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門源縣東川鎮尕牧龍上村金龍溝貧困原因分析及對策

2015-05-30 07:43喬秀紅
農民致富之友 2015年20期
關鍵詞:龍溝總人口基礎設施

喬秀紅

[中圖分類號] C912.8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5)10-0013-01

1 金龍溝基本情況

金龍溝是尕牧龍上村的一個自然村,共有3個社(尕牧龍上村五社、六社和七社),農戶117戶,占全村總戶數的36%,人口484人(其中:勞動力285人,常年外出務工52人),占全村總人口的35%?,F有貧困戶98戶,貧困人口362人,其中低保戶48人,五保戶9人,殘疾人10人。30-40歲未婚男青年36人,占總人口的7.4%,40-50歲未婚男青年有5人,占總人口的1%。近幾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在2200-2400元之間徘徊。

1.1 地理氣候特征

金龍溝位于尕牧龍上村西部,東接卻藏村,南接堿溝村,西靠雪山,北接泉口鎮后溝村,地形大致由南向北傾斜。最高海拔3100米,最低海拔3000米,屬高原寒溫濕潤性氣候,日照時間長、太陽輻射強、晝夜溫差大,年均氣溫1℃、降水量450毫米、蒸發量100毫米,最長無降雨量時間為90天左右,最長連續降雨時間為14天左右,具有冬長寒冷、夏短涼爽的特征。植物生長期為100—150天,無絕對無霜期,主要災害類型有干旱、洪水、霜凍,夏季間或的冰雹,這些災害對農業生產影響較大。

1.2 自然資源情況

金龍溝是一個典型的農業村,主導產業以青稞和油菜為主,經濟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務工經濟創收三項來源?,F有耕地面積927.6畝,均為旱地,占全村耕地面積的23.9%;退耕還林面積998畝,占全村退耕面積的60.5%;牲畜存欄馬40匹,牛80頭,羊164只,豬80頭。

1.3 基礎設施狀況

金龍溝山高坡陡,溝壑縱橫,交通設施極為落后,基本處于半封閉狀態,有的地方路況質量差,雨天不能正常通行,公路入戶率只達到70%,還有91戶不通公路。處于無房或危房狀態的還有97戶;金龍溝設有衛生室1個,設備特別簡陋,擁有醫生1人。原有小學1所,因房屋破舊等原因已搬遷至3公里以外的村中心小學,學生上學極其不便,由于條件限制,沒有設村級幼兒園。

2 貧困原因分析

2.1 基礎設施建設薄弱。金龍溝因受地貌特征的影響,大部分農戶都生活在山坡之中,那里氣候惡劣、交通不便、生產落后,雖然公路入戶率達到了70%,但大部分農戶路況較差、資金短缺、無力養護,導致與外界物質交流和商品交換十分困難,很多農業生產難以發展,農民始終在貧困中掙扎。目前還有91戶沒有通公路,97戶需要進行危房改造。

2.2 農業生產條件相對落后。金龍溝耕地全部為山地,農民耕作方式仍舊依靠傳統耕作方式畜力,科技現代化生產還十分落后。農田水利灌溉建設基礎設施基本沒有,因山高坡陡,水土流失現象嚴重存在,農民抗災害,抗風險的能力較弱,豐年溫飽,災年返貧的現象十分突出。據調查,金龍溝無1米管線、無1處泄洪渠。

2.3 因災、因病、因殘導致部分群眾返貧。由于農村的環境與條件的限制,如果遇到自然災害的破壞,就會使一大批非貧困農戶也加入到貧困的行列;或者是農戶家中出現一位患重病的,也會使本來不富裕的生活變成貧苦戶;還有少部分家庭中有殘疾,也是導致家庭貧困的根源。再加上,農村的農民的文化水平比較低,尤其是貧苦的人口中思想太過守舊,小農思想嚴重,對怎樣脫貧致富懶思考、怕困難、怕擔風險;有些農民想致富,但受地理位置、經濟條件等因素的制約,又難以找到一條致富的門路。

