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運動競賽中“Choking”現象研究若干問題的思考

2015-05-30 15:05洪曉彬李丹陽
首都體育學院學報 2015年4期

洪曉彬 李丹陽

摘要:運動競賽中的“Choking”現象是競技運動心理學研究中的熱點問題,也是當前運動競賽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通過對30年來“Choking”現象相關研究進行分析后認為,目前該領域存在3個方面的爭議與不足:研究中Choking現象操作定義難以界定;理論機制尚無統一定論;預防干預缺乏實踐可操作性。從這3方面的實際問題出發,對該領域未來研究方向與內容進行展望。

關鍵詞:“Choking”;自我專注;干擾理論;自我談話;內隱學習

Abstract: As a hot spot in the field of sport psychology, “choking” in competition is an urgent issue that needs to be solved. By reviewing on the research on “choking” in the past 30 years, 3 questions are found to be in dispute and in need of further research. The definition of choking phenomena in is difficult to operate. There is no unified conclusion on theoretical mechanism. And the preventive intervention is in lack of practical operability.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concrete problems, the present thesis also discusses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and contents in this field.

Key words: “choking”; self-focus; distract hypothesis; self-talk; implicit learning

競技能力指運動員的參賽能力,實際上就是指運動員在競賽壓力下的競技表現。有學者認為,有關壓力下的運動表現研究可以分為2類,一類是強調最佳表現,在這一方向下由此產生了若干理論,如流暢狀態、最佳功能區理論等;另一類是強調控制失誤,在此方向也產生了若干理論,如“Choking”理論、自我控制損耗理論等?!癈hoking”現象是控制失誤這類研究中得到廣泛關注的一個研究領域,在過去的30多年中,國內外運動心理學研究者圍繞“Choking”現象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從“Choking”現象的界定與理論機制,再到影響因素及“Choking”現象的預防干預,積累了不少研究成果。然而,對以往的研究進行梳理與審視后,發現該領域依然存在一定的困惑和爭議?;诖?,本文將對“Choking”現象的概念界定、理論機制及預防干預等3個方面的研究進行評述,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一些觀點與思考,以期為該領域的未來研究提供一些思路。

1 “Choking”現象概念界定

1.1 “Choking”現象抽象(理論)定義的發展與爭論

“Choking”一詞最初來源于醫學領域,意指“卡殼、窒息或透不過氣來”,隨后,被借用至體育運動領域中。一般認為,Dniel[1]首先在學術研究論文中提到了“Choking”,他將“Choking”界定為“一種不能表現出以往水平的行為現象”。顯然,該定義過于寬泛,無法和體育運動中的其他各類運動表現下降現象(發揮失常、克拉克現象等)區分開來,因此,Baumeister[2]將“Choking”定義為壓力情景下的運動表現發生衰變/下降。隨后,Baumeister對此定義進一步指出,運動表現發生衰變/下降時,個體試圖努力獲得優秀表現[3]。Baumeister對“Choking”的定義相對更進一步了,他將“Choking”發生的情景及個體認知因素考慮進去了。繼Baumeister之后,不少學者又對“Choking”的定義進行了描述,如Master[4]將“Choking”定義為壓力下未能達到正常的專家表現;Beilock[5]認為“Choking”是指比預期的操作表現更差的行為現象;我國學者王進[6]認為“Choking”是一種習慣的運動執行過程發生衰變的現象;Beilock[7]認為,“Choking”不是一種運動表現的隨機波動,而是對感知到的壓力的消極應對。

早期“Choking”的定義只是將其界定為運動技能或表現發生衰變,并沒有說明這種衰變的程度。近期,研究者們普遍認為“Choking”應當是一種運動技能執行或運動表現顯著衰變或下降。Gucciardi[8]認為“Choking”不是一般的運動表現衰變,而是顯著的衰變,不同于壓力下任何形式的表現下降。該定義特別強調“Choking”與壓力下操作表現下滑存在差異(壓力下運動表現出現下滑是競賽中的一種常見現象)。Hill等[9]將認知因素考慮進去后認為,“Choking”是個體感知到自身資源不足以應對當前情景要求,導致運動技能或表現顯著下降。隨后,Gucciardi[10]通過一項質性研究認為,“Choking”是由感知到升高的壓力和強烈追求最佳表現的動機導致嚴重的和習慣的糟糕表現,或明顯低于預期結果的運動表現。

