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詹姆斯?奧康納對歷史唯物主義的重構

2015-05-30 10:15穆艷杰呂春暉
北方論叢 2015年4期
關鍵詞:奧康納歷史唯物主義馬克思

穆艷杰 呂春暉

[摘 要]詹姆斯·奧康納是,美國著名的生態馬克思主義者,也是美國生態社會主義的重要代表人物。奧康納認為,墳義

當前出現的生態危機是由于“自然”在傳統的歷史唯物主義理論體系當中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出現“自然”邊緣化的傾向。由此,他致力于建構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理論,而其中對歷史唯物主義的重構是其最核心的思想,也是我們解讀奧康納生態學思想的關鍵。對他的歷史唯物主義中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重構思想和資本主義第二重矛盾理論進行解讀和探討,以期使人們更科學合理的解讀奧康納對歷史唯物主義重構理論。

[關鍵詞]奧康納;歷史唯物主義;馬克思

[中圖分類號]B71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3541(2015)04-0134-04

詹姆斯·奧康納 ( James OConnor,1930—)作為一名生態學馬克思主義者,他的思想理論的著重點之一便是對傳統歷史唯物主義的重新解讀和建構,他為什么要對歷史唯物主義進行重構?對歷史唯物主義是如何重構的?其基本思想是對歷史唯物主義的發展還是顛覆?怎樣看待他對歷史唯物主義的重構?

一、對歷史唯物主義重構的必要性

在奧康納看來,傳統的歷史唯物主義有著重大的理論缺陷,其中存在“自然”的理論空場。他說:“豐富的生態感受性在馬克思主義思想中的缺失,在歷史唯物主義的經典闡述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薄皻v史唯物主義只給自然系統保留了極少的理論空間?!盵1](p.6)即是說,奧康納認為,自然作為整個系統中的重要“分子”,它應該在傳統的歷史唯物主義理論體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起著重要的作用,但卻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在傳統的歷史唯物主義那里,主要談論的是人、社會、生產力、生產關系、科學技術等要素,極少談論自然在其中所發揮的作用及其相互關系。他認為,在對生產力和生產關系這兩個經濟范疇的解讀上,傳統歷史唯物主義忽略了“文化”和“自然”這兩個重要因素,沒有認識到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自然性和文化性,奧康納認為,生產力和生產關系都應該是有文化維度的,而不是單純具有經濟維度。

20世紀中后期,環境問題和生態危機凸顯,學術界針對這一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討論。1997年,奧康納發表了其代表性的著作:《自然的理由: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研究》(《Natural Causes:Esssys in Ecological Marx-ism》)一書,書中全面地闡述了他對傳統歷史唯物主義的重建,在奧康納看來,當前生態危機就在于這種“自然”的缺失。但同時,奧康納認為,在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中(包括馬克思、恩格斯的理論,也包括后來的馬克思主義者在推動馬克思主義發展過程中所產生理論),還是存在有很多關于生態社會主義的理論研究和論述,他們的歷史唯物主義理論體系中有很多合理性闡述。奧康納在書中說:“馬克思的觀點的確不包含把自然界不僅指認為生產力,而且指認為終極目的的所謂生態社會的思想?!盵1](p.3)因此,奧康納著手于對傳統的歷史唯物主義進行建構,而不是去重新構想一種“新的”歷史唯物主義理論體系,并由此形成了他的文化—勞動—自然—體論。

二、對生產力、生產關系的重構思想

奧康納重構歷史唯物主義理論的核心是反對所謂“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的“技術決定論”,強調被一些哲學思想家所忽視的:人類社會和自然界之間的文化和生態聯系,而其中關于對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概念解讀和重新理解是他的文化—勞動—自然—體論的主要體現。

(一) 經典歷史唯物主義對生產條件、生產力、生產關系的闡述

馬克思既是理論家又是實踐家,他具體考察了資本主義生產過程,形成了自己關于生產條件的理論。概括而言,馬克思將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所需要的條件分為兩類:一是存在于不變資本中的那部分資源,馬克思認為,不變資本即以生產資料形態存在的資本,這類資源包括原料、燃料、機器、廠房等,是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物質條件;二是存在于可變資本中的那部分資源??勺冑Y本即指用于購買勞動力,以勞動力形態存在的資本,這部分資源就是勞動力,包括體力和腦力兩個方面。

