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網絡時代的高等教育公信力探究

2015-05-30 20:57郭飛
今日湖北·中旬刊 2015年1期
關鍵詞:公信力網絡時代高等教育

郭飛

摘 要 當下,我國高等教育受網絡沖擊,公信力日益下降,如何有效解決網絡時代帶來的公信力危機成為各高校關注的焦點。本文就網絡時代高校教育公信力進行探究,希望給相關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有效提升高等教育的公信力。

關鍵詞 網絡時代 高等教育 公信力

一、前言

高等教育有著相對的獨立性,是社會系統的重要構成部分。高等教育的存在及發展與社會政治、文化、經濟的發展有著密切聯系,傳統的辦學理念及管理模式已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在網絡時代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各種不道德現象被逐一曝光,喚醒公眾維權意識的同時,使公眾對高等教育產生了質疑與思考。所以,對高等教育的公信力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討,對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及各高校自身的生存與發展有種重要的意義。

二、影響高等教育公信力的因素

(一)教育定位不明確

維持辦學規模實現戰略發展對高等教育而言是不可或缺的,但一味追求辦學規模的功利思想背離了公益辦學的理念,會使高等教育變得商業化、產業化,使高等教育的質量有所下降,影響高等教育的長遠發展。目前,很多高校的發展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工具傾向,“人本”教育理念及服務意識相對淡薄,高等教育價值取向僅僅考慮社會的需求,忽略了應用專業的理論支撐,很難實現高級別應用人才的培養目標。部分高校對辦學層級、人才培養的目標等缺乏合理、清晰的定位,未對辦學限制進行充分的考慮,盲目追求辦學規模及數量,無視網民及社會的訴求,僅僅重視專業數、覆蓋面、博士點數、論文數等可見成績,忽略了高等教育的社會責任及歷史使命。

(二)管理行政化嚴重

網絡媒體對高等教育進行輿論監督的同時,也對會使惡意虛假的網絡謠言紛紛涌現。我國的高等教育其內部管理過于行政化,無法靈活應對網絡帶來的挑戰,如:政府對高校管理壟斷性嚴重,使高校喪失物、才、人的自主權;辦學的思路不明確,違背了學術規律及教育規則,使部分高校陷入發展怪圈;教育決策缺乏科學性及民主性,信息公開、問責制、績效評價缺少公眾監督,缺乏師生交流的互動平臺;評優評先及科研項目的評審中官僚風、關系風橫行;日常教育工作中形式主義及官僚教條嚴重等。

(三)失范行為屢遭網絡曝光

當前,高校的辦學信息屏蔽化,公眾不能及時對高校的辦學信息有全面的了解及掌握,容易使一部分高校為了自身利益做出缺乏誠信及損害社會公益的事,如:高校提供社會公益服務時,濫用資金或違規操作;部分高校領導濫用職權、貪污謀私等。我國高校法制建設實施較晚,缺乏健全的法規及公眾糾錯機制,使高校教育措施的執行缺乏規范化及公正化,出現教育信息不透明的現象。

三、網絡時代提升高等教育的公信力的措施

(一)堅持“人本”教育辦學理念

價值取向混亂會使高校的各個利益主體出現矛盾及沖突,這在一定程度上成為高校發展的瓶頸,使高校成為針砭對象。完善的教育辦學理念不但能使高校教育在網絡和公眾中樹立良好的形象,還能提升社會對高校教育的認可度。高校教育務必要堅持“人本”教育辦學理念,以公眾切身利益和教育的長效發展為辦學基點,堅持公益辦學,以提供教學服務為辦學核心,實現教育辦學的優質化及公眾化。各高校要將“人本”教育辦學理念滲透到教育科研、人才培養及社會服務中,切實體現高校教育的本質,提升高等教育質量,為高等教育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另外,部分高校對“人本”教育辦學理念理解有誤,單純認為人本指以學生為辦學重點,忽略了教育者的權益,忽視了教育辦學的公眾性,容易使院校的社會認可度下降,引發網民及公眾的抨擊,因此,相關高校需對此予以重視。

(二)完善高校教育體制

高校要塑造良好的公眾形象贏得公眾的信任就必須強化各個利益主體網絡的互動及溝通,將網絡打造成為推動網絡發展的動力平臺。當前,高校的管理存在嚴重的行政化,不但影響到高校的教育辦學創新,同時阻礙了高校對網絡環境的適應。各高??删痛藚⒖冀逃龑<壹吧鐣慕ㄗh進行行政改革。改革措施的核心要以尊重高校各利益主體的參與、決策及話語權為主,以保證學術自由權與自制為最終的價值取向,如:有效轉變政府職能,構建新型的政校關系以促進高校自主權的不斷擴大;高校法人明確化,將產權落實到位,實現市場機制調節作用;引入相關社會評價制度對教學質量及辦學水平進行有效評估;實行民主參與管理及專家治校[3]。

(三)提升高等教育的辦學透明度

高校需主動并積極地構建多元化網絡交流互動平臺,如:建立高校的官方微博及高校論壇等,提升高校內部管理辦學的透明度,及時有效的了解并掌握高校師生和網民大眾的學習愿望及教育需求,最大限度消解各個利益主體的矛盾和沖突,有效解決價值偏差與認知偏見帶來的不信任感,遇到有突發事件時要積極回應,以真誠的溝通來對網絡輿情進行有效控制。另外,我國部分高校辦學時盲目追求私利,忽略了公益性的辦學宗旨,就此,高校需借助網絡有效落實公眾的教育知情權及參與權,進一步實現自身的歷史使命及社會責任。

四、結束語

高校的教育關系著國家的發展。網絡時代背景下,公眾的維權意識逐漸曾強。高等教育需遵循網絡發展的規律及特點來有效提升公信力,各高校需有效借助網絡傳播及監管的力量來確立自身的公眾信用體系,完善相關的教育辦學理念及體系,有效化解網絡時代給高等教育帶來的沖擊。

參考文獻:

[1]張中勝,楊滿仁.大學制度與高校社會公信力的關系探析[J].教育觀察,2013,6(8):12.

[2]尹曉敏.高校信息公開的第三種意義及其實現策略[J].現代教育管理,2012,3(5):88.

[3]李春玲,李祖紅.基于網絡時代的高等教育公信力探究[J].學術論壇2012,8(4):79.

猜你喜歡
公信力網絡時代高等教育
[保你平安]網絡時代的真相
新時代人民警察公信力提升對策
一場網絡時代的圍毆
關于應用型計算機專業培養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術的護理技能虛擬教學平臺設計與實現
中國高等教育供給側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內涵、路徑
高等教育教學中的重與輕分析
發揮輿論監督作用 提升媒體的公信力
內參影響力與媒體公信力
網絡時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