中的新目標。唯有在全心參與、真情實感的體驗下,學生才能夠深入閱讀學習,感悟語言文字的精髓。

一、創設情境,讓學生在興趣體驗中閱讀

1. 故事情境引導,激發閱讀興趣。對小學生而言,故事可以說是最具吸引力、最貼近學生認知需求的表達形式,因此,將故事情境作為學生閱讀體驗的索引,是再合適不過的。故事情境能夠帶動學生的課堂參與情緒,還能將原本在學生看來枯燥、乏味的閱讀內容,如抒情散文、景物描寫等,有效豐滿化、形象化,給學生留下深刻、趣味的印象,促使學生愿意更深入地去閱讀,并且帶著興趣去充分體驗閱讀中的思維感受。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需注意選取的故事題材要和閱讀內容密切相關,吸引力十足。例如,在學習四年級《西湖的綠》一課時,教師為了讓學生投入到對西湖美景的充分體驗中,導入了西湖的傳說故事。當教師繪聲繪色地為學生講完“王母娘娘和玉龍、金鳳爭奪一顆璀璨的明珠,卻讓明珠不慎掉落凡間形成了西湖,玉龍、金鳳也化為玉皇山和鳳凰山”時,學生都深深沉醉于故事情境中,帶著神奇的故事,學生的閱讀也多了幾分對美的感嘆。

2. 音樂情境渲染,帶動體驗情緒。小學生的主動感知意識還較為欠缺,如何讓學生能夠突破閱讀的表面形式化,深入到心靈感知中,就必須多融入其它更豐富的元素,讓閱讀從單純地讀變為綜合性地感受啟發,讓閱讀過程也更加有趣、快樂。在眾多可利用元素中,音樂與閱讀的配合更容易激發起學生的閱讀興趣,也能夠為閱讀內容增添色彩。音樂情境主要通過引導學生的感官感知,讓學生不再只是單純地動嘴、用眼,還能享受聽覺的感染,從而調動思維,更深度地進行閱讀體驗。例如,在學習三年級課文《詠柳》時,教師為這首朗朗上口、風格清新雋永的古詩搭配了高雅舒緩的古箏名曲《高山流水》,讓學生配合著音樂進行閱讀。音樂的加入讓學生感到新奇十足,同時也在音樂的抒情氛圍中更加放松地去體會和想象初春時節柳樹婀娜多姿地迎風飄擺之景,以及賞春的愜意心情。

二、角色扮演,讓學生在情感體驗中閱讀

情感是語言文字的深層次表達內容,只有滲透情感的閱讀過程,才能夠讓學生學以致深,延伸出豐富的個性感受,才能夠讓學生真正進入到閱讀中,更完整,更豐富地了解閱讀內容。角色扮演作為語言的演繹形式,其趣味性強,自由程度高,能夠催化學生自主、個性地進行學習探究,讓學生的閱讀視野更加獨特、寬廣;讓學生的閱讀體驗更加深刻、細致,從而激發出更充沛的情感感知。例如,在進行六年級《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時,教師引導學生根據閱讀脈絡分為旁白者、小女孩、富商的家人們以及過路的人們這幾個角色進行自主扮演。從表演準備到角色安排,再到表演進行、表演感受,學生體驗到了與眾不同的閱讀過程,通過對各自角色的投入體會,學生的情感也高度迸發,真正地用自己的內心去感受情感共鳴,發散情感認知。

三、實踐活動,讓學生在生活體驗中閱讀

傳統的教學觀念中,閱讀留給師生的印象往往都是停留于課堂內,很少走進生活,讓學生更貼近真實地去體驗學習。閱讀不僅需要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更需要自然、真實的學習環境。為此,帶領學生走進課堂,開展活動實踐,讓閱讀體驗跨越書本,走進生活,更能發揮閱讀的效用,讓學生能夠在真實的生活環境體驗中積累社會、生活經驗,為閱讀增加理解方向,用自己的實際體驗感受來準確切入閱讀內容,吸收精髓,完善自我。例如,在學習三年級《我們去聽秋的聲音》時,教師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走進校園的各個角落,讓學生盡情聆聽秋天獨有的聲音。除了課文里風吹樹葉的“刷刷”聲,蟋蟀的“嚁嚁”聲,學生還興高采烈地發現了腳踩落葉的“沙沙”聲,風箏高飛的“哧啦”聲等。在實踐中閱讀,讓學生擁有了課堂外更生動的體驗,獲得了從知識到經驗、精神上的豐富收獲。

總而言之,體驗式閱讀,不僅僅是為了要讓學生掌握課文內容,鍛煉語言表達,更重要的還在于啟發學生的認知,豐富學生的感受,讓他們通過閱讀體驗獲得情感、思想等方面的高度升華,令閱讀滲入內心,啟發深長。

猜你喜歡
西湖情境情感
不同情境中的水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長,保持獨立
?? ( 西湖), ?? ?? ??
創設情境 以說促寫
情感
西湖的六月十八夜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長,保持獨立
護患情境會話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情感移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