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培養聽障學生健康人格的途徑

2015-05-30 02:44楊麗英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5期
關鍵詞:聽障學生健康人格內涵

【摘 要】現代教育將培養學生健康人格作為重點,尤其是存在殘疾的學生。相較于健康的學生,他們由于先天的缺陷,情緒更為多變、自尊心更為脆弱,健康人格的發展面臨著更多的難題。要培養聽障學生的健康人格,遠比培養健康的學生要困難,然而這更加表明這項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本文分析了聽障學生健康人格的內涵,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聽障學生健康人格培養的途徑,希望能夠幫助聽障學生養成健康的人格。

【關鍵詞】聽障學生;健康人格;內涵;途徑

相較于正常學生,聽障學生更為敏感,在校學習期間正是他們心理問題的高發期。先天的缺陷,讓他們生活在一個“無聲”的世界,這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智力發育造成了很大的限制。聽障學生是一個弱勢群體,是我們需要中的那關愛和教育的對象。如今的社會節奏加快,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變得冷漠,學生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這些對健康學生沒有太大影響,卻很容易對讓聽障學生迷失在社會的陰影和消極面。在學生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如何減少這些內容對聽障學生的影響,成為教育者的責任和義務。

一、聽障學生健康人格的內涵

人格是指人類心理特征的整合、統一體,是一個相對穩定的結構組織。聽障學生健康人格的培養應該凸顯出其自身的特征,具體來說,應該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1.情感方面

聽障學生天生殘疾,對信息的把握不全面,比較敏感,很容易產生挫敗感,難以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緒。使其樹立健康的人格,就要使其保持樂觀、開朗的情感的狀態,保持向上的心態和對生活的美好遠景。

2.認知方面

認知客觀現實,并在已有條件上謀求發展才是正道。要培養聽障學生的健康人格,就要使其客觀地看待自己的缺陷,并調節自己的心態,認識到自己的價值,而不是每天愁眉苦臉,意志消沉。

3.行為方面

行為的獨立性是意志獨立性的表現,意志獨立是一個人人格健康的表征。對聽障學生來說,健康的人格就是要使其能夠控制自己的行為,并開發自己的潛能,養成自己個性的思維邏輯和行為方式,融入到社會中去,有效地管理和提升自己,做一個利人利己的對社會有價值的人。

二、培養聽障學生健康人格的途徑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對聽障學生健康人格的內涵有了清晰地認識。為了使聽障學生達到如上的標準,就需要采取如下對策:

1.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健康的人格的基礎是價值判斷、思想認識,要培養聽障學生健康的人格,就要使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著手:其一,樹立典范和榜樣。典范和榜樣本身就有極強的價值導向作用,為此,教師應該結合聽障學生的特點,為其講述一些自強自立、奮斗不息的聽障人士,諸如海倫·凱勒、周婷婷等。人最怕的就是沒有自己的同類,當有自己的同類存在,且其處于自己認為的劣勢且能夠頑強的奮斗、拼搏的時候,人受到的鼓勵和激勵是最大的,一切頹廢會被一掃而盡。其二,拓展學生的活動范圍。聽障學生是敏感的,同時也是最愿意證明自己的,因為他們的缺陷使得他們自卑,而他們希望的是別人認可他們而不是同情他們。為此,教師要拓展教育的空間場所,讓學生深入到養老院、拜訪先進聽障人士,通過實際的社會參與來明確自己努力的方向,認識到自己對社會的價值。其三,通過小事育人。相較于健康學生,聽障學生的生活和玩耍的范圍有很大的局限。為此,思想價值教育的開展還是應該以教學、生活中的小事為例,諸如某個學生助人為樂,教師可以讓其用手語來表述自己的心態,將其和同學們分享。學生之間可以相互交流,這樣通過一件小事,也能讓學生的心里充滿“陽光”。

2.制定明確教育目標

為了確保人格培養的效果,教師應該制定明確的行為目標,具體來說,要從如下幾點著手:其一,增加成功體驗。聽障學生一直是受到保護和同情的對象,缺乏成功體驗,而自信心是健康人格的重要特征。教師要盡量為學生創造成功體驗,使其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并不斷激勵其努力拼搏,培養自信心。其二,培養學生的獨立性。獨立性是獨立人格形成的基礎,獨立的人格才是健康的?,F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獨生子女,自理能力不強。聽障學生尤其是如此,對父母和教師過于依賴,這并非好事,不利于其獨立人格的培養。為此,教師要為學生創造獨立學習、完成任務的機會,使其養成獨立的思維、獨立的意志,這樣才能使其擁有健康的人格。