盡管近期研究者們普遍認為,“Choking”是一種運動技能執行或運動表現的顯著衰變或下降,但如何將它和一般的運動表現下降(underperformance)區分開來及這2種運動表現下降在形式上有什么區別等諸如此類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為此,Hill等[11]采用質性研究范式,對精英高爾夫運動員進行訪談以確定“Choking”和underperformance的區別,結果表明,精英高爾夫運動員認為“Choking”是一種思維混亂,運動表現完全下降且是更激烈的下降,而運動表現下降(underperformance)則還有機會翻盤。隨后,Hill等[12]將該問題延伸至集體項目,研究者通過對集體項目中有過“Choking”經歷的運動員進行訪談后的結果表明,運動表現下降(under-performance)是指運動員在競賽中發生一兩次錯誤…,但是當運動員發生“Choking”時,運動員不能再堅持比賽…,不能合理進行任何操作…,唯一可做的事情便是離開賽場。盡管Hill等人試圖從抽象概念上對Choking與Underperformance進行區分,但其研究結果在實踐中依然存在實施的困境。

1.2 “Choking”現象操作定義實施的困境

盡管研究者們對“Choking”的抽象定義進行了不斷的完善,并與其他的運動技能下降或技能衰變進行了區分,但在實際研究中對“Choking”的使用上仍存在一定的出入。從研究者對競賽案例與軼事報道中可以知道,無論是從新聞報道,還是研究者的案例引用上來看,“Choking”都是指比賽的關鍵時刻出現的失誤,如跳水比賽中的最后一跳(2004年雅典奧運會彭渤走板失誤),射擊競賽中的最后一槍(2004年雅典奧運會美國選手馬修·埃蒙斯的脫靶),高爾夫競賽中短距離(1~2碼)推桿失誤,抑或籃球競賽中的關鍵時刻的兩罰不中等。然而,在“Choking”的實驗操作研究中,這些信息都無法表現,研究者通過實驗操控得到的只是一些冷冰冰的數據及統計學上的顯著性差異。至于是否真的存在“Choking”或運動員真的發生了“Choking”則不得而知。例如,在實驗操作中,研究者通過比較被試在高壓和低壓2種情景下的操作表現是否存在顯著性差異來界定是否發生“Choking”,而且采用低壓成績減去高壓成績作為“Choking”的評價指數。然而,高壓與低壓情景下操作表現是否存在顯著性差異,受到一定因素的影響,如被試的數量。此外,即便兩者存在顯著性差異,其數據結果也相差不大,以籃球罰籃為例,多數研究顯示,高壓與低壓情景下被試罰籃成績存在顯著性差異,但2種情景下的罰中個數僅相差1~2個(10~20次罰籃)。顯然,統計學上的顯著性差異不足以說明問題。Vickers等[13]認為,精英滑雪射擊運動員在壓力下的運動表現降低了40%(即訓練水平或正常水平的40%),那么可以認定為“Choking”。由此來看,統計學上的顯著性無法完全涵蓋“Choking”的內容。這提示,在判定“Choking”時不僅需要考慮統計學上的顯著性,更要與情景相結合進行評定。

此外,在實際競賽中發生的“Choking”案例一般是一次技能操作中出現嚴重的技能下降,如射擊競賽中的最后一槍。而在實驗研究中,則是選取一組技能操作中的平均成績。例如,實驗操作中要求被試完成20個罰籃或高爾夫推桿20次,而后對2種情景(高壓與低壓)下一組任務的平均成績進行比較。即便2種壓力情景下出現了統計學上的顯著性差異,那么20次罰籃中究竟哪次罰籃屬于“Choking”,則無從得知。原本某次技能明顯下降的現象也可能淹沒在多次技能操作的平均數之中。再者,由于實驗操作中要求被試在高壓情景多次進行任務操作(20次罰籃),或許被試會逐漸適應這種壓力情景,而不像實際案例中會出現壓力陡然增加(如最后一擊)。即便在實驗操作中可能存在壓力陡然增加的情況,但搜集到的實驗數據未能得到反映。顯然,統計學上的顯著性差異無法界定被試是否發生“Choking”,因此,未來研究可考慮技能操作最后時刻的壓力情境設置,或選擇后期壓力陡升時刻的操作成績作為評定標準。

2 理論機制——干擾理論或自我專注理論

對“Choking”現象的機制的解釋主要分為2類,即驅力理論與注意理論[14]。驅力理論認為喚醒與內驅力的提高導致運動表現發生衰變,這類理論包括倒U型假說、優勢反應理論、社會促進效應及突變理論等;注意理論認為運動表現的下降與運動員的注意指向相聯系,這類理論包括干擾理論與自我專注理論。目前,心理學家普遍認為“Choking”發生的原因是壓力引起個體注意指向發生轉變,從而引發運動技能執行發生衰變;因此,注意理論更可能解釋壓力下的“Choking”現象,其爭論的焦點在于干擾理論與自我專注理論哪個能夠更準確地解釋壓力下的運動表現下滑。

