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市場化現狀和前景

2015-05-30 07:08胡漢彬葉永光莫雪婷
2015年5期
關鍵詞:黎錦文化創意產業非物質文化遺產

胡漢彬 葉永光 莫雪婷

摘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尤其是其市場化現狀和前景,是當前我國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本文以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的“黎錦”為例,指出了目前其所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和應用價值。

關鍵詞:黎錦;非物質文化遺產;市場化;文化創意產業

前言

中國歷史悠久,自然人文資源十分豐富,包括具有鮮明地方和民族特色的工藝和文化技能資源,如非物質文化遺產、音樂歌舞等各種人類智慧的結晶。這些人文資源都是創意靈感和產品的重要來源。海南省是一個文化大省,旅游經濟近年來發展繁榮,蒸蒸日上。黎錦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文化產業和旅游資源的亮點和重要組成部分。

一、黎錦的市場化現狀簡介

1.黎錦的起源與現狀。黎錦,古稱“吉貝布”、“崖州被”、“棉布”,是海南島黎族的一種特色花布,是記錄和傳承黎族文化與經濟發展的“史書”。

改革開放之后,市場經濟的迅猛發展,黎錦傳習所資金不足,天然紡料、染料缺乏,黎錦技藝復雜難學,傳承人體系存在不足和保護意識欠缺,法規、政策不完善,文化工作隊伍建設不完善等。在市場商品中,由于黎錦制作成本高,出售價也高,推銷困難大,使得黎錦產品吸引力弱,市場競爭力弱,黎族織錦技藝不斷走向衰落。

2.保亭縣黎錦的市場化的現狀簡述。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是全海南黎錦最集中、最具代表性的產地之一。近年來保亭縣積極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合理利用,發展綠色文化產業。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優勢,開發特色文化旅游產品,將黎錦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打造為民族風情體驗產品、特色節慶旅游產品等文化創意產品。

但黎錦的現狀不容樂觀,現在真正的黎錦很少或還沒有真正意義上進入海南旅游市場,目前充斥海南旅游市場的黎錦大多數為仿制的贗品。目前主力從事黎錦技藝工作的還是黎族婦女們。因為純手工制作,生產周期長,因此價格也相應不菲。因后繼無人,黎錦技藝陷入瀕臨失傳的困境。此外,黎錦還面臨著缺乏原創性,品牌競爭力弱,知識產權保護立法和制度不完善等亟待解決的問題。

綜上,黎錦的未來讓人擔憂。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力度,引導鼓勵具有市場潛力的工藝美術行業等加快市場化進程,大力發展當地的文化創意產業,成為當務之急。

二、黎錦市場化發展面臨的問題

保護和開發黎錦的工作正在不斷發展,但是從當前的整體情況來看,黎錦市場化發展還存在下面幾個問題:

1.資金匱乏、設備落后?,F在海南黎錦的主要紡織工具還是傳統的踞腰織機,屬于一種最古老的紡織工具,用這種工具織錦勞動量大,效率低,據盛達達黎錦工作室的盧經理介紹,一塊長2.3米,寬0.3米的黎錦工作人員要10天才能織出來。用這種古老的工具紡織很難使黎錦走上規?;牡缆?。

2.缺乏創新。傳統黎錦以表現黎族生產生活的場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為主?,F在黎錦依然是這些圖案花紋,刻板的模仿,沒有丟掉傳統的包袱,圖案上沒有創新,產品單一。

3.保護意識淡薄,假貨泛濫。目前真正傳統意義上的黎錦在市場上已屬鳳毛麟角了。一些產品雖說是黎錦,但只是保留了黎錦的織造方式,無論圖案還是材質都不能和傳統的真黎錦相媲美。還有更差的其實根本不是黎錦,而是島外運入的紡織品,旅游市場上充斥的多為此類。

4.后繼缺人,原料匱乏。根據2005年海南省關于黎錦保護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申報書》紀錄,海南省黎錦的主要傳承人僅有47人,而且年齡最小的也已經37歲。如果今后黎族婦女不再學習了的話,以后黎錦這項古老的紡織技藝將無法再傳承下去。另外就是黎族地區多年生的棉花在黎族地區也是零星分布,外來棉紗已經代替土棉紗,而且染色的植物也越來越少。黎錦傳承人出現“老齡化”趨勢;口傳身授方式的不足以及黎錦的傳承中沒有文字與圖案的記載;黎錦技藝復雜難學,黎錦傳承人培養的途徑單一等。

