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句容市糧食生產適度規模經營的現狀分析

2015-05-30 06:51陳金玉朱慶鋒
農民致富之友 2015年20期
關鍵詞:規模經營糧食生產句容市

陳金玉 朱慶鋒

[摘 要] 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是農業專業化、標準化、規?;?、集約化的必然要求,是保障農產品供給、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必然趨勢。近年來,句容市糧食生產適度規模經營有了較大發展,種植大戶生產效益逐年提高?,F將調查情況匯報如下。

[關鍵詞] 規模經營 句容市 糧食生產

[中圖分類號] F326.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5)10-0028-02

1 規模經營情況與分析

1.1 種糧大戶數量增多。近年來,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加快,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糧價逐年提高和各種補貼逐年增多,糧食生產大戶呈逐年增多勢頭。全市糧食適度規模經營面積47273.2畝,其中土地集中型32918.2畝,合作經營型1480畝,統一服務型12875畝。據調查統計,目前我市糧食種植面積30畝以上的大戶達503戶,經營面積37705.1畝,戶均約75畝。其中經營面積30~50畝的253戶,7970.6畝,戶均32畝;50畝以上的250戶,29734.5畝,戶均119畝。

1.2 種糧大戶規模效益較好。我市種糧大戶以種植稻麥兩熟為主,少部分大戶一年僅生產一季。生產水平普遍高于分散經營的小農戶,規模效益比較明顯,單產水平與分散的小農戶相當,畝均成本低于分散農戶,效益一般高15%-25%左右。百畝大戶的家庭糧食生產年收入在5萬元以上,畝純收入550元左右。

1.3 種糧大戶投資較大,農業機械配套好。種糧大戶生產經營面積較大,相應的生產投資也較大。這些大戶舍得在糧食生產上投資,利用農業貸款或自有資金,購買種子、化肥,購置農機具,能夠掌握生產主動權,抓住農時季節,生產效益高于一般農戶。從調查情況看:很多大戶既是種糧大戶又是農機專業戶,他們為了解決糧食生產的需要,大多配置了耕作、灌排、植保機械以及農用運輸車輛,不少大戶還添置了高速插秧機。如后白鎮閘頭村的種糧大戶周篤福從耕作到收獲機械一應俱全;后白鎮林梅村羅先進不僅農業機械齊全而且自己經營糧食加工企業,成立了專門的稻米合作社、有自己的品牌。這些大戶在我市糧食生產中起著領頭羊與排頭兵的作用,對周邊農戶的幫扶輻射帶動作用尤為明顯。

1.4 種糧大戶普遍具有一定的商品經濟意識。據調查,種糧大戶的糧食生產大多采取訂單形式,價格往往高于分散經營的農戶。

1.5 種糧大戶自身素質較好。調查顯示,種糧大戶一般只有初中或高中文化,但他們吃苦能力強,實踐經驗足,在生產上講究科學,樂意接受新品種、新技術,對大面積生產起到一定的示范和促進作用。

2 規模經營的優勢和問題

2.1 優勢

十八大報告提出的“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為我市進一步發展糧食適度規模經營指明了方向。發展糧食生產適度規模經營,是農技推廣部門推廣新品種、新技術和新模式的重要平臺和抓手。發展糧食生產適度規模經營,種糧生產效率和效益就會隨之得到提升。其優勢主要表現為:

2.1.1有利于穩定糧食生產面積,保障糧食生產安全。種糧大戶糧食商品率高,是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力量。據調查統計,今年我市種糧大戶全年生產糧食3萬余噸,絕大部分糧食產品進入市場,在一定程度上為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2.1.2 有利于推廣應用先進實用技術。種糧大戶科技意識強,是科技穩糧、科技興糧的重要力量。他們對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產品(肥料、農藥)易于接受;部分種糧大戶還能為周邊農民提供技術、物資、機械等幫助,具有開展科技示范的能力,還有實施科技項目的實力。

2.1.3 有利于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和農民增收。種糧大戶、合作社生產中需要一定數量的勞力,這對于解決勞動力本地就業、增加當地農民的收入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另一方面,通過土地流轉等形式,推進糧食規模種植,可有效促進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至二、三產業,使他們得到更多的收入。

2.1.4 有利于培育生產主體,提高管理服務水平。近年來,我市緊緊圍繞糧食生產,積極培育和發展糧食專業合作社,發揮合作社的示范、帶動效應,更好地服務于當地農戶。全市已組建的46家糧食生產專業合作社,帶動了數千戶種糧的農戶。