干擾理論認為壓力導致個體的認知焦慮水平(擔憂、害怕等)提高,認知焦慮的提升占據了本應分配給執行任務的工作記憶容量,導致個體分配給任務執行的工作記憶不足,使個體無法將注意力集中于與任務相關的重要信息或線索的加工,而這些信息或線索對于成功地實施技能操作非常重要,從而導致任務加工效率下降,發生“Choking”。這與Nideffer的注意-喚醒理論相符,即喚醒水平的提高會導致個體注意范圍變得狹窄,從而忽略對任務相關信息的加工。

早期支持干擾理論的實驗研究大多采用強調認知和陳述性知識且需要工作記憶的參與以保障完美實施的技能作為實驗任務,例如算術題和問題解決等[15-16]。然而,體育運動領域中大多數技能是強調程序化知識且加工方式屬于工作記憶之外的自動化加工,其對工作記憶的要求較低。例如,研究者經常列舉的實際案諸如高爾夫推桿、籃球罰籃、射擊等技能都屬于程序化技能。因此,干擾理論難以解釋運動競賽中此類技能發生“Choking”的現象。

與干擾理論的觀點相反,自我專注理論認為競賽壓力導致個體焦慮水平上升,從而提高了個體的自我意識水平,這導致個體將注意轉向意識監控或控制技能實施的過程,從而發生“Choking”[1]。有研究者認為干擾理論與自我專注理論所持觀點相反,可能與實驗任務類型及個體的技術水平相關,因此,研究者整合了干擾理論與自我專注理論,提出了過程理論[6]。最近的研究表明,即便實驗任務類型相同,其解釋機制依然存在爭論。

對以往支持自我專注理論的研究分析可知,那些支持自我專注理論的實驗研究只能證明,在實驗情景下,由指導者(主試)誘發的自我專注引發了被試操作表現下滑,或者說壓力下自我專注可能影響技能操作的實施,但無法證明自我專注便是“Choking”發生的內在機制。此外,對于處于運動技能自動化水平的運動員而言,實驗情景下主試采用的誘發被試自我專注的指導語可能是一種干擾。如果這一原本用于誘發自我專注的指導語對于被試來說是一種干擾,使被試出現了分心,那么操作表現下滑可能與干擾理論相關。此外,除了誘發注意指向的指導語之外,壓力情景類型可能也會影響個體的注意指向,例如Mesagno[17]考察了不同壓力情景下(他人評價、金錢刺激等)曲棍球運動員射門成績的影響,結果表明他人評價與金錢刺激壓力情景存在顯著性差異。DeCaro[18]的研究表明,外部評價可能引起自我專注而不是分心。這提示,以他人評價作為與以金錢作為應激壓力源可能會導致個體產生不同的注意指向。

為了探索究竟是自我專注還是分心引發操作表現下滑,關鍵在于確定壓力下運動員的注意指向,即運動員是對技能實施進行了外部監控或意識控制還是注意轉向了任務無關線索。無論是干擾理論還是自我專注理論,支持其觀點的研究均采用的是人為控制的注意指向,而沒有考察自然情境(運動競賽中)下運動員的注意指向。為此,研究者對壓力下運動員的注意指向進行了一系列研究。例如,Mesagno等[19]對保齡球運動員的研究發現,注意指向消極思維或擔憂。Mesagno等[20]的另一項對籃球運動員的研究則發現,壓力下籃球運動員更關注技能執行過程,即自我專注。Gucciardi[10]對高爾夫運動員的質性研究認為,分心思維和擔憂是“Choking”的主要原因。由于這幾項研究樣本量較小且項目類型單一及研究方法上的缺陷使得研究結果出現了不一致。為此,Oudejans等進行了一項大樣本(70人)研究,被試為來自19個項目的高水平運動員。該研究采用言語報告和概念繪圖的方法對運動員在壓力下的注意指向進行分析,言語報告和概念繪圖的結果表明,壓力下運動員的注意更多指向擔憂等消極思維和想法,而專注技能執行過程則較少被提及[21]。盡管該研究從大樣本的層面上驗證了壓力下運動員的注意指向以擔憂或分心等消極思維為主,但該研究并沒有考慮被試本身是否經歷過“Choking”,亦未強調壓力下運動技能發生衰變時的注意指向。如果被試沒有Choking經歷,那么很難確定注意指向擔憂或分心等消極思維是否與“Choking”有關。另一項大樣本研究中,Murayana[22]對214名經歷過“Choking”的運動員的問卷調查研究表明,消極思維與焦慮是影響“Choking”的原因之一,而自我專注則沒有被運動員提及。Englert等[23]對半職業網球運動員的實驗研究驗證了壓力下被試的注意指向與操作表現的關系,該研究采用李克特式等級評分法以4個題目分別測量被試壓力情景下的注意指向,路徑分析的結果表明,被試的焦慮水平與運動表現呈負性相關,但兩者之間的負性相關是受被試自我報告的分心調節,而不是自我專注。顯然,上述對于運動員注意指向的評價方法均采用的是回顧式自我報告,或許存在“成熟”與“歷史”的影響,也可能受預先設置注意指向問題的影響(如Engler的研究)從而導致被試在回顧式自我報告中存在偏差。然而,從已有的文獻分析來看,質性研究與問卷研究更多地支持壓力下運動員注意指向擔憂或分心等消極思維,但在競技運動領域中的大多數實驗研究則支持自我專注理論,這一相互矛盾的結果使研究者依舊無法斷定壓力下運動員發生“Choking”的理論機制,干擾理論或自我專注理論?或許,也是兩者共同作用的結果。

