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社會管理存在的問題及法治措施論析

2015-05-30 10:48穆華桂
今日湖北·中旬刊 2015年1期
關鍵詞:守法法治化憲法

穆華桂

社會管理是人類社會必不可少的一項管理活動,它涵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建設等方方面面,社會關系的協調,社會矛盾的化解,社會行為的規范,社會風險的應對,都必須要通過法治這個最成熟最穩定的制度形式加以保障。這也正是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的“加強社會管理法治化”的應有之義。

一、社會管理與法治的契合

一是社會管理需要法治提供合法性。我國憲法第五條明確規定,“所有組織和個人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都沒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都必須受到追究?!痹谏鐣芾磉^程中,只要我們依照憲法、法律從事社會管理,就可以得到憲法、法律和相關法規的支持和保障,也會得到民眾的支持和擁護,這就是一種合法性管理。二是社會管理需要法治提供權威性。法不同于倫理道德、風俗習慣等其他社會規范,它具有特殊的強制性。也就是說,不管人們的主觀愿望如何,人們都必須遵守法,否則將招致國家強制力的干涉,受到相應的法律制裁。因此,只要依法社會管理,那么這種管理就有利于推行。三是社會管理需要法治提供可操作性。社會管理涉及方方面面,涉及到個人、社會和自然等多個領域,內容龐雜。同時,法律的內容也有涉及到社會管理的各個領域,同時還需要與操作性較強的行為規范相適應??梢?,法治的這種可操作性十分便利于規范管理和科學管理,是社會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種態勢,有利于形成一種正常的社會秩序。

二、當前社會管理亟需法治化建設

從宏觀上看,雖然我國社會管理法治化建設正在不斷完善和優化,但也還存在許多不足,與法治國家的最終目標相差甚遠,還不能完全適應社會管理的迫切需要。

(一)立法方面。社會管理領域立法比較薄弱。當前社會管理的鞏固和完善過程,還主要依靠在社會管理領域中制定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立法質量不高,難以滿足人們的現實生活需要;立法數量不夠,缺項有待補齊;法律規范制度層級較低;公共投入少,保障水平低;尤其是流動人口管理、特殊人群幫教、虛擬社會管控等社會領域立法明顯滯后,影響了社會管理的確定性、協調性和統一性。更不能反映當前公民的利益訴求。

(二)執法方面。一是執法體制不順,行政執法部門縱向集權,相互之間缺乏協調配合,結果造成執法工作相互掣肘,辦事效率不高;管理系統交叉過多,職責不清,客觀造成行政執法者不作為、亂作為。二是執法意識不強。實現中濫用職權﹑徇私枉法﹑以執法名義謀取私利;或執法不力、消極執法,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甚至把個人的價值判斷標準凌駕于法律之上,視法律為擺設。三是法律知識及技術欠缺。如一些執法人員對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不夠;對社會管理執法中缺乏分析、判斷能力。

(三)司法方面。一是司法不獨立。十八屆三中全會雖然提出了司法體制改革,但現只是一個黨內文件,尚未全面推行。所以按照現行體制,司法機關對外是產生于人民代表大會并向其負責和報告工作;對內,法官判案和檢察官辦案還必須服從審判委員會和檢察委員會的決策;二是司法不公、司法腐敗以及司法人員業務素質整體不高。司法不公、司法腐敗現象,不僅影響到法律在人們心目中的尊嚴,還影響到人們對法律人的失望和無奈。三是司法權威受到挑戰。如在執行難的過程中,司法權威被逐漸消解,同時會激發被害人的憤怒,引發更多的矛盾。

(四)守法方面。一是重視消極守法,忽視積極守法。在當前社會管理領域中,輕權利重義務的消極守法現象隨處可見。二是倡導公民守法,忽略政府守法。在社會管理中,經常有這樣一種錯誤的觀念,即認為守法是公民個人的事情,與政府無關,政府是社會管理權力的享有者和執行者。三是法律信仰缺失。法律必須信仰,否則它將形同虛設。然而,在我國當前社會管理創新法治化進程推進過程中,法律信仰卻處于缺失,人們普遍迷信權力和關系,在遇到問題首先想到的是通過關系,通過權力來解決問題,而不是尋求法律的途徑。

三、當前社會管理法治化建設的法治措施

(一)增強全民法治觀念

一是要營造法治文化氛圍。抓好法治文化項目建設,以校園法治文化、公園法治文化、廣場法治文化、社區法治文化、農村法治文化、企業法治文化等在載體,營造區域法治文化氛圍。二是要樹立公民的憲法觀念。四中全會進一步明確了憲法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應強化民眾憲法意識,讓民眾懂得憲法的內核是公民享有的最基本權利;三是要塑造公民的規則意識。讓這種規則意識深入到血液中,成為人們的道德行為自覺。

(二)營造社會管理法治環境

一是加強立法。推動社會管理領域立法,健全和完善地方教育立法,促進教育公平,推動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為了改善勞動就業的現狀,需要健全和完善勞動立法,保障集體協商工資,構建和諧的勞動關系等。二是要嚴格執法。堅決消除社會管理執法工作過程中有法不依﹑執法不公的現象,堅決杜絕執法違法現象的發生。三是要加強監督。加強行政系統的內部的層級制度和專項監督,自覺接受群眾監督,各級行政機關特別是領導干部要始終注意擺正自己與人民群眾的關系,正確看待和運用手中的權力,充分發揮自己與人民群眾的關系。四是要健全司法。一要重視司法和善待司法,確保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依法獨立公正地行駛審判權和檢察權,維護司法的尊嚴、權威、公正。

(三)創新社會管理機制

要提升社會管理理念。要有以人為本,服務為先的理念。真正把“管理”到“服務”的轉變滲透到骨子里。要善于運用社會信息科技手段推進社會管理,化解矛盾。利用網上辦事、居住證“一證通”制度、互聯網預警服務、GPS定位、警用地理信息系統等,向科技要警力、要戰斗力。因地制宜,推動社會管理。比如靈活運用民族民間糾紛化解,發揮民間智慧和生活經驗解決糾紛機制的積極作用,既符合民族地方實際,又可以從不同角度滿足不同需求,使當事人有可能充分行使選擇權,便利、經濟、符合情理地解決糾紛。

(四)開展基層依法治理

十八屆四中全會指出,要深入開展多層次多形式法治創建活動,深化基層組織和部門、行業依法治理,支持各類社會主體自我約束、自我管理。因此要加強基層民主法制建設,健全完善基層民主制度;強化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建設,深化基層城鎮社區依法治理,認真組織居(村)委會換屆選舉,推進基層黨建資源配置改革;規范法律服務,構建鄉鎮法律服務所,拓展法律服務領域、方式及功能等。

猜你喜歡
守法法治化憲法
憲法伴我們成長
《憲法伴我們成長》
尊崇憲法 維護憲法 恪守憲法
家庭教育法治化的幾點思考
人在網絡 也要守法
信訪法治化中的權利義務配置
國企改革法治化的“知”與“行”
文明守法路暢通——做自覺守法的“領頭羊”
敬畏與謙卑是守法之本
推進基層社會治理法治化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