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游戲的幼兒環境教育

2015-05-30 19:21趙康寧
現代教育科學·小學教師 2015年6期
關鍵詞:動植物兒童游戲

趙康寧

日益頻發的環境災難一次次給人類敲響警鐘,促使各國政府不得不反思已有的生存模式,開始廣泛重視環境問題,試圖探尋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為了喚醒人們的環境意識,環境教育成為21世紀的核心教育問題,幼兒教育作為基礎教育階段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為人們環境意識的形成奠定堅實的基礎。但基于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在進行環境教育過程中,不能單純而生硬的給兒童灌輸關于環境的知識,而是要把環境教育置于日常游戲和玩耍中,在這種愉悅的身心體驗中讓兒童感悟生命和自然的關系,激發兒童的環境意識。

一、進行幼兒環境教育的必要性

根據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4~6歲的兒童處于“天真的自我中心”階段,所謂“自我中心”,是指這一階段兒童的情感和認知都只關注自我,以自我需要和興趣為中心,思維刻板,認為每個人的情緒情感都和自己一樣,自己就是絕對真理。但是,皮亞杰認知發展理論的實驗對象是西方兒童,在我國兒童身上并不一定適用,根據學者的研究結果得知,我國4~6歲的兒童已經開始逐步處于“去自我中心化”的關鍵時期,兒童開始學習把自我主體與外界客體區分開來,學著把自己的觀點與他人的觀點相協調,開始思考和感受他人的情緒情感。這一階段是兒童學會高水平移情的敏感期,“移情”即個體對另一個人產生同感的情緒反應,是對他人內在狀態的認知覺察。處于幼兒期的兒童自我情感控制能力很弱,需要依靠成人的正確引導和疏通,因此,這一時期是兒童情緒情感、行為習慣塑造的關鍵時期。如果兒童在此階段對大自然的移情水平未能得到良好的發展,極有可能會發生兩種情況:一是產生同情疲憊,表現為對大自然的冷漠對待;二是產生交往恐懼,表現為對待恐懼,害怕小動物。因此,兒童在幼兒時期最重要的是培養并鞏固其熱愛大自然的天性,對美妙的大自然的感悟力,在與自然的接觸中明確生命與自然息息相關的關系。我國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也指出幼兒園教育是啟蒙性的,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公民教育的基礎,要求培養兒童“喜愛動植物,親近大自然,關心周圍生活環境”的情感態度。

二、進行幼兒環境教育的主要形式

游戲是一種自由的、隨意的,可以給兒童帶來輕松愉悅感受的活動。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維果茨基提出“最近發展區”理論,他認為“在兒童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大量的、超出兒童實際能力的、不能立即滿足的愿望的時候,就產生了游戲,游戲的實質是情感的滿足,兒童在游戲中表現高出了他們的發展水平,也就是說,游戲創造了兒童的最近發展區?!敝膬和逃腋5撠悹栆舱J為:游戲源于兒童內心精神世界的需要,兒童可以在游戲中得到情感的滿足,因此,游戲是兒童的內部機制,是自愿和自我需要的活動。對于兒童而言,游戲就是工作,游戲使兒童可以有機會接觸和探索所處的環境,他們會嘗試扮演角色,練習從四周環境中觀察到一些工作內容和技巧,從而發展其認識周圍世界,與別人交往,表達和控制情緒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對兒童進行環境教育,最恰當的方式就是把環境教育的內容融于兒童游戲中。在游戲和玩耍過程中,兒童可以直接參與到自然中,通過觸摸、觀察、傾聽等各種感官體驗直觀地認識大自然,兒童的環境教育主要在以下幾種游戲中進行:

1. 角色游戲:在此類游戲中,兒童可以嘗試扮演著各種角色,比如說動物飼養員、園丁、寵物醫生甚至環衛工人。在角色扮演過程中,兒童親身經歷不同職業在工作中肩負的職責,在接觸動植物的過程中進一步認識和親近不同的生命。

2. 扮演游戲:在此類游戲中,可以創設情景讓兒童在擬人化的場景中扮演各種動植物,模仿動植物的行為和狀態,在模仿的過程中,兒童通過生動的扮演可以對動植物本來固有的習性更加了解,從而提升兒童對動植物的喜愛度。