3 干預手段的實踐操作性

科學研究的終極目標是預測與控制。同樣,“Choking”現象研究的最終目標是尋求科學合理的預防與控制技術或手段。顯然,預防與控制技術或手段的選擇是建立在對該現象理論機制的解釋之上的。如前所述,目前,對于該現象的解釋主要以注意理論為主,具體而言,則是以干擾理論與自我專注理論為主,因此,在這兩大理論導向下衍生出了對“Choking”的不同干預技術與手段。

3.1 與干擾理論相關的干預技術

干擾理論認為壓力下的“Choking”是由于焦慮導致注意指向與任務無關線索與信息的加工,從而引發任務相關線索與信息加工的不足,最終導致技能執行下降;因此,依據干擾理論,如果能將個體的注意轉向與任務相關的信息加工,那么就能避免壓力下運動技能發生衰變?;谠摷僭O,行為程序(preperformance routine)非常符合干擾理論核心思想的干預技術。行為程序對運動技能學習的積極效應已被大量研究所支持,且已被廣泛應用于運動競賽[24]。

Mesagno等[19]采用單被試實驗設計(A1-B2-A1-B2),考察行為程序對3名易發“Choking”的保齡球運動員的干預效果,結果表明,在壓力下運用行為程序能夠提高被試的運動表現,對被試的事后訪談表明,行為程序有助于被試將注意指向任務相關信息,減少對技能操作的意識加工和自我意識。近期,Mesagno[25]比較了壓力下不同類型行為程序對足球運動員射門的影響,結果表明,與控制組相比,4個行為程序被試組(放松式呼吸、線索詞、時序一致性及綜合行為程序)的被試在壓力下的運動表現均有顯著性提高,其中,綜合行為程序組被試的效果最好。

從實驗研究結果與運動競賽案例來看,行為程序對于那些準備時間充裕且行為程序中包含類似技術動作的閉合性技能(籃球罰籃,高爾夫推桿,網球、排球發球及橄欖球射門等)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26],然而,對于那些準備時間不是很充裕且無法包含類似技術動作的運動技能(射擊、體操、跳水等)來說,是否能夠利用行為程序作為壓力情景下“Choking”的預防干預手段有待進一步考證。

3.2 與自我專注理論相關的干預技術

與自我專注理論相關的意識加工假說認為,運動技能的學習是從意識到無意識的過程,從外顯學習到內隱學習的過程,在壓力情景下,焦慮使得個體回歸到意識學習過程,即技能學習的初級階段,從而使原本無意識的操作回歸到初級階段的意識加工;因而,導致運動技能發生衰變。其中,技能學習初級階段中運用意識所習得的與技能操作相關的知識起到了破壞作用,因此,研究者認為,如果個體在技能學習過程中沒有獲得與技能操作相關的知識,那么在壓力情景下,由于個體工作記憶中沒有儲存技能操作相關的知識,個體則無法提取技能操作的具體知識,也就不會回歸到技能學習的初級階段,從而避免了壓力情景下注意指向具體執行過程而引發“Choking”?;诖?,研究者認為內隱學習(implicit learning)與類比學習(analogy learning)可以有效預防運動員在壓力情景下發生“Choking”現象。

Masters[4]訓練被試在外顯與內隱2種學習情景下學習高爾夫推桿,外顯學習組被試被教授詳細的推桿技術;內隱學習組被試不僅沒有接受推桿技術指導,而且在推桿練習時同時完成隨機字母產生的次任務。學習結束后,將2組被試置于高壓情景下,結果發現,內隱學習組被試在壓力下成績得到提高,而外顯學習組則沒有。盡管內隱學習對于克服壓力下“Choking”的假設得到不少實驗研究的支持,但是針對內隱學習在現實環境中的可操作性卻備受質疑。首先,對于復雜的運動技能來說,內隱學習效率較低,對于需要經過多年訓練的運動員而言更不具有可行性;其次,Choking是發生在高水平運動員身上的一種現象,而這些運動員經過多年的外顯學習后,已具備了相關技能操作的知識。

