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方武術技擊類運動項目中的禪宗思想研究

2015-05-30 16:10趙長軍
搏擊·體育論壇 2015年10期
關鍵詞:禪宗

趙長軍

摘要:文章采用文獻資料法等研究方法,研究東方武術技擊類運動項目中的禪宗思想。得出結論:禪宗思想是東方武術技擊類運動項目發展的精神支柱和思想源泉;東方武術技擊類運動項目為禪宗思想的傳播和發展提供了載體,兩者協同發展,相互影響;少林禪武是禪宗思想在其中應用之源頭,武道禪是禪宗思想在其應用之興盛階段;武道與禪理,武訓與禪修,武境與化境等相融相通。建議:進一步深入挖掘整理并創新應用禪宗思想將是東方武術技擊類運動項目發展的不二法門,禪宗思想將借助東方武術技擊類運動項目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展。

關鍵詞:東方武技 禪宗 少林禪武 武道禪

中圖分類號:G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643(2015)10-0077-03

1引言

東方武術技擊類運動項目有別于其他運動項目之處在于它蘊含著豐富的東方傳統文化。在東方傳統文化,尤其是儒家、佛教和道家文化的熏陶下,東方武術技擊類運動項目發展成為身體技擊之“武”、“技”、“藝”、“道”,在民間以特殊的體育文化形態存在和發展。在東方武術技擊類運動項目的發展過程中,禪宗思想對其影響深遠??梢哉f,禪宗思想是東方武術技擊類運動項目的一大精神支柱,本文從體育學和佛教哲學的角度研究東方武術技擊類運動項目中的禪宗思想。本研究中的東方武術技擊類運動項目(為了語言表達的簡潔性,以下簡稱東方武技項目),包括中國的武術,日本的柔道、空手道、合氣道、劍道等運動項目,其中柔道為奧運項目;武術和空手道為亞運項目;合氣道和劍道為國家或地區類運動項目。

2禪與禪宗思想

禪宗是中國化的佛教,從佛教的傳人中國到禪宗思想的形成有一個漫長的過程?!岸U”一詞的梵語原文為“dhy a na”。譯意“思維修”或“靜慮”,也有譯為“棄惡”或“功德叢林”,是印度佛教調心入定的方式,也是印度各教派共有的修持方式。

迦葉尊者被視為禪宗的第一代祖師。印度禪宗第二十八代菩提達摩大師渡海東來,帶來“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不立文字”的禪學?!岸U”開始是一種修行方法,與持戒誦經無別。

在達摩之后,中國南北方的禪宗思想有了很大變化,禪宗大盛自南北分宗始。南宗以惠能所傳,盛行于江南,法流繁衍,門下五家二派延綿不絕,是山林佛教,以自然造化為法,道在平常,主頓悟。北宗以神秀所傳,盛行于長安洛陽,凡百余年之久,是都市佛教,從義理分析,主漸修,以壁觀打坐為法。僅僅作為方法的“禪定”與老莊玄學、大乘空觀逐漸結合形成了從佛性理論、修行方式到終極境界自我完足的思想。禪宗是東方文化的奇葩,綜合了中國的儒家、道家和印度的佛家思想之精華。

3東方武技項目中的禪宗思想之源——少林禪武

東方武技項目中的禪宗思想之源為少林禪武思想。雖然菩提達摩游化嵩山之年和處有爭議,但嵩山少林武術確是與禪宗關系甚密,甚至推崇嵩山為禪宗祖庭。寺以禪存和武以寺存是發展成為今日禪武兩顯的主要原因。少林之禪與少林之武是禪即武、武是禪、禪武合一的關系。

4禪宗思想的東漸

鐮倉時代中日兩國以禪宗為代表的佛教文化的交流最密切、日本禪宗發展最迅速、永和文著佛書最多的時期。在這一時期,日本人開始進行獨立的宗教哲學思辨,在思想表達上實現本土化,是外來佛教走向日本化,并在日本文化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頁。

榮西傳中國臨濟禪,道元傳中國曹洞禪,并形成日本禪宗兩大流派。但中國禪較側重理論,而日本臨濟禪則吸收中國禪的特色,不拘泥于坐禪形式,又不注重理論而看重實修。因此,可以說中國禪是主智的,日本禪則是主實的。

鐮倉初,武士階級掌握了政權,開始尋找為自己服務的宗教。在幕府最高統治者的支持下,作為社會中堅的武士階層爭相皈依,禪宗很快風行全日本。另一方面,禪宗為武士政權提供了信仰支持,禪宗的教義、清規塑造了武士階層的精神世界,也深深影響了武士的日常生活。