三、可行性建議和未來發展舉措

要改變目前這種狀況,需要我們長期的不懈努力,需要社會的合力。

1.在傳承的基礎上創新,打造海南黎錦品牌。每個方言的黎錦都具有原生態和原生地這些特點,我們只有認真地調查研究,挖掘整理,才能有效地搶救古老黎錦工藝,在此基礎上,生產出原生態、原生地、“原汁原味”的傳統黎錦。首先要觀念創新,突破傳統的包袱,使黎錦融入平常生活。同時,海南黎錦應樹立品牌和信譽意識,講求質量,爭創品牌,樹立形象是黎錦生產企業的必走之路。

2.民族地區學校,特別是高??梢蚤_設相關專業,培養黎錦紡織人才。在學校設置黎錦學習與研究專業有很多優點。首先,可以聘任民間老藝人從教,在解決他們自身生活問題的同時把黎錦這項古老技藝傳承給下一代,還可以在學習、研究黎錦的基礎上創新黎族服飾。其次,要增加市縣級黎錦傳承人的數目,并使傳承途徑多樣化。

3.政府重視,實施稅收保護措施。海南錦繡織貝實業有限公司成立之前,黎錦不曾有企業化的運作,稅法對它也沒有相應的解釋,而按照現行稅法,企業要納雙向稅,這對剛起步的企業來說是一個很大的難題。因此,需要政府相關部門盡快出臺相應的措施,使企業能健康發展。

4.出臺黎錦保護的相關法律,使黎錦的保護工作有法可依。目前市場上黎錦工藝品的贗品化是人們過度追求利益的結果,這種掠奪性的開發是涸澤而漁。只有保護真正的黎錦,打擊假冒偽劣產品,才能促進黎錦的正常發展。因此,我們要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和保護機制。

5.開拓市場。黎錦必須走向市場,而不是“等”人訂貨,必須主動出擊。海南是旅游大省,我們應抓住這樣的大好形勢,生產出大量的黎錦工藝品投放到各旅游景區。筆者在保亭檳榔園景區的調查中發現,各種黎錦小工藝品深受旅游消費者的青睞,所以黎錦開發的前景一片大好。一方面政府應從引導、宣傳、組織和扶持黎錦市場等方面出臺相關政策,力避惡性競爭的干擾。二是強化市場管理與凈化市場服務,完善市場功能管理與服務上的規范化、高水平。

6.企業和大學、科研所密切合作,建立產學研創新通道,為黎錦的創新出人才。人才是創新的根本保證,可用派出去學習,請進來輔導等多種方法,全方位提高研發和生產骨干的全面綜合素質。發展文化旅游,讓更多的人了解本民族古老的傳統文化,對保護和傳承織錦工藝也能起到推動作用。

四、結語

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已經逐步走向整體性、系統性的全面保護階段。然而,由于種種原因,非物質文化遺產面臨著市場化經營困難和瀕臨失傳的尷尬局面,前景令人擔憂。市場化無疑使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創新的重要途徑和動力源泉。黎錦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文化創意性、人才培養、知識產權保護、投資融資等方面面臨諸多困境。通過對黎錦的市場化的現狀和前景的研究探討,可以深刻了解其作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中面臨的現實問題和并探索解決之道,為中國文化創意產業更好的發展提供啟發。(作者單位:中央民族大學經濟學院)

參考文獻:

[1]海南民族研究所.越過山頂的銅鑼聲[C].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6.

[2]林毅紅,程偉.嬗變.交融.創新——略談海南黎族織錦藝術的傳承與發展[J].貴州:貴州大學學報藝術版,2004年第3期.

[3]姚麗娟.黎族獨特的民間手工藝術[J].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6期第31卷.

[4]中國近代紡織史編委會.中國近代紡織史[M].中國紡織出版社,1997,10.

[5]海南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申報書(民間手工藝).2005年9月10日.

猜你喜歡
黎錦文化創意產業非物質文化遺產
黎錦傳承的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
“創意人居城市”的結構方程模型分析
黎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