另一種與內隱學習相似的干預方法則是類比學習(analogy learning),它是指運用生物力學隱喻傳授復雜行為的一種學習方法,例如乒乓球正手擊球隱喻為擲飛盤。Liao等[27]比較了外顯學習與類比學習方式對壓力下乒乓球正手擊球的影響,外顯學習方式與傳統學習方式相同,即傳授被試詳細的乒乓球正手擊球技術,而類比學習方式則要求被試用畫直角三角形的方式練習。學習接受后,將2組被試置于高壓情景和干擾情景下,結果發現,類比學習組成績沒有受到影響,而外顯學習組發生了“Choking”。與內隱學習類似,類比學習的可操作性也值得商榷。首先,大多數類比學習干預研究中使用的任務都是乒乓球擊球,或者一些修改后的動作技能(坐著投籃),那么其他運動技能是否適合采用類比學習方式?其次,由于不具備通過傳統技能學習方式所獲得的與技能操作相關的知識,那么運動員是否具有糾錯學習的能力?因為一旦運動員出現錯誤,如何糾錯也是類比學習面臨的一個實際問題。

內隱學習與類比學習的核心思想是摒除工作記憶中與技能操作相關的知識結構,然而,現實的情況是,許多運動員由于多年的外顯學習已經積累了大量的與技能操作相關的知識結構。此外,由于內隱學習與類比學習過程中,個體無法儲存與技能操作相關知識,因此,反饋對于這2種學習方式無益;然而,反饋又是運動技能學習與控制過程中重要學習方式,則為了預防那些已經積累了與技能操作相關知識的運動員發生“Choking”需要另辟蹊徑。

分心任務干預方式正是基于這一思想而被應用。與內隱學習與類比學習一樣,分心任務干預方式依然承繼自我專注理論的核心思想,即通過給予個體一個分心任務占據其工作記憶,消耗其注意資源,從而預防個體對工作記憶中儲存的與技能操作相關的知識的提取與加工,避免由于注意轉向技能具體執行過程而引發的“Choking”。然而,采用分心任務干預方式的研究結果不太一致。例如,Jackson等[28]研究中采用隨機字母產生任務作為分心任務(聽到一個聲音刺激后),主任務為曲棍球帶球,結果表明,分心任務有助于緩解壓力下技能下滑。Mullen等[29]采用音調計數任務代替隨機字母產生任務,結果表明,分心任務無益于壓力下技能下滑的緩解。近期,Mesagno等采用單被試研究設計(A1-B2-A1-B2),以抒情音樂作為分心任務對3名易發“Choking”的籃球運動員進行干預,干預階段中要求被試在籃球罰籃過程專注于抒情音樂的歌詞,結果表明,抒情音樂作為一種分心任務對于壓力下的“Choking”具有預防作用。此外,對被試的事后訪談表明,壓力下對抒情音樂的專注降低了自我意識,減少了對技能的外部監控[20]。Land[30]考察了2類分心任務對壓力下運動員高爾夫推桿成績的影響,結果表明,對于專家運動員而言,無論是任務相關分心任務還是與任務不相關分心任務,都能有效的防止壓力下“Choking”的發生。之所以會出現不一致的結果,本文作者認為,原因有二:1)分心任務類型的選擇與主任務相匹配沒有得到足夠控制。顯然,已有的研究發現,采用不同類型分心任務時其結果不一致。2)被試技能水平沒有得到足夠控制。自我專注理論的前提是運動員的技能達到自動化,然而,現有的研究中的被試技能參差不齊??傮w而言,無論分心任務干預方式效果如何,其實踐操作性(生態效度)都不樂觀,因為,無論是隨機字母產生任務還是倒數計數任務都可能會讓運動員感到不自然,甚至起到反作用。即便抒情音樂作為分心任務,具有一定的生態效度,但競賽規則不允許運動員在技能執行中進行音樂干預。

4 總結與展望

運動競賽中的“Choking”現象是競技運動心理學中的一個熱點問題。自Baumeister(1984)首次對該現象進行系統研究已過去30年,然而,對該現象的研究并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逐漸沉寂。相反,運動競賽中關鍵時刻運動員發揮失常的現象時有發生,因而該現象愈發引起研究者的關注。2013年,《國際運動心理學》雜志以“壓力下的運動表現”作為討論主題,刊載了一期有關“Choking”現象的研究與評論。由此可見,運動競賽中的“Choking”現象依然是競技運動心理學中的焦點問題。

