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現代生活陶藝的創作

2015-05-30 03:09蔣汐張三聰
中國包裝工業(下半月) 2015年11期
關鍵詞:陶藝創作

蔣汐 張三聰

【摘 要】現代生活陶藝的創作是以藝術家的創作理念為導向,實現作品功能、審美與工藝材質三者相結合的綜合性藝術活動。在這一過程中,制作者需要完全掌握從“功能形式”到“社會環境”進而至“審美文化精神”的創作循環,真正滿足現代民眾的精神生活與物質需要。

【關鍵詞】陶藝 生活陶藝 創作

作為一種以宣揚藝術家理念為導向又能滿足實用目的的陶瓷藝術類型,現代生活陶藝的創作不僅要求制作者對所制器物的使用環境以及功能結構有著全面的了解, 而且還需要藝術家著力于個人意見的傳達以及對社會歷史的思想反饋,使作品不受市場與流行文化所制,實現作品使用目的和藝術文化意義的表述?;诂F代生活陶藝的性質特征和以上要求,筆者認為有必要對該藝術形式的創作過程進行討論,分析創作者在工藝材質、形式語言和功能方面的處理辦法。使作品形式在滿足視覺審美感受的同時,能夠清楚而具體的表達作品主題,明確作者的創作意圖,滿足現代民眾的精神生活與物質需要。

為達成器物的使用目的,包括現代生活陶藝在內的所有器具創作首先需要完成的是基于實用規定的結構與造型設計。藝術家在不同功能的制約下構建出各自相異的基本器具造型,實現物品的使用價值。然而,現代生活陶藝的功能機制“不僅體現在器物的實用形體之中,同時也體現在使用時物體與使用者之間的關系上,即后者對前者的生理—心理感覺上”①。就是說,生活陶藝更看重的是因為功能而延伸出的具有相關審美與精神追求的造型設計。因而,在現代生活陶藝創作過程中,物品的功能結構和造型設計不僅要考慮到器具使用的安穩感和舒適感,而且還要致力于使用者的精神享用,讓他們從經過美化的功能結構和造型中得到美的印象,使作品功能在實用與情感上同時影響著物品使用。

藝術家的創作理念是現代生活陶藝不可忽略的精神核心,并以主導者的身份左右著作品的視覺形式和工藝手段。在這一過程中,創作理念的傳達和表現必須經由一定目的的選擇和優化,并通過適當的視覺形式為媒介,從選材構思與工藝實踐兩個方面實現作者的創作目的,構成作品的最終形式。因而,為了使作品更具可讀性,創作意圖的推敲在創作中便顯得尤為重要。在這里,作品的思想內容不能只是藝術家個人主觀情感經驗的一種宣泄,它要求作者需要對時代、社會以及所在民族的精神進行深入而廣泛的思考,使個人的思想擁有更為堅實的社會歷史根基和長久的生命力。

從藝術家的個體情感與經驗感受的表達來看,準確而精煉的外在形式和巧妙的工藝手段是實現創作目的極為重要的所在。由于生活陶藝是一門集材料、化學、物理、工藝學、美學、人機工程學為一體的綜合藝術,因而藝術家的創作必在了解日常生活并熟練掌握工藝技巧的前提下,進行形式的設計以及技藝的創新與使用,使生活陶藝真正服務于人,為日家居環境帶來美的感受。在現代生活陶藝的創作過程中,以抽象的形式符號按照美的規律進行純粹審美意義上的設計是一種頗為常見的創作方式。由于抽象形式符號是歷代先人們通過長時期對原有形式概括、精練的成果,具有著很強的形式感。所以,這類以視覺為先的設計會因為奪目的裝飾風格與形式美感在一定程度上能給人們帶來暫時的觀看趣味和新奇感。但是,如若沒有好的創作理念支撐,這類作品很容易因為主題不明且缺乏其自身特性,而導致形式語言的虛浮且表面化。因而,在創作過程中,我們對這類形式的處理態度就不應該是徹底的拋棄而是有選擇的加以運用,結合社會與個人思想,給作品以新的形式與意味。避免作品形式的淺顯拼湊,實現有感而發的創作,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創新。另一方面,在現代生活陶藝的創作中,還有一部分形式因為自身的含義和豐富的社會內涵占據了藝術創作領域的重要位置:如“松鶴延年”之類的傳統圖案、隨處可見的具象形等等。這類形式不僅有著一定的社會文化基礎,同時也受到固定思維模式的影響。它們的流傳主要是由于其自身的某種象征性寓意,這種寓意要么來自于某種普遍的社會愿望,要么就是某種主流文化思想的表達。毫無疑問,這些有著強健生命力的陶瓷裝飾形式積淀了豐富的歷史文化,有著深厚的民眾基礎,代表了藝術文化中最純正的部分。因而,對這類形式的研究為現代生活陶藝提供了豐富的藝術文化養料,使現代生活陶藝的創作能夠知本、知源。