日本的佛教中有“天臺是宮家,真言是公卿,禪是武家,凈土是平民”之說,同樣是在武家中流行的“禪”,又有“冥想式的參禪”與“動中禪”之分。

禪宗進入日本后迅速傳播開來并得到新的發展,逐漸形成了日本禪的特色。禪宗之所以能在日本產生深遠影響,其主要原因在于借助“道”的形式。日本傳統文化融入禪宗思想,形成了茶道、劍道、柔道、花道等形式,這些形式受到廣大日本民眾的接受和推崇??傊?,禪對日本文化的影響廣泛而深刻?,F在,禪文化已成為日本文化的一個重要部分。

5東方武技項目中的禪宗思想之興——武道禪

自鐮倉時代起,武士成為日本社會的統治階層,武士道的內容也大為豐富和完善起來,特別是武士道和禪的結合,使其精神更深層化了。禪宗應該說是以慈悲為懷,與好戰活動本無關系,但在日本,禪卻間接地激勵了武士的戰斗精神。這是因為禪宗的哲學觀念和修養方法等方面有助于武士的精神陶冶和武藝鍛煉。

藤原正彥在《國家的品格》里提到,武士道里面的核心思想主要由禪學,儒家及日本神道組成?!敖邮苊\的平靜沉著之心和生死觀是從禪學吸收,五倫之道及仁慈來自于儒家,忠誠與愛慕祖先的心態基于神道”。

禪宗對武士道的影響還表現在武士“家訓”及武士的“禮法”之中。禪宗為了使禪僧們能排除干擾,一心悟禪,制定了種種清規。最早的武士家訓是鐮倉時代制訂立的《六波羅殿御家訓》,“六波羅”本是禪宗用語,指體悟真如的一種形式,此家訓共數條,把禪宗清規中的許多條戒加以世俗化、武士化。另外,首立“武家禮法”的鐮倉武士小笠原貞宗,深諳禪道清規,并對此極為推崇,便據清規之內容,制定了日本歷史上第一部武家禮法。

武士的許多修養方法,與禪是不謀而合的。另外,禪又被引入武士的武技之中,影響及于劍法、刀法、槍法及各種武藝,形成許多武術派別。在進行交戰時,武士只有斬斷生與死的觀念,才能發揮真正的勇敢精神??傊?,禪宗與武士道的關系,不僅僅是一種歷史承傳的現象,而且兩者之間有著理性的深層的聯系。

6禪宗思想在東方武技項目中的運用

6.1東方武技項目中的武道與禪理

“劍禪一致”和“拳禪一致”的說法,清楚地表明了劍道、空手道以及其他東方武技項目最終極的武道理念和精神跟禪理是融會貫通的。東方武技項目強調在任何時候都把最樸素的直觀感受作為為人處世和訓練比賽的首要原則,最終在技術上掌握“入神之技”,在精神上做到“無念無想”。只有通過武訓和參禪進入武技高深莫測的武道境地。

文建生認為,中華武學以禪宗的修持方法為心法基礎,對武學的內功煉氣、運氣方法和實戰技擊進行了有機融合,使內功煉氣與功夫技擊相為表里,成為一個有機整體。和禪宗提倡的“定慧一體、道由心悟、契自心源、回光就己,返境觀心”理路相通。

日本劍道通過禪形成了劍道哲學,禪同劍道在精神上融為一體。劍道不僅是劍術,它要求練習者達到“身體、技術、心理”三者的完美統一。為了不斷提高劍術,提升境界,練習者要苦練動作速度和劍術技擊技法。劍道的最高境界是“無刀制勝”,其意思是要達到這個最高境界除了完美的劍術技擊技法外,還有“心法”練習和錘煉,要做到“心劍合一”,練習過程中要去掉求勝的執著心,以進入無我無劍的狀態。

6.2東方武技項目中的武訓與禪修

6.2.1武訓中的內練與禪定

東方武技項目與禪宗發生關系的首要表現,既是東方武技項目把禪修中的禪定方法移植過來作為武技訓練的一種內練方法。禪定做為一種內功訓練方法,是對東方武技項目訓練方法體系的進一步擴充。作為一種內功訓練方法,東方武技項目通常利用其來運氣、定心、安神來提升武技格斗技術所要求的心智水平。

例如,中國傳統武術把佛教禪定做為一種內功功法,絕不僅僅是一種有關可能性的理論推測。少林武術等拳種流派中移植或者脫胎于佛教禪定的站樁、靜坐等內功練法,至今仍有很大的影響,甚至仍是重要的訓練方式。武術內功訓練所要求的“以一念攝萬念,由意守逐漸過渡到消除意守,有意無意是真意”,與佛教禪定所說的“從正念正知至舍棄一切念與知”,其思想路線基本是一致的。

禪宗是佛教的中國化形態,它融入了儒家和道家等傳統中國文化。禪宗注重呼吸法,強調通過打坐運氣。中國的太極拳和日本的柔道也同樣重視運氣。與運氣相關的還有“發聲”,少林拳講究先聲奪人,日本柔道要求發聲配合呼吸,以聲導氣,以氣導力。