2.1.5 有利于加快實現糧食生產機械化,促進農業現代化。糧食規模種植推進了農業機械化生產經營,提高了農業勞動生產率,降低了農產品生產成本,增強了農產品的競爭性,實現了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促進了現代農業的發展。

2.1.6 有利于提升效益,實現糧食高產增效。糧食規模種植,加上新品種、新技術、新機械的應用,種糧大戶的生產效率、效益均明顯提高。

2.2 問題

2.2.1 從事糧食生產適度規模經營成本高、效益低。據調查,種糧大戶稻麥二季平均畝產950公斤,畝收入在2340元左右,生產成本1790元左右(包含土地租金),純收益只有550元左右。生產成本包括種子、肥料、農藥、農機、水電、農膜、雇工等,其中土地租金、肥料、農機、雇工的支出比例較大,分別占總成本的39.11%、16.76%、13.41%和12.17%,其次是種子、水電和農藥等占總成本的18.55%。

2.2.2 農村土地流轉難制約著糧食生產適度規模經營的發展。由于農業稅費的免除和惠農補貼政策的實施,農民惜地意識進一步增強,農村土地流轉難度增大,為糧食的規模生產增加了難度。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民對土地增值觀念增強,土地出租價格趨高,經營成本增加,虧損風險增大,糧食種植的投資積極性減低,特別是原租賃承包到期的,農民收回土地的愿望比較強烈,糧食生產適度規模的發展會遇到越來越大的阻力。

2.2.3 部分土地流轉行為不規范、期限偏短。根據調查,有的種糧大戶租賃經營期較短,只有3-5年、10年;還有的種糧大戶,把本村的或鄰村的農戶丟棄不種的田拿來耕種,和農戶間只存在口頭協議,沒有使用統一的流轉合同。糧田短期性的租賃經營,對確定新一輪承包期具有不確定性,這些因素直接影響到大戶生產投入的積極性,有的還會出現掠奪性經營現象。

2.2.4 農田水利設施缺失較嚴重。據統計,由于水利設施缺失,種糧大戶糧田灌溉要靠機械翻水,平均畝成本在87元以上,這無疑加大了種糧大戶的生產成本。

2.2.5 規模經營的配套設施建設用地難以落實。由于缺乏必要的管理房、曬場、道路設施,種糧大戶時常遭遇“器具放置難”、“曬谷難”“保管運輸難”等問題。

2.2.6 產業化程度低。大戶以出售原糧為主,成品糧無品牌經營,市場銷售不夠順暢,限制了種糧大戶生產效益提高。

2.2.7 抗御自然風險能力不強。隨著糧食生產規?;潭鹊奶岣?,高投入高產出的同時也伴隨著高風險。一是臺風災害對糧食生產的影響;二是天氣對水稻授粉的影響。

2.2.8 糧食生產融資難。農村信貸手續復雜,貨款金額小,種糧大戶主要通過民間借貸來解決資金不足,加大了生產成本,也影響了投入與產出水平。

3 規模經營解決方向及對策

3.1 解決方向

3.1.1穩面積、保產量,提高效益。穩定發展糧食生產,應以穩定面積、提高單產、增加總產為基礎;以提高效益、增加收入為目標,提高糧食生產效率,通過增產、提質、節本,增效,確保農民從糧食生產中的收入穩步增長。在難以保證糧食種植面積穩定的條件下,應盡可能地通過提高糧食單產來確保糧食生產目標的實現,為農業結構調整和可持續發展打好基礎。我市糧食種植面積應保持相對穩定,其中水稻45萬畝左右,小麥25萬畝左右,旱雜糧穩定在15萬畝左右。

3.1.2 大力發展糧食生產專業合作社。合作社帶來了服務規模的擴大,在生產資料的購買、農產品的銷售、市場網絡的建立上具有規模優勢,能解決一家一戶小農走向市場的各種弊端。通過各個環節服務規模的壯大,提高服務主體的效益,降低生產主體的成本,形成生產者和服務者的共贏。同時,發展合作社有利于實現農業生產的機械化、產業化、現代化。

3.2 對策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我市大部分農村青壯年勞動力由主要從事一產,向二、三產業轉移,為確保國家糧食生產安全,有效解決農業生產兼業化、老年化、低效化等問題,各級政府應采取有效措施,積極扶持種糧大戶和合作社,促進農業新技術、新品種、新機具的引進和應用,扎實提高糧食生產水平,增加農民收入。發展糧食生產適度規模經營,我們認為要做好以下工作:

