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浸潤經典 個性表達

2015-05-30 19:21劉立華
現代教育科學·小學教師 2015年6期
關鍵詞:親子繪本文學

劉立華

【編者按】

編者的話:

應試教育和電子信息的沖擊使當下中小學生的人文素養,特別是文學素養面臨危機。有不少學者紛紛呼吁:“救救孩子!”雖然中小學校也意識到了文學素養教育的重要性,但是教師隊伍對文學理論的學習和文學經典作品的閱讀也存在很大問題,而且為了提高學生成績學校也很難真正顧及學生的文學素養。

語文課堂如果沒有文學教育或者缺少文學教育,而只是個文字的練習,那一定是不合格的,甚至可以說是殘缺的教育。文學素養教育應該貫穿到于我們母語教育的始終,而且需要形式和內容的多樣化。

趙準勝教授在研究“中小學文學素養教育的理論與實踐”課題(吉林省教育廳“十二五”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吉教文合字[2013]第375號)的過程中發現,有很多一線教師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積累了豐富的文學素養教育的經驗,她們在“潤物細無聲”中滋潤著孩子們的文學素養。在此,我們集中刊發幾位小學語文教師關于文學素養教育的論文,以饗讀者朋友。

提高小學生的文學素養要以兒童為本位,采用學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學生喜歡的方式,引領學生閱讀文學經典文本,使兒童和文學經典文本互動,在閱讀中滋養、熏陶、積淀,培養想象力,獲得語言的成長,最終形成閱讀的習慣,愿意表達,自由表達,有個性地表達。

一、選擇優秀文本促進兒童語言的發展

孩子們喜歡讀的讀物并不都是好的文本,即使讀了好的文本,泛泛地讀,或讀的數量不夠,也不能從中獲得語言滋養。只有閱讀“多種風格的、有張力的、有質感的語言,才能真正喚起兒童語言表達的激情和潛能?!彼晕疫x擇那些符合兒童生活、契合他們成長規律,符合語言學習規律、能令兒童心靈產生感動的作品。選擇的視野比較廣,既涵蓋古今中外,還兼顧到了文學形式多樣,共分三大類:第一類是中國傳統文化文本,有《弟子規》《三字經》《千字文》《聲律啟蒙》《詩經》及一些優秀的詩文、兒歌,采用吟誦的形式來引領學生閱讀,并分階段印制了書冊;第二類是世界優秀的文學文本,共有100本優秀的繪本,以童書漂流的形式來進行分級的親子閱讀;第三類是一些中外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采用班級圖書館借閱的形式,根據學生的閱讀能力來進行個別推薦閱讀。

二、日積月累有利于語言能力的習得

1. 用晨誦迎接一天的明媚。每周二至周五早上的7:40至8:00我們要進行愉快的誦讀,用吟誦蒙學讀物來開啟新的一天。受孔子“樂教”啟發,我采用吟誦的方法進行教學,并配上樂器,不同的讀本采用方法不同。用拍手歌的形式來學《百家姓》,孩子們在游戲中快樂地識字、了解姓氏的文化;用情景劇的形式學習《弟子規》《三字經》,把閱讀內容轉化成生活內容;用古箏加大鼓來念唱《千字文》,讓學生充分感受這其氣勢;用表演唱的形式來學習《詩經》,讓先民的故事穿越時空重現眼前;用吟誦規則來學習古詩,讓詩詞在吟誦里復活,讓詩意在聲音里浸染;用講故事的方法來學習《聲律啟蒙》,讓文學典故在生動有趣的故事中扎根在童年記憶中。給每個兒童種下國學的種子,用最簡單的方式進行文學啟蒙,讓兒童在朦朧中感受到“柳塘風淡淡,花圃月濃濃”的雅致,“胸中吐萬丈虹”的豪氣,“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抱負。

2. 用午讀豐盈童年的成長。每周二至周四中午12:20至12:50分,我們全班要進行午讀,周二推薦美文和故事書,周三聽經典故事、沙畫、動畫片,周四閱讀展示。根據學生讀的情況,教師適時給予閱讀指導。如:閱讀《狼大叔的紅燜雞》時指導學生會由淺入深地讀,閱讀《逃家小兔》時讀出語言的節奏,閱讀《猜猜我有多愛你》時積累具有靈性的語言。

通過耳濡目染,使學生獲得美好的語言經驗,這將是學生日后在語言、文學的表達上能否開花結果的關鍵。實踐中發現,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語匯變豐富了,越來越愛表達了。

3. 用親子共讀成就書香家庭。為了使學生在閱讀中易于接受,易于轉化成自己的文學素養,在充分研究文本、研究學生的基礎上,我將優秀的繪本分成三個星級,并給每本繪本制定階梯目標,使學生學習最能表達情感、情景的句式和詞語,從而獲得準確的語感,積累語言,并創造性地運用語言進行表達。我組織全班進行“繪童年繪幸?!蓖瘯饔H子閱讀活動,發動家長設計了我們班獨有的活動圖標,定制了三種不同的書包,每個漂流書包里都有一本繪本,一本家長讀書記錄本,一本孩子讀書記錄本,根據學生個體差異分級推薦,定期漂流。晚上每個家庭要依照公約進行讀書活動,每天親子共讀20分鐘,在閱讀中親子互讀、互講、互寫、互相評價。漂流書包每周漂流一次。充分發揮網絡作用,請家長把親子共讀的照片、共讀的音頻文件分享到班級QQ群的共享文件中,以榜樣帶動,激勵全班的家長和孩子認真地、踏實地把閱讀做好,給孩子閱讀一個輕松的起點,讓大家經歷一個愉快的歷程,讓每個家庭都愛上閱讀。

通過親子閱讀記錄本可以看到,閱讀不僅幫助兒童了解世界萬物、人世百態、了解人性,獲得情感的體驗和藝術的熏陶,家長們也在學習中不斷受益,甚至轉變了原有一些不良的認知。這就是文學的重要作用,它可以把人引向高尚的精神境界。

三、走進生活拓寬兒童表達的視野

學習的最終目的是“致用”。作為低年級小學生,溝通生活體驗與習作的橋梁便是寫繪畫日記,教師要善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抓住學生生活中表達的契機,鼓勵學生進行有個性地表達。在畫寫結合中鼓勵學生自由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創造力,把內心最真實、最大膽的想法和創意揮灑到紙上。例如,讓學生們在周末走進春日融融的大自然,再寫一寫繪畫日記《尋找春天》。學生把自己的所見、所感用繪本的形式表達出來,這就是閱讀經驗的遷移。鼓勵學生把表達的視野投向自己的生活,把自己的活動和見聞隨時記錄下來,老師帶動家長、同學給予積極的評價,引導學生把獲得的語言經驗活用到表達中,將書中的文學性表達貼切地活用到生活當中,學生有了表達的自信,便樂于表達,語言能力不斷提升,語言表達越來越有神采與力量。

猜你喜歡
親子繪本文學
我們需要文學
繪本
繪本
繪本
“太虛幻境”的文學溯源
我與文學三十年
文學
親子臉
親子臉
親子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