2.4 農民素質偏低,信息渠道狹隘,接受新知識、新技術的能力差,導致農業生產力水平提不高,農業生產效益跟不上。特別是受貧困的影響,農民受教育的面不廣,貧困農民脫貧的難度加大。據調查,該村高中及高中以上學歷的4人,占總人口的0.8%,初中學歷的76人,占總人口的0.8%,只上過小學的362人,占總人口的74.8%,文盲42人,占總人口的8.7%。

3 消除貧困的對策及建議

以國家扶貧政策為支撐,做好發展規劃,加大對上級扶貧部門的政策爭取力度,通過實施項目扶持,改善基礎環境,壯大農村產業,提高農民素質,增加農民收入。實現全村整體脫貧目標。

3.1 實施扶貧易地搬遷

對居住環境惡劣,房屋破舊的農戶實施扶貧易地搬遷,改善他們的生存環境,使他們安居樂業,在脫貧致富的路上邁進。據調查,金龍溝80%以上農戶都愿意易地搬遷,還有20%一部分是新建房子的農戶,另一部分是絕對貧困群體沒有能力自籌資金用于建房和發展生產,導致這部分群眾“望而卻步”,不敢搬遷,想搬但又怕搬的思想產生。

3.2 加大產業結構調整的力度

金龍溝在今后的發展中,要充分尊重自然規律,要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支撐、以效益為核心,進一步調整產業結構,優化產業布局。一是通過技術改造和品種改良,提高青稞、油菜產量,改善品質,提高產出,增加農戶的收入。二是加大飼草種植面積,扶持98戶貧困農戶養殖生豬980頭,60個貧困戶發展綿羊1200只。配套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社,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通過企業帶動產業發展,實現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徹底改變粗放型經營模式,達到高產高效、農民收入持續快速增長的目的。

3.3 建立健全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

一是要建立健全面向金龍溝貧困人口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現有絕對貧困人口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無勞動能力的人口,通過扶貧開發很難脫貧,只有納入社會救助范圍。二是要提高和擴大合作醫療保障制度和保障范圍,增加農村公共衛生支出,建立醫療救助制度,防止農戶因病返貧和因貧失醫。三是建立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學生輟學救助機制,切實解決貧困適齡兒童的輟學問題,保障貧困戶子女受教育權利,杜絕少年新文盲的產生。幫助貧困家庭子女完成學業。四是要繼續實施農村"零外出務工家庭"工程和農村特困人口危房改造工程,解決貧困家庭增收難和住房難的問題。

3.4 夯實基礎設施建設

金龍溝基礎設施建設落后已成為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的瓶頸,要想解決這一難題,提高基礎設施建設的水平,夯實基礎設施建設顯得尤為重要。一是加強鄉村道路建設。解決公路還未通的問題,確保公路入戶率能達到95%以上,對過去已成形的公路進行維修改造,確保晴雨能夠通車。二是注重幼兒教育,辦1所小學或1所幼兒走教點,解決孩子們上學難的問題。

3.5 加大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力度

扶貧開發參與的主體是農民,幫扶的主體也是農民,農民群眾科技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著科技轉化為生產力的程度和扶貧開發的興衰成敗。因此,在扶貧開發中,要堅持把培訓農民、提高素質作為治本之策,著力增強農民的致富能力。一是實施“雨露計劃”、“富民強縣專項技術培訓”、“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等實用技術培訓,使該村的每一個青壯年勞動力掌握2-3門實用技術,增加勞務收入。二是通過全國基層農技推廣補助項目等要搞好示范帶動,使農民轉變觀念,掌握技術,增強致富的信心和決心。

猜你喜歡
龍溝總人口基礎設施
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有望加速
公募基礎設施REITs與股票的比較
青海金龍溝金礦床地質特征及成因
壺口觀瀑
《世說新語 檔案百年》第四十二集 紅色滾龍溝
振動攪拌,基礎設施耐久性的保障
充分挖掘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潛力
河北省歷年總人口及人口自然變動
全美亞洲人群最多的城市
甘肅省夏河縣加木龍溝金礦地質特征及控礦因素淺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