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言是存在的家門

2015-05-30 21:44石國輝
決策與信息·下旬刊 2015年4期
關鍵詞:格言尼采

石國輝

[摘要]本文認為,格言式的表達是尼采哲學的重要表達方式。而尼采對于格言式表達的偏愛,其實暗含了尼采的一種獨特的語言觀,亦即“語言是存在的家門”。說“語言是存在的家門”,就是說要進入對于存在的原初體驗,就必須能夠做到破門而入,就必須打破語言文字對于經驗的束縛。作者試圖從尼采的格言式語言表達方式出發,來闡發尼采的語言觀。

[關鍵詞]尼采;語言觀;格言

1、在尼采那里,生命本身與對于生命的表達已經被清晰地意識到和嚴格地區分開來。在這種區分之后,尼采立刻面臨兩個問題:第一,能夠體現生命的存在特性的理想的語言表達形式是怎樣的?第二,如果這種語言存在的話,那么它可以是公共可理解的嗎?換句話說,作為個體生命的表達形式的語言表達,能夠直接將讀者引入存在之境,亦即本真的生命體驗之中嗎?這兩個問題是密切相關的。前一個問題是尼采作為思者的問題,而后一個問題是尼采作為作者的問題,只有前一個問題的化解,才會造成后一個問題的凸顯。尼采對于前一個問題思考的結果得出的答案是肯定的,這問題的答案也就是詩性的語言。而尼采對于后一個問題的回答則是否定的,也就是說,作者在直接將讀者引入存在之境,亦即本真的生命體驗之中,這一點上是無能力的。盡管如此,尼采卻并沒有遁入存在與生命不可言說的神秘之境,而是認為,盡管直接的傳達和誘導方式并不不存在,而間接的方式卻是可能的。而這種方式就是格言體的表達策略。

格言意味著什么?格言意味著對于形式邏輯的強力控制的自由,意味著作者的自由,也意味著讀者的自由。由于格言的表達特性,它可以通過大量的修辭手法來傳達思想,將形式邏輯的作用,限定在非常有限的范圍之內,它可以通過對照和反轉,矛盾和悖論,驚嚇和暗示等修辭手法起到一種激發和誘導作用。憑借這種激發和誘導作用,讀者的主體性得以解放,唯有如此,讀者才可以憑借自己的個人的生命經驗進入到本真的生命體驗之中。因此,我們可以說,尼采在相當的程度上并不信任文字語言。我們甚至可以說,在尼采那里,語言是存在的家門,而要進入存在之家,就要破門而入。也就說,對于尼采哲學的真正理解必須建立在對于尼采具體哲學表述的的突破的基礎之上。只有當我們通過尼采哲學著作中大量出現的反盾和悖論,處于一種驚異和困惑之中,我們才有可能突破形式邏輯的有限邊界,進入到尼采哲學向我們展示的領域之中,進入本真的生命體驗。在此,我們有必要對格言的表達特性的做出一種較為完整的理解。因為只有通過這種對于格言特性的理解,我們才有可能去把握尼采的格言式語言和格言式思想。

2、一般而言,格言的內容具有未被證明性和不可公證性的特征。而其之所以具有這種特性,恰恰是由于格言的內容本身來自于一種獨特的生命體驗,因此它不可能在經驗的意義上加以普遍的證明。這也是它的反常識的本性的原因之所在,因為常識本身是一種普遍經驗的總結。而格言的主觀化色彩同樣是由于其來自于獨特的生命體驗,并因之對于那些未能有此體驗的讀者造成理解的困難。但是,反過來說,如果讀者具有了這種生命體驗,那么這些格言也就顯得極易理解了。并且由此構成了格言在語義上的一種梯度:對于同樣的一句格言,基于不同的生命體驗,就會有不同的理解。此外由于格言注重修辭的特性,它又表現出一種既通俗又高雅的特性。而格言既可以脫離具體的語境,獨立的表達意義,也可以同其他格言共同構建意義單位;既可以獨自地加以理解,也可以整體地加以理解的特性則構成了格言在表達方面的一個重要優勢,即它既可以單獨的發揮以上所述的單個格言的特點,也可以通過眾多格言的協調,在更大的句群中制造矛盾悖論等反形式邏輯的表達效果,從而使形式邏輯降低到一個較低一級的位置上來發揮作用。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格言式表達所具有的強大張力和包容性。在格言式表達中,讀者和作者都是既主動又被動的。作者的的主動和自由在于,他可以在相當程度上擺脫形式邏輯的束縛,將個人體驗置于高位,而不必受制于邏輯推論的要求。而他的被動在于,他在將大眾的一致意見作為進攻對象的時候往往使自己處于一種孤立無援的境地。讀者的主動和自由則在于它能夠從自己的生命體驗出發來相對自由的闡釋語義并不固定的格言。而他的被動則在于他接受的是一個似乎無需證明的“絕對命令”,他要接受它,卻不是連同它的理由。格言的另一個優勢在于他對于形式邏輯既有所克服又有所保留,不同的格言在組成一個整體時,形式邏輯可以以特殊的方式發揮作用。由此,造成的是一種格言文本在語義上的巨大伸縮性。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尼采的格言式語言其實奉行了這樣的一種語言觀:語言是存在的家門。在這種語言觀看來,要想進入對于存在的原初體驗,就必須突破語言文字的束縛。

尼采哲學通過他的格言式語言表達出來,宣告了一種新哲學的誕生。這種思想表現出一種鮮明的格言特性,它顯示出一種對于傳統的反抗和對于主體性的解放。這種思想根植于本真的生命的體驗,并致力于使人類整體回歸這種本真的生命體驗。格言式思想和格言式語言造成的是一種靈魂的轉向和生命力的轉向。它期待生命力的轉向,它希望以此促成生命意求的方向從保存性轉向提高性,從否定性轉向肯定性。這正如尼采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中描繪的那樣,駱駝變成了獅子,但獅子將進而變成孩子。不堪重負的文明需要的是一種疾風暴雨式的批判,但這批判的目的是迎來文明的新生,而不是一切的毀滅。

參考文獻

[1][德]F.尼采,田立年譯.朝霞[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院成純.尼采的“生命”與語言[J].化工學報黑河學刊,2011,173(12).

[3]吳增定.尼采與“存在”問題[J].云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9(124).

[5]海德格爾著,孫周興譯.林中路[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7.

[6]尼采著.田立年譯.哲學與真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7]孫周興.尼采與啟蒙二重性[J].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2(1).

[8]羅素,戴維森等.《邏輯與語言:分析哲學經典文選》,陳波、翰林合主編,東方出版社,2005年版.

[9]海德格爾著.《尼采》上、下卷[M].孫周興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年版.

[10]海德格爾著.《在通向語言的途中》[M].孫周興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年版

[10]海德格爾著.《演講與論文集》[M].孫周興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5年10月版.

猜你喜歡
格言尼采
虛無與輪回:《悲痛往事》的尼采之維
“格言中的體系”——尼采的“反哲學”及其寫作
格言·語錄
格言
格言
格言
格言
不再羞于自己
一個作為音樂家的尼采——尼采音樂思想探析
尼采對修辭學的貢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