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辯證關系在馬克思的整個思想理論體系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關于生產力,在馬克思看來生產力是人的生產活動能力,它構成的人類改造社會的物質力量,“生產力表現為一種完全不依賴于各個人并與他們分離的東西,表現為各個人同時存在的特殊世界,其原因是,各個人——他們的力量就是生產力——是分散和彼此對立的”[2](p.128)。即認為生產力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重要力量,生產決定交往,生產力決定交往形式?!叭藗冎杂袣v史,是因為它們必須生產自己的生活,而且是用一定的方式來進行的”[3](p.81)。當然,生產力也不例外,其發展也必須以一定的生產方式才能實現。

關于生產關系及其與生產力的關系,馬克思早期著作《哲學的貧困》中指出:“生產方式,生產力在其中發展的那些關系,并不是永恒的規律,而是同人們及其生產力的一定發展相適應的東西。人們生產力的一切變化必然引起他們生產關系的變化嗎?由于最重要的是不使文明的果實——已經獲得的生產力被剝奪,所以必須粉碎生產力在其中產生的那些傳統形式?!盵2](p.651)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中,馬克思還指出:“人們在自己生活的社會生產中發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們的意志為轉移的關系,即同他們的物質生產力的一定發展階段相適合的生產關系?!盵3](p.591)即是說,馬克思強調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隨著生產力發展,生產關系必須改變它的形式以促進生產力發展。同時認為,生產關系對生產力具有能動的反作用。二者的相互作用推動了社會發展。

(二)奧康納理解和重構

奧康納認為,馬克思致力于從社會經濟角度來研究和探討了“生產條件”的含義,使其帶有很強的決定論性質和技術性質,致使這個概念抹殺了生產條件中所含有歷史和文化韻味。奧康納批判地借鑒了馬克思對生產條件類型的劃分,并吸收了波蘭尼的社會理論和文化——勞動——自然一體論,把馬克思的“生產條件”進行重新定義,即指原初并不是作為商品被生產出來,但卻被資本當成商品來對待的所有東西。以這一定義為基礎,奧康納總結概括出,資本主義生產條件包含三類資源(條件):一是自然資源(條件),或者說是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之中所包含的自然要素,是保證生產得以進行的外在的物質條件;二是人力資源(條件),即指勞動者的“勞動力”,這是保證社會生產得以進行的人力條件;三是除了第一第二條件以外的其他公共的、一般性的資源(條件),它們是生產得以順利進行的有力保證,如交通、通訊等。

奧康納認為:“事實上,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同時都是文化的和自然的?!盵1](p.123)它們不僅受科學、技術等客觀因素的影響,同時還受到文化價值觀念、意識形態等要素的影響,如在發展水平相差無幾的美國、日本和歐洲,美國主張個人主義、自由主義;日本主張集體主義、歐洲各國主張彼此間的相互合作,這樣的生產方式和協作方式的形成不可不說是受文化價值觀念、意識形態等因素的影響所導致的。因此,可以說,生產關系是文化的,它的產生和發展是受文化因素影響的。同時奧康納還強調生產關系是自然的,這主要是說生存關系是以自身的發展規律不斷地運行著,具有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性,它能為人類提供滿足人們生產生活需要的最基本的物質資料,又能反作用于生產力,制約生產力的性質和發展方向。在這里,奧康納試圖用他所謂的生態學馬克思主義歷史觀來改進傳統的歷史唯物主義,致力于將文化和自然與傳統馬克思主義的勞動的范疇融合在一起,即勞動——文化——自然一體化理論。

(三) 奧康納歷史唯物主義重構理論評析

統觀奧康納關于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解讀,可以說是有其合理性的。奧康納是從協作模式入手來考察的,認為協作模式既是一種生產力也是一種生產關系,無疑技術發展水平會影響協作模式,但奧康納也認為,協作模式還受自然和文化因素的影響。整個社會系統是復雜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是一對看似簡單實則復雜的經濟范疇,可能應將自然和文化因素包括在其中,它的存在和運行可能要受各時代各地區的文化和自然因素的影響和制約。生產工具是代表了一個社會的生產力發展水平,但此種工具為什么能在此時此刻被發明應用,并產生了積極的影響,除了由當時的生產實踐發展水平特別是科學技術的發展水平所決定外,可能還與自然環境和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對生產關系來講,生產過程是發生在勞動者的協作之間,不僅生產過程的四個環節即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之間相互影響,也可能受到文化和自然因素的制約。在同一個社會形態,在不同的生產關系中形成的人的關系是不同的,如消費不僅主要由所有制和分配決定,也與文化和自然因素相關,美國享樂主義、個人主義盛行,與美國要求個人自由、追求個人幸福的價值觀有關。從這里看,奧康納的思想卻是有其合理性的。