佛教的三學修行中“戒”與“定”是過程,以和為道而行,前方“慧”這個“悟”的世界就開通了。從武術來說,到“悟”,則入“無心而入自然之妙,無為而窮變化之神”的境界。田守中等人認為:“有志于劍之道,潛心向學,磨練技藝,隨著劍技的進步,精神自然而然就得到提高,只是佛與武道不同之處在于,相對于一方是在‘行之中‘煉心作為直接目的,武道與藝道則是在為達成具體的目標的努力中精神隨之修成”。

6.2.2武訓中的外練與禪修

東方武技項目與禪宗發生關系的首要表現,既是東方武技項目把禪修中的禪定方法移植過來作為武技訓練的一種內練方法。

劍道作為“道”的歷史應該始于江戶時代中期,而且其中不乏禪宗的影響。在劍道練習開始前和結束后都會有30秒左右的冥想時間,這可能是源于禪宗的做法。

海東劍道所謂劍禪一致是指用禪的固定性來控制自己的恐懼或憤怒。它雖可用于防御,但其真正的目的是通過認識來達到一種覺悟舊。海東劍道要求練習者要保持內心的平和,以支配自己的身體動作,排除雜慮以增強動作的準確性。達到這種心境后,無生死、善惡、成敗之念。這就是從所謂的“無心”中產生“平常之心”,并在劍道練習和比賽中保持這一狀態。

6.3東方武技項目中的武境相通于禪宗的化境

東方武技項目所追求的武境與禪宗思想中的化境是相通的。東方武技項目運動員通過訓練追求更高武學境界的過程與參禪提升禪境的過程有異曲同工之處。東方武技項目追求的武境是要在生活和格斗中都要保持內心純凈,掙脫七情六欲的束縛,進入“空”和“無”的境界,以致超越自我,超越生死。

如日本劍道的最高境界是“求勝,但不惟勝是求”,其實質就是禪宗的化境。劍道的心法中,強調“平常心”、“明鏡止水”、“無念無懼”,要求心無雜念、排除干擾,達到“忘我”、“無我”的境界。

開創“新陰流”的上泉信綱(1508-1577年)早年曾隨信州小笠原氏學習武家禮法,并對參禪悟道頗有體悟。他首創的“無刀取”之意念,即以禪門之法,悟出不用刀劍便可克敵制勝的功力,被譽為日本劍道的最高境界。他依據禪宗公案提出“殺人刀、活人劍”之說,道出了劍道不但是克敵的武功,也是解救他人、普渡眾生的般若真諦。

宮本武藏(1584-1645年)是江戶時代最為著名的劍客,被譽為“劍圣”。他號二天,是劍道“二天一流”的創始人。他特別重視武道修行,常常通過參禪悟道,達到了“以劍論禪”、“以禪悟劍”的境界。

在劍道界,最優秀的劍士有資格登上的代表最高級別的位子則被稱為“水月之位”?!八隆币辉~也是出于古代詩歌“水本無心映明月,月亦無意投碧水”兩句,意思是物我兩不相干。又如,空手道有“三無”之說,亦即“無先手、無極致、無常形”,根據這種理論,從事空手道和其他項目練習的人要孜孜不倦地尋覓“三無”之妙趣,力求找到那種似有若無、萬般皆空的感覺。有一首詩,其中兩句便是這種感覺的真實寫照。詩云:“無一物中無盡藏,有花有樓有亭臺”。這兩句詩后來就變成了人們對傳統武道幽玄境界的形容。

7結語

禪宗思想作為東方武技項目發展的精神支柱和思想源泉,促使其成為了一類特殊的運動項目類別,反過來,東方武技項目為禪宗思想的傳播和發展提供了載體,兩者協同發展,相互影響。少林禪武是東方武技項目中的禪宗思想之源頭,武道禪是禪宗思想在其應用的興盛階段。東方武技項目中的武道與禪理,武訓與禪修,武境與化境等相融相通,相得益彰。深入挖掘整理,并創新應用禪宗思想將是現代東方武技項目發展的不二法門。禪宗思想將借助現代東方武技項目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展。

猜你喜歡
禪宗
禪宗軟件
六祖禪宗文化視域下石材家具設計
靈 山
論舊禪宗與王維的詩歌創作
王妃沒盧氏墀嘉姆贊對吐蕃禪宗的歷史貢獻探討
《愚公移山》和醫學“禪宗”
以禪宗為靈感:細線生成的天然晶體座椅
張九齡與禪宗
法無定法:禪宗法度論的審美意蘊
怎樣打造禪宗文化大品牌——對湖北黃岡禪宗文化開發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