在過去的30年中,研究者從現象、機制、潛在影響因素及干預等多個方面進行了大量研究,使研究者對運動競賽中的“Choking”現象有了更為深入的了解,然而,通過前文的闡述,可以認為目前該領域依然存在一定的爭議與尚未解答的問題。

“Choking”現象的研究始于對該行為現象的界定。什么是“Choking”?它與其他運動表現下降有哪些本質區別?只有解決好這個問題,才能開展后續更深層次、更廣泛的研究。以心理堅韌性(mental toughness)為例,正是對其概念界定統一之后才有后續測量評價上的統一。對于“Choking”現象的概念界定不僅需要從外在形式上進行界定,更需要從內在機制上進行區分。如果只是描述形式,而沒有闡述內容,那么研究者很難將其與其他運動表現下降區分開來。因為,“Choking”不僅是形式上的運動表現下降,而且伴隨著運動表現下降時認知與心理因素的變化。如果不能從理論上區分“Choking”與underperformance,那么就無法對其機制進行明確的解釋,更無法對“Choking”現象進行有效的預防與控制,從研究層次來看,這是一種遞進關系。正如《心理學研究中的七個方向——以運動性心理疲勞為例》[31]一文中提到概念解構與測量評價是心理學研究7個方向中的前2個,以“Choking”現象為例,可以將概念解構認為是確定其理論定義,而測量評價則是確定其操作定義。

Mesagno等[32]認為,量化研究與質性研究結合仍是未來探索“Choking”現象本質的研究范式。理論定義上可以通過質性研究范式探討高水平運動員“Choking”現象的本質,而操作定義上,除了考慮形式的運動表現顯著性下降外,還應結合其他評價指標(行為、心理與生理)進行評定,例如,主觀感知控制感、凝視行為、靜眼時間等。

目前,在對“Choking”現象的機制探討方面,由于實驗設計上存在的缺陷,導致研究中依然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例如,實驗要求被試專注于技能具體執行過程,這一過程究竟是自我專注還是一種干擾環境?被試是否發生自我專注?又如,由焦慮引發的注意指向改變上,究竟是焦慮引發對競賽結果的消極關注,從而導致分心;還是焦慮提升自我意識,從而付出更多努力專注技能執行?注意指向消極思維或想法還是指向動作執行過程?由于存在前述的一系列不確定因素,因而,自我專注理論與干擾理論均存在一定的爭議。

未來研究可以考慮以壓力下運動員的注意的指向為研究方向,探討壓力下“Choking”現象的發生機制。在探討壓力下運動員注意指向上需要結合多種方法與技術,既可以利用眼動技術考察被試在壓力下視覺搜索特征及瞳孔變化(注意評價的指標之一),也可以選擇一些能夠反映注意指向的靈敏指標(靜眼現象、凝視行為等)。對靜眼現象的研究表明,靜眼時間與注意焦點(指向)存在一定的關系[33]。這提示,未來研究可考慮通過行為指標(靜眼、凝視)來評價個體的注意指向。另有研究表明,靜眼期是加工效能的敏感指標,靜眼期的縮短提示加工效能的下降[34],因此,靜眼時間可以作為評價個體是否分心的指標。而對外部專注的相關研究表明,外部專注與個體操作技能動作變異性相關[35]。這提示,未來研究可考慮采用動作控制中的動力學指標評價個體技能實施中注意焦點的變化。目前“Choking”研究中較少使用EEG、ERP等認知神經科學技術研究壓力下運動員的注意指向。研究表明,注意轉向技能操作的具體執行過程從而引發的運動表現衰變與左腦激活有關[36],因此,在今后的“Choking”現象研究中結合現代心理科學研究技術或許可以發現反映或評價“Choking”現象更為靈敏的指標并揭示其更深入的內在機制。

除了“Choking”現象發生機制之外,關于“Choking”的預防干預研究也存在明顯不足。如前所述的幾種干預技術(行為程序、內隱學習、類比學習、分心任務)都存在一定的缺陷與不足(實踐操作性缺陷與普適性不足)。鑒于壓力下“Choking”發生機制及其影響因素的復雜性,傳統的、單一的通則式的干預研究范式可能并不適合于“Choking”研究,因此,今后的干預研究可采用個案或單被試研究設計范式并綜合應用傳統的各種心理訓練技術與方法對Choker進行系統的干預。例如,Hill等[37]采用行動研究范式對2名高爾夫Choker進行了為期10個月的認知與行為綜合系統干預(任務定向、認知重構、表象、模擬訓練及推桿行為程序),結果表明,系統干預能夠減輕高爾夫運動員的“Choking”體驗。又如,趙大亮[38]采用正念-接受-承諾訓練方式對4名武術套路運動員進行6周干預,結果表明,正念-接受-承諾干預方式能夠有效預防“Choking”。