合理性的理論不代表絕對的真理,不可否認奧康納對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解讀也存在誤區:首先,他在解讀和建構自己的唯物主義時涉及的對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的指責是不公平和不客觀的。他認為,馬克思生產力忽視自然因素,這一點是不正確的,事實上,馬克思也十分關注和重視在生產力中所蘊含的自然因素。馬克思經常使用“自然的無機身體”、“自然的生產力”、“自然的生產關系”等術語來論述自己的自然生產力的思想。其次,奧康納指責馬克思沒有把協作同時看作是一種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說法也是有失偏頗的。事實上,馬克思在 《資本論》有一章專門講“協作”,并將協作視為一種生產方式。馬克思認為,協作仍然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本形式。再次,奧康納并沒有揭示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各因素的不同地位,使其歷史分析失去支點而無邏輯性可言。為了避免出現傳統歷史唯物主義的“決定論”,他避談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決定與被決定關系,更不要說具體分析其內部要素在系統中的作用了,雖然這可以激勵我們在研究傳統歷史唯物主義等理論時,不要固化的遵循于以往的格式,而要敢于打破常規、全方位、多層次、全面地進行系統鉆研,但不分主次的建構理論將會使歷史唯物主義成了一團“迷霧”,消解其作為社會歷史分析方法的功能。

三、奧康納的資本主義第二重矛盾理論

(一)經典歷史唯物主義的社會矛盾問題

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爆發,引起了各國的社會變革,極大地促進了科學技術和生產力的發展,但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的社會矛盾和問題。任何哲學都是時代精神的總結和升華,是“思想中的時代”。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馬克思恩格斯致力于考察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及其運行規律。在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標志唯物史觀確立的里程碑式的著作《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馬克思恩格斯梳理和清算了費爾巴哈和青年黑格爾派哲學,批判了黑格爾的唯心主義和費爾巴哈的機械唯物主義自然觀,闡明了人口因素和自然環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等范疇及其關系,認為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是社會發展的基本矛盾。

在《資本論》中通過分析人類勞動過程和資本主義經濟運行過程,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中的矛盾問題,認為生產社會化與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是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資本主義爆發經濟危機的原因在于:生產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實質就是生產過剩性危機,但馬克思認為,這種過剩相對于勞動人民的支付能力而言的相對過剩,而非與勞動人民的實際需要的絕對過剩。

(二)奧康納的觀點

奧康納承認并將馬克思恩格斯所闡述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視為資本主義的第一重矛盾,繼而他從政治經濟學的角度入手,創立了自己的關于資本主義的第二重矛盾。奧康納認為,在當代發達的資本主義條件下,由于生產條件的“自然化”與歷史文化的被忽視,導致生產性能力的破壞所引起的危機就不再是生產過剩危機,而是生產不足危機。這種危機是由生產條件與生產方式的沖突引起的,有別于之前馬克思所產生的危機理論。即是說,在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不僅需要馬克思恩格斯所闡述的那些因素如原料、燃料、廠房、勞動力之外,還包含了土壤、空氣、水源等的質量問題,生態系統的生存能力、都市系統的容納力、工人的身體精神狀態、工作的協調關系等,而生態系統和人的容納力是有限的,因此,奧康納認為,生產力和生產關系與生產條件之間的矛盾是資本主義的第二重矛盾。資本主義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是一種自我毀滅的力量,因而引發生產不足的經濟危機。并且他認為,第二重矛盾相對于第一重矛盾而言占據主導地位。奧康納認為,當代資本主義內部存在著兩種類型的矛盾及由它們分別引起的危機。

奧康納以對當代資本主義條件下的生產條件本身的生產和再生產研究為依據,指出破壞生產條件的再生產能力的直接原因不是資本,而是國家。國家本身能從宏觀上控制整個社會的總體運行趨勢,其功能只是間接地控制生產條件的生產和再生產,根據經濟發展的形勢隨時掌控何種商品何時何地進入和退出商品市場。資本主義國家的市場是受資本支配和控制,因此,在當代資本主義條件下,由第二矛盾激發的危機既是經濟性的危機,即它會引起資本市場的波動,又是政治危機,即引起政黨、國家和政府振動。奧康納是沿著這樣的思路重新界定馬克思的“生產條件”,并以此為基礎建立起他的資本主義第二重矛盾的。這樣,在奧康納的生產條件和資本主義第二重矛盾的分析中,國家就成了資本和自然之間的中介。