最后,就生活陶藝的技藝材質而言,這一藝術類型的“魅力來自陶瓷材質的特殊美感和陶藝制作的獨特工藝性;來自泥性之美、釉色之美、燒成之美以及成型過程中藝術家與粘土親近交流所留下的‘手語痕跡;更來自泥釉窯火與人文精神情感渾然天成般的交融統一”②。作為陶藝造型媒介的粘土,由于擁有其他材料不可比擬的可塑性和隨機性,并能通過多種方式表現各式各樣的作品造型與肌理形態,因而不僅在表達陶藝家個人微妙、復雜的情感心象以及民族文化豐富多姿的意味方面有著深厚的潛力,而且在外觀形式上能夠充分凸顯由泥的材質特性所帶來的多樣化的視覺感受,為生活陶藝形式語言的表達提供廣闊空間。釉料是陶瓷得以區別于其他藝術門類具備自身特色的又一重要元素。陶瓷釉料因為組成成分的各不相同,所以在經由窯火的燒制之時會產生不一樣的化學反應,形成不同的質感與裝飾效果。陶藝家在進行作品構思與創作時自然會從這千變萬化的釉色中挑選出與作品精神和形式相匹配的幾種釉料,因為合適的釉料所產生的花色、質感甚至缺陷肌理等形式效果都能與其它作用要素一起,更好地詮釋作品內涵,豐富人們的審美感受。由于陶藝材料的特殊性,生活陶藝必須在作品“初成型”的基礎上經過火的洗禮才能確定其最終形態,為人所用。而燒造過程中人與物的隔離,大大減弱了陶藝家對作品成形的操控,泥釉在這期間所產生的種種物理化學反應使作品形態較燒制之前發生較大變化,甚至出現一些不可預料的“偶然效果”,生活陶藝的形式語言也因為火的介入流露出于其他藝術形式不一樣的技術美與自然美。

綜上所述,現代生活陶藝的創作不僅僅是一個累積獲得的過程,而且是一個以新方式在以往基礎上不斷創新的過程。我們在現代生活陶藝的創作活動中不應只滿足于功能結構的實現以及固有形式的傳襲,而是要能夠站在更高位置,全面深入地了解傳統陶瓷以及早期現代陶藝作品的環境背景,明確其中各種制約條件間的矛盾,認識作者為何采用所選題材以及如何運用這些素材建構新的作品,學習作者處理各素材間關系的技巧、方式、方法、思想,從而真正理解作者的創造活動,看到這一活動后的社會歷史必然性,真正體會到同時代創作群體對世界、對自身的理解,完成創造活動中的系統研究:以形式與功能需要為基礎(功能形式)——認識外部環境(環境)——獲取時代精神。與此同時,我們汲取已有作品中的文化思想、審美觀念及處理問題的方式、手段,結合當前的條件、環境、問題,通過明確外部需求與限定,建構新的作品形式,從而形成新的語言、新的思想、新的形式,完成“審美文化精神”——“環境”——“功能形式”的創造活動,在體現中國傳統文化內涵以及早期現代陶藝家藝術精神的同時創造新的思想意味,完成對以往精神文化的傳承與超越。

參考文獻

[1]潘魯生.《民藝學概論》.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1998年4月.

[2]李澤厚.美學四講.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2年10月.

猜你喜歡
陶藝創作
咱也過回『創作』癮
《如詩如畫》創作談
《一墻之隔》創作談
“瘋狂”的陶藝
學陶藝
做陶藝
創作隨筆
創作心得
創作失敗
進入后現代陶藝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