此外,研究“Clutch”現象(壓力下關鍵時刻的優秀表現)在一定程度上為“Choking”的預防與干預提供了新的視角,通過質性與量化研究,探討Clutcher在競賽壓力下的思維特點與注意指向,從而為Choker提供心理訓練的素材。例如,Mesagno[39]對Choker和Clutcher的訪談結果表明,Choker在競賽中更專注于情緒體驗且采用趨近認知應對,Clutcher則更專注于任務且采用回避認知應對方式。這提示,在運動競賽中,運動員應對采用回避型認知應對方式。

Jordet[40]認為,應對壓力下“Choking”現象的發生,提高個體的自我調控是一種有效的方式?!癈hoking”現象的質性研究也表明,主觀感知控制感是“Choker”的重要體驗[41]。而提高主觀感知控制感,則需要避免自我控制資源的損耗。競技運動領域中自我控制損耗的相關研究表明,“什么都不想”與“想與運動情境接近的”內容更容易引起個體自我控制資源的損耗,從而使個體失去對自我的控制[42]。此外,研究者還發現,思維抑制比思維表達更易消耗個體的自我控制資源[43]。無論是思維表達還是思維抑制,其實都是一種內部言語,即自我談話。上述自我控制損耗的研究表明,通過合理的思維控制——自我談話可以減少個體的自我控制資源的損耗。自我談話是競技運動領域中被普遍應用的傳統心理訓練技術之一,其對運動表現與情緒的積極影響已被大多數研究所支持。目前,采用自我談話技術對壓力下“Choking”的干預研究較少,未來可以考慮自我談話干預技術,也可以與行為程序結合(行為程序不僅包括行為動作,也包括認知心理)應用。

追求卓越是競技體育永恒的主題,而追求理想競技狀態,在競賽中完美無缺的表現自己則是運動員與教練員永恒的目標。隨著競技體育商業化的高度發展及體育與政治關系的日益緊密,在商業與政治利益的雙重驅動下,運動員在競賽中面臨的壓力也越來越高,因而運動員在關鍵時刻發揮失常的案例時有發生;因此,預防與控制壓力下運動表現失誤是體育科學研究中急待解決的難題。隨著研究者對“Choking”現象的重視與研究的深入,期待上述問題將逐步得到解答。

參考文獻

[1]Daniel M.The choke and what you can do about it[J].Scholastic coach,1981(13):75-79.

[2]Baumeister R F.Choking under pressure: self-consciousness and paradoxical effects of incentives on skillful performance[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4,46(3):610-620.

[3]Baumeister R F, Showers C J. A review of paradoxical performance effects: choking under pressure in sports and mental tests[J].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1986,16 (4):361-383.

[4]Masters R S W. Knowledge, nerves and know how: the role of explicit versus implicit knowledge in the breakdown of a complex sporting motor skill under pressure[J].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1992,83 (3):343-358.

[5]Beilock S L, Carr T H.On the fragility of skilled performance: what governs choking under pressure?[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2001,130(4):701-725.

[6]王進.為什么到手的金牌會“飛走”:競賽中“Choking”現象[J].心理學報,2003,35(2):274-281.

[7]Beilock S L, Gray R. Why do athletes “choke” under pressure? Handbook of sport psychology[M]. Hoboken, New Jersey,2007:425-444

[8]Gucciardi D F, Dimmock J A. Choking under pressure in sensorimotor skills: conscious processing or depleted attentional resources?[J].Psychology of sport and exercise,2008,9(1):45-49.

[9]Hill D M, Hanton S,Fleming S, et al. A re-examination of choking in sport[J].European journal of sport science,2009,9(4):203-212.

[10]Gucciardi D F, Longbottom J, Jackson B, et al. Experienced golfers perspectives on choking under pressure[J].Journal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2010,32(1):61-83.

[11]Hill D M, Hanton S, Matthews N A, et al. A qualitative exploration of choking in elite golf[J].Journal of clinical sport psychology,2010,4:221-240.

[12]Hill D M, Shaw G. A qualitative examination of choking under pressure in team sport[J].Psychology of sport and exercise,2013,14(1):103-110.

[13]Vicker J, Williams M. Performing under pressure: the effects of physiological arousal, cognitive anxiety and gaze control in biathlon[J].Journal of motor behavior,2007,39(5):381-394.

[14]Hill D M, Hanton S, Matthews N A, et al. Choking in sport: a review[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2010,3(1):24-39.

[15]Beilock S L, Kulp C A, Holt L E, et al. More on the fragility of performance: choking under pressure in mathematical problem solving[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2004,133(4):584-600.

[16]Beilock S L, Carr T H. When high-powered people fail: working memory and “choking under pressure” in math[J].Psychological science,2005,16:101-105.