3. 結構游戲:所謂結構游戲,就是類似搭積木的游戲,給兒童提供充足的玩具和材料,讓兒童通過想象對自己心目中的微型城市、社區、馬路、商店進行設計布局,在整個構建過程中加強兒童對于人類居住空間的了解。在這種互動中,兒童可以思考怎樣的居住環境更加合理,人類居住在怎樣環境中會更舒服,學會欣賞自然美。

4. 戶外游戲:可以組織兒童到公園等植物繁茂的戶外環境中,設計一些小游戲,比如“森林探寶游戲”,讓兒童去尋找事先藏在林中的動植物模型,在探尋的過程中可以讓兒童學到一些關于動物偽裝術的知識,體會到生態系統的奧妙。此外,還可以設計一些類似“閉眼傾聽”、“自然界的聲音”等一系列游戲,兒童通過觸、嗅、聽、嘗的感官活動觀察各種動植物,傾聽飛禽鳥獸的歌唱,呼吸新鮮的空氣,在愉悅的氛圍中學會用心靈感悟大自然。戶外游戲可以讓兒童置身于環境中,體驗大自然的神奇與美好,從而激發起其對大自然濃烈的興趣。

5. 智力游戲:可以設計一些卡片游戲和競猜游戲,讓學生通過競猜的形式認識不同的動植物,或者把不同的物種分類,或者歸類食物鏈等游戲,學習到具體的環境知識,對生物多樣性和再生、非再生資源等知識產生初步認識。

三、在游戲中進行幼兒環境教育的原則

1. 在環境中教育。4~6歲的幼兒正處于感知運動階段,也就是說這一階段的兒童內部映像的形成都是建立在感知動作的基礎上,兒童對他感知到的事物形成概念,隨之促進各種心理能力的發展。針對幼兒的這些身心特點,在幼兒的環境教育中,就要給孩子提供充足的機會去接觸自然界中的生命,幼兒園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該建造小小的生態園,種植植物、飼養動物,或者布置綠色教室,方便幼兒在事實生態環境中進行假裝活動,加深直觀體驗,有效地進行滲透式的環境教育。只有讓孩子回歸于自然,在自然中游戲和玩耍,在真實的自然情境中建立和發展兒童熱愛自然的天性,經過自身的體驗和感悟,才能培養幼兒對大自然發自內心的熱愛之情。

2. 教師的適時干預。僅僅設計有關環境的游戲讓兒童參與并不是環境教育,學齡前兒童正處于認知和情緒發展的關鍵時期,他們還沒有具備足夠的知識能夠對外界事物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因此,幼兒在進行游戲時就需要教師的干預,幫助幼兒形成環境意識。但是教師在干預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教師的干預應該是適時的,在幼兒進行游戲時,教師應該選擇恰當時機對幼兒進行引導,由于這一階段的兒童已經開始對語言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教師可以利用語言暗示的方式點撥啟發兒童,引導兒童的思維和行為向正確的方向發展,保證整個游戲能夠順利進行下去。其次,教師應該教會幼兒選擇分配和扮演游戲的角色,在游戲開始前,教師應該根據兒童的意愿以及其性格特征分配游戲角色,幫助幼兒明確自己在游戲中的角色身份,了解兒童對于游戲角色的態度,并且保證幼兒能有輪流扮演角色的機會。最后,在兒童進行游戲活動時,教師在盡量不打擾兒童做游戲的自然狀態下,注意觀察兒童的行為、動作以及其對待事物的情感態度,對良好的表現加以鼓勵和表揚,讓兒童體會到心理的滿足,得到積極的發展,對錯誤的行為及時糾正,扼殺在萌芽中。

環境教育被認為是一種公民教育,通過教育的途徑,提高人們的環境意識、價值觀和情感態度,從而從根本上保護和改善環境,解決環境問題,成為有利于全人類健康生存與發展的合格公民。保護環境,人人有責,作為啟蒙教育的幼兒教育,對個體性格品質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加強對幼兒環境意識的啟蒙,教會幼兒基本的環境常識,培養其對生命萬物的熱愛之情,增強其保護和改善環境的使命感,發揚其喜愛大自然的天性,有助于個體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形成。

猜你喜歡
動植物兒童游戲
動植物新視界
動植物御寒方法大比拼
有趣的動植物
數獨游戲
瘋狂的游戲
爆笑游戲
留守兒童
六一兒童
把動植物當“人”寫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