奧康納的文化——勞動——自然一體化思想在邏輯上和經驗上的結果就是要對現代的資本主義與自然的關系作具體的研究。奧康納試圖恢復“生產條件”的“自然”特性和歷史文化性,認為資本主義不僅存在著生產過剩的矛盾,還存在生產不足的矛盾。當下,資本主義第二重矛盾就是奧康納所期待的當代資本主義理論。這種矛盾在危機爆發時和在隨后的推動社會轉型時期能夠引起環境問題和生態危機。

(三)奧康納的資本主義第二重矛盾理論評析

在資本主義商品生產過程中蘊含著很多矛盾,奧康納從其中的基本矛盾出發,論證了資本主義爆發金融危機全過程。一方面,消費主義的盛行加重了一些資本主義國家的財政經濟負擔;另一方面,生產條件破壞增加的條件下,資本主義生產供應難以滿足需求,社會各種抗議示威活動,也成為“社會病”的一個基本的積累,生產的商品難以滿足人民的生活需求,即出現供不應求的狀況,進而導致整個社會的恐慌和動亂,這已成為當代西方社會的一個普遍現象。由此可以看出,奧康納的思想是具有前瞻性和說服力的。同時,奧康納把再生產條件和生產關系不協調后進行的調整看成是資本主義國家擺脫資本主義邁向社會主義,由此得出結論:資本主義國家爆發新的社會運動和工人運動是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的一大障礙。他的資本主義第二重矛盾理論對于構建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的危機理論具有重要的意義。

當然,也要看到奧康納的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局限性。他的理論側重于揭示和解釋資本主義國家與生態環境之間的矛盾,并沒有明確說明社會主義國家也面臨著嚴重的生態問題。認為資本主義制度及其生產方式是資本主義國家面臨嚴重的生態危機主要根源,但在現今世界,許多社會主義國家也面臨著嚴重的生態問題,這一點又如何解釋呢?由此可見,無論什么樣的社會制度都可能造成生態問題。事實上,事物的產生或滅亡都是由普遍性原因和特殊性因素共同作用所導致的,個性與共性共同作用,促進事物運動。當前的生態危機的產生顯然是有普遍性的誘因的。這就導致他的結論:社會主義能夠拯救生態危機理論,是難以讓人信服和荒誕的。

事實上,整個地球都面臨著生態環境不斷惡化的態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具有復雜性,不僅僅是資本主義制度層面資本積累的原因,也有經濟政治政策上的失誤,認識上的局限性,個人和局部的利益的誘惑等,是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因此,我們在面對生態危機,且不可盲目認證為制度原因,要看到社會主義國家也存在的問題。在解決環境問題時要采取綜合協調的措施,與資本主義國家的人民一道攜手拯救岌岌可危的整個地球生態系統。

四、結語

盡管奧康納在重構歷史唯物主義的過程中,承認馬克思恩格斯的一些重要理論觀點,指出人類社會和自然界之間的文化和生態聯系,這為他在以后的理論研究中進一步揭示由資本主義制度所引發的生產條件異化現象作了理論準備。他在理論探索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對我們進一步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具有重要的啟發作用。但他對馬克思恩格斯的歷史唯物主義的指責欠妥當,他對歷史唯物主義的重構主要是對經典歷史唯物主義理論的重構,有其局限性。他對馬克思恩格斯的指責多是根據關于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第二手資料做出的,是后來的馬克思主義者在推進馬克思主義的進一步發展的過程中所造成的失誤或錯誤。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也多次強調自然的重要性,認為我們在利用自然的同時要注重保護自然,否則將受到“自然的報復?!币虼?,我們在研究奧康納對歷史唯物主義重構的過程中,切不可盲目輕信,而要從馬克思經典文本出發,吸收其中的理論精華,揚棄糟粕,為緩解當前生態危機,建設生態文明社會提供理論指導。

[參 考 文 獻]

[1][美]詹姆斯·奧康納自然的理由: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研究[M].唐正東,臧佩洪譯南京: 南京大學出版社, 2003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穆艷杰:吉林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呂春暉:吉林大學博士研究生)

[責任編輯 張桂蘭]

猜你喜歡
奧康納歷史唯物主義馬克思
論馬克思對“治理的貧困”的批判與超越
馬克思像
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讀馬克思的博士論文
辯證法與歷史唯物主義的內在統一——以《資本論》第一卷為例
歷史唯物主義的五種西方重構模式解析
基于歷史唯物主義的馬克思正義觀再思考
“感覺再也不會跟以前一樣了”:奧康納《異鄉客》中的“危機瞬間”
大法官奧康納:做出決定,就絕不回頭
馬克思的“知本”積累與發現
記者的時代觀與歷史唯物主義的平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