3.2.1 開展調查研究、制定配套扶持政策。當前或近階段應就農業補貼、農技服務、土地流轉、農田基礎設施建設、金融信貸等方面及時制定新政策、新辦法,為種糧大戶培育和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3.2.2 盡快實施我市糧食生產的產業化工程。早規劃、早落實,實行區域化布局、品牌化發展。盡快創建我市自己的品牌,盡快發展我市的優質稻米、無公害大米、有機稻米,為種糧大戶發展提供產業化引導、品牌效應支撐、系列產品入市,最大限度地提高生產效益。

3.2.3 強化農業科技服務,提高糧食生產科技水平。各級農業農技部門應創新服務方式方法,將種糧大戶作為重點服務對象。多走訪、多聯系,建立相對穩定的聯系渠道。結合農業科技入戶、“三新工程”、掛縣強農等工程,深入開展農業科技培訓和推廣服務,做到科技人員直接到戶、良種良法直接到田、技術要領直接到人。

3.2.4 加強農田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生產條件。要將種糧大戶經營的糧田建設納入財政支農項目范圍,集中投入,實施路、田、水、渠綜合改造,切實增強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

3.2.5 加大政府引導和扶持力度,提升規模經營效益。加大土地流轉引導和政策扶持,財政每年應安排一定的土地流轉專項資金,對土地流轉達到一定規模,且流轉達到一定年限以上、經營成效顯著、商品糧銷售多、社會貢獻大的種糧大戶或糧食生產專業合作社進行獎勵,促進其土地流得轉,有規模,穩得下。

3.2.6 堅持扶強扶大導向。把種糧大戶和糧食生產專業合作社作為政策扶持的重點對象,強化政策激勵作用,逐步提高補貼標準,優先安排種糧大戶和糧食生產專業合作社的科技推廣、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支持他們開展糧食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與應用,提高其糧食生產科技水平和經營效益,能達到可持續發展。

3.2.7 加大農機具、植保機械購置補貼力度。加快農業機械化進程,實現糧食生產適度規?;?、糧食生產過程機械化、社會化。

3.2.8 糧食生產所需的曬場、農機具、烘干設備、倉儲設施等進行項目資金扶持,增強種糧大戶和合作社綜合生產能力和抗災能力。對糧食生產達到一定規模的應享受高效農業、設施農業同等待遇,基礎建設、生產用房、管理用房等農業建設用地應優先安排。

3.2.9 加大種糧大戶和合作社農業政策性保險力度。糧食生產是 “露天工廠”,風險較大。各級政府一定要對種糧大戶和合作社糧食生產政策性保險全覆蓋,真正把農業保險落實到村組到農戶,確保種植大戶和合作社逐步發展壯大。如2012年我市郭莊鎮、后白鎮部分田塊水稻因9月15日前后水稻齊穗期低溫影響,空殼率高,結實率僅65%左右。受損較重,應通過農業保險得到一定補償。

3.2.10 糧食生產的補貼,政策要落實到位。種糧大戶、合作社帶動能力強、服務水平高,不但要全面享受惠農政策,還要實行以獎代補。同時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增設貸款專項基金,引導種糧大戶、合作社加大對基礎設施和農田基本建設的投入,增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3.2.11 要定期表彰糧食生產先進集體和模范個人。政治上給予榮譽,物質上給予獎勵。提高他們的社會、政治地位。在全社會營造自覺為國家糧食安全分憂,為發展糧食生產作貢獻的良好氛圍。如我市種糧大戶周篤福受到2014年農業部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個人表彰。

3.2.12 各級政府應制定糧食生產優惠政策,鼓勵和吸納有實力的企業家到農村發展糧食生產適度規模經營,引進工商資本投入糧食生產。通過租賃、轉讓等方式,進行土地流轉,促進土地向種植大戶、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集中。

4 結論

我們要積極響應黨的十八提出的號召,進一步促進我市糧食生產適度規模經營深入發展,規模不斷做大,經營不斷做強,帶動和促進全市糧食生產的持續穩定發展。

猜你喜歡
規模經營糧食生產句容市
句容市行香中心小學教師作品
句容市行香中心小學學生作品
江蘇省句容市下蜀中學
句容市鄉村振興的幾點思考
湄潭土地改革實驗區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狀況研究
中原經濟區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甘肅農業規模經營個案解析、梯度劃分與對策研究
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大力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
鄭州市糧食生產能力分析
淺論雷州市廣墾東西洋米業糧食產業經濟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