3.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人格教育的基礎,人格畸形的學生大部分都是因為心理問題的積累導致的。為此,學校應該加強對聽障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體來說,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其一,預防、疏導心理問題。聽障學生更為敏感、脆弱,更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也更容易產生心理問題。對于學生暴露出的心理問題,教師要結合以往的工作經驗,采取提供預防、因勢利導的原則。要創設輕松、舒緩的課堂環境,培養學生積極的心態,使其存在的焦慮、自卑、猜忌等問題得到有效地解決。其二,注重心理激勵。聽障學生大部分都不自信,因為不自信而導致自卑、焦慮、不安、憂郁等問題。試想如果他們和平常的孩子一樣,這些心理問題要輕得多。針對這個現實,教師要積極尋找學生的優點,并對其進行鼓勵,并對表現優秀的學生以必要的激勵,使其認識到自己的價值,能夠肯定自己的價值。通過這種方式,不但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還能開發學生的潛能,培養其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4.促進師生情感交流

健康人格的培養本身也是一種教育行為,教育行為需要師生共同參與,而要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就需要促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只有建立了深厚的情感,教師才能打開聽障學生的心扉,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對其遭遇、心理感同身受,針對他們存在問題、困難提出相應的對策。在實際的人格教育中,教師要讓學生感受自己滿滿的愛和包容,就像回到了母親的懷抱,使其放棄一切的“武裝”,和教師打成一片。師生之間的情感增進,學生對教師的信賴程度就會提高,就會將以往積蓄的一些問題和教師交流、分享。而教師可以結合自己豐富的人生經驗,為學生提供指導意見,為其提供正確的認識方法和處理對策。這樣不但可以減少學生的負面情緒,還能使其從教師身上得到日后發展的方向,養成主動、開朗、客觀的性格,從而形成健康、富有朝氣的人格。

5.提高人際交往能力

人格不健全的學生大部分都靦腆、自閉、不愛表達,由于人際交往過少,這些學生的負面情緒難以得到釋放、心理問題無法得到解決,長期積累下來就會導致人格畸形。鑒于此,教師應該聯系家長,著力提高聽障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聽障學生的交際范圍大多局限于同樣的特殊教育群體,與生活周圍人的接觸不是很密切,一方面是因為交流不便,另一方面是因為父母抹不開面子,不愿意因為孩子聽力障礙而被人投以異樣的眼光。為此,教師要做好家長的心理疏導工作,要讓家長帶領孩子融入到生活周圍的區域,加強和周圍人的交流,爭取讓孩子早入融入到社會大環境中,讓其認識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和生存的方式。當其有了獨立的意志和自我追求的精神,也就基本形成了獨立的人格,這就是健康人格培養的基礎,也是關鍵。

三、總結

本文分析了聽障學生健康人格的內涵,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聽障學生健康人格培養的途徑,希望能夠幫助聽障學生養成健康的人格。

參考文獻:

[1]石茂林.普通班教師參與個別化教育計劃的困境與出路——以美國《障礙者教育法修正案》實施狀況為例[J].現代特殊教育,2013(04)

[2]傅朝暉.特教學校教師合作文化的建構[J].現代特殊教育,2013(Z1)

[3]常建文.特殊教育:因堅持而美麗[J].現代特殊教育,2013(Z1)

作者簡介:

楊麗英(1975.8~),女,布依族,籍貫:貴州省三都縣,單位:貴州省黔南州特殊教育學校,職稱: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特殊教育學校聽障學生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輔導。

猜你喜歡
聽障學生健康人格內涵
活出精致內涵
理解本質,豐富內涵
挖掘習題的內涵
淺析獨生子女健康人格問題及培養策略
我國殘疾人高等教育發展及其專業設置情況
聽障學生自殘行為的成因與對策
社會支持系統理論在留守中職生健康人格引導中的運用
要準確理解“終身追責”的豐富內涵
淺析以就業為導向的特殊教育學校學生健康人格養成
小學科學課堂中提高聽障學生注意力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