[17]Mesagno C, Harvey J T, Janelle C M. Self-presentation origins of choking: evidence from separate pressure manipulations[J]. Journal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2011,33(3):441-459.

[18]DeCaro M S, Thomas R D, Albert N B, et al. Choking under pressure: Multiple routes to skill failure [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 2011,140(3):390-406.

[19]Mesagno C, Marchant D, Morris T. A pre-performance routine to alleviate choking in “choking-susceptible” athletes[J].The sport psychologist,2008,22(4):439-457.

[20]Mesagno C, Marchant D, Morris T. Alleviating choking: the sounds of distraction[J].Journal of applied sport psychology,2009,21(2):131-147.

[21]Oudejans R R D, Kuijpers W, Kooijman C C, et al. Thoughts and attention of athletes under pressure: skill-focus or performance worries [J].Anxiety, stress and coping,2011,24(1):59-73.

[22]Murayana T, Sekiya H, Tanaka Y. Factor analysis of the mechanism underlying “choking under pressure” in sports[J]. Asian Journal of Exercise and Sport Science,2010,7(1):55-60.

[23]Englert C , Oudejans R. Is choking under pressure a consequence of skill-focus or increased distractibility? Results from a tennis serve task[J]. Psychology,2014,5(9):1035-1043.

[24]井玲,洪曉彬,鄧麗星.體育運動領域中行為程序研究綜述[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9,43(9):95-100.

[25]Mesagno C, Mullane-Grant T. A compasion of different pre-performance routines as possible choking interventions[J].Journal of applied sport psychology,2010,22(3):343-360.

[26]Lidor R. Preparatory routines in self-paced events: do they benefit the skilled athletes? Can they help the beginners? Handbook of sport psychology [M]. Hoboken, New Jersey,2007:445-463.

[27]Liao C, Masters R S W. Analogy learning: a means to implicit motor learning[J]. Journal of Sport Sciences, 2001,19(5):307-319.

[28]Jackson R C, Ashford K J, Norsworthy G. Attentional focus, dispositional reinvestment and skilled motor performance under pressure[J].Journal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2006,28(1):49-68.

[29]Mullen R, Hardy L, Tattersall A. The effects of anxiety on motor performance: a test of the conscious processing hypothesis[J]Journal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2005,27(2):212-225.

[30]Land D, Tenenbaum G. An outcome-and process-oriented examination of a golf-specific secondary task strategy to prevent choking under pressure[J].Journal of Applied Sport Psychology,2012,24(3):303-322.

[31]張力為.心理學研究的七個方向:以運動性心理疲勞為例[J].體育科學,2010,30(10):3-12.

[32]Mesagno C, Hill D M. Definition of choking in sport: re-conceptualization and debat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2013,44:267-277.

[33]Klostermann A, Kredel R, Hossner E. On the interaction of attentional focus and gaze: the quiet eye inhibits focus-related performance decrements[J]. Journal of Sport & Exercise Psychology,2014,36(4):392-400.

[34]Behan M, Wilson M. State anxiety and visual attention: The role of the quiet eye period in aiming to a far target[J].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 2008, 26(2):207-215.

[35]Lohse K R, Sherwood D E, Healy A F. How changing the focus of attention affects performance, kinematics, and electromyography in dart throwing[J]. Human Movement Science, 2010,29(4):542–555.

[36]Beckmann J, Gr?pel P, Ehrlenspiel F.Preventing motor skill failure through hemisphere-specific priming: cases from choking under pressure[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2013,142(3):679-691.

[37]Hill D M, Hanton S, Matthews N A, et al. Alleviation of choking under pressure in elite golf: an action research study[J].Journal of clinical sport psychology,2011,25(4):465-488.

[38]趙大亮,張鴿子.正念-接受-承諾訓練方式緩解武術運動員Choking的研究[J].中國運動醫學雜志,2013,32(9):811-817.

[39]Mesagno C, Marchant D. Characteristics of polar opposites: an exploratory investigation of choking-resistant and choking-susceptible athletes[J].Journal of Applied Sport Psychology,2013,25(1):72-91.

[40]Jordet G.Performing under pressure: what can we learn from football penalty shoot-outs [J].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 Review,2011,7(2):11-13.

[41]Otten M. Choking vs. clutch: A study of sport performance under pressure[J]. Journal of Sport & Exercise Psychology, 2009,31(5):583-601.

[42]張連成,張力為,高淑青.不同思維控制內容對運動員自控損耗的影響[J].體育科學,2012,32(9):62-66.

[43]張連成,張力為,高淑青,等.思維抑制與思維表達對運動員自控損耗的影響[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3,28(3):189-192.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